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老瞎,这次西炎王爷征兵,要一百三十个青壮,你可是榜上有名的,这个月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吧,下个月县丞大老爷应该会派人送你们到陈观店,如果到时候不见你的影子,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你可听清楚了!”
正是正午夏炎蒸腾的时候,一个身穿灰袍、腰拖长刀的中年官差推开了斑驳的双扇木门,半睁着双眼,对着里面懒洋洋的说了几句,却是并未听到有人回答。
如此,官差不情愿的睁大了眼睛,伸了伸脖子,往屋里看去,只见小屋的尽头,透过小小的窗户照shè进去的斑驳光亮下,一位神sè安详手捋长髯的老者正席地而坐。
老者的衣衫虽然破旧,但却是干净整洁,不惹尘埃的样子。其身前,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趴着身子,撅着屁股,手拿小毛笔,在身前的小案上写着什么。
“郁老瞎!你听见没有?什么时候你这瞎子又变成聋子了?”
官差晃晃腰间的长刀,把斑驳的木门敲得“哐哐”直响,恼声说道。
老者神sè依旧安详,丝毫不为官差的言语所恼,眼皮下垂,似乎压根没有听到一般。官差见状,正待发怒,那撅着屁股的少年却是回过了头来,清亮的一双眸子,闪着些许的冷sè,狠狠的瞪了那官差一眼。
官差被这少年一瞪之下,心上一凛,微微发毛,刚要出口的怒骂竟是生生压在了嗓子眼,脸sè立时憋得涨红。下一刻,许是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个小娃娃的眼神唬住,那官差羞恼至极,腰间的长刀竟是不自觉的拔出了一寸。
“老朽知晓了。”
老者唇齿微动之下,淡声说道。官差听言,喉结微微一滚,轻吐一口气,转身退去,一丝风吹来,竟觉额上脊背皆有一丝发凉。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手足不静,文武之忌也。”
少年身前草纸铺展,几行小篆字虽说不上翩若龙凤,也勉强有一些笔走龙蛇的样子,行云流水般延伸开来,但末尾处却突兀的被一小坨墨渍浸染了。
“老爹你要去打仗了吗?”
少年闻言,将草纸一把扯起,揉成一团,捏在了手中,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
“做任何事,皆需善始善终,不可心浮气躁,虽然有了污损,你也不该就此放弃,认真写完才是。”老者无奈一笑,摇摇头说道。
“老爹,你之前打过仗吗?我总听人说,老爹先前参过军,打了败仗,是装死人才逃了一命的,你脖子上的刀疤就是在你装死时被敌军补的一刀。”
少年先前还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忽然间眼珠一转,看向了身前老者,一时兴味十足,试探着问道。
“黎民百姓,其口悠悠,不足信也!”老者轻笑一声,回道。
“那老爹这次要去参军么?”少年追问道。
“唉!西炎王点兵,招募的是青壮兵役,奈何安乐县丞不恤百姓,为父虽残疾如斯,但既在这西炎王土定居,就该受军诏,上阵一用啊……”
老者说着,不由得轻叹一声,一双温厚的大手抚上少年的额头,继续道:“下个月,你我就要分开了,一场父子的缘法终究还是走到头了……我已经教了你不少东西,你虽惫懒,但也该记下了不少,以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本事和缘法了。”
“老爹,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少年长吐了一口气,两眼微垂,轻声说道。
“当年……我一路盲游至此,正值旭rì初升之时,在那口青眼井中将你捞了出来,借着一丝太阳jīng火,将你救活,但你也是已然命衰骨弱,气息奄奄了。适时,安乐县正值兵灾之后,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收留于你。大道虽无情轮回,但也有好生之德,我已然将你救活,自然没有将你再次弃之荒野的道理。凭空招惹了尘缘因果,我也只好用这十几年来了结,如今看来,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老者收回了手,重又袖在了大袖之中,淡淡说道,似乎在说着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一般。
“原来人们之所以叫我郁井子,是因为我是被老爹从井里捞出来的缘故……原来,我只是一个为人所舍弃的孤子……原来,我一直都没有名字,有的,只是一个可笑的代号……”少年双眼一阵迷离,渗出些许的水汽,怔怔的看向身前沉静闭目的老者。
“你的命来自于清晨太阳初升时的那一丝明火,我便为你取名为‘明’吧!”
