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说这是多此一举?林海的做法相当正确,细节决定成败!林海,你跟大伙说说你这么做的理由。”张天保不由对林海另眼看待,要找有力气的伙计一抓一大把,但要找头脑灵活的伙计却很不容易。他正在为人才储备头痛呢。
众伙计听老板这样说,也就不在起哄,不过都是一幅不以为然的表情。
“那些米缸的余米都是陈米,如果把新买的米放到上面,等吃到那些余米就更陈,口味也就不好了。所以我把它倒出来,再放到上面,以便顾客尽快把陈米吃掉。”得到张天保的鼓励,林海有底气多了,说话声音也大了起来。
那些伙计们唏嘘着,你这不是咸吃萝卜淡cāo心,人家吃陈米吃新米管你什么事,你把米送到收了钱就万事大吉,顾客就是把大米用去喂猫喂狗也不关你事。
“你们认为这事无所谓是吧?”张天保对着唏嘘的伙计们冷冷笑着,伙计们见老板脸sè不对,赶紧正容坐好。
“我早就说过,顾客就是上……衣食父母,我们要真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这事不仅重要,而且还是相当的重要,可以说关系着‘家家乐’米店的成败。我要重重奖赏林海!”那些伙计没想到张天保话说得这么重,都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林海自己也莫名其妙,所做的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听说老板有重奖还是蛮高兴的。
“大哥,你说得也太严重了吧?”张天保这个老板在这些伙计中还是有些权威,毕竟掌管着他们去留大权。只有大牛才敢这么问他。
“严重?还记得上次‘选米事件’吗?那时我们店生意多好,可其它米店一推同样的大米后,我们的生意就一落千丈。这次送米上门后,生意好转很多,但送米家家都可以搞,如果其它米店也跟着搞送米上门,那我们怎么办呢?”张天保反问着。
那些伙计伙虽然没有经历过“选米事件”,但成为“家家乐”的伙计,肯定对米店过去有所了解。如今听老板这么一问,也明白确实是个难题,都瞪着眼睛看着张天保,看他有什么办法解决。
“那怎么办?”大牛向来只管做,不管想。
“细节是不可复制的,其它米店可以学着我们送米上门,可这些细节的东西他们是学不到的,到时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猫。我们就要从这种小的细节入手,让顾客体会到我们贴心的服务。你们想想,顾客习惯了咱们这些细节,还会习惯用其它米店的米吗?就好比吃惯了媳妇炒的菜,再吃其它人炒的,即使是同样的菜,也会感觉不是滋味的。”
张天保明白其它米店迟早也会推出送米上门,怎么样保住胜利果实,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当然明白海尔的服务营销之所以不能被其它家电企业抄袭,就是在于一系列的细节之处。可送米跟家电服务相比,技术含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能够挖掘出什么细节,保证“家家乐”领先于其它米店呢?胡海的一番话让张天保幡然大悟,不分技术高低,只要用心,任何服务都细节可供挖掘。
众伙计听张天保这么一说,也清楚了胡海所做确实很有用处,不过对老板要重赏胡海却不满意,并不认为胡海的功劳就大过他们。送米是力气活,当然是力气大有用。
“王汉林,你有什么意见要说的?”张天保转向另一个伙计问道。
王汉林见胡海得到老板赞扬,早就急不可奈想把自己想法也说出来。当下站起来说道:“我没有胡海那么心细。在张掌柜您给我们培训的时候,就教导我们做事要多动脑子。我送米的时候就在想,既然我们店能上门送米,其它米店也能,我们凭什么卖得过其它米店呢?”
