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上次战争的阴影(1)
审讯室里。申炎正襟端坐,脸色阴沉,看不出是气愤还是吝惜:“你履行了特务手续,参与了特务活动。尽管欺骗了克格勃,那也还是特务哇!”
魏北石神情凝结,说:“这我明白。我知道回来也没出好前景。可是,心里总想老婆孩子,总想沙水,总想有一天中国能变好。我忘不了对老爹的誓,也忘不了党旗面前的誓。在克格勃据点里,我住的屋有一台乌拉尔牌收音机,我常偷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汉语广播,了解国内形势。第一次侦察糊弄过去了。他们又换了一个人,监视我侦察咱们阿勒山后的边防站。我知道,长此下去,克格勃总有一天会现我糊弄他们了。即使他们不现,早晚也得让咱们的人抓着。那时候,咱们中央台的广播说要区分矛盾性质,要解放干部大多数。我想,要是我没到江北来,说不定也能解放出来恢复工作。我是中国人,这种二等特务说啥不能再干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干脆跑吧!趁人不注意,我上了南下的火车,在比里郭尔斯克下来,想转车去巴罗格斯克。那儿的汉族人多,与冷水一江之隔。从那里过江,就是被专政,也落不到迟文革一伙儿手里。可是,巴罗格斯克是边境城市,没有证件买不了火车票。”
******************
比里郭尔斯克火车站候车室里。魏北石东张西望,像是在等待什么人。
终于出现了一个汉族老头儿。魏北石连忙上前搭话,一起排队买票。快到售票口了,魏北石捂着肚子,把卢布和旅行袋交给老头儿,自己进厕所了。
等他出来,旅行袋扔在厕所门口,老头不见了。他想了想,看看墙上的票价表,走到售票口说:“莫金克”,接过车票和旅行袋,走向检票口。
******************
乡村小站,火车开走了。
魏北石四下张望,没现异常,快步钻进了树林里。
******************
城郊,衣衫不整、疲惫不堪的魏北石钻出树林,观察一阵子之后,走近一个农舍院边的牛棚。透过窗口看见一个汉族老头儿正在喂牛,便进了门。
“大爷,您贵姓啊?”
汉族老头转头,大吃一惊:“你是什么人?”
魏北石:“我是汗俄混血人,从赤塔州答乌里亚跑到这儿来。在家喝醉酒打伤人了,人家要送我坐大狱。我爹是汉人,知道这里汉人多,汉人心眼好,让我来躲一躲。我在家也养奶牛,给你干活不要工钱,供饭就行。过了个把月,我老爹把事儿平息下来,我就回去……”
******************
审讯室里,魏北石:“走了几十里山路,终于找到了‘广东革命’,遇上一个姓柴的汉族老头儿。他见我干活不惜力,留我住下了。我趁在山干活,抽空儿看了山上的坦克阵地,看了城郊的兵营,查了那里坦克和大炮数。盼到封江,趁夜间下大雪溜到江边,直奔冷水文化宫猛跑。不知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后哏、哏声一个劲儿叫。一台汽车开到我前面,几个‘骚达子’抓住了我,送进了特别监牢。”
申炎:“时间是夜间一点三十六分,对吧?”
魏北石:“我是两点来钟离开‘广东革命’,两点半左右下的江——对!他们的时间比这边早一小时。”
申炎:“把你关起来,为什么还让你去六岔侦察?”
魏北石:“为了再找机会,我跟他们说以后不跑了,愿意为他们干。押了半年多,赶上两国大部队在乌巴劳岛对阵。他们知道我熟悉那一带,让我给老特务带路……”
******************
初秋,山窝树丛里的一顶绿色帐篷外。赫廖夫斯基指着地图上的红线,交给魏北石一个指北针。
中年胖汉子操着江浙口音当翻译:“……从登6点开始,按52—oo方位角行进。穿越二十三公里森林,可以看到一座大山旁边有很多中国正规军。那里有一条新修的公路,通到中国人叫乌巴劳岛西山的山后。咱们要查清中国正规军人数,看看有没有大炮、坦克和别的家伙。最好画出图来。”
魏北石:“碰上中国边防军怎么办?”
中年胖汉子:“放心吧!过江的时候绝对安全。这边的技术先进,有夜间看得见的仪器。克格勃能耐大着呢,中国电话里说的什么这边都知道,怎么会让他们碰上?咱们夜间走原始森林,不会碰着人的。万一碰上了,你就说是附近村屯的牛丢了,咱们出来找……”
******************
审讯室里,魏北石泪瞅着申炎说:“我心里明白,老特务是让我当向导,他可以随时打死我。我领他从背迎村以北上了岸,以后的事你们就知道了……我下定决心了,吃苦受罪也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受,那边不拿你当人看。再说,实在太想老婆孩子啊!”
申炎面无表情:“那个祝代远你了解多少?”
魏北石:“没捆他之前牛哄哄的,捆起来也不说多少有用的话。他和三个俄罗斯女人结过婚。现在的妻子是副食商店的售货员,有个女儿。他和我不一样,早就加入了苏联籍。在这儿也享受外籍犯待遇,吃面包喝牛奶。不像我……”
申炎:“你有什么要求吗?”
“**培养我这么多年,没经住考验,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我懂政策,现在是重罪在身,不敢有过高要求。一是让我吃饱。你知道,我是个大肚汉。在六岔冰道汽车里,你吃俩包子,我吃六个。这儿一天两顿苞米糁子粥,一顿就那么一小盆儿。二是闲不住,最好让我干活……要是能看一眼老婆孩子,那就烧高香了。呃嘿嘿……”魏北石失声痛哭了。
申炎一脸严肃,等对方的哭声平息之后才说:“你把在苏联看到的、听到的情况,特别是军队战备和克格勃有关的事都写下来。我个人不相信你越境以前就是特务。可你走错了一步,真当了特务。现在有悔改表现,也有立功行为,我们会向上级反映。你要相信党的政策,相信做了好事终究会有好报,相信有一天能和家人团圆。”
魏北石满眼泪花儿,望眼欲穿:“那就是最大心愿啦!”
上次战争的阴影(2)
省城,军人招待所房间里。
申炎:“说说此行的收获吧!杜‘学究’先说。”
杜森峰:“第一,西里施乌是个小镇。火车站上常见穿空军服的人,从车窗上能看到几十架大型飞机,可以认定是远程轰炸机师驻地。第二,司乌波代内伊城西南的小挲簪卡村,过去有个少年夏令营。后来小火车道变成了大铁路,用电网圈起来,就只有军人进出了。那是战略导弹基地的说法可信。第三,祝代远这个人,1942年就揣着驳壳枪闯过日伪冷水省警察署长官邸。近几年的事,特别是克格勃的事他一句不说。你看他的脸和手,像旧社会管账先生的。他说自己冬天烧锅炉,夏天熬沥清铺马路,我以为不可信。十有**,他是克格勃的骨干特务。”
邹奋霍:“还有几点,一是远东大铁路司乌波代内伊铁路大桥,是战时瘫痪远东交通线比较理想的破袭目标。桥长八百九十米,警戒并不严密,离边境八十公里,中间有大面积山林地,容易接近。二是巴罗格斯克市西北郊的大型集中营,关押着一千多犯人。不远处就是大片军营,很可能是三o五摩步师驻地。我在冷水面粉厂楼顶观察过,这俩目标紧挨着,都在我岸炮火射程之内。三是麦列茨科夫高级坦克指挥学校,驻在莫金克边境检查站旁边。它的坦克和炮兵射击场,在我们骑鞍房村对面山后。罗科索夫6军指挥学校校址就在江边,去靶场射击的道路咱们能看到。两校很可能共用一个野营训练场。四是现在当面的远东大铁路两侧的电柱,由两根轻型钢轨拼接而成。铁路两边全是原始森林,用钢电柱可以防山火。1945年苏军从东北撤离前,把冷水至宁南的铁路钢轨拆下来运走了。苏联的铁路是重型钢轨,日制的钢轨轻,就当电柱用了。这个结论基本错不了。此外还有一个想法,魏北石这个人可恨也可怜,我挺同情他。应该建议领导机关从宽处理。”
申炎点点头:“还有,苏联的边防特务很少是专职的。业余特务的派遣程序大概是这样——一般由兵役局下达通知某人到指定旅店,或某个隐蔽地点向克格勃报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训练,交待了任务就出。完成任务回来领奖金,原来干啥还干啥去。特务使用的武器,一般都是中**队用过的,民兵还在用的。”
杜森峰;“越境的中国人当特务,克格勃不工资吧?”