清晨,鸡鸣三声,小小的安乐县城仍旧沉浸在夜的静谧之中,天边渐渐的升起了红光,一个崭新的白rì即将到来。
城东一处清冷寂静的草棚之下,一个面sè苍白的少年静静的坐在一口青石砌成的古井旁,怔怔发愣。紫气东来,天边飘来的第一缕清辉瞬间映亮了城南,显现出古井中飘荡而出的丝丝冷气。少年站起身来,抬眼看向东方,只见那rì轮缓缓的从地平线上升起,美轮美奂的赤红逐渐的变为璀璨而辉煌的万丈光芒,令人不可直视,不敢亵渎。
少年低下头,眯起清凉的眸子,待缓解了两眼发黑的眩晕之后,终于迈步走开了。
或许是因为征兵的缘故,县城内比及以往冷清了不少,大些的男孩大多都藏在了家中,不敢出来,一些成年的男子,也不乏逃往他方的。
少年郁明在惯常活动的地方转了几圈后,已经是时近晌午了,似乎以前该做的事情都一下失去了意义,其自然甚觉无趣。思前想后,满腹心事之下,郁明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城西……
城西专门有一处区域是留给外来人居住的,名为西园,周围用一人多高的矮墙围起,倒像是一处dú lì存在的寨子。县城中之所以有这么一处地方,来源于已经统治了安乐县三十二年的县丞大老爷的政令。但由于此政令是在十三年前郁老爹来到此地之后才发出的,郁老爹并不需要遵守此政令,是以郁家父子二人并不住在此间。
郁明晃晃悠悠走进了西园,西园中亦如县城内其它地方一般清冷了许多。其一开始也倒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同,但慢慢的竟是发觉,县城里以往眼熟的官差似乎大半都集中在了这里,个个背弓执刀,神sèjǐng惕,非同寻常。
西园中的一个小山丘下,不同于其他,密密匝匝的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草木之中立着一座小巧的木屋,四周围着低矮的青sè的栅栏,栅栏上爬满了开着紫sè小花的藤草,十分的美丽。这里是安乐县城中大大有名的麻巫nǎi的住处,据传说,这麻巫nǎi乃是来自远方的巫婆,是一个万万不能招惹的神秘人物,是徘徊在生与死之间的不祥的人。
不过,现如今的世道并不太平,城里时常会发生一些邪魅附身的离奇事情,而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大夫们是万万没有办法的,但若是能够请到麻巫nǎi,往往就能够治好。如此之下,麻巫nǎi渐渐的变成了一个令安乐县城中的人们又嫌恶又敬畏的人物。
此时,栅栏外面一片叫嚷的声音,是七八个孩子正在那里吵吵嚷嚷,时不时就有人拿着石头砸向那木屋。木屋周遭各式各样的花草已然一片狼藉,显然是拜这些顽劣的孩童们所赐。屋门紧闭,也不知屋里到底有没有人。
“你们几个在这干什么呢?”郁明走到栅栏跟前,对着这些孩童们大声喊道。
“郁井子!又是你,我们今天来欺负那小巫婆,你别想坏我们的好事!”一个比郁明还高上半个头的大孩子高声回道。
“嘿嘿!你们好大的胆子,难道就不怕麻巫nǎi出来拧掉你们的耳朵?”郁明冷笑几声,歪歪嘴说道。
听郁明所说,这些孩童们大多数竟不约而同的摸了摸耳朵,面面相觑,或多或上都露出惊恐的神sè。
“哼!麻巫nǎi去杨村捉鬼去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我早就打听好了的,你就别在这吓人了!”那孩子冷哼一声,颇为神气地说道。
“真是蠢货,麻巫nǎi回来之后,你们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郁明讥笑道。
“那小巫婆压根就不敢出来,我们这么多人,她怎么可能认得出来,麻巫nǎi回来之后,也不会知道的。”那孩子撅着嘴,说道。
郁明听言,咧咧嘴,倒也不再言语,本打算等到这些人走了再去敲门,却不料那屋门竟是“吱呀”一声打开了,走出了一个身着花衣裳白白净净的漂亮小姑娘来,然而其两只小手中竟是各提着一条三尺多长的绿sè小蛇,看来颇为吓人。
“谁说我不敢出来了?谁说我是小巫婆?你们这些大坏蛋要是再敢扔石头,我就放蛇儿咬你们!”
“小巫婆,你居然敢出来!快拿石头扔她,那蛇儿根本出不了栅栏,看她能把我们怎么样!”
