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座美丽的人间天堂两千年前曾是生死之界,我们祖先来此定居,热热闹闹地生活一阵子后便屋毁人亡,大地瞬息又恢复原本的荒凉,一片潮水肆虐的海摊,烟波浩渺的盐碱地。祖先一次次重建家园又一次次被潮水覆盖,两朝皇帝都把宫殿建于钱塘江与西湖之间的凤凰山上,潮退时,钱塘江是钱塘江西湖是西湖,远眺大江东去饱览湖光山色。潮涨时,钱塘江不是钱塘江西湖也不是西湖,怒潮激浪的汹涌气势压倒一切。皇族们倘可高踞于山巅,平民百姓却必须与大海湖泊亲密接触,种田捕鱼推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自寻死路而是为求觅生机。钱塘湾这个在地图在呈现喇叭状的弯角,至今仍是死亡之门,年年涨潮季节都有数条生命搭乘上死亡的班车,死亡的警告并不能唬退生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正是追寻生命的乐趣而与死神频繁交往。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对这片山水强烈的热爱与对生命不息的渴望才逐渐富饶了这片土地,筑就今天这座人间的美丽天堂。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个长命村里的村民都能活到几百几千岁而不死,一个富人便去那村子寻求长命秘方,想不到他不惜以千金购买的东西居然被人深恶痛绝,长命村的村民天天跪求苍天赐死别再让他们在人世遭罪,那付衰老丑陋的躯体已无法感受生命的乐趣,生活由于死神迟迟不肯光临而变成痛苦的活炼狱。如此说来,死亡还是生命的避难所,至少走到绝境的生者倘有最后可以选择逃遁的界域。如果没有死,生的世界是否更令人恐惧也更为肮脏罪恶呢?
生有意义死也有价值。王昭君苏小小等若不是红颜薄命或许不可能流芳百世,岳飞李白等若不是英年早逝或许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死神过早的惠顾使得他们给后代留下无尽的哀挽和思慕。历代农民起义军,以卑微小百姓身份去反抗拥有强大势力的封建皇朝,无疑于鸡蛋碰石头——找死,他们仅是一群得温饱便知足而乐的*民,找死的目的是为了只为开辟一条生存之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是为了生而去死,试图改变命运,创造生存的机率。
优点怪的小说《色空》以誓死维护爱和尊严来表现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反映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矛盾事物的困惑和求索。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抉择,爱情与事业,梦想与现实,生命和自由。他在思想领域里表现这种矛盾冲突。
现实生活给我们出的一道难题:在这座天堂城市里很大一批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抛下仅有的尊严,还有很大一批人为了生存以上的贪婪——金钱名利权益等丢弃了应有的尊严,甚至丧失人格与本性,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为了尊严而战吗?是否应该为维护爱和尊严付出生命的代价?
魔在我们眼前张牙舞爪:与他作对的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抛弃爱和尊严才能苟且偷生。人人都可能面对这种心灵中正与邪、善与恶的选择和决战,然而邪气似乎已占上锋,逐渐从人的心灵蔓延到社会每个角落。魔显示一股不可违抗的力量:为了生存必须放弃爱和尊严臣服于它的淫威下!于是许多人抛弃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以一副空空的躯壳活着,心甘情愿地被魔*纵掌控。
不惧死是一种挑战,唯有不惧死才能让魔无计与施。死都不怕你能奈我何?这或许是优点怪那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所表达的意思吧。“珍惜生,才去死”。“死”不是他想死,而是不怕死,唯有不怕死的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敢于死者才勇于生,贪生怕死者只能行尸走肉,他们的生命等于零,那怕经历一千个轮回也等于零。他是把一个矛盾搁置到特定范畴里思考,而生活远非局限于此。
江南文章的主题是:“在你以死终结个人的祸害与不幸的同时是否给别人造成了更大的祸害与不幸?以至给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投下一束阴影呢?”我想多数自杀者没能想到过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能够想一想有多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个问题会得出绝然不同的结论。