邹奋霍:“那得看是什么人吧?魏北石也领钱。”
申炎突然想起了什么:“哎!去年夏天,苏联特务频频潜入八通公社以北两间房村附近搞电话窃听,被我们吓跑了。魏北石秋天侦察乌巴劳岛,还能知道我们的电话内容?”
杜森峰:“老特务唬人吧!”
申炎:“不对!克格勃搞情报,土洋结合,不择手段。回去马上建议电信部门,尽快检查电讯设备和线路。这事别忘了!”
******************
冷水,侦察科办公室。
柳金栋进来:“老申,满参谋长到职了,特意来看你们。”
申炎敬礼:“参谋长你好!我们不在家,没能欢迎你。”
满有:“巴司令和李副司令,说你们的工作挺好,我来看看。”
申炎:“参谋长来自有优良传统的野战军,以后对侦察工作多作指示吧!我这人脾气直、缺点多,请多批评。”
“我们军那可没说的。有人说你高人一头,瞧不上我们军来的人?你们科有个杜森峰,成天叼个大烟袋,胡子老长,吊儿郎当,还牛皮哄哄的,那怎么行?”满有一本正经地说。
申炎笑了:“别人那么说我,恐怕有挑拨之嫌,参谋长不会相信吧!杜森锋有点儿学究儿风气,人品不错,现在每周刮两次胡子。这段时间他搞的侦听很有成效,大军区很重视。你到那屋看看怎么样?”
满有:“解放军不要什么学究,必须严格管理。”
电话响了,邹奋霍听一会儿,说:“副科长,上级召开重要会议,让你明天就报到。”
柳金栋:“政委调走了,桑副政委接任。巴司令员任党委书记,以后他大半时间坐在地革委。你开会回来路过宁南,如果有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他汇报,顺路,不算越权。”
******************
宁南,地革委临时办公室。
申炎向巴久礼汇报:“……**说,要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周总理说,战争打起来,就没有国界了。去年八月,中央出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通知以来,我军深感对苏方情报掌握的太少。这次会议要求,省地县都要编写自己兵要地志,都要最大限度地收集苏方资料。侦察手段落后,就拿出我党的看家本领,动群众军民一体,打一场情报战线的人民战争。”
巴久礼:“地县都搞兵要地志,就得地方出人出钱出资料。事关重大,我去看看李兰同志有没有时间。”
******************
李兰进来:“申炎同志,你好!社教中有功,文革中又是哪里有麻烦你去哪里。造反最凶的时候,你敢大训省城来的红卫兵领,冷水形势随即好转。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可没有你那份儿胆子呃!”
申炎笑着敬礼,说:“那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李兰:“也不全是。没有常的思想,干不出常的举动嘛!巴司令跟我简单说了你带回来的任务。咱们这些人,谁不懂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地、县平时做工作,也需要掌握相关资料嘛!编写兵要地志,工作由你们具体抓,需要地方出人出物,你提个计划。地革委和你们联合下通知,召集各县级单位来个领导开会,具体部署下去。调用档案资料,由地革委办公室通知各部门全力支持。还有什么问题?”
申炎很受鼓舞,想了想说:“当面的苏联额玛尔州,面积差不多等于四个江苏省,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江和铁路沿线。友好时期我方不少人去过,民间肯定有情报。建议地革委出台一项政策,不管是被审查的人还是被管制的人,只要提供真实情报,一律视为革命行动。贡献突出者,以立功论。”
李兰:“符合我党一贯政策,可以。准备打仗压倒一切嘛!什么时候开会?”
申炎:“准备二月六号。”
李兰:“那就以‘二六’作代号,机构就叫‘二六办’。怎么样?”
巴久礼:“成立个领导小组,李兰同志让我和郑志任正副组长,柳金栋任办公室主任,你当副主任。办公地点就在咱们冷水招待所,现在没人住。经费先从财务借,凭单据报销。开会通知、抽调地方人员、各单位配合事项,你要尽快拿出计划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回家看看吧!”
上次战争的阴影(3)
一栋旧灰楼里。走廊上放着煤油炉、锅碗盆勺水桶等。
屋里,肖淑清边铺床边说:“大人吃食堂,孩子得洗洗涮涮、得沏奶粉,没有水不行。去锅炉房去整水,老太太挑不动。一个都弄不过来,小心别再怀上。”
“顺其自然吧!找一回老太太,索性多呆几年。一个羊也得赶,两个羊也是放。我还没有小岙呢!”申炎乐滋滋地脱衣服。
肖淑清:“美的你!还生丫头呢?你在千里之外,楼里不让搭炉子,煤油炉只能顾孩子——煤油是湘姐整来的,她说你要是回来一定告诉她,老不见面想得慌。”
申炎:“提水的事,求求邻居帮帮忙吧!熬过这一段儿会好的,面包会有的。明天上午去地革委,下午有方便车回冷水。你告诉湘姐,形势紧迫,下回再见吧!”
******************
半夜,婴儿啼哭。肖淑清开灯给孩子喂奶,现桌上的台灯开着小光,申炎在写什么。
“你这是怎么啦?不能这么拼命啊!”
申炎:“地革委上班就得用,时间不等人。你先睡吧!我一会儿就整完。”
肖淑清想说什么,心疼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
冷水,招待所二楼。房门上分别贴着“资料搜集组(三)”、“编绘组(一)”、“技术组(三)”等字样。人们进进出出。
袁永裕悄悄推开“二六办副主任”的门,敬了礼一言不,抓起申炎的手晃着。
“全好了吧?怕你在连队摸爬滚打影响腰伤恢复,到这儿干点儿轻松活,完全康复了再下基层。”申炎说。
邹奋霍领着甫新怡和冷箭兰进门来。
申炎一脸惊诧:“你们二位怎么来了?”
冷箭兰还是大大咧咧:“怎么,不欢迎啊?地革委通知我们局来人整理全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料哇!”
申炎:“通知上说得明明白白,全要男同志。这里地处一线,战备异常紧张,女同——”
冷箭兰满不在乎:“全民战备还分男女?‘二六办’主任重男轻女呀!难道还把我们撵回去不成?”
申炎笑了:“红卫兵领又来大批判了。”
甫新怡拿出一封信,说:“有人让我捎份密件,说是可以烧不可以看。封条好好的,请验收。”
申炎:“谢谢,你们两位决心留下?”
甫新怡:“箭兰从她爱人那里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要来。她是学林的,看来我是多余的。都怨你爱人,非让我来陪绑。”后两句是冲冷箭兰说的。
申炎寻思片刻:“你们决心为战备作贡献,积极性不应该受打击。这样吧!箭兰负责森林植被资料整理,小甫负责文教卫生,都在资料组,分工不分家,重要事一齐上。住宿在走廊最里头吧!你们俩做伴儿。小邹,送二位去吧。”
******************
邹奋霍领走二人。申炎打开信:
要的脚印照片,已经取到了几个。其他工作正常,下步如何进行,盼告。方向东二月八日
申炎拿出稿纸,写出:向东,你好。信悉,所托之事一切继续。形势日趋紧张,舅甥可能要忙起来,必要时再……
******************
申炎、邹奋霍和两个地方人员,扛着一米长焦距照相机、大倍望远镜、方向盘、图板,踏着深雪气喘嘘嘘蹬上山顶。观察、绘图、拍照。
******************
室内,甫新怡等地方干部汇集表格、整理资料;
******************
野外,一片平地上有两排类似蒙古包状的圆形的大型水泥建筑物。两条残破的水泥跑道缝里立着荒草。
邹奋霍与几个地方干部在测量、绘图。
******************
一户人家里,袁永裕手拿俄文地图,听人介绍情况,作笔记。
******************
一堆资料放到申炎桌上。杜森峰站在面前:“上次送来的资料质量如何?”