那孩子面sè一怔,咬咬牙,大声说道。其说着,便是从地上捡起了十块,向那小姑娘扔去。另外的孩子们听言,一时间大呼小叫,纷纷效仿,拿起石块向那小姑娘扔去。
正是正午夏炎蒸腾的时候,一个身穿灰袍、腰拖长刀的中年官差推开了斑驳的双扇木门,半睁着双眼,对着里面懒洋洋的说了几句,却是并未听到有人回答。
如此,官差不情愿的睁大了眼睛,伸了伸脖子,往屋里看去,只见小屋的尽头,透过小小的窗户照shè进去的斑驳光亮下,一位神sè安详手捋长髯的老者正席地而坐。
老者的衣衫虽然破旧,但却是干净整洁,不惹尘埃的样子。其身前,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趴着身子,撅着屁股,手拿小毛笔,在身前的小案上写着什么。
“郁老瞎!你听见没有?什么时候你这瞎子又变成聋子了?”
官差晃晃腰间的长刀,把斑驳的木门敲得“哐哐”直响,恼声说道。
老者神sè依旧安详,丝毫不为官差的言语所恼,眼皮下垂,似乎压根没有听到一般。官差见状,正待发怒,那撅着屁股的少年却是回过了头来,清亮的一双眸子,闪着些许的冷sè,狠狠的瞪了那官差一眼。
官差被这少年一瞪之下,心上一凛,微微发毛,刚要出口的怒骂竟是生生压在了嗓子眼,脸sè立时憋得涨红。下一刻,许是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个小娃娃的眼神唬住,那官差羞恼至极,腰间的长刀竟是不自觉的拔出了一寸。
“老朽知晓了。”
老者唇齿微动之下,淡声说道。官差听言,喉结微微一滚,轻吐一口气,转身退去,一丝风吹来,竟觉额上脊背皆有一丝发凉。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手足不静,文武之忌也。”
少年身前草纸铺展,几行小篆字虽说不上翩若龙凤,也勉强有一些笔走龙蛇的样子,行云流水般延伸开来,但末尾处却突兀的被一小坨墨渍浸染了。
“老爹你要去打仗了吗?”
少年闻言,将草纸一把扯起,揉成一团,捏在了手中,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
“做任何事,皆需善始善终,不可心浮气躁,虽然有了污损,你也不该就此放弃,认真写完才是。”老者无奈一笑,摇摇头说道。
“老爹,你之前打过仗吗?我总听人说,老爹先前参过军,打了败仗,是装死人才逃了一命的,你脖子上的刀疤就是在你装死时被敌军补的一刀。”
少年先前还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忽然间眼珠一转,看向了身前老者,一时兴味十足,试探着问道。
“黎民百姓,其口悠悠,不足信也!”老者轻笑一声,回道。
“那老爹这次要去参军么?”少年追问道。
“唉!西炎王点兵,招募的是青壮兵役,奈何安乐县丞不恤百姓,为父虽残疾如斯,但既在这西炎王土定居,就该受军诏,上阵一用啊……”
老者说着,不由得轻叹一声,一双温厚的大手抚上少年的额头,继续道:“下个月,你我就要分开了,一场父子的缘法终究还是走到头了……我已经教了你不少东西,你虽惫懒,但也该记下了不少,以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本事和缘法了。”
“老爹,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少年长吐了一口气,两眼微垂,轻声说道。
“当年……我一路盲游至此,正值旭rì初升之时,在那口青眼井中将你捞了出来,借着一丝太阳jīng火,将你救活,但你也是已然命衰骨弱,气息奄奄了。适时,安乐县正值兵灾之后,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收留于你。大道虽无情轮回,但也有好生之德,我已然将你救活,自然没有将你再次弃之荒野的道理。凭空招惹了尘缘因果,我也只好用这十几年来了结,如今看来,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老者收回了手,重又袖在了大袖之中,淡淡说道,似乎在说着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一般。
“原来人们之所以叫我郁井子,是因为我是被老爹从井里捞出来的缘故……原来,我只是一个为人所舍弃的孤子……原来,我一直都没有名字,有的,只是一个可笑的代号……”少年双眼一阵迷离,渗出些许的水汽,怔怔的看向身前沉静闭目的老者。
“你的命来自于清晨太阳初升时的那一丝明火,我便为你取名为‘明’吧!”
