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三个条件
道圣者,姓张,名行,字居正,自号全真子。生而能言,幼而神灵,长而仁义,成而志坚。时人皆言,有胜于黄帝者。张行少时,汉室衰颓。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汉室弗能征。于是张行原孔门之学,明诸子之用,宣大道之尊。外用干戈,以征霸道。内强工商,以明法治。
——《道德启示录·道圣张行传》
高祖,幽州涿郡涿县人也。父张军,母李元凤,rǔ名幺妹。其先,李氏与张军同游洛阳,与其师墨门巨子马云相遇,yīn知其师yù营救党人,立意相助。黯然别夫时,梦神人以七彩之光,送其腹中,神人告之曰:“此乃道种,汝善护之。”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中华帝国史·高祖本纪》
张行笑道:“乔公言重了。吾之所为,仅限于《道德经》的讲授与传播,再就是教导一些算术与医学之类的实用学问,充其量,不过是一名教书匠而已,又哪来什么势力?”
乔玄哪里肯信,右手朝着外面一指,追问道:“若只是传播老子的经典,为何要登记那些百姓的姓名?”
张行长叹一声,说道:“乔公,各位大人,实在是时间不等人啊!眼看着祸事就不远了,在下记下他们的姓名,只是想加快传播的速度耳。”
来艳道:“可是汝在缑氏山上所说的灾难与战争吗?”
张行点头道:“正是!自古以来,各位可听说过,像大汉如今这样年年受灾的?不管汝等信与不信,这灾难还将持续三十多年,而且会愈演愈烈。水灾旱灾倒在其次,最最可怕的,将是瘟疫。若不早rì设法,十室九空,将成为可怕的事实。”
众人都神情凝重地看着张行,心中都是隐隐地相信了一些。
乔玄jǐng惕之意并无半点消退,盯着张行道:“你说该怎么做,只要不干涉到皇室的稳固,我们一定会尽力配合。至于创教之事,还是到此为止吧。”
张行愤然道:“要我放弃传教,也未尝不可。只是乔公,汝得首先做到三件事。”
来艳接口道:“哪三件?”
张行道:“一、将皇室之产业,凡是闲置而没有得到大力开发的,立刻租赁给百姓。”
宗正刘宠是主管刘氏皇室之宗族事务的,少府宗俱是主管皇宫即皇上本人之内部花销的,简而言之,皇室的产业,和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二人立刻大声反对道:“这个绝对不行。”开玩笑,全都租赁出去了,皇室的用度从何而来?收租?见鬼了,难道能比抢劫和垄断赚得多吗?
张行道:“刘大人,宗大人,皇室专营,只是一家。百姓租赁,却是千万之家。千万家百姓个个争先,皇室只须坐收其利,就能获得远超如今之利润,两位大人为何要反对呢?”
宗正刘宠摇头道:“皇上心怀天下,又岂能做那伤害百姓,盘剥黎民之事。张真人请勿多言,此事万万不可。”
他爷爷的,既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恬不知耻,莫过于此。张行自然不会以道德责之,而是以利益动之。张行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之利,若尽归于己,皇室无一文一毫之收益,官员之俸禄从何而来?士兵之军饷从何而来?若外敌入侵,皇室该如何抵挡?皇室收取天下之利,为的是天下的长治久安,又怎能说是盘剥黎民?刘大人此言,在下实在不敢苟同。”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哗”的一声,此言的确有石破天惊之威力,其威力之大,是未来的中国人所不可想象的。历代的王朝,都是“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号召的,谋的是少数人的福利。**gongchandang以百姓之幸福为号召,以民生得天下,这八个字才得以传遍天下,这是亘古未有之事。
长期以来,受儒家之仁学的影响,皇室和皇上再怎么混蛋,也不敢公然收取天下百姓的利润,否则一定会背上祸国殃民的名声。
比如朱元璋,将官员的俸禄定得极低,结果如何?明末时,崇祯皇帝无饷可发,而满清的入侵者却从权贵的家中搜出了上亿两的白银。正如曹cāo所说:“慕虚名而取实祸,智者不取也。”
好的政治,就是让最大多数的人得到实利。是的,人人都喜欢钱财,可是,在儒家的背景下,谁都不敢宣称自己是喜欢钱财的。张行此言,给他们找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说白了,就是儒家太重视道德的说教,而轻视世俗利益的作用了,结果就是自缚双手,举步维艰。
道德使人高尚,使人心理健康,而利益则是使人心安,使人身体健康,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宁要身体健康,也不要心理健康,所以,利益要重要得多。
道法自然,真正的智者,本就应该利字当先。倒不是说自己要喜欢利益,而是要为天下人谋取利益。只有为天下人谋利的人,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那些自以为高尚,躲在深山老林的隐士,成就的只是自己的虚名,于国于家,实在是一个废物。说得不好听一点,沧溟子之类的人物,就是废物。
少府宗俱激动得浑身轻颤,暗暗地紧握双拳,神sè平静地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张真人此言固然在理,可是这天下的舆论,可未必会这么看啊!”