这个问题刚才张天保已经向众位伙计说明过,王汉林此时又提出来,看来他还有新的想法。
“哦,你还有什么想法,快说!”张天保欣喜不已,不想到这群伙计中还有这样肯动脑子的,看来自己一番培训没白费。
王汉林从怀里掏出个小帐本,走上前双手递给张天保。
张天保接过翻看起来。账本上的字写得还算清秀,看得出王汉林受过一段时间私塾教育。那些字都是一些人名,后面跟着些数字,张天保用询问的眼神望着王汉林。
“这是我送米时所做的记录,每一家有几口人,一天大概吃多少米,有多少存粮……”王汉林解释着,他坚信自己的举措一定会得到老板的赞赏。
“哈哈……好,非常好!”不等王汉林说完,张天保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头,叫起好来。听了几句,他已经明白王汉林所指:这就是一本顾客消费记录嘛。哪个顾客什么时候需要大米,需要多少大米,根据记录一记算,完全可以在他们大米快要用完之前,抢在其它米行之前送货上门。这比盲目送米上门要节约不少成本,更是能把握住成交的最佳机会。
这小子有头脑!米店所有送米的顾客都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张天保暗自赞扬王汉林,又责怪自己怎么没能想到建立顾客档案呢,差点犯下大错误。
众伙计听老板这样说,也就不在起哄,不过都是一幅不以为然的表情。
“那些米缸的余米都是陈米,如果把新买的米放到上面,等吃到那些余米就更陈,口味也就不好了。所以我把它倒出来,再放到上面,以便顾客尽快把陈米吃掉。”得到张天保的鼓励,林海有底气多了,说话声音也大了起来。
那些伙计们唏嘘着,你这不是咸吃萝卜淡cāo心,人家吃陈米吃新米管你什么事,你把米送到收了钱就万事大吉,顾客就是把大米用去喂猫喂狗也不关你事。
“你们认为这事无所谓是吧?”张天保对着唏嘘的伙计们冷冷笑着,伙计们见老板脸sè不对,赶紧正容坐好。
“我早就说过,顾客就是上……衣食父母,我们要真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这事不仅重要,而且还是相当的重要,可以说关系着‘家家乐’米店的成败。我要重重奖赏林海!”那些伙计没想到张天保话说得这么重,都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林海自己也莫名其妙,所做的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听说老板有重奖还是蛮高兴的。
“大哥,你说得也太严重了吧?”张天保这个老板在这些伙计中还是有些权威,毕竟掌管着他们去留大权。只有大牛才敢这么问他。
“严重?还记得上次‘选米事件’吗?那时我们店生意多好,可其它米店一推同样的大米后,我们的生意就一落千丈。这次送米上门后,生意好转很多,但送米家家都可以搞,如果其它米店也跟着搞送米上门,那我们怎么办呢?”张天保反问着。
那些伙计伙虽然没有经历过“选米事件”,但成为“家家乐”的伙计,肯定对米店过去有所了解。如今听老板这么一问,也明白确实是个难题,都瞪着眼睛看着张天保,看他有什么办法解决。
“那怎么办?”大牛向来只管做,不管想。
“细节是不可复制的,其它米店可以学着我们送米上门,可这些细节的东西他们是学不到的,到时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猫。我们就要从这种小的细节入手,让顾客体会到我们贴心的服务。你们想想,顾客习惯了咱们这些细节,还会习惯用其它米店的米吗?就好比吃惯了媳妇炒的菜,再吃其它人炒的,即使是同样的菜,也会感觉不是滋味的。”
张天保明白其它米店迟早也会推出送米上门,怎么样保住胜利果实,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当然明白海尔的服务营销之所以不能被其它家电企业抄袭,就是在于一系列的细节之处。可送米跟家电服务相比,技术含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能够挖掘出什么细节,保证“家家乐”领先于其它米店呢?胡海的一番话让张天保幡然大悟,不分技术高低,只要用心,任何服务都细节可供挖掘。
众伙计听张天保这么一说,也清楚了胡海所做确实很有用处,不过对老板要重赏胡海却不满意,并不认为胡海的功劳就大过他们。送米是力气活,当然是力气大有用。
“王汉林,你有什么意见要说的?”张天保转向另一个伙计问道。
王汉林见胡海得到老板赞扬,早就急不可奈想把自己想法也说出来。当下站起来说道:“我没有胡海那么心细。在张掌柜您给我们培训的时候,就教导我们做事要多动脑子。我送米的时候就在想,既然我们店能上门送米,其它米店也能,我们凭什么卖得过其它米店呢?”
这个问题刚才张天保已经向众位伙计说明过,王汉林此时又提出来,看来他还有新的想法。
“哦,你还有什么想法,快说!”张天保欣喜不已,不想到这群伙计中还有这样肯动脑子的,看来自己一番培训没白费。
王汉林从怀里掏出个小帐本,走上前双手递给张天保。
张天保接过翻看起来。账本上的字写得还算清秀,看得出王汉林受过一段时间私塾教育。那些字都是一些人名,后面跟着些数字,张天保用询问的眼神望着王汉林。
“这是我送米时所做的记录,每一家有几口人,一天大概吃多少米,有多少存粮……”王汉林解释着,他坚信自己的举措一定会得到老板的赞赏。
“哈哈……好,非常好!”不等王汉林说完,张天保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头,叫起好来。听了几句,他已经明白王汉林所指:这就是一本顾客消费记录嘛。哪个顾客什么时候需要大米,需要多少大米,根据记录一记算,完全可以在他们大米快要用完之前,抢在其它米行之前送货上门。这比盲目送米上门要节约不少成本,更是能把握住成交的最佳机会。
这小子有头脑!米店所有送米的顾客都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张天保暗自赞扬王汉林,又责怪自己怎么没能想到建立顾客档案呢,差点犯下大错误。
第一时间更新《商贾逸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