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董卓军主力返回长安后,长城以北的庞大鲜卑军已经无机可乘了。眼下秋高气爽之时将过,寒冷随时可能降临大地,鲜卑军没有借机退却实在是令人费解,难怪董卓会有此一问。
每每提到和连吕布的意识就愤愤难平,仇恨已经牢牢的生根发芽了。为了替他复仇强行北上?我非常想这么做,可是理智告诉这是近乎送死的举动,董卓是不可能同意的。凭借董卓的军力,要想在一场防御战中打败鲜卑人至少有七分把握。若是在长城以北的辽阔草原上和超过十万的鲜卑铁骑打一场骑兵会战,胜负之势就会完全颠倒过来。
以当年夏育、田晏等人讨伐鲜卑之战为例,汉军边塞铁骑三万,重装骑兵超过一万,且有超过三万南匈奴骑士全力配合,仍然落得个十丧仈jiu的惨败。要知道当时是事发突然的进袭,由于檀石槐领地纵横万里,军队仓促间调动不及,真正能应战的士兵不会超过总兵力的一半。今ri之和连,刚猛或许仍然不及当ri的檀石槐,但论到狡诈多变只怕远超其父。从情报来看,可以说长城以北那支鲜卑人实力已经超过了当年大战夏育等人的鲜卑部队。更不用说和连还随时有可能得到呼厨泉的南匈奴骑士援助。
将这些事情和吕布交流过后,他不再怂恿我冒险。
“鲜卑人没有任何图谋徒费粮草是不可能的事。”董卓的话极有道理:“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是联军与鲜卑人取得了联系?”
这根本不是问题,事实上连董卓自己都在摇头,汉人中绝不会有人接受异族人,哪怕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联军也不可能作出这种选择,何况联军已经名存实亡了。问题是没有其他强大部队的配合,鲜卑人再强也不可能在强攻中取胜。
这确实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情报说北地一带的鲜卑军打的是和连的帅旗?”发问的是贾诩。
这是确凿的事实,北地郡一带与之对峙的樊稠不止一次远远看到过和连本人。试图立下大功而死在他手里的冒失将士更是数量惊人。在戍边将士面前,和连几乎可以和死神划上等号了。如果不是蜿蜒万里的高耸长城,或许在董卓回师前长安已经落入了这些膘悍的异族骑士之手。
贾诩若有所思的拈着稀疏的胡须,把头侧向了李儒的方向:“李大人,你觉的情况会是怎样呢?”
李儒浑身一震:“和连应该人在北地,但他直辖的那支jing兵高柳军未必在那。”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大战当前没人会愿意暴露主力部队的所在,但如果不是有意往这方面想的话,这事实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现在看来,鲜卑人唯一的战机就在于那支jing兵了。
“难道鲜卑人已经潜入了关内?”董卓颇有几分不以为然。
“不会,哪怕是长城之内也是坚城甚多,虽然鲜卑人的野战能力极强,若要攻城掠地的话并不可怕。”贾诩的话说到了一半就止住了:“他们真实的动向我也觉得很疑惑,不知道李大人有没有别的看法?”