肯定不会这么看!去TMD,那些地方的世家豪族,肯定会以道德为旗号,指责皇家是巧取豪夺,没有廉耻和仁义之心。以仁义治国,最大的缺陷就在这里了,因为它根本分不清皇家收多少才是合理的,而是各自以道德为旗号,彼此相互指责。只有真,也就是搞清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才有相互合作的可能。
在利益面前,为了生存,所有的道德说教,全都是空谈。所谓儒家,早就该滚蛋了。历代帝王之所以将它捧上了天,不过是喜欢它的维护皇权和极权而已。严格地说,他们喜欢的是董仲舒,而不是孔子。可怜的孔子,你当傀儡已经太久了。在特殊时期的时候,你家的祖坟全被挖了,尸骨露于野,凄惨啦,真是无妄之灾啊!
张行斩钉截铁地道:“若各位给我这个传教的机会,我将首先申明这一点。百姓安享太平,本就该有所付出,而皇家治理天下,抵御外敌,收取天下之利,本就是正当的。事实上,二位大人,你们收的只是那些商家的利润,也就是那些租赁者的利润。小老百姓有租赁的实力吗?那些有实力租赁的,本就是家大业大,若是跟皇家讨价还价,其心可诛啊!”
我RI,张行这句话实在是太毒了。说得明白点,按照张行的说法,跟皇家讨价还价,就是想占皇家乃至于天下百姓的便宜。众大臣想明此点,有的人深感无奈,有的人却异常兴奋,刘宠和宗俱自然是属于后者。
张行乘胜追击地道:“大汉如此广阔,皇家有那么多的产业,限于人手,必定有许多闲置的。两位大人,与其闲着,为何不让百姓开发之,令皇家多一些额外的收入呢?”
宗正刘宠和少府宗俱默然,可是其神情,却是掩不住的兴奋。
想象一下,无数租赁者踏破门槛的rì子,真是令人期待啊!前次租赁盐场,张让和孝仁董皇后占了大头,两人身为刘氏皇族的主管,多多少少也是有所收益的。若是全面租赁,那摊子实在是太大了,张让和孝仁董皇后的胃口再大,也是吃不下的。嘿嘿,二人的chūn天就要到了。至于小皇帝,你他爷爷的去死吧。
张行又道:“在下之所以要开发皇家的产业,允许百姓租赁经营,是为了增加天下之物产,以渡过将来的灾难和饥荒。各位大人,不管在下的方案是否可行,我的用心应该是好的,这一点,应该没有疑义吧!”
宗正刘宠缓缓地道:“张博士用心良苦,某家也是赞同的。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慢慢商议!”
众大臣都是心中腹诽,却是不便宣之于口。
张行道:“军国大事,张某本就是门外汉,今后还要刘大人和宗大人多多指点。”
少府宗俱摆手笑道:“张博士无须客气,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总要办得周全才好!”
太常来艳无奈地看了刘宠和宗俱一眼,沉吟道:“就老夫所知,这租赁之事,若公正行事,皇家自然是得益甚大,可是,唉……”
张行微笑道:“来大人,在下一直无缘向您请教,不知以在下的身份,是否有这个机会呢?”说话间,颇有深意地看着来艳。
来艳微微一笑,低眉道:“张真人的神通惊世骇俗,我家夫人也是久仰大名。”
张行开颜道:“那大人若是有暇,在下必定登门拜访!”