对生死的认识确是个境界问题,江南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对海子之死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以不羁的游浪姿态回击着循规蹈矩的虚伪规则,蔑视着权贵、伪善。也许他的‘脚步’走得太远了,除了清晨郊外的鸟,除了深夜粗鲁的火车,除了善良孱弱的苇岸,谁能安厝他放达的灵魂?”一个诗人他能体会别人所不能体会的东西,感受别人无法感受的感觉,有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痛苦,强烈的炽热的情感或许有时必须以血淋淋的方式去表达去释放。他的梦想和爱情无法在现实中生长开花,他个性的天真让他不能融于世俗,他可能永远也学不会世俗。死是唯一他的抗争和呐喊。
死也可能是一种生命的烈焰,一个人死或许能让十个人复活,让百个人得到新生。“你的选择何不印证着你的尊严,你与死亡的相约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尊重与承诺。”“放弃生命并不意味着怯懦,苟且活着才是一种背弃。”他离开这个世界有着不能为世人所能理解的充足理由,虽然他并不需要任何理由。当思想上的某种东西跋涉到尽头,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演绎到极限,死已成必然,他有选择的权利,谁都没有资格谴责他。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遭遇不尽相同,要明确对与不对就得权衡该与不该,“死是祸害和不幸的终结”这是判断该与不该的一个标准。既然父母天地赐予你生命,你就理所应当地要好好活下去并努力珍惜自己的生命,个人的痛苦并没有什么,你得承载起生活的重任,你得去完*生的使命。做任何事都得考虑到身边的人,你带给他们的是什么,除非你的行为并不会伤害到别人,除非死还能终结别人的祸害,还能挽救别人的不幸。假设一个人不是生活于社会家庭中或许又另当别论。
江南文中的自杀者选择毁灭,是因为这个世界“无人牵挂他”。其实即使他得不到爱,他也可以去爱人。他已获得生存的基础,他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去肩负或分担生活的重量。谁都知道爱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得到爱而是给予爱,那怕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就能带给世界希望的色彩,更何况他可以提供孩子读书的资金,可以给生养自己的父母购买礼物,可以给爱着自己的妻子蕴造温暖的居室,你能够做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你还可以给予别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生,可以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可以发光发热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和温暖,眼前那片小小黑暗又算什么?
这也仅是小处的思虑,还有大局和长远。
无数军人为保家为国而放下了个人爱情婚姻家庭责任,为大家而舍弃小家,为大我而舍弃小我。事有大小轻重之分,死有鹅毛泰山之别。一百多年前秋瑾面对生死抉择时毅然选择了后者,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为*主义理想而出生入死、虽死犹生,和平年代对金钱物欲的追求却让人们醉生梦死、虽生犹死。
自杀问题是一个国家的信仰问题,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问题。家有大家小家,生存也有个人生存和集体生存,动物倘知为一个族群的繁衍去生去死,人类又如何只局限于为个人生死,西方关于安乐死是否人道的争议,按个人角度来说生死完全由自己决定与旁人毫无干系,但换个角度结论就大相径庭,关系情感责任道德等问题。每个为个人情感挫折死去活来的人,假如能作一下角色的转换,尝试去变成别人,就会意识到他和她同样也在苦苦等待和找寻爱的曙光,或许他们比你更加需要。
有人说生的意义就是生,如此直接明了没有深刻体验过死亡的人是不会理解其中丰富内涵的。也有人说,活着就不要想死,死了就不要想活,这些也是对生死的领悟,生死的涵义并不能完全被文字所诠释。一个人不能过于沉溺于现实尘埃的狭隘里,另一世界更辽阔,是**所不能企及,唯有思想和心灵可以去抵达。宇宙呈现于我们视野的是浩渺虚幻的空间里一个个微小如尘粒的球型,犹如生命之舟荡漾于茫茫沧海,自然万象仿佛是某种启发人类的图腾,预示着生与死的玄妙关系。
我们的思想或者说灵魂必须经常地远离现实世界去另一个世界跋涉探索,那个未知世界蕴藏生命的全部奥秘!
第一时间更新《爱的期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