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对选石子这项枯燥乏味的活是提不起来丝毫兴趣,张天保也不敢勉强这位大股东。赵伟和表妹玉翘就开始根据张天保的口述,整理起《大唐双龙传》。他俩算是做了件令《大唐》同好大快人心的好事,整理的话本很快便流入茶馆,那些苦苦期待的茶客,如久旱逢甘雨,大呼痛快。
有了丁和这群jīng力旺盛的免费劳动力帮忙,数百石大米都挑选完毕。白花花,亮晶晶的,与先前的灰不溜秋相比,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庆隆辛酉年六月十二,吉,宜开张,远行。
开张的吉rì总算到了,来捧场的不多,只有赵伟、林大用两家股东,再加上丁和这一群林澹然的同窗们。汪管家倒是派了个伙计前来祝贺。前街那些米行大户们,张天保派人送过请帖,那些掌柜们一听居然有人还敢在华清巷最深处开米店,而且还就是用刚倒闭的那家“瑞丰米行”的店面,都不由嘲笑张天保不是疯了就是傻了。纷纷断言不出三两天,这个所谓的“家家乐”米店必定关门大吉。既然他们已经断定“家家乐”会破产无疑,也就没必要来捧场了。只有几位好事的掌柜,派了几个伙计,远远站着看热闹,好到时候在谈及“家家乐”破产之时,多掌握些一手资料作为谈资。
反正该通知的已经通知了,该敬的礼节都做到了,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张天保倒不怎么在乎,毕竟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权势富贵令人依仗,人来的少再正常不过。他穿着林似兰特地为了准备的新衣裳,显得分外jīng神,分外挺拔。
巳时三言刻,吉时己到,张天保按既定计划市场宣布:“‘家家乐’米店正式开始营业,欢迎大家光顾!”
赵伟率先鼓起掌来,虽然人不多,但每人都是真心实意地卖力地鼓掌,一时间掌声倒不小。在热烈的掌声中,大牛点燃店门前高高挂着的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增加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不少附近的邻里也都围过来看热闹。
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张天保手执红绳,轻轻一拉,一块红sè绸布自店门上缓缓飘落,现出“家家乐”米店数个闪闪大字,这是林澹然亲笔书写的,力透纸背,遒劲有力。
望着那熠熠生光的牌匾,张天保心中涌起一股莫大的激动与豪迈:自己商业之路的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古代商业,我来了!”张天保在心中反复呐喊着。
没有舞狮队伍,没有大戏表演,有一颗颗激情澎湃的心就足够了。剪彩就在简陋但不失热烈的气氛下结束了。就这样,第一家三人合资的“家家乐”米店开业了。
股东:赵伟,林大用,张天保。
掌柜:张天保。
伙计:张天保,大牛(暂不计工资)。
大多伟大的企业都是在极度简陋的情况下,一砖一瓦的积累,最终盖成高楼大夏。“家家乐”今天打下了它的第一个基石,从此,一个伟大、辉煌的企业就开始了一砖一专的建设之路。
任何一部研究“家家乐”创业史的书籍都会郑重地记下这个rì子:庆隆辛酉年六月十二,“家家乐”在华清巷最里街一个小门面里开业了,从此,这个伟大的企业迈开了她坚定的步伐。
接下来的事,更是史学家、营销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被无数报纸、杂志所引用。
大牛挑起一担亮晶晶、白滑滑的大米率先走出店门。为了加强规模,取得轰动效应,丁和、王景文这群读书人也临时充当起挑运工,力所能及地担起一担米,随着大牛鱼贯走出店门。边走边吆喝:“大米罗,最好的大米!”
十多人的量米队伍,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一担担白亮亮、干净净的大米。
“小伙子,你这米怎么卖的?”人们看到如此好米,自然想买了,问价声纷纷不绝。
“十文一斗,不过我们这是样品,不卖的。”大牛高声用张天保教给他的话回答着。
“切,你不卖瞎喊什么劲呀。”问价的人大失所望。
“哎,大哥,您等等。我这米虽然不卖,但我们店里有同样的好米卖,价格也是一样的。”大牛说着递给那人一张小纸片。
可别小看了这张小纸片,这可是张天保费了不少心思才弄出来的。他本来是想依照现代样式做一些广告传单的,最好还有优质大米的图片。可是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太落后,只能在木板上刻出模型,再一版一版翻印。可想而知,这样刻出来的大米图片能有什么质感呢,而且价格还老高。张天保干脆把图片砍掉,全部用文字说明,这样印刷难度小多了。绞尽脑汁,写了篇激情洋溢的广告文,还请林澹润sè不少。
好在张天保办事还算谨慎,更重要的是他受过市场经济的洗礼,知道凡事不能想当然,即使再平常不过的事,实践出真知。因此任何商业活动不能光凭一个人的感觉,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张天保把传单交给四围的大叔大婶们,让他们提点意见,因为他们就是“家家乐”米店的主体消费者。
可那些大叔大婶们一点建议也没反馈回来,张天保知道完蛋了,肯定出了什么岔子。仔细一问,才发现一个被他忽略了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时代,人们文化水平有限,文盲占绝大多数,那些大叔大婶最多认识自己的名字,能再认识几个简单的字,就算是博学多才了。现代社会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在城市中不认识字的少之又少,这样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也难怪张天保会忽视。这也说明他还没能完全溶入古代社会,潜意识里还是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想问题。
