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逝的栀子花(5)
蔡白吉眼睛凝视窗外,鬓角渗出了汗珠儿.不说话也不动。
申炎肃静地看着对方,口气缓和了一些:“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就是**、康生那种人。我只是说,改掉那种‘不起眼’的毛病很不容易。可是,不改掉又早晚会酿成祸患。你回顾一下,从咱俩第一次见面开始,你对不同人、不同意见,都用什么标准确定取舍了?比如,与你同一台车的旅伴迟万福与魏北石,都是第一次见面,一个阴阳怪气、一个朴实无华,你为什么倾向前者?还是同一趟阿勒之行,一个你过去的协理员王占庆,一个你时任的副科长柳金栋,你对他俩是一种态度吗?你的老熟人典湘,你的新朋友冷箭兰,你是怎么区别对待的?一边是我传达的时任参谋长巴久礼的正确指示,一边是你的老上级满友的一句‘不要右倾’,你是执行谁的了?为什么老往错误的人和事那边靠?后果已经证明对错了,你为什么还执着地不走光明正大的道儿?我的毛病很多,从来不唯我独尊。但是,有个事实恐怕抹杀不了。那就是二十年来,你在背后不叽讽、不歪曲我,还跟我一起学习、工作得比较顺畅,也就是筹备森林地演习到守备演习前后那一段。而你的业务能力和群众信誉,还真在那一段儿时间提高了不少。不管承认与否,这是人所共知的。页以后,那些提高你是用到正道上了,还是用到如何主个人树形象、造舆论上了,还是用在部队建设上了?有人为什么那么起劲地吹捧你、宣扬你?你敢说那种关系符合党性原则吗?”
*******************
两个人又相对无言默默坐了一会儿。
申炎感叹道:“同志之间的谈话谈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了。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东汉时期的蔡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同宗。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阉了命根子,是个很值得可怜的人。他很聪明,很多历史书的作者认定他是华夏古代四大明之一的造纸术的集大成者。但是,他有个毛病,一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不止一次地投靠皇太后,可以说是靠太后飞黄腾达起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惹起众怒无地自容而自杀了。今天有些话我说得刺激了一些、露骨了一些,你别当包袱。如果愿意深刻想一想,我看有好处。”
*******************
大雪纷飞,天穹浑灰无光。黑龙江流冰了,大大小小的冰排漂漂漾漾顺流而下。
申炎站在江岸上,静静地瞅着大江。雪花落了一身,西北风嗖嗖,他一动不动。除了鼻子冒白气,连眼皮都不眨,一切都凝固着,活现一尊出土的兵马俑。
邹奋霍悄悄来到身后,也默默站着。
******************
“听说你最近常常来这儿,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邹奋霍终于开口了。
申炎没扭头,也没吱声,依然站着不动。
邹奋霍:“《解放军文艺》上的《冰祭》我看了。还想写一篇《漂逝的栀子花》吗?”
申炎摇摇头,“现在写不得,将来也不能那么写。有这么一句话,‘就像大户人家的送葬队伍’。还记得是哪儿来的吗?”
邹奋霍:“阿勒机要员说的,二十年了。那次你险些遇难。”
申炎:“那么多人永远留在了黑龙江。有的牺牲在枪口下,有的默默无闻地随流而去。我曾多次遇险,却侥幸地活了下来。活着的人,应该怎么活下去呢?”
邹奋霍:“我的思想水平不高,太远的事情看不清,只能以战士标准衡量自己。我觉得能像你这样活着,那就值了!”
申炎:“战士里有董存端、雷锋等等;革命家里有**、周恩来等等。现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很难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
邹奋霍:“我会努力。听说你要走了?什么时候动身?”