申炎:“不错。资料大部分到位了,编绘组忙得过来吗?”
“地方那几个同志真卖力气,也有水平。材料随到、随编、随绘。你先看吧!”杜森峰转身走了。
申炎拿起一幅额玛尔州地图挂在墙上,接着是挺厚一摞译成中文的《额玛尔自然》。下面是各类苏方目标照片。其中一幅下方注明“伴随第二条远东大铁路兴起的新城――塔安汀斯基”;一幅是“额玛尔民航中心和边防军直升机基地”;一幅是“远东人造海——吉伊水库大坝;一幅是“远东煤都――拉洽求斯克”。有的画面上有条纹,显然是从电视上拍下来的。接着是一同事幅长长画卷——“吉伊河航道图”。
申炎喜形于色,看着、看着,吭起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几天来,摸敌情,收获不小。细分析,把作战计划反复推敲。威虎山,依仗着……”
无意中抬头,现门缝里有个纸条。申炎收起航道图,拣起纸条打开。
上面写着:“名符其实的少剑波,为什么不理解白鸽的心?”
申炎推开房门,走廊上无人。
******************
晚饭后,申炎走出食堂。
甫新怡跟出来:“散散步吧!”
二人默默走了一会,甫新怡:“以那种方式突击结婚,与我有关系吗?”
申炎:“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也不能说完全因为你。我也该结了,有女儿了。
甫新怡:“幸福吗?”
申炎:“还好,那是个好人。作风正派、待人宽厚,思想敏锐度不是很高,是个无怨无悔的人。”
甫新怡:“你觉得冷箭兰这人怎么样?”
申炎掏出那个纸条儿:“你看看,是不是她的字?从门缝儿塞进来的。这人胆大又有心计,表面上大大咧咧,眼神儿不停地寻觅,绝非等闲之辈。你爱人调来了吗?”
甫新怡:“来了。我们到‘抗大’干了一段儿时间,又到二中——设在山上林场里。山里的生活与城里不一样,自己打柴挑水、开地种菜、上山采山货,苦中有乐。面对朴实的林业工人子弟,心情倒挺舒畅。”
申炎:“感悟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真谛了?准备长期扎根边疆吗?”
甫新怡:“那倒不全是。人活着,总得有点念头吧!你不是说随遇而安吗?我想问一句多余的话,如果知道我能进山、能来北大荒,还会断绝联系吗?希望说真心话。”
申炎:“那当然不——咳!提这些事已经没有意义了,人不能在后悔中活着呀。”
上次战争的阴影(4)
一阵沉默之后,甫新怡突然问:“你的头脑里,也不是没有旧观念吧?对人那么没有信心,不就是证明吗?”
申炎叹了一口气:“人都从历史中走来,怎么能不受社会惯性的影响?本人一向自卑又倔犟,或许是出身——命运所使吧!”
甫新怡:“大连两次相遇,一年半书信往来,这一生能忘吗?直截了当,别掩饰。”
申炎:“成年人的记忆,尤其是初——初涉一个领域的印象,恐怕很难忘掉。留个美好记忆,未必是负担——可也不一定,思想一致性差的人,容易忘怀旧事。”
甫新怡:“你的思想一致性特强,自己切断了物质联线,精神联线却一直在延续。时间不可逆转哪!湘姐说,要是有来生就好了。你是不是觉着她长得特像我?”
申炎:“除口音之外,别的都像。我曾怀疑你们是早年失散的同胞姊妹。”
甫新怡:“她说你是她见过的最好男人,她是不是很爱你?”
申炎:“她心地善良、率直热情,以姐姐姿态待我。我感觉她很亲切,很敬重她。”
甫新怡:“说来也怪,可能是心灵相通吧!我和她一见如故,真像亲姊妹。如果她是自由人,你和她能走到一起吗?”
申炎:“为什么老如果呢?现实已经否定了那种如果。”
甫新怡:“她跟我说,将来咱们三家一定要搬到一起安度晚年。这一辈没能成为一家人,下一辈别再遗憾了。她的孩子太大,让咱们两家的孩子好好处。”
申炎哈哈笑:“未免太前了,何必煞费那种苦心?”
甫新怡:“可见感情这东西,多么刻骨铭心哪!”
******************
“二六办”副主任办公室里。
邹奋霍:“地方资料收集得挺顺利,眼下就剩日伪工事了。日军在我区构筑了二十多处野战机场,其中大型空军基地四处。不算国境守备队的小片工事,大规模筑垒地域有三处。暴露部分都被苏军爆破了,地下部分一时很难查清。”
申炎:“冷水西南山的工事我勘察过,画了一张图。那对冷水战备的意义很大,你们明天去复查一下。后天测绘东山头筑垒地域,那是重点,多去几个人,我参加。”
邹奋霍:“你的还脚还肿着,小心得风湿性心脏病啊!大表姐前天还来电话,让我看着你别作激烈运动。”
申炎:“没事儿。日伪军在本地区的兵力部署和活动情况,原公安处副处长毕文友组织过调查。他现在还在‘五七干校’,一会儿我向地革委组织组把他要来。”
******************
一群人站在东山头东北角制高点上,视线越过沿江平原直抵苏联一座座白色村落。
脚下,周围的山脚全是人工开凿的崖壁。从冷水来的公路,被这片山劈成两岔儿。一条由此左侧入山,通往柔河;一条与铁路路基平行向右后方延伸而去,通往宁南。
身后山坡上,堑壕、交通壕如同蜘蛛网一般。
毕文友站在高处:“这里是日军一三五旅团防御阵地,四五千日军住在山下两座大营里,山里有几片较小营房。日军撤退时自己放火烧,苏军用炮轰,后来老百姓扒,就剩基础了。现在方圆百里的灰砖房,多数是从这里拆水泥砖建成的。”
申炎:“看样子,山里的营房是战备值班分队和物资储备警戒兵力住的。旅团主力驻在山下。老百姓说北大营本来大得很。”
毕文友:“建国时还有三大片,医院、军妓院、不同兵种的营房和保卫祖国。这里的人说这里大,实际不到斯6城日军营房的四分之一。”
申炎:“斯6是一二三师团的驻地,还有大型空军基地和后勤支援基地,将校会官现在还基本完整。那里是关东军准备进攻苏联的三大前进基地之一。‘小小哈尔滨,大大的斯6’嘛!下周咱们勘察那儿。”
毕文友:“来这里修工事的劳工前后有十万人,几乎没有活着回去的。累死、饿死、病死、活埋、集体枪杀,还有送细菌部队当试验品的。斯6就有七三一部队的分支机构。那里和冷水都曾现地下铰人机。”
邹奋霍:“修工事死的中国人,是这里日军的几十倍啊!鬼子太没有人性了。”
毕文友:“1945年8月,苏军在本地区开始渡江的时间,比对日宣战时间早几个小时。这个筑垒地域的战斗异常惨烈,一直打到天皇宣布投降后第八天。苏军伤亡很大,山下公路三岔口旁边专门建了苏军烈士塔。小鬼子曾用气球升起白旗,诱骗苏军上来,暗堡里的机枪突然开火。山上的远程大炮把苏军指挥部轰了,少将师长当场牺牲。苏军在柔河机场空降了部分兵力,阴历七月十五进柔河城。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长春都光复了,这儿的战斗还在打。”
邹奋霍:“战役中后期的苏军序列表上,这个师的师长是个上校。原来是少将牺牲了呀!”
