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前让人猜测的话,应该不大有人会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袁绍。因为世人都知道除了一身不高不低的武力以外,四代三公的豪门背景固然重要,清醒的头脑才是袁绍能够在万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司隶校尉的主要原因。从董卓摆开的架势来看,这种时候得罪他算不上明智。
冲着袁绍能对义父拔剑怒骂:“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我都些许起了点敬意,就等一声令下,让他死得舒服些。
很快我就纳闷起来,董卓再怎么也不象宽宏大度之人啊。顺着义父的视线望去,我只能暗叹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场合我还是嫩了点。刚刚董卓义正词严的罗列废帝依据时,袁绍悄悄移步到了他叔叔太傅袁隗边上。本来这还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作为造反派发言人的李儒一直是站在保皇党袁隗头目身旁针锋相对的,袁绍那把明晃晃的剑正好离枯瘦的李儒那颗脑袋不远。可以想象,一旦象我这种人想要蠢蠢yu动的话,袁绍肯定一剑剁下义父帐下头号谋士的脑袋。
顺着袁绍的方向望去,側门正好离他最近,形势需要的话他甚至可以行凶后再逃遁。除非我和李儒换个位置才可能挡住他,难怪他如此有恃无恐。
袁绍最后选择了离开洛阳。
在义父的授意下,杨彪一个提议彻底打乱了对手的部署:“就让郎中令淳于琼上殿口述几件陈留王的ri常俗事吧,能力优劣大家一听便知。”淳于琼ri常需要负责诸位皇亲的安全,他说的话自然极有份量。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淳于琼是袁家的门生,支持陈留王的杨彪让对立面的人提供素材本身就极为公正,涉及立帝大事淳于琼没有理由不上殿参与议事。
本来郎官是负责皇城安全的,但义父出于安全考虑每每他出现的场合都会带上数百飞熊卫。事后根据李儒们的分析,袁隗方面应该有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打算,袁绍的突起发难就是计划的一部分。有统领郎官的淳于琼在,位置极佳的袁绍实际没什么危险,但如果义父选择派人捉拿袁绍的话,势必遣走得力干将和部分飞熊卫,这样一旦淳于琼起兵的话确实大有机会。义父洞察到了这种危险,随后高明的安排让袁隗方面的策划完全落空。这种情况下,袁绍再不走的话只怕小命不保。所以慷慨激昂怒骂几声后,得了义薄云天美名的袁绍扬长而去,此时淳于琼磨磨蹭蹭的还没入殿,义父也只好小忍以安大谋。
淳于琼入殿后,借口和李儒对话我占据了离侧门最近的位置。袁绍的无礼离去同样让李儒找到了话炳,在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的情况下,陈留王荣登九五之位已呈大势所趋。最让我郁闷的是,隐为保皇派领袖的袁隗自从我站在他身边有意无意的抚mo着剑柄后立马变得噤若寒蝉,甚至破天荒的对义父的提议点起头来。同为少帝的拥护者,袁隗实在和丁原差别太明显了,难怪一个魂归黄土另一个则是高居庙堂。整个过程唯有一个叫丁管的家伙跳出来唱了场独角戏,几乎所有人都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着他,结果手无缚鸡之力的他被两个如狼似虎的飞熊卫拖出去一刀两断了。我只能暗叹,怎么又是姓丁的?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再次印证了师傅当年的论断,不过我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了下:好汉不吃眼前亏,有nǎi就是娘。
可怜的少帝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袁隗的乖巧,董卓给了袁家一颗大枣,让袁绍去当个渤海太守。
变成弘农王后,自怜自艾的刘辨后来写了首牢sāo满腹的反诗,不幸被苦侯许久的近侍拿去邀功了。曾经的小皇帝被鸩杀算得上减少百姓负担的善举,只是可惜了那个貌美如花的唐妃陪他一起挂了,那愁眉紧锁的如花俏脸我自犹怜,哎,红颜命薄啊。我甚至有点怀疑李儒是个xing冷淡,这种美人他也舍掉下手,换作我的话,纵使救不下她也要来个先jiān后杀。
尽管义父基本控制了洛阳的局势,袁绍的出走和废帝另立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的反应我们一时还顾不上,光是洛阳的辞官浪cháo和众多武士的离去还是让义父颇有头疼,文如郑泰,武如淳于琼等一干人才相继出走,甚至不少小角sè也屁颠屁颠追随袁绍而去,弄得一干郎官和卫士素质大减。
