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得准备大打了(1)
中方纵深,车站上。
机械化炮兵车队伍驶出车站。
军用物资从火车上卸下,直接装上等候在站台上的卡车。
车站外,满载军人的篷卡车队,驶进林间的简易公路。
******************
珍宝岛我侧一个山坡上,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军人瞻前观后、左右环顾之后说:“这里就是‘3oo号工作组’指挥所!”
随行人员连忙在地图上标记。一些战士开始设置伪装。
******************
观察所里,宁参谋:“各就位,严密注视江岛和苏方纵深每个可疑动向!”转过头小声对申炎说:“昨天夜里我方分队上岛潜伏,现苏方也上岛潜伏了。苏方很可能没现咱们潜伏。”
申炎看看手表,日历框里的数字是15,时间7点5o分。
望远镜视野里:中方约一百人的队伍登上珍宝岛,展开战斗队形向岛子中部搜索前进。
潜伏在岛子上部外侧的苏方6军分队向中方登岛分队开火。
中方登岛分队抢占有利地形,还击。
申炎边观察边报告:“苏军出动装甲车群,向我登岛分队起冲击。”
宁参谋连忙打电话。
镜内景:苏军的装甲车群和潜伏分队钳形夹击我方登岛分队。中方分队奋力抵抗,两辆苏方装甲车被击毁。
苏方撤退,我方没有火力追击。战斗告一段落。
******************
观察所里,申炎:“宁参谋,苏方从潜伏位置拖走两个人,显然是尸体。苏方没向我方巡逻组起攻击之前,我方并没开枪。对方怎么会有死人呢?冻死的?”
宁参谋:“很可能。中国人不抗冻,可保暖措施有力,伙食也跟得上。他们的人抗冻,可一人就两片面包,穿空筒呢子裤,潜伏又不许动,溶化的雪水一泡,凌晨再结冰,那还不成僵尸?”
******************
9点3o分,观察所里。宁参谋放下电话:“指挥所认为,敌人第一次进攻失利不会罢休,正在调集兵力,估计不久就会再次进攻。大倍望远镜重点注意苏方纵深动向,我和申参谋注视江岛。注意观察!”
话音刚落,申炎报告:“六辆苏军坦克和五辆装甲车在正面展开,另一路四辆坦克,向我右侧江岔子迂回。”
话音未落,炮弹出口声和爆炸声就连成一片。
镜内景:岛上炸点密集,硝烟弥漫。看不见正面的坦克群了。
申炎焦急地跺脚。
两声巨响,右侧江岔子里的一辆苏军坦克甩出了履带。
宁参谋一手擎望远镜,一手拿电话报告:“右翼迂回的敌坦克545号触雷,乘员跳车。其后跟进的坦克原路退回,第二辆和第三辆生了碰撞。”
11时,枪炮声消失,苏军全部撤回苏岸。
******************
镜内景:3月2日率领我方右路巡逻组的那位大嘴边防站长,带领七八名战士从右侧岸上进入江岔子,钻进岛上的密林中。
担架队从岛上抬下伤员。
岛上一个穿白色伪装服的人,奔向被地雷炸坏的苏军坦克。在距离坦克约十米的地方开了一枪,坦克下一个穿黑色衣服的人被击毙。白衣人爬上坦克,把一颗手榴弹扔进了敞开的坦克炮塔天窗,一声特大巨响。
申炎自言自语:“这么响,引爆了坦克里的炮弹仓吧?”
******************
早春的东风吹化了地面的雪,江面的冰上已有汪汪存水。天空像镜子一样洁净。
观察所里,申炎看看手表,15时1o分。
突然,隆隆声打破寂静,不同口径的火炮齐鸣。火箭弹喷着火焰从苏方纵深飞来,珍宝岛上一片火海烟尘。
天空像一面蔚蓝的镜子,被无数的“玻璃刀”划上了竖切斜割的痕迹。
******************
观察所里,申炎看手表:“苏军火力准备已经二十分钟了,估计第三次冲击就要开始。这次是真按他们6军的进攻战斗条令正规实施的呀!”
宁参谋:“前两次进攻,他们的边防军和6军都小瞧儿了中**队,骄兵必败呀!”
炮声停了,硝烟笼罩着岛子和江面。
电话铃响,宁参谋掐起耳机:“我是三号观察哨……是!”
撂下电话,宁参谋手指江岔子里几个身背电话单机、手拿被复线向岛上冲去的战士说:“糟糕!岛上的电话线被炮火炸烂,长让我去看看。老申代我观察报告吧。”说着,从翼侧交通壕跑下坡去。
一个战士在大倍望远镜前观察:“申参谋你看!”
申炎已在八倍望远镜里观察到了,拿起耳机:“报告指挥所,苏军展开坦克装甲车二十余辆,引导步兵约一个连从对岸下江了!”又捂住受话器,分别对两个观察员说:“你盯着江岔子和岛上;你观察苏岸和纵深。”
岛上的我方阵地上一点动静没有。只能听到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马达声。时间凝固了。
申炎脸色阴沉,一手举着八倍望远镜巡视,一手掐着耳机。
镜内景:我岸,两门八五加农炮在岸边土路上紧急占领射阵地。战士们打开炮架、摇方向机和高低机、打开弹药箱、装填,动作紧凑快捷、有条不紊。
******************
突然,岛上枪炮齐鸣,分不出点数。机枪口抖擞,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向后喷火。
申炎报告说:“指挥所,岛上一辆苏坦克瘫痪了!可能被击中侧面……装甲车着火一辆!又一辆!”
轰!轰轰!我岸的反坦克加农炮开火了。
进至岛中部的苏军坦克、装甲车,又有冒烟起火的了,分不清是被地雷炸毁,还是被炮火击中。
申炎兴奋了,对着送话器在报告……
*****************
苏岸纵深不间断传来隆隆声。
我方,岸边、山坡上、山后物资堆积场等地,升起密集硝烟,爆炸声此起彼伏。
观察所里,宁参谋:“苏修不计后果了!竟向我们纵深开炮。”
申炎在观察:“宁参谋,对岸是平原,没有居高临下的观察位置,也没有隐蔽集结的有利地形。你看!那个‘倒拐牛儿’里有电台车天线和炮瞄雷达,旁边不远有玻璃器材反光,很可能是苏军的前进指挥所。”
宁参谋:“我看看……嗯,有门道啊!”摇电话,“三号观察所报告,五号地域江岔子‘倒拐牛儿’,可能是苏军前进指挥所。”
*****************
山后,中国的炮兵群齐射,接连齐射。
*****************
对岸,“倒拐牛儿”里一片烟尘火海。
*****************
大地重归平静,硝烟渐渐散去。
指挥所里,年过五旬的“3oo号工作组”长喘了一口长气。“我们的队伍好几年没正经训练,照样能打硬仗。中国大有希望啊!哎!苏军火力准备时节,我们岛上的营长负伤,接替岛上指挥的是谁?”