毕文友:“另一个苏军少将,在胡安磨房村被装扮成中国老百姓的日军便衣暗枪打死了。苏军就说那里的老百姓都是铁杆儿‘良民’,集体枪杀了几百口子。”
邹奋霍:“资料上说,红军在冷水方向是第二红旗集团军,下豁三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三个炮兵旅、两个高炮旅、十个装甲列车营,还有其他保障部分队。对日军筑垒地域,能突破就突破,一时拿不下就包围起来,组成混成歼击群,用炮兵抵近射击、爆破、喷火、放毒气等办法,逐个歼灭。”
申炎:“那时候的苏军,就是按宽正面、大纵深、高度实施战役大穿插的作战方针行事。现在的日本战略学家预言,中苏之间一旦开战,苏军的坦克群将抢先越过小兴安岭,像蝗虫一样展现在松嫩平原上。如何对付‘蝗虫’,咱这里有多么现实的教材呀!哪一所军校能有这种经过实战的教练场?日军从战略进攻转入防御,防御地域过于靠前,战役纵深太小。尽管工事强固、战术也很讲究,还是难逃厄运。苏军以空降配合装甲列车营和坦克集群,沿铁路公路大纵深高度穿插迂回。以部分兵力包围歼击筑垒地域内顽抗之敌。尽管战术呆板、牺牲很大,终究取得了完全胜利。我们不仅要查清和利用旧工事,更要仔细研究苏日攻防作战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让历史和现地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作战思想水平。”
众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只有脖子上挂个小算盘的冷箭兰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上次战争的阴影(5)
荒芜了的山路两侧,纵横交错的野战工事长满了小树和枯草。四周有不少毁坏的火炮掩体。
申炎边走、边观察、边说:“这里应该是日军的炮兵阵地。看!那里有个窟窿,进去看看。”
战士们搬开水泥块子,窟窿大了些。
邹奋霍钻进去,喊:“这里面是宽坑道。”
申炎爬进来,观察一阵儿说一句:“这是火炮进出通道;这是屯兵洞;这是伙房;这是弹药库——别动!注意脚下!”
手电筒光照耀下,大跨度房间角落有一堆残朽的炮弹箱,地面散落着锈迹斑斑的炮弹头和射筒。申炎又喊:“注意!看清脚下,随手电光慢步撤出。一定要小心!”
出了洞口,申炎对袁永裕说:“你报告马立团长,派工兵来清理。要特别注意安全,记住!”
******************
山窝里,袁永裕指挥战士们撬开水泥块,扒开碎石和泥土,露出一个黑洞。水泥块子横堆竖砌、吱牙裂嘴,洞口勉强能钻进一个人去。
袁永裕抢先往里爬,申炎一把抓住:“等一等,点蜡!你腰有伤,往后!大家注意!洞口很危险,别碰、别蹬!”
邹奋霍打开手电筒往里钻,被申炎拉住:“不行!这长坑道肯定很长,才扒开,必须点蜡。如果火苗不旺,马上调头撤回。女同志别进去了。”
看着邹奋霍把蜡点上,申炎才拄着棍子跟着爬进去。
甫新怡挎个小图板正在犹豫。冷箭兰说:“主任能进,我们搞记录搞计算的为什么不能进?走!”拉着甫新怡跟了进去。
******************
前进几十米,坑道拐了个直角弯儿,迎面墙上有射孔。里面有一道损坏了的铁门,门里有不少大房间,像是兵舍。墙上有壁厨,可能是武器柜。
再往里去是楼梯,向下越走越冷、越阴森恐怖。
邹奋霍与袁永裕边看边拉钢尺测量、记录。
来到阶梯底层,拐弯儿处又有一道损坏的铁门。门里的坑道两侧有排水沟、有水井,进里冻着冰。
******************
拐进一个通道支岔,里面有炉灶,显然是伙房;有写着“电”的电房;有写着“沐”的洗澡间,外间有不少小“挠门儿”
冷箭兰走进另一个大跨度房间,现墙上有两个方孔与旁边的小屋相连。她说:“这个小屋里有平台,好像是电影放映室。真冷啊!”
申炎:“不错,是电影院——哎!你们俩怎么进来了。探险活动谢绝女性,快出去吧!”
冷箭兰拉着甫新怡,示意别走,继续跟着。
袁永裕:“蜡烛火苗越来越小,女同胞快出去吧!”
邹奋霍:“洞口刚扒开不久,又不冲风口,新鲜空气还没到这儿。可能过一会儿能好些。”
******************
黑暗中继续前行,通道又出现一条支岔,门眉上有黑紫色的“十”字。里面的房间里,有锈损的医疗器械,有铁床,还有成包变质的避孕套。
袁永裕吐口唾沫;“***,他们还计划生育?队长,现在已经测量一千六百多延长米喽!”
毕文友:“抓来的慰安妇进不了这里头来。下级军官和士兵都到北大营排号找‘花姑娘’。这里可能是从日本整来的护士兼随军妓女。高级军官常年见不着老婆,能不想办法泄吗?什么计划生育,肚子大了就搞不了‘慰安’服务啦!”
另一条支岔坑道里又有不少房间。其中一个门上写着“将”字;一个房间里有破碎的电台零件;一个房间的墙皮上有腐烂胶合板,地上有电话线头儿。
申炎:“少将的指挥部、作战室,打起伏来马团长用吧!”
再往里去的通道,被破损的水泥块堵死了。
******************
退出这条支岔再往里走,又遇到楼梯。爬上去,又是破损的铁门和许多兵舍,往前又是破铁门。
出门拐个直角弯儿是个平台,平台上方是二十多米深的竖井,井口有个不大的窟窿透着亮儿。
“副科长,你看!”前面的邹奋霍喊道。
申炎过去一看,竖井底下有一具人体残骸,胳膊延伸出一条黑粗线,另一端是一条狗残骸。
冷箭兰伸头看一眼,连连后退。
邹奋霍用水泥块刮了刮黑线:“好像是皮带腐烂的痕迹,指挥官和军犬一起阵亡。”
毕文友:“看来是自裁了,武器可能被人拣走了。解放战争初期这一带土匪很多,基本都是拣了日本武器闹起来的。竖井本来有铁梯子,1958年大炼钢铁锯走了。”
申炎说:“也可能被毒气所杀。这就是上次战争留着到现在的阴影,历史的场景就在眼前哪!”
邹奋霍:“竖井爬梯破坏了,没现新出口。怎么办?”
“这么大规模的坑道,水平出口起码三处以上,有的可能是被苏军爆破了,或者是塌方堵死了。测量好了吧、记准它,原路返回吧!”申炎说。
******************
“天哪!差点冻僵,快憋死了,赶快上去透透气儿,晒晒太阳暖和暖和吧。”冷箭兰钻出洞口,脚蹬着洞口旁的水泥块就往往上爬。
水泥块蹬歪了,撬倒了旁边一块不大的石头。石头上面的大水泥块随着缓慢地倒下来。
冷箭兰滚到一边,脸刷白、说不出话来。
先出来的毕文友回头一看,高喊:“塌方啦!快离开!”
哗啦!十来米高的水泥碎块形成泥流冲了下来。
毕文友大叫:“不好!申副科长他们没出来!”
“队长——砸着没有?”与毕文友一起出来的袁永裕对着水泥块大喊,没有回声。
他又回头又对身旁的战士们大喊,“以百米度报告团长,马上调人来抢救!”
毕文友面向跑去的战士喊:“快调推土机来!”
瞪圆大眼的袁永裕指着冷箭兰的鼻子吼道:“你一再不听指挥,害死‘神仙’我枪毙你!”