我RI,全都是一群沽名钓誉的小人,乔玄冷眼旁观,见张行与来艳、刘宠和宗俱等人眉来眼去,老于世故的他,哪还不知其中的奥妙,气得差点掀了茶几。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冷冷地问道:“张博士,请说第二条。”
张行道:“第二条,给予医者以特殊之奖赏。各位大人,就算不为百姓着想,也要为各位的家人着想。瘟疫一至,无论老少贤愚,皆无死地矣。”
张行这绝对是肺腑之言。
在张行看来,大汉并非毁于政治**,而是毁于天灾,尤其是蝗灾和瘟疫。这天灾是世界xìng的,非人力所能阻挡。若是细读历史,凡是魏蜀吴罢战的时候,就是瘟疫爆发的时候。(至于晋朝,确实是毁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不对之处,请多谅解。)然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无法生存,才死命入侵。内部空虚而外部拼命,给大汉带来了灭顶之灾。大汉民族,第一次失去了可贵的自信心。各种迷信之学,才大行其道。不问世事,无益于民生的佛教,才在中国扎下了根。
佛教只能提高人们的jīng神境界,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吗?不能!而老子的学说,却是二者皆能。(笔者在此感叹:老子啊老子,你是最伟大的导师,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乔玄道:“仅仅是医者吗?”
张行长叹一声,双眼泪花闪动,拱手道:“若能给医者以爵位,哪怕只是虚衔,张某替这大汉的百姓,先谢谢乔公了。”
乔玄心中惊诧,连忙长身而起,扶着张行的双臂,感动地道:“张博士万万不可如此,乔某鲁钝,却心怀天下,若张博士所言属实,乔某又岂会阻拦。”
张行双目紧闭了半晌,再张开时,已是静如止水,全无半丝波动,慨然道:“张某的第三个条件,就是将各种实学,纳入官员的选拔标准,而不是仅仅以仁孝取士。”
太常来艳哈哈大笑道:“张博士,你可以放弃全真教了!”
张行困惑地道:“此是何意?”
来艳颇堪玩味地看着张行,细语如风地道:“本朝贡举,分为贤良方正、秀才、明经和孝廉四科,只须将汝所说的算术、地理、农耕与工巧地加入秀才科,那不就遂了汝的意愿吗?”
张行摸了摸脑袋,困惑地道:“您的意思是,这三条都可以通过?”
来艳一双眼睛如透视镜一般,死死地盯着张行,说道:“不错,老夫可以担保,这三条都能通过,那么,张博士又该如何呢?”
张行茫然地道:“我yù传播天界的汉字,算术,医术、农耕和工巧之学,我yù传播《道德经》的思想,你们也能够支持吗?”
乔玄的眼中有火花炸响,笑道:“可以!”
张行又道:“那么,能不能将道家与儒家并重呢?”
所有官员都异口同声地道:“不行!”
道圣者,姓张,名行,字居正,自号全真子。生而能言,幼而神灵,长而仁义,成而志坚。时人皆言,有胜于黄帝者。张行少时,汉室衰颓。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汉室弗能征。于是张行原孔门之学,明诸子之用,宣大道之尊。外用干戈,以征霸道。内强工商,以明法治。
——《道德启示录·道圣张行传》
高祖,幽州涿郡涿县人也。父张军,母李元凤,rǔ名幺妹。其先,李氏与张军同游洛阳,与其师墨门巨子马云相遇,yīn知其师yù营救党人,立意相助。黯然别夫时,梦神人以七彩之光,送其腹中,神人告之曰:“此乃道种,汝善护之。”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中华帝国史·高祖本纪》
张行笑道:“乔公言重了。吾之所为,仅限于《道德经》的讲授与传播,再就是教导一些算术与医学之类的实用学问,充其量,不过是一名教书匠而已,又哪来什么势力?”
乔玄哪里肯信,右手朝着外面一指,追问道:“若只是传播老子的经典,为何要登记那些百姓的姓名?”
张行长叹一声,说道:“乔公,各位大人,实在是时间不等人啊!眼看着祸事就不远了,在下记下他们的姓名,只是想加快传播的速度耳。”
来艳道:“可是汝在缑氏山上所说的灾难与战争吗?”
张行点头道:“正是!自古以来,各位可听说过,像大汉如今这样年年受灾的?不管汝等信与不信,这灾难还将持续三十多年,而且会愈演愈烈。水灾旱灾倒在其次,最最可怕的,将是瘟疫。若不早rì设法,十室九空,将成为可怕的事实。”
众人都神情凝重地看着张行,心中都是隐隐地相信了一些。
乔玄jǐng惕之意并无半点消退,盯着张行道:“你说该怎么做,只要不干涉到皇室的稳固,我们一定会尽力配合。至于创教之事,还是到此为止吧。”
张行愤然道:“要我放弃传教,也未尝不可。只是乔公,汝得首先做到三件事。”
来艳接口道:“哪三件?”