“公司边防站站长,就那个被苏军打过十四次的巡逻组长。”身后有人答道。
“英雄啊!英雄——”老军人握拳挥臂,激动不已。
******************
山后帐篷里,申炎写日记:“3月15日,苏联正规军第三次进攻前,火力准备半小时,向只有o.7平方公里的小岛的部分地域倾泄了无法数计的炮弹。除核化武器之外,苏军6军装备的所有火器几乎全用上了。然而,却被一群中国边防兵打得狼狈逃蹿,新式T-62坦克也被击毁、击伤三辆……”
******************
夜里,岛边,几个黑影向江岔子里的坦克摸来。
土坎后有人探出头来,大声喝道:“什么人?口令?”
黑影向树丛蹿去。土坎上响了几个点射。
“咣!”坦克跟前一声巨响。
得准备大打了(2)
白天,镜内景:江岔子里,被地雷炸坏的苏军坦克周围炸点密集,爆炸声比别处的更响些。
观察所里,申炎:“苏军对江岔子里那辆坏坦克实施集火射击,企图将其击毁,是怕做我们的战利品吧?”
宁参谋:“不错,昨夜偷偷摸来爆破被我们现,仓皇拉响炸药包就跑了。今天又炮轰,可能怕咱们研究它的性能。”
申炎:“研究性能是一回事。弄上来让世界看看,大霸主的宝贝让他欺负的小兄弟儿逮着了,蛮有意思嘛!”
坦克周围炸点持续密集。江冰被炸碎,升起根根水柱。
申炎:“这可能是152加榴炮,短延期引信,只可惜一也没直接命中。哟!坦克没影了,沉啦!这下儿还怎么办?派水鬼潜来爆破不成?”
宁参谋:“那得开江以后了。咱们在周围布上几道钢线滚钩,钓水鬼怎么样?那玩艺钩上就脱不开,越折腾钩得越紧。”
******************
晚上,山后帐篷。
宁参谋拿着记录稿边走边喊:“申参谋,苏方广播了,他们的列昂诺夫上校阵亡啦!说是在坦克里被打死的,我看是在指挥所被我炮火——嗯?人呢?”
行军床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宁参谋:战事告一段落,短期内大规模升级的可能性不大。有一台返程方便车急着走,恕我不辞而别。这些天受益匪浅,谢谢你的关照。请向吴司令员转达巴代司令员的敬意。战事繁忙,就不当面打扰了。再见!申炎即日”
******************
冷水,作战室里。
巴久礼:“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兵戎相见,世界瞩目哇!你亲眼目睹,有什么感受?”
申炎说:“老大哥盛气凌人,拿兄弟当奴隶欺负,反挨了一耳光。规模不大,影响深远哪!中苏对抗成为当今世界双边关系中绷得最紧的一根弦。以前我们是‘三反斗争’,以反蚕食领土为主。这回怕是得准备大打了。”
方岐:“大战真要降临?”
巴久礼:“我们不是捷克,不是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征服得了的。要大举进攻中国,一年半载能准备就绪?历史上,中苏边境的大小冲突不少,大的有诺门罕和张鼓峰战役;小的有干岔子岛事件等等,都以苏联胜利告终。这次呢?成建制的摩托化团输在一个小小的珍宝岛上,输在中国边防分队和野战分队混编的战斗群面前,输在一个比你申炎还年轻的连级边防站站长手上。连上校团长都毙命了,这说明什么?”
申炎:“他们小瞧了中国,小瞧了**。”
巴久礼点点头:“别看国内打派仗。只要**一挥手,中国人照样同仇敌忾。我军历来都是以劣势装备,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这不是什么政治鼓动口号,而是历史的事实。人类社会不能不讲正义与否哇!”
******************
申炎看着那幅放大的冷水当面江界图,说:“苏方在珍宝岛吃了亏,必然寻机报复。咱们拔桩子什么时候开始?”
巴久礼:“苏方在珍宝岛挑起炮战,结果指挥所被歼。这边他是州府在我们眼皮底下,它敢开枪开炮?我觉着现在反倒更托底了。上级允许咱们相机行事。选在‘沿流水’出现之后,坦克装甲车不能上冰再行动,你看怎么样?”
申炎两手一拍:“对!那时候的木桩子可能用不着砍了。木头根儿周围的冰先化,一拔就出来。”
巴久礼:“再考虑考虑,方案进行必要修改,开会讨论一下。”
******************
边防科办公室。方岐拿着记录稿:“申参谋,你让查的那件事结果是,格南安大礼当时确实住在最北边的林场里。白天上山打猎,一起去的是他原籍一个亲戚,不是林业局的人。据说那个人在山里追受伤的狍子,六七天后才回到林场,说是迷路到了伊春的翠峦林区。段户边防站还真现了潜入足迹,追踪到山里足迹消失了。附近有进入原始森林的滑雪板痕迹。满站长说战士进林子会出事,没让追。你外出了,又不让对别人说。现在时过境迁了,怎么办?。”
申炎一拍大腿说:“可惜!这么好的——也没关系,反正我还放着长线呢,等‘鱼’再次上钩吧!”
******************
江中,北京牌吉普车向苏方驶去。在双方的巡逻冰道之间,一台嘎斯-69小汽车挡住去路。
申炎和方岐下车,等了两分钟,苏方的车门也没打开。直到三组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跑到左、前、右三面站定,赫廖夫斯基和沃得尔洛夫才穿着防弹背心打开车门下来。
“今天会晤在这里进行,有事快讲!”赫廖夫斯基说。沃得尔洛夫的脸绷得紧紧的,更翻译不明白了。
还是方岐小声翻译了苏方的话。
申炎:“未经协商单方面改变会晤地点,我们不能同意。”
赫廖夫斯基:“你们野蛮屠杀苏联士兵,经过协商了吗?”
“中校,那是你我辖区内的议题吗?既然提出来了,我不禁要问:在那个珍宝岛上下,是谁的装甲车撞死好几个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中国的边防军人坚持说理、打不还手,是谁十几次围攻、打伤他们并抢走枪支?这次冲突又是谁先开的枪?如果中方巡逻兵的枪,事先装的是实弹匣,他们会伤亡那么多人吗?向没准备开枪的人射击,那才是真正的屠杀!是哪一方出动那么多坦克和装甲车?又是谁先炮击了对方纵深目标?苏联军人阵亡固然可悲,中国人的性命就不宝贵吗?中国的领土就可以任人横行霸道吗?我告诉你赫廖夫斯基,那里的中国士兵把一个跛脚上尉的身体打穿了上百个窟窿,我方指挥员禁止都禁不住。那是为什么?因为那个跛脚上尉太没有人性。他像日本法西斯那样猖狂,像吃中国人心的白雅鲁果夫一样凶残。他也就得到了应得的报应。这里——”申炎手指着苏方的越境冰道,“就有人一直在无端寻衅。大家都应该记住,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人,欺人太甚总是要得到报应的!”