审讯室里。申炎正襟端坐,脸色阴沉,看不出是气愤还是吝惜:“你履行了特务手续,参与了特务活动。尽管欺骗了克格勃,那也还是特务哇!”
魏北石神情凝结,说:“这我明白。我知道回来也没出好前景。可是,心里总想老婆孩子,总想沙水,总想有一天中国能变好。我忘不了对老爹的誓,也忘不了党旗面前的誓。在克格勃据点里,我住的屋有一台乌拉尔牌收音机,我常偷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汉语广播,了解国内形势。第一次侦察糊弄过去了。他们又换了一个人,监视我侦察咱们阿勒山后的边防站。我知道,长此下去,克格勃总有一天会现我糊弄他们了。即使他们不现,早晚也得让咱们的人抓着。那时候,咱们中央台的广播说要区分矛盾性质,要解放干部大多数。我想,要是我没到江北来,说不定也能解放出来恢复工作。我是中国人,这种二等特务说啥不能再干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干脆跑吧!趁人不注意,我上了南下的火车,在比里郭尔斯克下来,想转车去巴罗格斯克。那儿的汉族人多,与冷水一江之隔。从那里过江,就是被专政,也落不到迟文革一伙儿手里。可是,巴罗格斯克是边境城市,没有证件买不了火车票。”
******************
比里郭尔斯克火车站候车室里。魏北石东张西望,像是在等待什么人。
终于出现了一个汉族老头儿。魏北石连忙上前搭话,一起排队买票。快到售票口了,魏北石捂着肚子,把卢布和旅行袋交给老头儿,自己进厕所了。
等他出来,旅行袋扔在厕所门口,老头不见了。他想了想,看看墙上的票价表,走到售票口说:“莫金克”,接过车票和旅行袋,走向检票口。
******************
乡村小站,火车开走了。
魏北石四下张望,没现异常,快步钻进了树林里。
******************
城郊,衣衫不整、疲惫不堪的魏北石钻出树林,观察一阵子之后,走近一个农舍院边的牛棚。透过窗口看见一个汉族老头儿正在喂牛,便进了门。
“大爷,您贵姓啊?”
汉族老头转头,大吃一惊:“你是什么人?”
魏北石:“我是汗俄混血人,从赤塔州答乌里亚跑到这儿来。在家喝醉酒打伤人了,人家要送我坐大狱。我爹是汉人,知道这里汉人多,汉人心眼好,让我来躲一躲。我在家也养奶牛,给你干活不要工钱,供饭就行。过了个把月,我老爹把事儿平息下来,我就回去……”
******************
审讯室里,魏北石:“走了几十里山路,终于找到了‘广东革命’,遇上一个姓柴的汉族老头儿。他见我干活不惜力,留我住下了。我趁在山干活,抽空儿看了山上的坦克阵地,看了城郊的兵营,查了那里坦克和大炮数。盼到封江,趁夜间下大雪溜到江边,直奔冷水文化宫猛跑。不知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后哏、哏声一个劲儿叫。一台汽车开到我前面,几个‘骚达子’抓住了我,送进了特别监牢。”
申炎:“时间是夜间一点三十六分,对吧?”
魏北石:“我是两点来钟离开‘广东革命’,两点半左右下的江——对!他们的时间比这边早一小时。”
申炎:“把你关起来,为什么还让你去六岔侦察?”
魏北石:“为了再找机会,我跟他们说以后不跑了,愿意为他们干。押了半年多,赶上两国大部队在乌巴劳岛对阵。他们知道我熟悉那一带,让我给老特务带路……”
******************
初秋,山窝树丛里的一顶绿色帐篷外。赫廖夫斯基指着地图上的红线,交给魏北石一个指北针。
中年胖汉子操着江浙口音当翻译:“……从登6点开始,按52—oo方位角行进。穿越二十三公里森林,可以看到一座大山旁边有很多中国正规军。那里有一条新修的公路,通到中国人叫乌巴劳岛西山的山后。咱们要查清中国正规军人数,看看有没有大炮、坦克和别的家伙。最好画出图来。”
魏北石:“碰上中国边防军怎么办?”
中年胖汉子:“放心吧!过江的时候绝对安全。这边的技术先进,有夜间看得见的仪器。克格勃能耐大着呢,中国电话里说的什么这边都知道,怎么会让他们碰上?咱们夜间走原始森林,不会碰着人的。万一碰上了,你就说是附近村屯的牛丢了,咱们出来找……”
******************
审讯室里,魏北石泪瞅着申炎说:“我心里明白,老特务是让我当向导,他可以随时打死我。我领他从背迎村以北上了岸,以后的事你们就知道了……我下定决心了,吃苦受罪也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受,那边不拿你当人看。再说,实在太想老婆孩子啊!”
申炎面无表情:“那个祝代远你了解多少?”
魏北石:“没捆他之前牛哄哄的,捆起来也不说多少有用的话。他和三个俄罗斯女人结过婚。现在的妻子是副食商店的售货员,有个女儿。他和我不一样,早就加入了苏联籍。在这儿也享受外籍犯待遇,吃面包喝牛奶。不像我……”
申炎:“你有什么要求吗?”
“**培养我这么多年,没经住考验,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我懂政策,现在是重罪在身,不敢有过高要求。一是让我吃饱。你知道,我是个大肚汉。在六岔冰道汽车里,你吃俩包子,我吃六个。这儿一天两顿苞米糁子粥,一顿就那么一小盆儿。二是闲不住,最好让我干活……要是能看一眼老婆孩子,那就烧高香了。呃嘿嘿……”魏北石失声痛哭了。
申炎一脸严肃,等对方的哭声平息之后才说:“你把在苏联看到的、听到的情况,特别是军队战备和克格勃有关的事都写下来。我个人不相信你越境以前就是特务。可你走错了一步,真当了特务。现在有悔改表现,也有立功行为,我们会向上级反映。你要相信党的政策,相信做了好事终究会有好报,相信有一天能和家人团圆。”
魏北石满眼泪花儿,望眼欲穿:“那就是最大心愿啦!”
上次战争的阴影(2)
省城,军人招待所房间里。
申炎:“说说此行的收获吧!杜‘学究’先说。”
杜森峰:“第一,西里施乌是个小镇。火车站上常见穿空军服的人,从车窗上能看到几十架大型飞机,可以认定是远程轰炸机师驻地。第二,司乌波代内伊城西南的小挲簪卡村,过去有个少年夏令营。后来小火车道变成了大铁路,用电网圈起来,就只有军人进出了。那是战略导弹基地的说法可信。第三,祝代远这个人,1942年就揣着驳壳枪闯过日伪冷水省警察署长官邸。近几年的事,特别是克格勃的事他一句不说。你看他的脸和手,像旧社会管账先生的。他说自己冬天烧锅炉,夏天熬沥清铺马路,我以为不可信。十有**,他是克格勃的骨干特务。”
邹奋霍:“还有几点,一是远东大铁路司乌波代内伊铁路大桥,是战时瘫痪远东交通线比较理想的破袭目标。桥长八百九十米,警戒并不严密,离边境八十公里,中间有大面积山林地,容易接近。二是巴罗格斯克市西北郊的大型集中营,关押着一千多犯人。不远处就是大片军营,很可能是三o五摩步师驻地。我在冷水面粉厂楼顶观察过,这俩目标紧挨着,都在我岸炮火射程之内。三是麦列茨科夫高级坦克指挥学校,驻在莫金克边境检查站旁边。它的坦克和炮兵射击场,在我们骑鞍房村对面山后。罗科索夫6军指挥学校校址就在江边,去靶场射击的道路咱们能看到。两校很可能共用一个野营训练场。四是现在当面的远东大铁路两侧的电柱,由两根轻型钢轨拼接而成。铁路两边全是原始森林,用钢电柱可以防山火。1945年苏军从东北撤离前,把冷水至宁南的铁路钢轨拆下来运走了。苏联的铁路是重型钢轨,日制的钢轨轻,就当电柱用了。这个结论基本错不了。此外还有一个想法,魏北石这个人可恨也可怜,我挺同情他。应该建议领导机关从宽处理。”
申炎点点头:“还有,苏联的边防特务很少是专职的。业余特务的派遣程序大概是这样——一般由兵役局下达通知某人到指定旅店,或某个隐蔽地点向克格勃报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训练,交待了任务就出。完成任务回来领奖金,原来干啥还干啥去。特务使用的武器,一般都是中**队用过的,民兵还在用的。”
杜森峰;“越境的中国人当特务,克格勃不工资吧?”