针对这种情况,贾诩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去向董卓邀功,虽然他的登门拜访让我大吃了一惊。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如果不是长了一双灵动的眼睛的话,丑陋程度几乎和李肃不相上下。众所周知,贾诩和郭汜他们关系极好,他来帮我出主意着实奇怪。不过他的办法却是极好,强迫蔡邕、郑玄等社会名流、当代大儒入朝当官,诛其满门和高额奉禄足以让那些硬骨头欣欣然出仕了,他们出侍的正面影响可以轻松抵消那些离开的家伙所造成的被动舆论。对于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匹夫,贾诩的建议是听之任之或者浑水摸鱼。相比战场倒戈现在这样危害小多了,还可以借此机会在各个要害环节换上我们的人,甚至那些不想走的又靠不住的人也可以趁机派人来个背后一刀,事后推到他自顾自跑掉上好了。
贾诩这个人智力极高,滑如鲇鱼,不过名声不大好,因为坑蒙拐骗的事情干得实在不少。氐族人好杀世人皆知,贾诩年轻时曾经被叛乱的氐族人抓住过,可这家伙气势汹汹的叫嚣:“我是段公外孙,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把那帮蛮人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还真把他给放了,同时被抓的数十人几乎无一生还。太尉段颎做过多年戍边将领的,威震西土,氐人都很怕他。这样一来贾诩的命是保住了,名声却臭掉了,冒名顶替在这年头极度被人鄙视。
这种人值得相信吗?我绞尽脑汁还是没想出这会有什么坏处,难道这家伙觉得我大有前途想来投靠我,看着也不象啊?我虽是董卓义子麾下有雄兵八千,但比起牛辅、李儒、郭汜、张济等董卓亲信地位远远不如,何况作为外来人的我将来肯定会遭到他们的联合排挤。哪怕不考虑前途因素,按照贾诩的一贯xing情他也应该更喜欢做坏事不眨眼睛的人啊。虽然我自诩做起坏事来肯定不比李傕他们差,毕竟场面上我就六亲不认、见利忘义这两条能和他们媲美。
最后我决定转移矛盾,干脆告诉董卓这是贾诩的主意。虽然不能独吞所有功劳,这份忠心和正直多少应该能博得义父的一点欢心,万一坏事的话这是贾诩的主意我只是负责传达而已。
听完我的叙述后,董卓凝神考虑了一会,最后哈哈笑了起来:“这个贾文和还真鬼啊,这么多花花肠子。罢了,就如他所愿吧。”
我只能可怜兮兮的眨巴眨巴眼睛,苍天啊,你就安排义父揭晓答案吧,就别反复煎熬我这可怜的年轻人了吧。老实说,那一刻我心里的沮丧无以复加,和这些成jing的老狐狸在一起,我单纯的象个白痴。难怪李肃这种吊儿朗当的刁人也时常把“活到老、学到老”挂在嘴边,除了声sè犬马以外经常抽时间来个“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董卓应该是注意到了我的表现:“奉先啊,你现在也有不少部曲了,虽然武将居多,需要你劳神费心的人少,你还是要好好学学御下之道。众所周知,人是最难管束的,难就难在他们的心思想法各不相同,xing格脾气也是不同,这就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办法应付他们。要想做到因人而异,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人际关系等重要信息你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仈jiu不离十。我问你,贾诩的情况你又知道多少呢?”
我茫然的摇了摇头,恍然大悟。
“这个贾诩真是鬼才啊。”董卓由衷的赞美了一声:“他向你献计一事,实在是一石数鸟。你得了他的好处心中自然会多少有些感激,而你因为无法确定他的用意多半会向我坦承是受他点拨,如此一来我这里的献计之功自然也少不了他一份。最重要的是,他的才华已经招来了的李儒嫉妒,如果再大出风头的话,只怕两人关系更加难处。毕竟在两人能力相仿的情况下,虽然李儒气量小,但贾诩为自己算计多,我确实更倾向于跟了我几十年且人际关系更好的李儒。因此,贾诩才想出此等妙计来试探我的反应,毕竟初来乍到的你是最适合的传话人。”
郁闷啊,原以为是高人青睐有加,没想到是被人当枪使了,难道人老实就只能被人利用吗?
“贾诩既然不愿意呆在洛阳和李儒争斗,适合他的地方只有长安了。有他、马腾、牛辅在,雍凉之地可说高枕无忧。”
如果说朝堂之上的董卓给我的感觉是心思敏锐的话,眼下的义父则是老谋深算,我不由泛起了寒意,这个几可匹敌檀石槐的枭雄究竟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驾御我呢?但董卓的教诲又隐隐让我萌生希望,年轻时的他还不如现在的我,眼下的高明凭借的都是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这点上只有中上之资的史方和丁原都给我上过生动的课,董卓完全不需要隐瞒我这种事。
下周这书就要进三江阁推荐了,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
第一时间更新《涅槃——逆天吕奉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