赫廖夫斯基几次要打断申炎的话,怎奈沃得尔洛夫翻译不出意思来。方岐翻译得慷慨激昂,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译完申炎的最后一句话,没等对方回答,中方二人便气宇轩昂地上车走了。
******************
冷水,江边的雪化了,黑龙江冰面出现一汪汪存水。
苏联的执勤哨兵撤到岸上了。
两岸都静悄悄。
中方两个巡逻组分别在上游和下游冰道上正常巡逻,踩起的冰水四溅。鞋和裤腿都湿了。
渐渐,两个巡逻组都到了冷水镇当面,相距约三百米。
得准备大打了(3)
作战值班室里,桌上的钟表嘀哒嘀哒,表针指向下午二点。
巴久礼、桑必厚等人坐在里面的作战室里,目光集中在图板上那幅放大的冷水江面局部地图上。
外屋值班台前。申炎伸头向门里说:“巡逻组正向目标接近。”
******************
江面,中方两个巡逻组各前出六个人,直奔十二棵越境桩子。每组还有三个人站在巡逻道上注视前方。
******************
作战值班室,申炎嘴对话筒:“我巡逻兵正向木桩接近。各支援分队做好战斗准备!”
******************
“各支援分队战斗准备!”地下室里的李戈手掐耳机复述着。
******************
苏方岸上的高音喇叭“哏——哏——”叫个不停;
——江上执勤的苏联哨兵卧倒瞄准;
——碉堡里的机枪枪口伸出射孔外。
******************
中方,码头下的卧冰驳船上,两堆麻包后面伸出重机枪口;
——岸边防浪水泥墙后面,一排排战士携带两门无后坐力炮、六具火箭筒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前出;
——公园大坝下,战士们蹲在三门迫击炮周围,准备射击;
——公园外的岛上冰“林”里,一门无后坐力炮、三具火箭筒、一挺重机枪的操纵者们瞪着眼睛注视江面。
——码头仓库后、西山沟里、体育场里,一个民兵步兵连、一个民兵炮连兵、一个民兵担架队集结待命。
******************
苏方岸边,直升机临空;
巴罗格斯克市里开出四辆满载全副武装军人的卡车。两辆停在下江道口。两台车上的军人下地,在越境冰道对应的岸上展开散兵线。
******************
作战值班室,桌上的钟表嘀哒、嘀哒。
申炎手掐着耳机全神贯注:“格斗分队做好下江准备,听候命令!”
******************
江上,我方巡逻兵开始拔木桩。
******************
作战室里,值班台上的钟表嘀哒、嘀哒。众人屏住气。
******************
江上,十二根越境木桩全被拔出,撇向航道中心线苏方一侧。
******************
值班室,申炎:“两绿色信号弹,放!“
******************
江岸上,两棵绿色信号弹升起。
两个巡逻组向岸边走来。
******************
值班室,申炎举起双手跳起来:“我们赢啦!”随即又跌落椅子上,痛苦地摸着脚。
******************
办公室里,巴久礼:“拔桩子斗争结束了。虽然只有十几分钟,可准备了四个月呀!你参与了边防分队、侦察分队、民兵分队组织运筹,自己塌冰遇险,冻伤至今未愈。友邻长来电话,夸你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应该立功啊!”
申炎:“参谋不属于一线战斗人员。去友邻那是学习考察。再说,司令部第一支部党员在位不足五分之一,支委全不在。机关党委也只一两个委员在位。谁报?报给谁?不合程序呀!”
巴久礼:“面对枪口还是二线?没法形成决议倒是真的。除非我按战时行使权力。”
申炎:“准备战斗了,但还不是战斗,目前还不能算是战时。你代理司令员够难的了,就别使用非常权力了。”
巴久礼:“那就等等再说。冰上淌水了,江上斗争告一段落。珍宝岛事件以后,中苏对抗的性质改变了,由边境磨擦变为全国上下准备打仗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重点必须转移。以后精力投放的重点不在江边,而在防御苏军大规模进攻。我看你很爱琢磨战术计谋,挥特长吧!”
申炎:“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真要进入全面战争,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儿?”
“我参加革命以来,只知道学习苏联、依靠苏联。哪想到还有现在这一天?老大哥要打小弟弟,老师要置学生于死地。好啦!远的不说了。野战军组建的独立守备团,已经进驻四里沟地域,正式归咱们建制了。上级要我们尽快上报守备作战方案。当务之急是确定营连部署,以便按照‘山、散、洞’原则就近建设简易营房。林副主席要求,不能让一颗战术原子弹打掉两个连。你先准备一下,明天去四里沟。”
******************
作战值班室。“通信桥”正和方岐等人唠嗑儿。
申炎进门,“老桥,这些日子‘网网’不见,‘河’里去了?”
“通信桥”:“你不是才上岸吗?我刚从剑阳总站回来。哎!段户边防站的李家静给你带好儿呢!”
申炎:“你见到他了?上次通知段户边防站派潜伏组去两县结合部,现什么情况他知不知道?”
“通信桥”:“我到他们站了。听说是你让办的事,当司务长的主动去挨村挨户做工作,还真现了征候。供销社的代销点出现过一个陌生人,买酒和火柴。交钱的时候,那人摘下手闷子,里边还戴着线手套。手杵在柜台上,有个指头反向打弯。越境足迹按你的要求拍照了。”
申炎一惊,“哦!瘪的是哪只手、哪个指头?那个人说话什么动静?问没问他是哪儿的人?”
“通信桥”:“没说哪只手。好像说是翠峦林区的,套狍子走‘麻搭’山了。售货员说是公鸭嗓儿,李家静赶到的时候早没影了,哪知道是哪儿的人?”
申炎:“足迹照片带来了没有?”
“通信桥”:“照片在总站,贾参谋保管着。我又不是你们科的人,你又没交待。打个电话让他们捎来不就行了?”
申炎:“别捎丢了,要用的时候再联系吧!”
“通信桥”:“贾参谋说,满站长对你来那么一出儿,弄得他挺不好意思。总想找机会跟你解释一下。”
申炎:“他还当回事啊!有时间我给他打个电话。哎!满站长这个人我没面对面接触过,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那么大火儿呢?”
“通信桥”:“老贾让我告诉你,老满以工农干部自居,文化水平太低。听说要查一百多公里原始林区,抢过电话就火儿。”
申炎:“我说查查足迹是不是从林区那边过来的,没让他们穿越一百多公里森林哪!”
“通信桥”:“剑阳总站机关的人凑到一块就议论站长,说他以‘天下无敌军’来的人自居,瞧不起其他部队来的干部。别的总站长先提了,他有气,牢骚也直棒楞登不拐弯儿。”
方岐:“什么天下无敌军?在哪儿?谁封的?”