邹奋霍:“那得看是什么人吧?魏北石也领钱。”
申炎突然想起了什么:“哎!去年夏天,苏联特务频频潜入八通公社以北两间房村附近搞电话窃听,被我们吓跑了。魏北石秋天侦察乌巴劳岛,还能知道我们的电话内容?”
杜森峰:“老特务唬人吧!”
申炎:“不对!克格勃搞情报,土洋结合,不择手段。回去马上建议电信部门,尽快检查电讯设备和线路。这事别忘了!”
******************
冷水,侦察科办公室。
柳金栋进来:“老申,满参谋长到职了,特意来看你们。”
申炎敬礼:“参谋长你好!我们不在家,没能欢迎你。”
满有:“巴司令和李副司令,说你们的工作挺好,我来看看。”
申炎:“参谋长来自有优良传统的野战军,以后对侦察工作多作指示吧!我这人脾气直、缺点多,请多批评。”
“我们军那可没说的。有人说你高人一头,瞧不上我们军来的人?你们科有个杜森峰,成天叼个大烟袋,胡子老长,吊儿郎当,还牛皮哄哄的,那怎么行?”满有一本正经地说。
申炎笑了:“别人那么说我,恐怕有挑拨之嫌,参谋长不会相信吧!杜森锋有点儿学究儿风气,人品不错,现在每周刮两次胡子。这段时间他搞的侦听很有成效,大军区很重视。你到那屋看看怎么样?”
满有:“解放军不要什么学究,必须严格管理。”
电话响了,邹奋霍听一会儿,说:“副科长,上级召开重要会议,让你明天就报到。”
柳金栋:“政委调走了,桑副政委接任。巴司令员任党委书记,以后他大半时间坐在地革委。你开会回来路过宁南,如果有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他汇报,顺路,不算越权。”
******************
宁南,地革委临时办公室。
申炎向巴久礼汇报:“……**说,要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周总理说,战争打起来,就没有国界了。去年八月,中央出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通知以来,我军深感对苏方情报掌握的太少。这次会议要求,省地县都要编写自己兵要地志,都要最大限度地收集苏方资料。侦察手段落后,就拿出我党的看家本领,动群众军民一体,打一场情报战线的人民战争。”
巴久礼:“地县都搞兵要地志,就得地方出人出钱出资料。事关重大,我去看看李兰同志有没有时间。”
******************
李兰进来:“申炎同志,你好!社教中有功,文革中又是哪里有麻烦你去哪里。造反最凶的时候,你敢大训省城来的红卫兵领,冷水形势随即好转。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可没有你那份儿胆子呃!”
申炎笑着敬礼,说:“那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李兰:“也不全是。没有常的思想,干不出常的举动嘛!巴司令跟我简单说了你带回来的任务。咱们这些人,谁不懂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地、县平时做工作,也需要掌握相关资料嘛!编写兵要地志,工作由你们具体抓,需要地方出人出物,你提个计划。地革委和你们联合下通知,召集各县级单位来个领导开会,具体部署下去。调用档案资料,由地革委办公室通知各部门全力支持。还有什么问题?”
申炎很受鼓舞,想了想说:“当面的苏联额玛尔州,面积差不多等于四个江苏省,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江和铁路沿线。友好时期我方不少人去过,民间肯定有情报。建议地革委出台一项政策,不管是被审查的人还是被管制的人,只要提供真实情报,一律视为革命行动。贡献突出者,以立功论。”
李兰:“符合我党一贯政策,可以。准备打仗压倒一切嘛!什么时候开会?”
申炎:“准备二月六号。”
李兰:“那就以‘二六’作代号,机构就叫‘二六办’。怎么样?”
巴久礼:“成立个领导小组,李兰同志让我和郑志任正副组长,柳金栋任办公室主任,你当副主任。办公地点就在咱们冷水招待所,现在没人住。经费先从财务借,凭单据报销。开会通知、抽调地方人员、各单位配合事项,你要尽快拿出计划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回家看看吧!”
上次战争的阴影(3)
一栋旧灰楼里。走廊上放着煤油炉、锅碗盆勺水桶等。
屋里,肖淑清边铺床边说:“大人吃食堂,孩子得洗洗涮涮、得沏奶粉,没有水不行。去锅炉房去整水,老太太挑不动。一个都弄不过来,小心别再怀上。”
“顺其自然吧!找一回老太太,索性多呆几年。一个羊也得赶,两个羊也是放。我还没有小岙呢!”申炎乐滋滋地脱衣服。
肖淑清:“美的你!还生丫头呢?你在千里之外,楼里不让搭炉子,煤油炉只能顾孩子——煤油是湘姐整来的,她说你要是回来一定告诉她,老不见面想得慌。”
申炎:“提水的事,求求邻居帮帮忙吧!熬过这一段儿会好的,面包会有的。明天上午去地革委,下午有方便车回冷水。你告诉湘姐,形势紧迫,下回再见吧!”
******************
半夜,婴儿啼哭。肖淑清开灯给孩子喂奶,现桌上的台灯开着小光,申炎在写什么。
“你这是怎么啦?不能这么拼命啊!”
申炎:“地革委上班就得用,时间不等人。你先睡吧!我一会儿就整完。”
肖淑清想说什么,心疼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
冷水,招待所二楼。房门上分别贴着“资料搜集组(三)”、“编绘组(一)”、“技术组(三)”等字样。人们进进出出。
袁永裕悄悄推开“二六办副主任”的门,敬了礼一言不,抓起申炎的手晃着。
“全好了吧?怕你在连队摸爬滚打影响腰伤恢复,到这儿干点儿轻松活,完全康复了再下基层。”申炎说。
邹奋霍领着甫新怡和冷箭兰进门来。
申炎一脸惊诧:“你们二位怎么来了?”
冷箭兰还是大大咧咧:“怎么,不欢迎啊?地革委通知我们局来人整理全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料哇!”
申炎:“通知上说得明明白白,全要男同志。这里地处一线,战备异常紧张,女同——”
冷箭兰满不在乎:“全民战备还分男女?‘二六办’主任重男轻女呀!难道还把我们撵回去不成?”
申炎笑了:“红卫兵领又来大批判了。”
甫新怡拿出一封信,说:“有人让我捎份密件,说是可以烧不可以看。封条好好的,请验收。”
申炎:“谢谢,你们两位决心留下?”
甫新怡:“箭兰从她爱人那里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要来。她是学林的,看来我是多余的。都怨你爱人,非让我来陪绑。”后两句是冲冷箭兰说的。
申炎寻思片刻:“你们决心为战备作贡献,积极性不应该受打击。这样吧!箭兰负责森林植被资料整理,小甫负责文教卫生,都在资料组,分工不分家,重要事一齐上。住宿在走廊最里头吧!你们俩做伴儿。小邹,送二位去吧。”
******************
邹奋霍领走二人。申炎打开信:
要的脚印照片,已经取到了几个。其他工作正常,下步如何进行,盼告。方向东二月八日
申炎拿出稿纸,写出:向东,你好。信悉,所托之事一切继续。形势日趋紧张,舅甥可能要忙起来,必要时再……
******************
申炎、邹奋霍和两个地方人员,扛着一米长焦距照相机、大倍望远镜、方向盘、图板,踏着深雪气喘嘘嘘蹬上山顶。观察、绘图、拍照。
******************
室内,甫新怡等地方干部汇集表格、整理资料;
******************
野外,一片平地上有两排类似蒙古包状的圆形的大型水泥建筑物。两条残破的水泥跑道缝里立着荒草。
邹奋霍与几个地方干部在测量、绘图。
******************
一户人家里,袁永裕手拿俄文地图,听人介绍情况,作笔记。
******************
一堆资料放到申炎桌上。杜森峰站在面前:“上次送来的资料质量如何?”