我暗骂一声,老狐狸,以贾诩的能力想不出的话,李儒同样不会知道,只怕还是他韬光养晦的成分多一些。话说回来,若论谋略这两人都是一时之翘楚,和他们相比,正直的陈宫可能就要略差一点了。
“主公,以属下之见,和连的目标只怕另有其人。”李儒的回答很干脆:“长城以北之地一马平川,轻骑一夜能行三百里,高柳军有可能东进并州了,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西进了。”
“奇袭乌孙人?”董卓的眉头拧了起来。
从战略上说,这极为高明。鲜卑人举族南下对峙董卓之机,对乌孙人而言威胁会暂时消除,防守上必然会有些松懈。何况正常的话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和连身上,一ri和连不动,乌孙人就会觉得高枕无忧。不象汉人之地城池林立,乌孙等西域国家以游牧生活为主,一般以都城为主少有坚城,整个战争过程中经常以野战为主。乌孙的总兵力在七万左右,四万高柳兵奇兵突进的话确实具备了击破他们的条件。只要击败了乌孙人的主力,和连的鲜卑大军可以缓缓而进一举攻克他们的都城赤谷城。数万人要想悄无声息的行军虽然很难,但也不是做不到,选条人迹罕至的道路,遇到的人都杀光就行了。
“难道和连不怕夫余人乘虚而入?”以董卓的能力也许他早就知道答案,但这种发问还是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唇齿相依之下,夫余王尉仇台肯定会全力援助勒拉索。不过由于鲜卑人采取奇袭,两地相去万里,等到消息传到时只怕大局已定。和连聚集大军的目的估计本来就是想对付乌孙人,平时这种举国之力的调动肯定会引起夫余人和乌孙人举国动员。”贾诩的分析并没有终止:“夫余人虽然在幽州以北区域是实力最强的部族,但高句丽、挹娄、沃沮这三个部族都有两万以上士兵,濊南、马韩、辰韩、弁韩也有万人左右的战力,只要他们中有三个以上的部族联合起来的话足以牵制夫余人了。以和连一贯不象异族人的谋定而后动表现来看,他一定联合了这些部族共同对付夫余人,有鲜卑人撑腰的话任何部族都敢于反抗夫余人。”
这次贾诩的表现让我有些吃惊,难道他不想给李儒发言的机会了吗?
“文和兄所言极是,我想补充一点。眼下秋天将逝,正常的话夫余人得到消息还需要一两个月。到时候北疆之地已是一片冰封,尉仇台想要有所行动也是为时已晚。不象近海地区,大漠深处的气侯还能够维持最低的作战条件。”李儒彻底堵上了夫余人有效介入战争的可能。
“除了和连,鲜卑人中还有没有其他一等一的人才?”董卓的问题非常重要,虽然近年来西域与大汉之间的交流近乎完全断绝,名震西域的勒拉索还是广为人知的。他文治武功都极富盛名,要想打败他并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李儒和贾诩面面相觑,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和连的图谋已是近乎神人了,要对相去甚远的鲜卑人情况了如指掌的话实在是有些困难。
“谁能告诉我?”董卓又问了一遍。
贾诩只能硬着头皮答道:“鞯落罗、柯最、弥加、阙机、燕荔阳、阙居、慕容这些都是声名远播的悍将,至于他们的个人特点,请恕属下无能。”
“弥加善于猛攻、鞯落罗长于速度、柯最jing于奇诡,鲜卑人中除和连外以这三人为最强,三人合力甚至强于和连。奇袭乌孙的话,最大的可能是行军由鞯落罗负责,布局由柯最主导,正面进攻交由弥加。”
在场的都是董卓信任的重将,除了董卓、李儒以外极少有人知道我的出身,震惊之余所有人都是四顾茫然。
“和连是我的杀父仇人。”我不想被别人高估。
说出这话的意思相当明确,我想接过援助乌孙人的任务。董卓绝不能坐视和连扫平北疆,就象和连不能容忍董卓实力过于强大一样,否则用无宁ri。
此刻我心中充满了义愤。父亲、岳父,甚至可以说于夫罗也是间接死在和连手里的,吕布的仇恨已经由我继承。就算抛开吕布的关系,我也不希望看到和连这么可怕的敌人进一步壮大。
在脑海里表示谢意之余,吕布又提醒了我一个事实,那是檀石槐的一句话:“过了十年,他的儿子就应该长大chéngrén了。”
现在正好到了十年之约的最后ri子。
“奉先,我们可以再等等,乌孙人并不是这么容易被击败的。”董卓苦思片刻后给出了他的意见,眼下他同样需要我的武力。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
回答我的是李儒:“战场上最忌讳的是多头领导,如果鲜卑人以三人为将的话,他们很难拧成一条绳打败勒拉索。”
“和连的儿子已经长大chéngrén了。只要他有和连的一半能力,这次远征军的真正统帅应该是他。”我终于勾勒出了和连计划的全部。
如果和连的儿子不是出类拔萃的话,和连正常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进攻乌孙人。可是和连的儿子究竟有多强呢?檀石槐的血脉到底有多优秀呢?
...
第一时间更新《涅槃——逆天吕奉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