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对策
赵伟一双真诚的大眼睛愣愣地盯着张天保,希望他能改变主意。张天保没料到赵伟在这方面这么死心眼,打了个哈哈,说:“你以为我找你姑父做什么?我找他借米也不行吗?”

“借米?”赵伟感觉异常突兀,借米不找米行,那有上衙门借的道理,“我姑父哪有那么多的米借给你?”

“他没有,但县衙仓库里有哇。只要他点点头,那不是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原来张天保这厮在打县衙仓库的主意,难怪听到“宏兴米行”拒绝批发大米给“家家乐”米店,他一点也不着急,早有对策呢。

“仓库?仓库的米是朝廷的,我姑父也不敢随便乱动的。”赵伟以为张天保不懂仓库管理的规矩。

“得了吧,仓库里的大米放着也是放着,朝廷一年半载根本用不上,存放久了还要变质发霉呢。借给我,秋收时到乡下收到新来再还回去。不仅可以增收利钱,还可以以陈换新,有利无害,何乐而不为。”张天保早就想好了足够让韩守净心动的理由:

一是赚到的利钱,可以进入他私人口袋,这是经济利益:二是以陈换新,保证了仓库大米的质量,必定得到上级嘉奖,这是政治利益。

当然唯一的风险是朝廷不能在还米期间运用这批大米。这种可能xìng微乎其微,虽然天下有些动荡不安,但没有大的灾荒,大的战争,还用不上丹阳县的粮食储备。这基本上就是属于有赚无陪的买卖。

这两个理由足够打动赵伟,当然更能打动韩守净。何况他还欠张天保一个天大人情,又有赵伟、韩玉翘二人在一旁为张天保鼓吹,乐得顺水推舟,只是公式xìng的细问一番,便批准张天保借用县衙仓库内的大米。

古代的县令权力可比如今的县长大太多,毫无权力节制,简直就是个土皇帝。韩守净答应借张天保大米,就再也没人敢反对。拿着韩守净的手谕,当天就从县衙仓库里借出了数百石大米,效率高得惊人。

这些大米是暂时不用支付成本的,张天保第一次拥有了近二百两银子的流动资金。

有了县衙仓库源源不断的米源,“家家乐”米店的大米伪钞再不得捉襟见肘,凡是上门购米的顾客,都能买到趁心如意的好米。每天米店里前来购米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天的销售量较以往翻了近两番,细算下来,略有赢余。

往rì“家家乐”米店销售量有限,一rì最多一百来石,这相对于丹阳城的大米用量来说,九牛一毛,很难从实质上影响其它米行的收益。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家家乐”米店可以放量销售,县衙仓库里有好几十万石大米呢。卖完了,还可以下乡下收购。所有的市民们当然愿意去“家家乐”购买优质大米。这样,便严重危害到其它米行的利益,包括“常兴斋”。他们如今只能剩下那些拿了回扣的大主顾。虽说那些大主顾用量大,但毕竟户数少。

丹阳米行行老会议再次召开。行老会议如此频繁地召开是很少见的。

“各位,咱们得商讨个法子,如今是火星子落到脚背上,咱们得跳跳了。”“福记米行”蔡老板一想到米店前门可罗雀的冷清就心急火燎,把“家家乐”视之为洪水猛兽。

“常兴斋”马老板看走了眼,明白这话也有几分是指责他的,也只能梗着肚子认了,谁叫自己看走了眼,脸却气得苍白,也不发话,微闭着眼,默坐着,看他们能商量出个什么结果。

“宏兴米行”的汪老板干脆就托病不来参加会议。

“对,对,是该商量个法子。”蔡老板的话得到大伙认同,附和声一片,但谁也拿不出个的办法。

“县衙仓库里的粮食是常备粮,预备灾荒、战乱的,张天保居然敢借用,咱们告他小子去。韩知县知法犯法,也一并走不脱,反正咱们早就恨透这无赖知县了。”一个长象如屠夫的中年男人粗声粗气地说道。这个胡老板是恨透张天保了,他本主不怎么懂经营,一爿小米店刚好维持生活,孰料张天保搞出这么个玩意,害得他天天被老婆埋怨。

“老胡,不要穷叫嚷了,谁不知道韩县令上面有人,不然他敢如此胡作非为?现如今的官场,官官相护,盘根错节。你上哪去告?自古民不与官斗,何况咱们做生意的呢,图个和气生财就行了。”马老板不发话,汪老板没来,蔡老板隐隐成为行老会议的主导者。他经商多年,对官场有所了解,出言驳斥胡老板的想法行不通。

胡老板被驳得哑口无言,涨红着脸嘟囔着:“那你蔡老板给大伙出个好主意?”

蔡老板脸白一阵,青一阵,他要是有法子还商量什么劲,只是唉声叹气地报怨:“我早就提议联合起来,把‘家家乐’米店挤走,融那会有今rì危机,可有的人就是说张天保是小蛇,掀不起大风liu,劝我们休息两个月,现在倒好,一个月不到,小蛇变成洪水猛兽了,我看大伙也不至休息一两个月,恐怕再也没机会做米行这门生意了。”

蔡老板的话引起了那些米店老板的恐慌,米店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一家数口都靠它,不从事这行,还能做什么?纷纷以愤怒指责的眼光望向马老板,仿佛他是罪魁祸首似的。

第一时间更新《商贾逸史》最新章节。

架空历史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薛仁贵称霸天下

电力大唐

千年棋盘

史上最强夫子

才女三国之玲珑羽

刺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