申炎:“不知道。”
邹奋霍:“我有个请求,走前去我们团一趟,我们列队欢迎欢送。这也是汪团长的意思。”
申炎:“如果你们觉得我还有点儿可以尊重的地方,就别那么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无声无息地来到了黑龙江,也希望无声无息地走。”
******************
边防机关大院,孙思弟与申炎并肩而行:“伙计,我去上级找了两次。人家说大军区上报北京了,下令了,不能变了。”
“不该找,走就走吧!我在这儿也确实呆得太久了。现在的冷水对我来说就是火炉子,总在炉子上跳舞难免有闪失。我不走,有的人——指的是蔡白吉之外,也确实伸不开腰。我拥护上级的决定。”申炎说。
孙思弟:“你顶住了这场‘试点风’,我这个党委书记省劲了。有件事我也没想到,新来的两位党委都与蔡早有往来,其中一位对蔡在剑阳的事迹作典型宣传上有过特殊的作用。上级的周司令员调走了。新来的长找我谈了话,他明白咱们这里的事。”
申炎:“我说过小聪明、小心眼、小便宜、小动作,在我们队伍里不会很快消亡。冷水以后的问题可能不那么大了吧!我走,本不该留什么遗愿。只希望老伙计听我两句话:一是,边防执勤现代化试点刚刚迈开步,滑下来很容易,希望你们别撒手。二是,我从地区计委弄来四万五千元的外汇指标,准备进口光电器材。目的是为前一句话增加点儿新动力、新内容。事情由‘通信桥’经办,两个月内到货。要严格管理,千万别挪用,别浪费。你这个地委成员,适当时间向离休的乐主任说句感谢的话吧!他在职的时候说,有点儿俗。”
孙思弟:“记下了,你的心思我全明白。进口器材让方岐、汪水和老桥三个人共同负责,保证尽快投入该用的地方。春节的
*******************
申炎与方岐、王飞起来到八连,营连干部们像往常一样迎进办公室,嘻笑言谈。
俱乐部里,申炎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说着什么。
*******************
申炎和方岐、王飞起来到二中队,马晃一脸羞愧,陪他们进入俱乐部。
申炎像在八连那样,站在讲台上说着什么。
*******************
申炎坐在吉普车里巡视在江中的巡逻道上。
执勤板房前,申炎下车,走进房里手摸着火炉的烟筒,与执勤战士交谈。
*******************
副司令办公室里,申炎与班海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谈笑风生。
*******************
副司令办公室里,申炎与刘文理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心平气和。
*******************
副政委办公室里,申炎与老邓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脸有愧色。
*******************
政治部主任办公室里,申炎与老宋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惶惑不安。
*******************
申炎家,客厅与对面的餐厅各设一桌酒席。地方的狄向武、毕文友、海铁宽、苏文礼、李良、郝玉英等人在座。军人有‘通信桥’王飞起等十几人在座。
方岐讲话:“明天这里有客人来访,招待所厨师怕新换地方不能得心应手,今天要实地操作一把。这叫先内客、后外客。在座的都是申参谋长和我共同战斗十年以上的老领导、老朋友、老战友、老同志,直接间接都有涉外任务。郝玉英同志今天的身份是十九年前的‘社教’队长、现在的地委办主任,大家别以为是军人家属。参谋长做东,亲自选购佳肴,没有假公济私之嫌。这些年来,我们冷水会谈会晤的茅台酒和中华烟管得出名地抠门儿。今天由参谋长和我出资支出一点,供大家品尝。没有别的意思,干杯!”
蔡白吉眼睛凝视窗外,鬓角渗出了汗珠儿.不说话也不动。
申炎肃静地看着对方,口气缓和了一些:“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就是**、康生那种人。我只是说,改掉那种‘不起眼’的毛病很不容易。可是,不改掉又早晚会酿成祸患。你回顾一下,从咱俩第一次见面开始,你对不同人、不同意见,都用什么标准确定取舍了?比如,与你同一台车的旅伴迟万福与魏北石,都是第一次见面,一个阴阳怪气、一个朴实无华,你为什么倾向前者?还是同一趟阿勒之行,一个你过去的协理员王占庆,一个你时任的副科长柳金栋,你对他俩是一种态度吗?你的老熟人典湘,你的新朋友冷箭兰,你是怎么区别对待的?一边是我传达的时任参谋长巴久礼的正确指示,一边是你的老上级满友的一句‘不要右倾’,你是执行谁的了?为什么老往错误的人和事那边靠?后果已经证明对错了,你为什么还执着地不走光明正大的道儿?我的毛病很多,从来不唯我独尊。但是,有个事实恐怕抹杀不了。那就是二十年来,你在背后不叽讽、不歪曲我,还跟我一起学习、工作得比较顺畅,也就是筹备森林地演习到守备演习前后那一段。而你的业务能力和群众信誉,还真在那一段儿时间提高了不少。不管承认与否,这是人所共知的。页以后,那些提高你是用到正道上了,还是用到如何主个人树形象、造舆论上了,还是用在部队建设上了?有人为什么那么起劲地吹捧你、宣扬你?你敢说那种关系符合党性原则吗?”
*******************
两个人又相对无言默默坐了一会儿。
申炎感叹道:“同志之间的谈话谈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了。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东汉时期的蔡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同宗。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阉了命根子,是个很值得可怜的人。他很聪明,很多历史书的作者认定他是华夏古代四大明之一的造纸术的集大成者。但是,他有个毛病,一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不止一次地投靠皇太后,可以说是靠太后飞黄腾达起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惹起众怒无地自容而自杀了。今天有些话我说得刺激了一些、露骨了一些,你别当包袱。如果愿意深刻想一想,我看有好处。”
*******************
大雪纷飞,天穹浑灰无光。黑龙江流冰了,大大小小的冰排漂漂漾漾顺流而下。
申炎站在江岸上,静静地瞅着大江。雪花落了一身,西北风嗖嗖,他一动不动。除了鼻子冒白气,连眼皮都不眨,一切都凝固着,活现一尊出土的兵马俑。
邹奋霍悄悄来到身后,也默默站着。
******************
“听说你最近常常来这儿,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邹奋霍终于开口了。
申炎没扭头,也没吱声,依然站着不动。
邹奋霍:“《解放军文艺》上的《冰祭》我看了。还想写一篇《漂逝的栀子花》吗?”