有了丁和这群jīng力旺盛的免费劳动力帮忙,数百石大米都挑选完毕。白花花,亮晶晶的,与先前的灰不溜秋相比,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庆隆辛酉年六月十二,吉,宜开张,远行。
开张的吉rì总算到了,来捧场的不多,只有赵伟、林大用两家股东,再加上丁和这一群林澹然的同窗们。汪管家倒是派了个伙计前来祝贺。前街那些米行大户们,张天保派人送过请帖,那些掌柜们一听居然有人还敢在华清巷最深处开米店,而且还就是用刚倒闭的那家“瑞丰米行”的店面,都不由嘲笑张天保不是疯了就是傻了。纷纷断言不出三两天,这个所谓的“家家乐”米店必定关门大吉。既然他们已经断定“家家乐”会破产无疑,也就没必要来捧场了。只有几位好事的掌柜,派了几个伙计,远远站着看热闹,好到时候在谈及“家家乐”破产之时,多掌握些一手资料作为谈资。
反正该通知的已经通知了,该敬的礼节都做到了,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张天保倒不怎么在乎,毕竟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权势富贵令人依仗,人来的少再正常不过。他穿着林似兰特地为了准备的新衣裳,显得分外jīng神,分外挺拔。
巳时三言刻,吉时己到,张天保按既定计划市场宣布:“‘家家乐’米店正式开始营业,欢迎大家光顾!”
赵伟率先鼓起掌来,虽然人不多,但每人都是真心实意地卖力地鼓掌,一时间掌声倒不小。在热烈的掌声中,大牛点燃店门前高高挂着的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增加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不少附近的邻里也都围过来看热闹。
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张天保手执红绳,轻轻一拉,一块红sè绸布自店门上缓缓飘落,现出“家家乐”米店数个闪闪大字,这是林澹然亲笔书写的,力透纸背,遒劲有力。
望着那熠熠生光的牌匾,张天保心中涌起一股莫大的激动与豪迈:自己商业之路的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古代商业,我来了!”张天保在心中反复呐喊着。
没有舞狮队伍,没有大戏表演,有一颗颗激情澎湃的心就足够了。剪彩就在简陋但不失热烈的气氛下结束了。就这样,第一家三人合资的“家家乐”米店开业了。
股东:赵伟,林大用,张天保。
掌柜:张天保。
伙计:张天保,大牛(暂不计工资)。
大多伟大的企业都是在极度简陋的情况下,一砖一瓦的积累,最终盖成高楼大夏。“家家乐”今天打下了它的第一个基石,从此,一个伟大、辉煌的企业就开始了一砖一专的建设之路。
任何一部研究“家家乐”创业史的书籍都会郑重地记下这个rì子:庆隆辛酉年六月十二,“家家乐”在华清巷最里街一个小门面里开业了,从此,这个伟大的企业迈开了她坚定的步伐。
接下来的事,更是史学家、营销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被无数报纸、杂志所引用。
大牛挑起一担亮晶晶、白滑滑的大米率先走出店门。为了加强规模,取得轰动效应,丁和、王景文这群读书人也临时充当起挑运工,力所能及地担起一担米,随着大牛鱼贯走出店门。边走边吆喝:“大米罗,最好的大米!”
十多人的量米队伍,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一担担白亮亮、干净净的大米。
“小伙子,你这米怎么卖的?”人们看到如此好米,自然想买了,问价声纷纷不绝。
“十文一斗,不过我们这是样品,不卖的。”大牛高声用张天保教给他的话回答着。
“切,你不卖瞎喊什么劲呀。”问价的人大失所望。
“哎,大哥,您等等。我这米虽然不卖,但我们店里有同样的好米卖,价格也是一样的。”大牛说着递给那人一张小纸片。
可别小看了这张小纸片,这可是张天保费了不少心思才弄出来的。他本来是想依照现代样式做一些广告传单的,最好还有优质大米的图片。可是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太落后,只能在木板上刻出模型,再一版一版翻印。可想而知,这样刻出来的大米图片能有什么质感呢,而且价格还老高。张天保干脆把图片砍掉,全部用文字说明,这样印刷难度小多了。绞尽脑汁,写了篇激情洋溢的广告文,还请林澹润sè不少。
好在张天保办事还算谨慎,更重要的是他受过市场经济的洗礼,知道凡事不能想当然,即使再平常不过的事,实践出真知。因此任何商业活动不能光凭一个人的感觉,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张天保把传单交给四围的大叔大婶们,让他们提点意见,因为他们就是“家家乐”米店的主体消费者。
可那些大叔大婶们一点建议也没反馈回来,张天保知道完蛋了,肯定出了什么岔子。仔细一问,才发现一个被他忽略了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时代,人们文化水平有限,文盲占绝大多数,那些大叔大婶最多认识自己的名字,能再认识几个简单的字,就算是博学多才了。现代社会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在城市中不认识字的少之又少,这样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也难怪张天保会忽视。这也说明他还没能完全溶入古代社会,潜意识里还是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想问题。
第一时间更新《商贾逸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