张行道:“一、将皇室之产业,凡是闲置而没有得到大力开发的,立刻租赁给百姓。”
宗正刘宠是主管刘氏皇室之宗族事务的,少府宗俱是主管皇宫即皇上本人之内部花销的,简而言之,皇室的产业,和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二人立刻大声反对道:“这个绝对不行。”开玩笑,全都租赁出去了,皇室的用度从何而来?收租?见鬼了,难道能比抢劫和垄断赚得多吗?
张行道:“刘大人,宗大人,皇室专营,只是一家。百姓租赁,却是千万之家。千万家百姓个个争先,皇室只须坐收其利,就能获得远超如今之利润,两位大人为何要反对呢?”
宗正刘宠摇头道:“皇上心怀天下,又岂能做那伤害百姓,盘剥黎民之事。张真人请勿多言,此事万万不可。”
他爷爷的,既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恬不知耻,莫过于此。张行自然不会以道德责之,而是以利益动之。张行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之利,若尽归于己,皇室无一文一毫之收益,官员之俸禄从何而来?士兵之军饷从何而来?若外敌入侵,皇室该如何抵挡?皇室收取天下之利,为的是天下的长治久安,又怎能说是盘剥黎民?刘大人此言,在下实在不敢苟同。”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哗”的一声,此言的确有石破天惊之威力,其威力之大,是未来的中国人所不可想象的。历代的王朝,都是“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号召的,谋的是少数人的福利。**gongchandang以百姓之幸福为号召,以民生得天下,这八个字才得以传遍天下,这是亘古未有之事。
长期以来,受儒家之仁学的影响,皇室和皇上再怎么混蛋,也不敢公然收取天下百姓的利润,否则一定会背上祸国殃民的名声。
比如朱元璋,将官员的俸禄定得极低,结果如何?明末时,崇祯皇帝无饷可发,而满清的入侵者却从权贵的家中搜出了上亿两的白银。正如曹cāo所说:“慕虚名而取实祸,智者不取也。”
好的政治,就是让最大多数的人得到实利。是的,人人都喜欢钱财,可是,在儒家的背景下,谁都不敢宣称自己是喜欢钱财的。张行此言,给他们找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说白了,就是儒家太重视道德的说教,而轻视世俗利益的作用了,结果就是自缚双手,举步维艰。
道德使人高尚,使人心理健康,而利益则是使人心安,使人身体健康,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宁要身体健康,也不要心理健康,所以,利益要重要得多。
道法自然,真正的智者,本就应该利字当先。倒不是说自己要喜欢利益,而是要为天下人谋取利益。只有为天下人谋利的人,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那些自以为高尚,躲在深山老林的隐士,成就的只是自己的虚名,于国于家,实在是一个废物。说得不好听一点,沧溟子之类的人物,就是废物。
少府宗俱激动得浑身轻颤,暗暗地紧握双拳,神sè平静地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张真人此言固然在理,可是这天下的舆论,可未必会这么看啊!”
肯定不会这么看!去TMD,那些地方的世家豪族,肯定会以道德为旗号,指责皇家是巧取豪夺,没有廉耻和仁义之心。以仁义治国,最大的缺陷就在这里了,因为它根本分不清皇家收多少才是合理的,而是各自以道德为旗号,彼此相互指责。只有真,也就是搞清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才有相互合作的可能。
在利益面前,为了生存,所有的道德说教,全都是空谈。所谓儒家,早就该滚蛋了。历代帝王之所以将它捧上了天,不过是喜欢它的维护皇权和极权而已。严格地说,他们喜欢的是董仲舒,而不是孔子。可怜的孔子,你当傀儡已经太久了。在特殊时期的时候,你家的祖坟全被挖了,尸骨露于野,凄惨啦,真是无妄之灾啊!
张行斩钉截铁地道:“若各位给我这个传教的机会,我将首先申明这一点。百姓安享太平,本就该有所付出,而皇家治理天下,抵御外敌,收取天下之利,本就是正当的。事实上,二位大人,你们收的只是那些商家的利润,也就是那些租赁者的利润。小老百姓有租赁的实力吗?那些有实力租赁的,本就是家大业大,若是跟皇家讨价还价,其心可诛啊!”
我RI,张行这句话实在是太毒了。说得明白点,按照张行的说法,跟皇家讨价还价,就是想占皇家乃至于天下百姓的便宜。众大臣想明此点,有的人深感无奈,有的人却异常兴奋,刘宠和宗俱自然是属于后者。
张行乘胜追击地道:“大汉如此广阔,皇家有那么多的产业,限于人手,必定有许多闲置的。两位大人,与其闲着,为何不让百姓开发之,令皇家多一些额外的收入呢?”