“通信桥”:“自封的呗。那人的故事可多了。有人背后议论他不懂‘子午卯酉’。他在会上说,有人不知道‘自我没油’怎么办,还说别人不懂。没油炒不了菜呗,有钱就买、没钱找人借嘛!这是一段。政工科写好稿子,他在会上念,念到六亿神州尽舜尧,没念舜就尧、尧、尧不出来了。有人说他怎么一个劲儿地摇哇!背后就叫他‘一劲儿摇’。这是一段。他见路边躺着电线杆子,就让人去抬。通信参谋说,那是邮电局的,抬不得。他说‘人漏就拣’你都不懂?这是一段。有人跟他说,站长啊!我怎么从没见过你笑呢?他板着脸说,我就这么个笑法。以后大伙儿又叫他‘满脸笑儿’。”
“通信桥”说一段,大家笑一阵儿。
申炎:“咱们队伍中的工农干部多得很,这位倒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啊!”
“通信桥”:“老贾说,满站长和王科长——现在的宁南县人武部副政委,在原部队是老哥们儿。王当过干事、股长,肃反审干惹起众怒,下到满有那个营当指导员。满当副团长,王是他手下的副教导员。满当后勤部副部长,把王要去当了政治协理员。组建边防时他俩一起调来,要求到一个总站。原部队反映他们老搞‘小圈子’,和其他人搞不好团结,咱们党委给他们分开了。”
得准备大打了(4)
小兴安岭深处,四里沟,坡陡林密。
山脚下一排帐篷前,战士们正从汽车上卸木头。
巴久礼领着一群人从坑道里钻出来,指指点点。
申炎对一位中年军人说:“武团长,左翼营域哪个营来守?”
武团长:“二营,申参谋对这里的地形真熟悉呀!”
巴久礼:“军区工程兵来勘察工事定位,就是他带路。”
一位与团长年纪相仿的人走来。武团长说:“齐副团长来了,可能有急事。”
齐副团长敬礼,递来电话记录:“司令员同志,上级明天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你们该回去了。”
“老齐你好。”巴久礼看看表,“反正也是我们俩去,从这儿直接走,贪点黑也赶趟儿。还有几个小时,天黑前搞完吧!”
******************
省城,军事机关会议室里。
肖副司令员正在宣讲:“……总之,要准备抗击苏修大规模入侵。边防部队由平时的工作站体制,整编为战斗团、营、连。要配备重火器,特别是反坦克火器。各团都要有二线兵力。要恢复战备训练,开展以打集群坦克为中心的‘三打三防’练兵活动。缺编干部要尽快配齐,代理的要正式下令。‘三支两军’的要逐步归队……”
******************
晚上,俱乐部里。
银幕上的**主持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招呼珍宝岛战斗的前线指挥员——那个大嘴边防站站长上台。年轻站长激动不已,向**及其左手儿的领导人逐一敬礼、握手。握一位,转过头来挥一次拳头,高呼一次**万岁。会场气氛热烈激昂。
******************
走出俱乐部,巴久礼问申炎:“认识那位英雄吗?”
申炎:“见过,没说过话。沈阳人,比我小两岁,二十三级干部。原在公安部队,补充到赴闽部队准备反击蒋介石反攻大6。回来分到边防,当过总站管理排长。”
巴久礼:“主席夸他没打过仗,却打翻了乌龟壳。比你还晚的义务兵,素质和水平到底怎么样?”
申炎:“听说不错。平时自己卷旱烟抽,找下级谈话拿‘迎春’,接待上级工作组拿‘大前门’。抗美援朝过去十六年了,不能总让打过仗的老革命长期担任基层干部吧!新老更替是必然现象,应该自然流畅。”
巴久礼瞅了申炎一眼:“也是。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都老了。别说基层干部,团师军干部也得义务兵当了。他这回就可能越格提拔,坐‘直升飞机’吧!”
申炎:“这么狂热的政治风浪,不知他能不能经受得起。”
巴久礼:“什么意思?”
申炎:“他对**右手儿领导人的表情态度,和另一边的不大一样。老帅儿可都在右手儿啊!”
******************
晚上,招待所房间里。
巴久礼与申炎谈话:“饭前,肖副司令员与我单独谈了。野战部队一个师长,率领部分兵力进驻六岔。上级认为乌巴劳岛和珍宝岛一样,很可能生武装冲突。韩少岭提为副司令员,去那里建立前指。他没怎么搞过边防,让柳金栋从公路指挥部直接去辅佐他。刚才通过电话,韩要你去,我没同意。”
申炎:“含瑙总站参谋邹奋霍在那儿。这人品质很好,军事素质也不错,可以协助柳科长。”
巴久礼:“李戈提为副司令员,马立接替他。冷水、普固两个总站合并,补进半个内卫团和一个八五炮兵营,编为一个大团,比野战步兵团大得多。一线展开两个营,担任边界警戒,主力驻守东山头。剑阳编为直接辖连的小团;含瑙团一线有营、二线没有营。‘三支两军’的人6续归队,各科恢复原建制,参谋小组的使命结束了。柳金栋回来之前,边防科还是你负责。这可不是封官许愿,能不能当上副科长还是说不准。”
申炎:“你的命令下了吧?”
巴久礼:“正师职需要军委下命令,还没批下来。我的命令不下,新参谋长就不能配。头会儿谈到新老交替问题,咱们交换交换看法吧!我认为,中**队存在一个接缝儿,或者叫一个台阶。就是志愿兵与义务兵的衔接点。前者是为夺取政权自愿参加革命的;后者是建立政权后依法征来的。在前者脑子里,这个台阶上下的人差别太大了。王占庆整你那么有恃无恐,和他个人的修养有关,‘台阶’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你有马立的资历,他敢那么肆无忌惮?条令上说上下级平等,那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军队必须强调等级服从,不可能绝对平等。在不少问题上,你想的、你做的,比我们远、比我们强。心胸狭窄的人就不舒服。在你看来应该一碗水端平的事,我们却没做到。客观上,包括我在内的老家伙们,有意无意、或轻或重地成了王占庆的同盟军、保护伞。我和郑司令员分析格南林业局武斗的处理过程,对比同去的三个人言行和作用时,想到王占庆整你的原因和我们的态度,才意识到了这一点。回想起来,从含瑙到冷水,我这个长都有对不住你这个部下的地方啊!”
申炎:“长这番话,展现了一个老兵的胸怀。正是你们这样的人,代表着我军的性质。历朝历代的造反夺权行列里,都不乏投机者,也都不乏为既得利益而变节的人。我军也不可能没有这种人。对一个单位来说,关键在于领导核心的集体智慧能不能克服这些倾向。‘台阶’问题我也想了很久,这是历史形成的,谁也改变不了。作为义务兵干部,必须尊重志愿参加革命的人,特别是建国前的老革命。是你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为我军留下了辉煌的胜利和宝贵的传统。优良传统必须继承和扬,这是有头脑的义务兵们不可忘怀的。”
巴久礼点点头,拍了拍申炎肩头。
中方纵深,车站上。
机械化炮兵车队伍驶出车站。
军用物资从火车上卸下,直接装上等候在站台上的卡车。
车站外,满载军人的篷卡车队,驶进林间的简易公路。
******************
珍宝岛我侧一个山坡上,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军人瞻前观后、左右环顾之后说:“这里就是‘3oo号工作组’指挥所!”