清晨,鸡鸣三声,小小的安乐县城仍旧沉浸在夜的静谧之中,天边渐渐的升起了红光,一个崭新的白rì即将到来。
城东一处清冷寂静的草棚之下,一个面sè苍白的少年静静的坐在一口青石砌成的古井旁,怔怔发愣。紫气东来,天边飘来的第一缕清辉瞬间映亮了城南,显现出古井中飘荡而出的丝丝冷气。少年站起身来,抬眼看向东方,只见那rì轮缓缓的从地平线上升起,美轮美奂的赤红逐渐的变为璀璨而辉煌的万丈光芒,令人不可直视,不敢亵渎。
少年低下头,眯起清凉的眸子,待缓解了两眼发黑的眩晕之后,终于迈步走开了。
或许是因为征兵的缘故,县城内比及以往冷清了不少,大些的男孩大多都藏在了家中,不敢出来,一些成年的男子,也不乏逃往他方的。
少年郁明在惯常活动的地方转了几圈后,已经是时近晌午了,似乎以前该做的事情都一下失去了意义,其自然甚觉无趣。思前想后,满腹心事之下,郁明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城西……
城西专门有一处区域是留给外来人居住的,名为西园,周围用一人多高的矮墙围起,倒像是一处dú lì存在的寨子。县城中之所以有这么一处地方,来源于已经统治了安乐县三十二年的县丞大老爷的政令。但由于此政令是在十三年前郁老爹来到此地之后才发出的,郁老爹并不需要遵守此政令,是以郁家父子二人并不住在此间。
郁明晃晃悠悠走进了西园,西园中亦如县城内其它地方一般清冷了许多。其一开始也倒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同,但慢慢的竟是发觉,县城里以往眼熟的官差似乎大半都集中在了这里,个个背弓执刀,神sèjǐng惕,非同寻常。
西园中的一个小山丘下,不同于其他,密密匝匝的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草木之中立着一座小巧的木屋,四周围着低矮的青sè的栅栏,栅栏上爬满了开着紫sè小花的藤草,十分的美丽。这里是安乐县城中大大有名的麻巫nǎi的住处,据传说,这麻巫nǎi乃是来自远方的巫婆,是一个万万不能招惹的神秘人物,是徘徊在生与死之间的不祥的人。
不过,现如今的世道并不太平,城里时常会发生一些邪魅附身的离奇事情,而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大夫们是万万没有办法的,但若是能够请到麻巫nǎi,往往就能够治好。如此之下,麻巫nǎi渐渐的变成了一个令安乐县城中的人们又嫌恶又敬畏的人物。
此时,栅栏外面一片叫嚷的声音,是七八个孩子正在那里吵吵嚷嚷,时不时就有人拿着石头砸向那木屋。木屋周遭各式各样的花草已然一片狼藉,显然是拜这些顽劣的孩童们所赐。屋门紧闭,也不知屋里到底有没有人。
“你们几个在这干什么呢?”郁明走到栅栏跟前,对着这些孩童们大声喊道。
“郁井子!又是你,我们今天来欺负那小巫婆,你别想坏我们的好事!”一个比郁明还高上半个头的大孩子高声回道。
“嘿嘿!你们好大的胆子,难道就不怕麻巫nǎi出来拧掉你们的耳朵?”郁明冷笑几声,歪歪嘴说道。
听郁明所说,这些孩童们大多数竟不约而同的摸了摸耳朵,面面相觑,或多或上都露出惊恐的神sè。
“哼!麻巫nǎi去杨村捉鬼去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我早就打听好了的,你就别在这吓人了!”那孩子冷哼一声,颇为神气地说道。
“真是蠢货,麻巫nǎi回来之后,你们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郁明讥笑道。
“那小巫婆压根就不敢出来,我们这么多人,她怎么可能认得出来,麻巫nǎi回来之后,也不会知道的。”那孩子撅着嘴,说道。
郁明听言,咧咧嘴,倒也不再言语,本打算等到这些人走了再去敲门,却不料那屋门竟是“吱呀”一声打开了,走出了一个身着花衣裳白白净净的漂亮小姑娘来,然而其两只小手中竟是各提着一条三尺多长的绿sè小蛇,看来颇为吓人。
“谁说我不敢出来了?谁说我是小巫婆?你们这些大坏蛋要是再敢扔石头,我就放蛇儿咬你们!”
“小巫婆,你居然敢出来!快拿石头扔她,那蛇儿根本出不了栅栏,看她能把我们怎么样!”
那孩子面sè一怔,咬咬牙,大声说道。其说着,便是从地上捡起了十块,向那小姑娘扔去。另外的孩子们听言,一时间大呼小叫,纷纷效仿,拿起石块向那小姑娘扔去。
第一时间更新《帝君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