申炎:“不错。资料大部分到位了,编绘组忙得过来吗?”
“地方那几个同志真卖力气,也有水平。材料随到、随编、随绘。你先看吧!”杜森峰转身走了。
申炎拿起一幅额玛尔州地图挂在墙上,接着是挺厚一摞译成中文的《额玛尔自然》。下面是各类苏方目标照片。其中一幅下方注明“伴随第二条远东大铁路兴起的新城――塔安汀斯基”;一幅是“额玛尔民航中心和边防军直升机基地”;一幅是“远东人造海——吉伊水库大坝;一幅是“远东煤都――拉洽求斯克”。有的画面上有条纹,显然是从电视上拍下来的。接着是一同事幅长长画卷——“吉伊河航道图”。
申炎喜形于色,看着、看着,吭起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几天来,摸敌情,收获不小。细分析,把作战计划反复推敲。威虎山,依仗着……”
无意中抬头,现门缝里有个纸条。申炎收起航道图,拣起纸条打开。
上面写着:“名符其实的少剑波,为什么不理解白鸽的心?”
申炎推开房门,走廊上无人。
******************
晚饭后,申炎走出食堂。
甫新怡跟出来:“散散步吧!”
二人默默走了一会,甫新怡:“以那种方式突击结婚,与我有关系吗?”
申炎:“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也不能说完全因为你。我也该结了,有女儿了。
甫新怡:“幸福吗?”
申炎:“还好,那是个好人。作风正派、待人宽厚,思想敏锐度不是很高,是个无怨无悔的人。”
甫新怡:“你觉得冷箭兰这人怎么样?”
申炎掏出那个纸条儿:“你看看,是不是她的字?从门缝儿塞进来的。这人胆大又有心计,表面上大大咧咧,眼神儿不停地寻觅,绝非等闲之辈。你爱人调来了吗?”
甫新怡:“来了。我们到‘抗大’干了一段儿时间,又到二中——设在山上林场里。山里的生活与城里不一样,自己打柴挑水、开地种菜、上山采山货,苦中有乐。面对朴实的林业工人子弟,心情倒挺舒畅。”
申炎:“感悟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真谛了?准备长期扎根边疆吗?”
甫新怡:“那倒不全是。人活着,总得有点念头吧!你不是说随遇而安吗?我想问一句多余的话,如果知道我能进山、能来北大荒,还会断绝联系吗?希望说真心话。”
申炎:“那当然不——咳!提这些事已经没有意义了,人不能在后悔中活着呀。”
上次战争的阴影(4)
一阵沉默之后,甫新怡突然问:“你的头脑里,也不是没有旧观念吧?对人那么没有信心,不就是证明吗?”
申炎叹了一口气:“人都从历史中走来,怎么能不受社会惯性的影响?本人一向自卑又倔犟,或许是出身——命运所使吧!”
甫新怡:“大连两次相遇,一年半书信往来,这一生能忘吗?直截了当,别掩饰。”
申炎:“成年人的记忆,尤其是初——初涉一个领域的印象,恐怕很难忘掉。留个美好记忆,未必是负担——可也不一定,思想一致性差的人,容易忘怀旧事。”
甫新怡:“你的思想一致性特强,自己切断了物质联线,精神联线却一直在延续。时间不可逆转哪!湘姐说,要是有来生就好了。你是不是觉着她长得特像我?”
申炎:“除口音之外,别的都像。我曾怀疑你们是早年失散的同胞姊妹。”
甫新怡:“她说你是她见过的最好男人,她是不是很爱你?”
申炎:“她心地善良、率直热情,以姐姐姿态待我。我感觉她很亲切,很敬重她。”
甫新怡:“说来也怪,可能是心灵相通吧!我和她一见如故,真像亲姊妹。如果她是自由人,你和她能走到一起吗?”
申炎:“为什么老如果呢?现实已经否定了那种如果。”
甫新怡:“她跟我说,将来咱们三家一定要搬到一起安度晚年。这一辈没能成为一家人,下一辈别再遗憾了。她的孩子太大,让咱们两家的孩子好好处。”
申炎哈哈笑:“未免太前了,何必煞费那种苦心?”
甫新怡:“可见感情这东西,多么刻骨铭心哪!”
******************
“二六办”副主任办公室里。
邹奋霍:“地方资料收集得挺顺利,眼下就剩日伪工事了。日军在我区构筑了二十多处野战机场,其中大型空军基地四处。不算国境守备队的小片工事,大规模筑垒地域有三处。暴露部分都被苏军爆破了,地下部分一时很难查清。”
申炎:“冷水西南山的工事我勘察过,画了一张图。那对冷水战备的意义很大,你们明天去复查一下。后天测绘东山头筑垒地域,那是重点,多去几个人,我参加。”
邹奋霍:“你的还脚还肿着,小心得风湿性心脏病啊!大表姐前天还来电话,让我看着你别作激烈运动。”
申炎:“没事儿。日伪军在本地区的兵力部署和活动情况,原公安处副处长毕文友组织过调查。他现在还在‘五七干校’,一会儿我向地革委组织组把他要来。”
******************
一群人站在东山头东北角制高点上,视线越过沿江平原直抵苏联一座座白色村落。
脚下,周围的山脚全是人工开凿的崖壁。从冷水来的公路,被这片山劈成两岔儿。一条由此左侧入山,通往柔河;一条与铁路路基平行向右后方延伸而去,通往宁南。
身后山坡上,堑壕、交通壕如同蜘蛛网一般。
毕文友站在高处:“这里是日军一三五旅团防御阵地,四五千日军住在山下两座大营里,山里有几片较小营房。日军撤退时自己放火烧,苏军用炮轰,后来老百姓扒,就剩基础了。现在方圆百里的灰砖房,多数是从这里拆水泥砖建成的。”
申炎:“看样子,山里的营房是战备值班分队和物资储备警戒兵力住的。旅团主力驻在山下。老百姓说北大营本来大得很。”
毕文友:“建国时还有三大片,医院、军妓院、不同兵种的营房和保卫祖国。这里的人说这里大,实际不到斯6城日军营房的四分之一。”
申炎:“斯6是一二三师团的驻地,还有大型空军基地和后勤支援基地,将校会官现在还基本完整。那里是关东军准备进攻苏联的三大前进基地之一。‘小小哈尔滨,大大的斯6’嘛!下周咱们勘察那儿。”
毕文友:“来这里修工事的劳工前后有十万人,几乎没有活着回去的。累死、饿死、病死、活埋、集体枪杀,还有送细菌部队当试验品的。斯6就有七三一部队的分支机构。那里和冷水都曾现地下铰人机。”
邹奋霍:“修工事死的中国人,是这里日军的几十倍啊!鬼子太没有人性了。”
毕文友:“1945年8月,苏军在本地区开始渡江的时间,比对日宣战时间早几个小时。这个筑垒地域的战斗异常惨烈,一直打到天皇宣布投降后第八天。苏军伤亡很大,山下公路三岔口旁边专门建了苏军烈士塔。小鬼子曾用气球升起白旗,诱骗苏军上来,暗堡里的机枪突然开火。山上的远程大炮把苏军指挥部轰了,少将师长当场牺牲。苏军在柔河机场空降了部分兵力,阴历七月十五进柔河城。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长春都光复了,这儿的战斗还在打。”
邹奋霍:“战役中后期的苏军序列表上,这个师的师长是个上校。原来是少将牺牲了呀!”