随行人员连忙在地图上标记。一些战士开始设置伪装。
******************
观察所里,宁参谋:“各就位,严密注视江岛和苏方纵深每个可疑动向!”转过头小声对申炎说:“昨天夜里我方分队上岛潜伏,现苏方也上岛潜伏了。苏方很可能没现咱们潜伏。”
申炎看看手表,日历框里的数字是15,时间7点5o分。
望远镜视野里:中方约一百人的队伍登上珍宝岛,展开战斗队形向岛子中部搜索前进。
潜伏在岛子上部外侧的苏方6军分队向中方登岛分队开火。
中方登岛分队抢占有利地形,还击。
申炎边观察边报告:“苏军出动装甲车群,向我登岛分队起冲击。”
宁参谋连忙打电话。
镜内景:苏军的装甲车群和潜伏分队钳形夹击我方登岛分队。中方分队奋力抵抗,两辆苏方装甲车被击毁。
苏方撤退,我方没有火力追击。战斗告一段落。
******************
观察所里,申炎:“宁参谋,苏方从潜伏位置拖走两个人,显然是尸体。苏方没向我方巡逻组起攻击之前,我方并没开枪。对方怎么会有死人呢?冻死的?”
宁参谋:“很可能。中国人不抗冻,可保暖措施有力,伙食也跟得上。他们的人抗冻,可一人就两片面包,穿空筒呢子裤,潜伏又不许动,溶化的雪水一泡,凌晨再结冰,那还不成僵尸?”
******************
9点3o分,观察所里。宁参谋放下电话:“指挥所认为,敌人第一次进攻失利不会罢休,正在调集兵力,估计不久就会再次进攻。大倍望远镜重点注意苏方纵深动向,我和申参谋注视江岛。注意观察!”
话音刚落,申炎报告:“六辆苏军坦克和五辆装甲车在正面展开,另一路四辆坦克,向我右侧江岔子迂回。”
话音未落,炮弹出口声和爆炸声就连成一片。
镜内景:岛上炸点密集,硝烟弥漫。看不见正面的坦克群了。
申炎焦急地跺脚。
两声巨响,右侧江岔子里的一辆苏军坦克甩出了履带。
宁参谋一手擎望远镜,一手拿电话报告:“右翼迂回的敌坦克545号触雷,乘员跳车。其后跟进的坦克原路退回,第二辆和第三辆生了碰撞。”
11时,枪炮声消失,苏军全部撤回苏岸。
******************
镜内景:3月2日率领我方右路巡逻组的那位大嘴边防站长,带领七八名战士从右侧岸上进入江岔子,钻进岛上的密林中。
担架队从岛上抬下伤员。
岛上一个穿白色伪装服的人,奔向被地雷炸坏的苏军坦克。在距离坦克约十米的地方开了一枪,坦克下一个穿黑色衣服的人被击毙。白衣人爬上坦克,把一颗手榴弹扔进了敞开的坦克炮塔天窗,一声特大巨响。
申炎自言自语:“这么响,引爆了坦克里的炮弹仓吧?”
******************
早春的东风吹化了地面的雪,江面的冰上已有汪汪存水。天空像镜子一样洁净。
观察所里,申炎看看手表,15时1o分。
突然,隆隆声打破寂静,不同口径的火炮齐鸣。火箭弹喷着火焰从苏方纵深飞来,珍宝岛上一片火海烟尘。
天空像一面蔚蓝的镜子,被无数的“玻璃刀”划上了竖切斜割的痕迹。
******************
观察所里,申炎看手表:“苏军火力准备已经二十分钟了,估计第三次冲击就要开始。这次是真按他们6军的进攻战斗条令正规实施的呀!”
宁参谋:“前两次进攻,他们的边防军和6军都小瞧儿了中**队,骄兵必败呀!”
炮声停了,硝烟笼罩着岛子和江面。
电话铃响,宁参谋掐起耳机:“我是三号观察哨……是!”
撂下电话,宁参谋手指江岔子里几个身背电话单机、手拿被复线向岛上冲去的战士说:“糟糕!岛上的电话线被炮火炸烂,长让我去看看。老申代我观察报告吧。”说着,从翼侧交通壕跑下坡去。
一个战士在大倍望远镜前观察:“申参谋你看!”
申炎已在八倍望远镜里观察到了,拿起耳机:“报告指挥所,苏军展开坦克装甲车二十余辆,引导步兵约一个连从对岸下江了!”又捂住受话器,分别对两个观察员说:“你盯着江岔子和岛上;你观察苏岸和纵深。”
岛上的我方阵地上一点动静没有。只能听到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马达声。时间凝固了。
申炎脸色阴沉,一手举着八倍望远镜巡视,一手掐着耳机。
镜内景:我岸,两门八五加农炮在岸边土路上紧急占领射阵地。战士们打开炮架、摇方向机和高低机、打开弹药箱、装填,动作紧凑快捷、有条不紊。
******************
突然,岛上枪炮齐鸣,分不出点数。机枪口抖擞,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向后喷火。
申炎报告说:“指挥所,岛上一辆苏坦克瘫痪了!可能被击中侧面……装甲车着火一辆!又一辆!”
轰!轰轰!我岸的反坦克加农炮开火了。
进至岛中部的苏军坦克、装甲车,又有冒烟起火的了,分不清是被地雷炸毁,还是被炮火击中。
申炎兴奋了,对着送话器在报告……
*****************
苏岸纵深不间断传来隆隆声。
我方,岸边、山坡上、山后物资堆积场等地,升起密集硝烟,爆炸声此起彼伏。
观察所里,宁参谋:“苏修不计后果了!竟向我们纵深开炮。”
申炎在观察:“宁参谋,对岸是平原,没有居高临下的观察位置,也没有隐蔽集结的有利地形。你看!那个‘倒拐牛儿’里有电台车天线和炮瞄雷达,旁边不远有玻璃器材反光,很可能是苏军的前进指挥所。”
宁参谋:“我看看……嗯,有门道啊!”摇电话,“三号观察所报告,五号地域江岔子‘倒拐牛儿’,可能是苏军前进指挥所。”
*****************
山后,中国的炮兵群齐射,接连齐射。
*****************
对岸,“倒拐牛儿”里一片烟尘火海。
*****************
大地重归平静,硝烟渐渐散去。
指挥所里,年过五旬的“3oo号工作组”长喘了一口长气。“我们的队伍好几年没正经训练,照样能打硬仗。中国大有希望啊!哎!苏军火力准备时节,我们岛上的营长负伤,接替岛上指挥的是谁?”
