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的路上,我遇到了董卓和李儒,这十有仈jiu是董卓的有意安排。这么重大的决定纵使如董卓般极富雄才大略也是踌躇难定。
世人皆言董卓残暴,视生灵如无物。刚接触时,我也有这种感觉,董卓时常会纵容部下行凶,对善良百姓极为严酷,对逆己之士动辄斩尽杀绝,手段之毒辣让并非善茬的我都颇为心惊。接触久了我才发觉董卓的真实面目,这应该是来自他母亲的血脉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强者生存的逻辑。越是懦弱的人,董卓愈是看不起他,只有强者才会赢得他的尊重,难怪他如此轻慢循规蹈矩的寻常百姓。若非京辅之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难保董卓不会人为的优胜劣汰。

但火烧洛阳一事牵扯实在太广,影响肯定极为恶劣,董卓应该是希望我和李儒这一文一武能为他分忧。我心中又活络了起来,从前几天飞熊军和狼骑能震慑二十万联军来看,或许在洛阳附近抽调一些兵力支援雍凉后战线还能够稳定下来,旷ri持久后洛阳未必守不住。

我对李儒印象一直不好,虽然知道他才华横溢还是因为印象不佳的原因轻看了他几分。李儒用jing彩的评论外加一段典故就让董卓下定了放弃洛阳的决心,他甚至没有对当今局势进行任何分析。

我听得心驰神往。

“治乱交替之际,中原总是一个独特的舞台。无数英雄在这里崛起,绝大多数人也在这里败亡。他们成败兴衰均与其在中原经营措置的得失相关,而经营中原的得失又与他们对中原局势的判断密切相关。”

“讲主要的。”董卓做事一向务实。

“中原的局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原的地理形势造成的。中原四战之地,四面均能受敌,所以纷乱之初,中原注定是一个四方交争之地,也是混乱、动荡和种种不稳定因素的汇聚之地。从冶到乱,形势由中原分散四方,此时,据中原四战之地者常难,而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常易;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此时,则须走出四角。摆脱偏霸局面,进取中原,以争天下。”

“主公之才自比高祖如何?军力之强可与高祖败项羽时比肩吗?”

董卓看了看我,摇了摇头。

李儒是不会无的放矢的,自比高祖?这是义父第一次在我面前流露出强烈的野心,这确实是个恰当的机会向我发出某个信号。

李儒继续娓娓道来。

“扫荡完各地割据势力后,汉高祖想要定都洛阳,手下重臣如韩信、夏侯婴、彭越等人同样主张立都洛阳,高祖自己都曾经说过: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黄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也。”

粗通文墨的董卓就算了,说来惭愧,我对这段历史同样一无所知。

“齐人娄敬因此谒见高祖,劝说道:陛下yu都洛阳而与周室比兴隆,但是陛下取天下与周室颇为不同。周积善累德十有余世,国人争随之,诸侯自归之,遂以灭商。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惟其德薄也,形势弱也。陛下之取天下,是靠武力征战.天下伤痍至今未复,不能与周室相比,因此不如入都关中。若陛下能入关而都长安,纵使关东大乱,仍可全有强秦之故地。夫与人斗,不扼其喉而击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坐镇秦之故地,既可扼天下之喉又可以击打其背。高祖自此心动。”

“张良同样认为:洛阳虽有险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数千里关中之地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有张良和娄敬立都长安的建议,高祖最后决定弃洛阳而定都长安。在天下局势尘埃落定之下,娄敬、张良等人对中原洛阳的看法尚且如此,若天下纷乱,洛阳则更不足恃。”

李儒继续说道:“其后百余年间,先后有异姓诸侯王、中期同姓诸侯王的数次作乱。从平叛过程来看,定都长安的确收到了“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的效果。此外,光武帝定都洛阳只是形势要求,其时关中仍在赤眉贼寇掌握之中,ri后并未迁都皆因长安彻底毁于战火。”

我只能无语,这就是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没有高明的策略很多艰苦的胜利真的很可能会没有任何意义。我开始怀疑洛阳也许真不适合董卓。

“主公迎送陛下驾临长安后,洛阳的皇城就再无用处了,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反而不妙,该当妥善处理。”李儒显然意犹未尽:“今长安残破,人烟稀少,钱粮亦缺。眼下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移洛阳之民西去长安。至于袁绍等反贼家属,可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既消后患又得资财。”

照李儒这么说,就算没有追兵之事洛阳也不能留给别人作另立皇帝之用。至于后续的那些毒计,我听后冷汗直冒,对比李儒在谋略方面的惊人才华,只怕这厮的狠毒还要厉害上三分,难怪连老狐狸贾诩都要让他三分。

听完这些,我脑袋里空白一片再无想法。

朝堂之上,李儒提出迁都长安的建议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之中反对的声音极其强烈。董卓用连斩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吏扭转了局面,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见风使舵的墙上草。对于最后几个兀自喋喋不休的家伙,董卓倒没有太过相逼,甚至回答了他们几句,这再次应证了义父尊重强者的处事原则。尽管杨彪、黄琬、荀爽等人都是一介书生,但骨气确实有些。

迁都之事大致尘埃落定后,李儒继续提议火烧洛阳避免以资国贼。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次朝臣中基本没什么声音。政客就是政客,董卓的yin威下,他们在接受迁都的时候心理上就默认了洛阳的繁华不再,就象人做亏心事做多了一样,到后来多少也就麻木不仁了。

看到那些个白发苍苍的老朝臣,个个神情激愤却哑口无言,我暗暗叹道孔孟之道把他们个个都弄成了绵里针,只要不到山穷水尽个个都能忍辱负重。

最近刘协这小孩坐在龙椅上明显yin沉了很多,全无垂髫小儿的活泼,倒象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不过我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不舍和绝望,对于这种孩子来说,最近的遭遇确实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范围。

想到他姐姐,我心中不忍之意更浓,但这还不至于让我做傻事,只是在自己心中安慰了他几句:“看开点吧,如果你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这些本来就不是你的东西,何苦去眷恋不放呢?”

赵云在此又会如何呢?我不由愣了下,一面倒的天平返回了一些,要想赢得赵云的尊重,眼下真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不过就是太冒险了点,机缘巧合的话如果我肯领军留作后卫的话洛阳未必一定要烧掉。事实上朝议开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有了一点点头绪。

为了赵云?尽管心动我还是摇了摇头,实在太危险了,算上名声上的好处和董卓等人可能的不快,好象我还是得不偿失的。

郑玄那苍老憔悴的脸忽然浮现在了我面前,他那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让我无法置身事外,心中的天平终于回复了平衡。

蔡琰,我近乎呻吟的默念了下她的名字,朗声说道:“从形势来看我军虽然比较被动,但处理得当的话也许不用通过焚烧洛阳就可以阻隔追兵。”

...

第一时间更新《涅槃——逆天吕奉先》最新章节。

架空历史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薛仁贵称霸天下

电力大唐

千年棋盘

史上最强夫子

才女三国之玲珑羽

刺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