申炎摇摇头,“现在写不得,将来也不能那么写。有这么一句话,‘就像大户人家的送葬队伍’。还记得是哪儿来的吗?”
邹奋霍:“阿勒机要员说的,二十年了。那次你险些遇难。”
申炎:“那么多人永远留在了黑龙江。有的牺牲在枪口下,有的默默无闻地随流而去。我曾多次遇险,却侥幸地活了下来。活着的人,应该怎么活下去呢?”
邹奋霍:“我的思想水平不高,太远的事情看不清,只能以战士标准衡量自己。我觉得能像你这样活着,那就值了!”
申炎:“战士里有董存端、雷锋等等;革命家里有**、周恩来等等。现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很难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
邹奋霍:“我会努力。听说你要走了?什么时候动身?”
申炎:“不知道。”
邹奋霍:“我有个请求,走前去我们团一趟,我们列队欢迎欢送。这也是汪团长的意思。”
申炎:“如果你们觉得我还有点儿可以尊重的地方,就别那么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无声无息地来到了黑龙江,也希望无声无息地走。”
******************
边防机关大院,孙思弟与申炎并肩而行:“伙计,我去上级找了两次。人家说大军区上报北京了,下令了,不能变了。”
“不该找,走就走吧!我在这儿也确实呆得太久了。现在的冷水对我来说就是火炉子,总在炉子上跳舞难免有闪失。我不走,有的人——指的是蔡白吉之外,也确实伸不开腰。我拥护上级的决定。”申炎说。
孙思弟:“你顶住了这场‘试点风’,我这个党委书记省劲了。有件事我也没想到,新来的两位党委都与蔡早有往来,其中一位对蔡在剑阳的事迹作典型宣传上有过特殊的作用。上级的周司令员调走了。新来的长找我谈了话,他明白咱们这里的事。”
申炎:“我说过小聪明、小心眼、小便宜、小动作,在我们队伍里不会很快消亡。冷水以后的问题可能不那么大了吧!我走,本不该留什么遗愿。只希望老伙计听我两句话:一是,边防执勤现代化试点刚刚迈开步,滑下来很容易,希望你们别撒手。二是,我从地区计委弄来四万五千元的外汇指标,准备进口光电器材。目的是为前一句话增加点儿新动力、新内容。事情由‘通信桥’经办,两个月内到货。要严格管理,千万别挪用,别浪费。你这个地委成员,适当时间向离休的乐主任说句感谢的话吧!他在职的时候说,有点儿俗。”
孙思弟:“记下了,你的心思我全明白。进口器材让方岐、汪水和老桥三个人共同负责,保证尽快投入该用的地方。春节的
*******************
申炎与方岐、王飞起来到八连,营连干部们像往常一样迎进办公室,嘻笑言谈。
俱乐部里,申炎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说着什么。
*******************
申炎和方岐、王飞起来到二中队,马晃一脸羞愧,陪他们进入俱乐部。
申炎像在八连那样,站在讲台上说着什么。
*******************
申炎坐在吉普车里巡视在江中的巡逻道上。
执勤板房前,申炎下车,走进房里手摸着火炉的烟筒,与执勤战士交谈。
*******************
副司令办公室里,申炎与班海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谈笑风生。
*******************
副司令办公室里,申炎与刘文理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心平气和。
*******************
副政委办公室里,申炎与老邓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脸有愧色。
*******************
政治部主任办公室里,申炎与老宋谈话。前者表情坦然,后者惶惑不安。
*******************
申炎家,客厅与对面的餐厅各设一桌酒席。地方的狄向武、毕文友、海铁宽、苏文礼、李良、郝玉英等人在座。军人有‘通信桥’王飞起等十几人在座。
方岐讲话:“明天这里有客人来访,招待所厨师怕新换地方不能得心应手,今天要实地操作一把。这叫先内客、后外客。在座的都是申参谋长和我共同战斗十年以上的老领导、老朋友、老战友、老同志,直接间接都有涉外任务。郝玉英同志今天的身份是十九年前的‘社教’队长、现在的地委办主任,大家别以为是军人家属。参谋长做东,亲自选购佳肴,没有假公济私之嫌。这些年来,我们冷水会谈会晤的茅台酒和中华烟管得出名地抠门儿。今天由参谋长和我出资支出一点,供大家品尝。没有别的意思,干杯!”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