“公司边防站站长,就那个被苏军打过十四次的巡逻组长。”身后有人答道。
“英雄啊!英雄——”老军人握拳挥臂,激动不已。
******************
山后帐篷里,申炎写日记:“3月15日,苏联正规军第三次进攻前,火力准备半小时,向只有o.7平方公里的小岛的部分地域倾泄了无法数计的炮弹。除核化武器之外,苏军6军装备的所有火器几乎全用上了。然而,却被一群中国边防兵打得狼狈逃蹿,新式T-62坦克也被击毁、击伤三辆……”
******************
夜里,岛边,几个黑影向江岔子里的坦克摸来。
土坎后有人探出头来,大声喝道:“什么人?口令?”
黑影向树丛蹿去。土坎上响了几个点射。
“咣!”坦克跟前一声巨响。
得准备大打了(2)
白天,镜内景:江岔子里,被地雷炸坏的苏军坦克周围炸点密集,爆炸声比别处的更响些。
观察所里,申炎:“苏军对江岔子里那辆坏坦克实施集火射击,企图将其击毁,是怕做我们的战利品吧?”
宁参谋:“不错,昨夜偷偷摸来爆破被我们现,仓皇拉响炸药包就跑了。今天又炮轰,可能怕咱们研究它的性能。”
申炎:“研究性能是一回事。弄上来让世界看看,大霸主的宝贝让他欺负的小兄弟儿逮着了,蛮有意思嘛!”
坦克周围炸点持续密集。江冰被炸碎,升起根根水柱。
申炎:“这可能是152加榴炮,短延期引信,只可惜一也没直接命中。哟!坦克没影了,沉啦!这下儿还怎么办?派水鬼潜来爆破不成?”
宁参谋:“那得开江以后了。咱们在周围布上几道钢线滚钩,钓水鬼怎么样?那玩艺钩上就脱不开,越折腾钩得越紧。”
******************
晚上,山后帐篷。
宁参谋拿着记录稿边走边喊:“申参谋,苏方广播了,他们的列昂诺夫上校阵亡啦!说是在坦克里被打死的,我看是在指挥所被我炮火——嗯?人呢?”
行军床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宁参谋:战事告一段落,短期内大规模升级的可能性不大。有一台返程方便车急着走,恕我不辞而别。这些天受益匪浅,谢谢你的关照。请向吴司令员转达巴代司令员的敬意。战事繁忙,就不当面打扰了。再见!申炎即日”
******************
冷水,作战室里。
巴久礼:“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兵戎相见,世界瞩目哇!你亲眼目睹,有什么感受?”
申炎说:“老大哥盛气凌人,拿兄弟当奴隶欺负,反挨了一耳光。规模不大,影响深远哪!中苏对抗成为当今世界双边关系中绷得最紧的一根弦。以前我们是‘三反斗争’,以反蚕食领土为主。这回怕是得准备大打了。”
方岐:“大战真要降临?”
巴久礼:“我们不是捷克,不是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征服得了的。要大举进攻中国,一年半载能准备就绪?历史上,中苏边境的大小冲突不少,大的有诺门罕和张鼓峰战役;小的有干岔子岛事件等等,都以苏联胜利告终。这次呢?成建制的摩托化团输在一个小小的珍宝岛上,输在中国边防分队和野战分队混编的战斗群面前,输在一个比你申炎还年轻的连级边防站站长手上。连上校团长都毙命了,这说明什么?”
申炎:“他们小瞧了中国,小瞧了**。”
巴久礼点点头:“别看国内打派仗。只要**一挥手,中国人照样同仇敌忾。我军历来都是以劣势装备,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这不是什么政治鼓动口号,而是历史的事实。人类社会不能不讲正义与否哇!”
******************
申炎看着那幅放大的冷水当面江界图,说:“苏方在珍宝岛吃了亏,必然寻机报复。咱们拔桩子什么时候开始?”
巴久礼:“苏方在珍宝岛挑起炮战,结果指挥所被歼。这边他是州府在我们眼皮底下,它敢开枪开炮?我觉着现在反倒更托底了。上级允许咱们相机行事。选在‘沿流水’出现之后,坦克装甲车不能上冰再行动,你看怎么样?”
申炎两手一拍:“对!那时候的木桩子可能用不着砍了。木头根儿周围的冰先化,一拔就出来。”
巴久礼:“再考虑考虑,方案进行必要修改,开会讨论一下。”
******************
边防科办公室。方岐拿着记录稿:“申参谋,你让查的那件事结果是,格南安大礼当时确实住在最北边的林场里。白天上山打猎,一起去的是他原籍一个亲戚,不是林业局的人。据说那个人在山里追受伤的狍子,六七天后才回到林场,说是迷路到了伊春的翠峦林区。段户边防站还真现了潜入足迹,追踪到山里足迹消失了。附近有进入原始森林的滑雪板痕迹。满站长说战士进林子会出事,没让追。你外出了,又不让对别人说。现在时过境迁了,怎么办?。”
申炎一拍大腿说:“可惜!这么好的——也没关系,反正我还放着长线呢,等‘鱼’再次上钩吧!”
******************
江中,北京牌吉普车向苏方驶去。在双方的巡逻冰道之间,一台嘎斯-69小汽车挡住去路。
申炎和方岐下车,等了两分钟,苏方的车门也没打开。直到三组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跑到左、前、右三面站定,赫廖夫斯基和沃得尔洛夫才穿着防弹背心打开车门下来。
“今天会晤在这里进行,有事快讲!”赫廖夫斯基说。沃得尔洛夫的脸绷得紧紧的,更翻译不明白了。
还是方岐小声翻译了苏方的话。
申炎:“未经协商单方面改变会晤地点,我们不能同意。”
赫廖夫斯基:“你们野蛮屠杀苏联士兵,经过协商了吗?”
“中校,那是你我辖区内的议题吗?既然提出来了,我不禁要问:在那个珍宝岛上下,是谁的装甲车撞死好几个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中国的边防军人坚持说理、打不还手,是谁十几次围攻、打伤他们并抢走枪支?这次冲突又是谁先开的枪?如果中方巡逻兵的枪,事先装的是实弹匣,他们会伤亡那么多人吗?向没准备开枪的人射击,那才是真正的屠杀!是哪一方出动那么多坦克和装甲车?又是谁先炮击了对方纵深目标?苏联军人阵亡固然可悲,中国人的性命就不宝贵吗?中国的领土就可以任人横行霸道吗?我告诉你赫廖夫斯基,那里的中国士兵把一个跛脚上尉的身体打穿了上百个窟窿,我方指挥员禁止都禁不住。那是为什么?因为那个跛脚上尉太没有人性。他像日本法西斯那样猖狂,像吃中国人心的白雅鲁果夫一样凶残。他也就得到了应得的报应。这里——”申炎手指着苏方的越境冰道,“就有人一直在无端寻衅。大家都应该记住,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人,欺人太甚总是要得到报应的!”