宗正刘宠和少府宗俱默然,可是其神情,却是掩不住的兴奋。
想象一下,无数租赁者踏破门槛的rì子,真是令人期待啊!前次租赁盐场,张让和孝仁董皇后占了大头,两人身为刘氏皇族的主管,多多少少也是有所收益的。若是全面租赁,那摊子实在是太大了,张让和孝仁董皇后的胃口再大,也是吃不下的。嘿嘿,二人的chūn天就要到了。至于小皇帝,你他爷爷的去死吧。
张行又道:“在下之所以要开发皇家的产业,允许百姓租赁经营,是为了增加天下之物产,以渡过将来的灾难和饥荒。各位大人,不管在下的方案是否可行,我的用心应该是好的,这一点,应该没有疑义吧!”
宗正刘宠缓缓地道:“张博士用心良苦,某家也是赞同的。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慢慢商议!”
众大臣都是心中腹诽,却是不便宣之于口。
张行道:“军国大事,张某本就是门外汉,今后还要刘大人和宗大人多多指点。”
少府宗俱摆手笑道:“张博士无须客气,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总要办得周全才好!”
太常来艳无奈地看了刘宠和宗俱一眼,沉吟道:“就老夫所知,这租赁之事,若公正行事,皇家自然是得益甚大,可是,唉……”
张行微笑道:“来大人,在下一直无缘向您请教,不知以在下的身份,是否有这个机会呢?”说话间,颇有深意地看着来艳。
来艳微微一笑,低眉道:“张真人的神通惊世骇俗,我家夫人也是久仰大名。”
张行开颜道:“那大人若是有暇,在下必定登门拜访!”
我RI,全都是一群沽名钓誉的小人,乔玄冷眼旁观,见张行与来艳、刘宠和宗俱等人眉来眼去,老于世故的他,哪还不知其中的奥妙,气得差点掀了茶几。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冷冷地问道:“张博士,请说第二条。”
张行道:“第二条,给予医者以特殊之奖赏。各位大人,就算不为百姓着想,也要为各位的家人着想。瘟疫一至,无论老少贤愚,皆无死地矣。”
张行这绝对是肺腑之言。
在张行看来,大汉并非毁于政治**,而是毁于天灾,尤其是蝗灾和瘟疫。这天灾是世界xìng的,非人力所能阻挡。若是细读历史,凡是魏蜀吴罢战的时候,就是瘟疫爆发的时候。(至于晋朝,确实是毁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不对之处,请多谅解。)然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无法生存,才死命入侵。内部空虚而外部拼命,给大汉带来了灭顶之灾。大汉民族,第一次失去了可贵的自信心。各种迷信之学,才大行其道。不问世事,无益于民生的佛教,才在中国扎下了根。
佛教只能提高人们的jīng神境界,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吗?不能!而老子的学说,却是二者皆能。(笔者在此感叹:老子啊老子,你是最伟大的导师,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乔玄道:“仅仅是医者吗?”
张行长叹一声,双眼泪花闪动,拱手道:“若能给医者以爵位,哪怕只是虚衔,张某替这大汉的百姓,先谢谢乔公了。”
乔玄心中惊诧,连忙长身而起,扶着张行的双臂,感动地道:“张博士万万不可如此,乔某鲁钝,却心怀天下,若张博士所言属实,乔某又岂会阻拦。”
张行双目紧闭了半晌,再张开时,已是静如止水,全无半丝波动,慨然道:“张某的第三个条件,就是将各种实学,纳入官员的选拔标准,而不是仅仅以仁孝取士。”
太常来艳哈哈大笑道:“张博士,你可以放弃全真教了!”
张行困惑地道:“此是何意?”
来艳颇堪玩味地看着张行,细语如风地道:“本朝贡举,分为贤良方正、秀才、明经和孝廉四科,只须将汝所说的算术、地理、农耕与工巧地加入秀才科,那不就遂了汝的意愿吗?”
张行摸了摸脑袋,困惑地道:“您的意思是,这三条都可以通过?”
来艳一双眼睛如透视镜一般,死死地盯着张行,说道:“不错,老夫可以担保,这三条都能通过,那么,张博士又该如何呢?”
张行茫然地道:“我yù传播天界的汉字,算术,医术、农耕和工巧之学,我yù传播《道德经》的思想,你们也能够支持吗?”
乔玄的眼中有火花炸响,笑道:“可以!”
张行又道:“那么,能不能将道家与儒家并重呢?”
所有官员都异口同声地道:“不行!”
第一时间更新《道德启示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