毕文友:“另一个苏军少将,在胡安磨房村被装扮成中国老百姓的日军便衣暗枪打死了。苏军就说那里的老百姓都是铁杆儿‘良民’,集体枪杀了几百口子。”
邹奋霍:“资料上说,红军在冷水方向是第二红旗集团军,下豁三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三个炮兵旅、两个高炮旅、十个装甲列车营,还有其他保障部分队。对日军筑垒地域,能突破就突破,一时拿不下就包围起来,组成混成歼击群,用炮兵抵近射击、爆破、喷火、放毒气等办法,逐个歼灭。”
申炎:“那时候的苏军,就是按宽正面、大纵深、高度实施战役大穿插的作战方针行事。现在的日本战略学家预言,中苏之间一旦开战,苏军的坦克群将抢先越过小兴安岭,像蝗虫一样展现在松嫩平原上。如何对付‘蝗虫’,咱这里有多么现实的教材呀!哪一所军校能有这种经过实战的教练场?日军从战略进攻转入防御,防御地域过于靠前,战役纵深太小。尽管工事强固、战术也很讲究,还是难逃厄运。苏军以空降配合装甲列车营和坦克集群,沿铁路公路大纵深高度穿插迂回。以部分兵力包围歼击筑垒地域内顽抗之敌。尽管战术呆板、牺牲很大,终究取得了完全胜利。我们不仅要查清和利用旧工事,更要仔细研究苏日攻防作战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让历史和现地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作战思想水平。”
众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只有脖子上挂个小算盘的冷箭兰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上次战争的阴影(5)
荒芜了的山路两侧,纵横交错的野战工事长满了小树和枯草。四周有不少毁坏的火炮掩体。
申炎边走、边观察、边说:“这里应该是日军的炮兵阵地。看!那里有个窟窿,进去看看。”
战士们搬开水泥块子,窟窿大了些。
邹奋霍钻进去,喊:“这里面是宽坑道。”
申炎爬进来,观察一阵儿说一句:“这是火炮进出通道;这是屯兵洞;这是伙房;这是弹药库——别动!注意脚下!”
手电筒光照耀下,大跨度房间角落有一堆残朽的炮弹箱,地面散落着锈迹斑斑的炮弹头和射筒。申炎又喊:“注意!看清脚下,随手电光慢步撤出。一定要小心!”
出了洞口,申炎对袁永裕说:“你报告马立团长,派工兵来清理。要特别注意安全,记住!”
******************
山窝里,袁永裕指挥战士们撬开水泥块,扒开碎石和泥土,露出一个黑洞。水泥块子横堆竖砌、吱牙裂嘴,洞口勉强能钻进一个人去。
袁永裕抢先往里爬,申炎一把抓住:“等一等,点蜡!你腰有伤,往后!大家注意!洞口很危险,别碰、别蹬!”
邹奋霍打开手电筒往里钻,被申炎拉住:“不行!这长坑道肯定很长,才扒开,必须点蜡。如果火苗不旺,马上调头撤回。女同志别进去了。”
看着邹奋霍把蜡点上,申炎才拄着棍子跟着爬进去。
甫新怡挎个小图板正在犹豫。冷箭兰说:“主任能进,我们搞记录搞计算的为什么不能进?走!”拉着甫新怡跟了进去。
******************
前进几十米,坑道拐了个直角弯儿,迎面墙上有射孔。里面有一道损坏了的铁门,门里有不少大房间,像是兵舍。墙上有壁厨,可能是武器柜。
再往里去是楼梯,向下越走越冷、越阴森恐怖。
邹奋霍与袁永裕边看边拉钢尺测量、记录。
来到阶梯底层,拐弯儿处又有一道损坏的铁门。门里的坑道两侧有排水沟、有水井,进里冻着冰。
******************
拐进一个通道支岔,里面有炉灶,显然是伙房;有写着“电”的电房;有写着“沐”的洗澡间,外间有不少小“挠门儿”
冷箭兰走进另一个大跨度房间,现墙上有两个方孔与旁边的小屋相连。她说:“这个小屋里有平台,好像是电影放映室。真冷啊!”
申炎:“不错,是电影院——哎!你们俩怎么进来了。探险活动谢绝女性,快出去吧!”
冷箭兰拉着甫新怡,示意别走,继续跟着。
袁永裕:“蜡烛火苗越来越小,女同胞快出去吧!”
邹奋霍:“洞口刚扒开不久,又不冲风口,新鲜空气还没到这儿。可能过一会儿能好些。”
******************
黑暗中继续前行,通道又出现一条支岔,门眉上有黑紫色的“十”字。里面的房间里,有锈损的医疗器械,有铁床,还有成包变质的避孕套。
袁永裕吐口唾沫;“***,他们还计划生育?队长,现在已经测量一千六百多延长米喽!”
毕文友:“抓来的慰安妇进不了这里头来。下级军官和士兵都到北大营排号找‘花姑娘’。这里可能是从日本整来的护士兼随军妓女。高级军官常年见不着老婆,能不想办法泄吗?什么计划生育,肚子大了就搞不了‘慰安’服务啦!”
另一条支岔坑道里又有不少房间。其中一个门上写着“将”字;一个房间里有破碎的电台零件;一个房间的墙皮上有腐烂胶合板,地上有电话线头儿。
申炎:“少将的指挥部、作战室,打起伏来马团长用吧!”
再往里去的通道,被破损的水泥块堵死了。
******************
退出这条支岔再往里走,又遇到楼梯。爬上去,又是破损的铁门和许多兵舍,往前又是破铁门。
出门拐个直角弯儿是个平台,平台上方是二十多米深的竖井,井口有个不大的窟窿透着亮儿。
“副科长,你看!”前面的邹奋霍喊道。
申炎过去一看,竖井底下有一具人体残骸,胳膊延伸出一条黑粗线,另一端是一条狗残骸。
冷箭兰伸头看一眼,连连后退。
邹奋霍用水泥块刮了刮黑线:“好像是皮带腐烂的痕迹,指挥官和军犬一起阵亡。”
毕文友:“看来是自裁了,武器可能被人拣走了。解放战争初期这一带土匪很多,基本都是拣了日本武器闹起来的。竖井本来有铁梯子,1958年大炼钢铁锯走了。”
申炎说:“也可能被毒气所杀。这就是上次战争留着到现在的阴影,历史的场景就在眼前哪!”
邹奋霍:“竖井爬梯破坏了,没现新出口。怎么办?”
“这么大规模的坑道,水平出口起码三处以上,有的可能是被苏军爆破了,或者是塌方堵死了。测量好了吧、记准它,原路返回吧!”申炎说。
******************
“天哪!差点冻僵,快憋死了,赶快上去透透气儿,晒晒太阳暖和暖和吧。”冷箭兰钻出洞口,脚蹬着洞口旁的水泥块就往往上爬。
水泥块蹬歪了,撬倒了旁边一块不大的石头。石头上面的大水泥块随着缓慢地倒下来。
冷箭兰滚到一边,脸刷白、说不出话来。
先出来的毕文友回头一看,高喊:“塌方啦!快离开!”
哗啦!十来米高的水泥碎块形成泥流冲了下来。
毕文友大叫:“不好!申副科长他们没出来!”
“队长——砸着没有?”与毕文友一起出来的袁永裕对着水泥块大喊,没有回声。
他又回头又对身旁的战士们大喊,“以百米度报告团长,马上调人来抢救!”
毕文友面向跑去的战士喊:“快调推土机来!”
瞪圆大眼的袁永裕指着冷箭兰的鼻子吼道:“你一再不听指挥,害死‘神仙’我枪毙你!”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