赫廖夫斯基几次要打断申炎的话,怎奈沃得尔洛夫翻译不出意思来。方岐翻译得慷慨激昂,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译完申炎的最后一句话,没等对方回答,中方二人便气宇轩昂地上车走了。
******************
冷水,江边的雪化了,黑龙江冰面出现一汪汪存水。
苏联的执勤哨兵撤到岸上了。
两岸都静悄悄。
中方两个巡逻组分别在上游和下游冰道上正常巡逻,踩起的冰水四溅。鞋和裤腿都湿了。
渐渐,两个巡逻组都到了冷水镇当面,相距约三百米。
得准备大打了(3)
作战值班室里,桌上的钟表嘀哒嘀哒,表针指向下午二点。
巴久礼、桑必厚等人坐在里面的作战室里,目光集中在图板上那幅放大的冷水江面局部地图上。
外屋值班台前。申炎伸头向门里说:“巡逻组正向目标接近。”
******************
江面,中方两个巡逻组各前出六个人,直奔十二棵越境桩子。每组还有三个人站在巡逻道上注视前方。
******************
作战值班室,申炎嘴对话筒:“我巡逻兵正向木桩接近。各支援分队做好战斗准备!”
******************
“各支援分队战斗准备!”地下室里的李戈手掐耳机复述着。
******************
苏方岸上的高音喇叭“哏——哏——”叫个不停;
——江上执勤的苏联哨兵卧倒瞄准;
——碉堡里的机枪枪口伸出射孔外。
******************
中方,码头下的卧冰驳船上,两堆麻包后面伸出重机枪口;
——岸边防浪水泥墙后面,一排排战士携带两门无后坐力炮、六具火箭筒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前出;
——公园大坝下,战士们蹲在三门迫击炮周围,准备射击;
——公园外的岛上冰“林”里,一门无后坐力炮、三具火箭筒、一挺重机枪的操纵者们瞪着眼睛注视江面。
——码头仓库后、西山沟里、体育场里,一个民兵步兵连、一个民兵炮连兵、一个民兵担架队集结待命。
******************
苏方岸边,直升机临空;
巴罗格斯克市里开出四辆满载全副武装军人的卡车。两辆停在下江道口。两台车上的军人下地,在越境冰道对应的岸上展开散兵线。
******************
作战值班室,桌上的钟表嘀哒、嘀哒。
申炎手掐着耳机全神贯注:“格斗分队做好下江准备,听候命令!”
******************
江上,我方巡逻兵开始拔木桩。
******************
作战室里,值班台上的钟表嘀哒、嘀哒。众人屏住气。
******************
江上,十二根越境木桩全被拔出,撇向航道中心线苏方一侧。
******************
值班室,申炎:“两绿色信号弹,放!“
******************
江岸上,两棵绿色信号弹升起。
两个巡逻组向岸边走来。
******************
值班室,申炎举起双手跳起来:“我们赢啦!”随即又跌落椅子上,痛苦地摸着脚。
******************
办公室里,巴久礼:“拔桩子斗争结束了。虽然只有十几分钟,可准备了四个月呀!你参与了边防分队、侦察分队、民兵分队组织运筹,自己塌冰遇险,冻伤至今未愈。友邻长来电话,夸你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应该立功啊!”
申炎:“参谋不属于一线战斗人员。去友邻那是学习考察。再说,司令部第一支部党员在位不足五分之一,支委全不在。机关党委也只一两个委员在位。谁报?报给谁?不合程序呀!”
巴久礼:“面对枪口还是二线?没法形成决议倒是真的。除非我按战时行使权力。”
申炎:“准备战斗了,但还不是战斗,目前还不能算是战时。你代理司令员够难的了,就别使用非常权力了。”
巴久礼:“那就等等再说。冰上淌水了,江上斗争告一段落。珍宝岛事件以后,中苏对抗的性质改变了,由边境磨擦变为全国上下准备打仗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重点必须转移。以后精力投放的重点不在江边,而在防御苏军大规模进攻。我看你很爱琢磨战术计谋,挥特长吧!”
申炎:“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真要进入全面战争,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儿?”
“我参加革命以来,只知道学习苏联、依靠苏联。哪想到还有现在这一天?老大哥要打小弟弟,老师要置学生于死地。好啦!远的不说了。野战军组建的独立守备团,已经进驻四里沟地域,正式归咱们建制了。上级要我们尽快上报守备作战方案。当务之急是确定营连部署,以便按照‘山、散、洞’原则就近建设简易营房。林副主席要求,不能让一颗战术原子弹打掉两个连。你先准备一下,明天去四里沟。”
******************
作战值班室。“通信桥”正和方岐等人唠嗑儿。
申炎进门,“老桥,这些日子‘网网’不见,‘河’里去了?”
“通信桥”:“你不是才上岸吗?我刚从剑阳总站回来。哎!段户边防站的李家静给你带好儿呢!”
申炎:“你见到他了?上次通知段户边防站派潜伏组去两县结合部,现什么情况他知不知道?”
“通信桥”:“我到他们站了。听说是你让办的事,当司务长的主动去挨村挨户做工作,还真现了征候。供销社的代销点出现过一个陌生人,买酒和火柴。交钱的时候,那人摘下手闷子,里边还戴着线手套。手杵在柜台上,有个指头反向打弯。越境足迹按你的要求拍照了。”
申炎一惊,“哦!瘪的是哪只手、哪个指头?那个人说话什么动静?问没问他是哪儿的人?”
“通信桥”:“没说哪只手。好像说是翠峦林区的,套狍子走‘麻搭’山了。售货员说是公鸭嗓儿,李家静赶到的时候早没影了,哪知道是哪儿的人?”
申炎:“足迹照片带来了没有?”
“通信桥”:“照片在总站,贾参谋保管着。我又不是你们科的人,你又没交待。打个电话让他们捎来不就行了?”
申炎:“别捎丢了,要用的时候再联系吧!”
“通信桥”:“贾参谋说,满站长对你来那么一出儿,弄得他挺不好意思。总想找机会跟你解释一下。”
申炎:“他还当回事啊!有时间我给他打个电话。哎!满站长这个人我没面对面接触过,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那么大火儿呢?”
“通信桥”:“老贾让我告诉你,老满以工农干部自居,文化水平太低。听说要查一百多公里原始林区,抢过电话就火儿。”
申炎:“我说查查足迹是不是从林区那边过来的,没让他们穿越一百多公里森林哪!”
“通信桥”:“剑阳总站机关的人凑到一块就议论站长,说他以‘天下无敌军’来的人自居,瞧不起其他部队来的干部。别的总站长先提了,他有气,牢骚也直棒楞登不拐弯儿。”
方岐:“什么天下无敌军?在哪儿?谁封的?”
“通信桥”:“自封的呗。那人的故事可多了。有人背后议论他不懂‘子午卯酉’。他在会上说,有人不知道‘自我没油’怎么办,还说别人不懂。没油炒不了菜呗,有钱就买、没钱找人借嘛!这是一段。政工科写好稿子,他在会上念,念到六亿神州尽舜尧,没念舜就尧、尧、尧不出来了。有人说他怎么一个劲儿地摇哇!背后就叫他‘一劲儿摇’。这是一段。他见路边躺着电线杆子,就让人去抬。通信参谋说,那是邮电局的,抬不得。他说‘人漏就拣’你都不懂?这是一段。有人跟他说,站长啊!我怎么从没见过你笑呢?他板着脸说,我就这么个笑法。以后大伙儿又叫他‘满脸笑儿’。”
“通信桥”说一段,大家笑一阵儿。
申炎:“咱们队伍中的工农干部多得很,这位倒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啊!”
“通信桥”:“老贾说,满站长和王科长——现在的宁南县人武部副政委,在原部队是老哥们儿。王当过干事、股长,肃反审干惹起众怒,下到满有那个营当指导员。满当副团长,王是他手下的副教导员。满当后勤部副部长,把王要去当了政治协理员。组建边防时他俩一起调来,要求到一个总站。原部队反映他们老搞‘小圈子’,和其他人搞不好团结,咱们党委给他们分开了。”
得准备大打了(4)
小兴安岭深处,四里沟,坡陡林密。
山脚下一排帐篷前,战士们正从汽车上卸木头。
巴久礼领着一群人从坑道里钻出来,指指点点。
申炎对一位中年军人说:“武团长,左翼营域哪个营来守?”
武团长:“二营,申参谋对这里的地形真熟悉呀!”
巴久礼:“军区工程兵来勘察工事定位,就是他带路。”
一位与团长年纪相仿的人走来。武团长说:“齐副团长来了,可能有急事。”
齐副团长敬礼,递来电话记录:“司令员同志,上级明天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你们该回去了。”
“老齐你好。”巴久礼看看表,“反正也是我们俩去,从这儿直接走,贪点黑也赶趟儿。还有几个小时,天黑前搞完吧!”
******************
省城,军事机关会议室里。
肖副司令员正在宣讲:“……总之,要准备抗击苏修大规模入侵。边防部队由平时的工作站体制,整编为战斗团、营、连。要配备重火器,特别是反坦克火器。各团都要有二线兵力。要恢复战备训练,开展以打集群坦克为中心的‘三打三防’练兵活动。缺编干部要尽快配齐,代理的要正式下令。‘三支两军’的要逐步归队……”
******************
晚上,俱乐部里。
银幕上的**主持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招呼珍宝岛战斗的前线指挥员——那个大嘴边防站站长上台。年轻站长激动不已,向**及其左手儿的领导人逐一敬礼、握手。握一位,转过头来挥一次拳头,高呼一次**万岁。会场气氛热烈激昂。
******************
走出俱乐部,巴久礼问申炎:“认识那位英雄吗?”
申炎:“见过,没说过话。沈阳人,比我小两岁,二十三级干部。原在公安部队,补充到赴闽部队准备反击蒋介石反攻大6。回来分到边防,当过总站管理排长。”
巴久礼:“主席夸他没打过仗,却打翻了乌龟壳。比你还晚的义务兵,素质和水平到底怎么样?”
申炎:“听说不错。平时自己卷旱烟抽,找下级谈话拿‘迎春’,接待上级工作组拿‘大前门’。抗美援朝过去十六年了,不能总让打过仗的老革命长期担任基层干部吧!新老更替是必然现象,应该自然流畅。”
巴久礼瞅了申炎一眼:“也是。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都老了。别说基层干部,团师军干部也得义务兵当了。他这回就可能越格提拔,坐‘直升飞机’吧!”
申炎:“这么狂热的政治风浪,不知他能不能经受得起。”
巴久礼:“什么意思?”
申炎:“他对**右手儿领导人的表情态度,和另一边的不大一样。老帅儿可都在右手儿啊!”
******************
晚上,招待所房间里。
巴久礼与申炎谈话:“饭前,肖副司令员与我单独谈了。野战部队一个师长,率领部分兵力进驻六岔。上级认为乌巴劳岛和珍宝岛一样,很可能生武装冲突。韩少岭提为副司令员,去那里建立前指。他没怎么搞过边防,让柳金栋从公路指挥部直接去辅佐他。刚才通过电话,韩要你去,我没同意。”
申炎:“含瑙总站参谋邹奋霍在那儿。这人品质很好,军事素质也不错,可以协助柳科长。”
巴久礼:“李戈提为副司令员,马立接替他。冷水、普固两个总站合并,补进半个内卫团和一个八五炮兵营,编为一个大团,比野战步兵团大得多。一线展开两个营,担任边界警戒,主力驻守东山头。剑阳编为直接辖连的小团;含瑙团一线有营、二线没有营。‘三支两军’的人6续归队,各科恢复原建制,参谋小组的使命结束了。柳金栋回来之前,边防科还是你负责。这可不是封官许愿,能不能当上副科长还是说不准。”
申炎:“你的命令下了吧?”
巴久礼:“正师职需要军委下命令,还没批下来。我的命令不下,新参谋长就不能配。头会儿谈到新老交替问题,咱们交换交换看法吧!我认为,中**队存在一个接缝儿,或者叫一个台阶。就是志愿兵与义务兵的衔接点。前者是为夺取政权自愿参加革命的;后者是建立政权后依法征来的。在前者脑子里,这个台阶上下的人差别太大了。王占庆整你那么有恃无恐,和他个人的修养有关,‘台阶’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你有马立的资历,他敢那么肆无忌惮?条令上说上下级平等,那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军队必须强调等级服从,不可能绝对平等。在不少问题上,你想的、你做的,比我们远、比我们强。心胸狭窄的人就不舒服。在你看来应该一碗水端平的事,我们却没做到。客观上,包括我在内的老家伙们,有意无意、或轻或重地成了王占庆的同盟军、保护伞。我和郑司令员分析格南林业局武斗的处理过程,对比同去的三个人言行和作用时,想到王占庆整你的原因和我们的态度,才意识到了这一点。回想起来,从含瑙到冷水,我这个长都有对不住你这个部下的地方啊!”
申炎:“长这番话,展现了一个老兵的胸怀。正是你们这样的人,代表着我军的性质。历朝历代的造反夺权行列里,都不乏投机者,也都不乏为既得利益而变节的人。我军也不可能没有这种人。对一个单位来说,关键在于领导核心的集体智慧能不能克服这些倾向。‘台阶’问题我也想了很久,这是历史形成的,谁也改变不了。作为义务兵干部,必须尊重志愿参加革命的人,特别是建国前的老革命。是你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为我军留下了辉煌的胜利和宝贵的传统。优良传统必须继承和扬,这是有头脑的义务兵们不可忘怀的。”
巴久礼点点头,拍了拍申炎肩头。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