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会推风波(四)
钱龙锡一向与东林党人交往甚密,见钱谦益受窘,乃出列禀道:“臣以为,观钱谦益一向为人,不致如此。”
温体仁见钱龙锡出面为钱谦益说话,心中吃了一惊,虽然他先前已经料到自己攻击钱谦益会遭到东林党人的反击,但当钱龙锡真的站出来的时候,他心里还是很慌乱,毕竟钱龙锡是阁老之一,说出的话是大有分量。温体仁定了定神,道:“神奸巨党,惯于以清名欺世。钱谦益素有才名,但实乃一贪财之徒也。”
崇祯见李标、钱龙锡两位阁老也出来为钱谦益说话,心中疑虑不但不减少,反而更甚了。他不愿朝臣就此陷入互相的争吵扯皮中,面色非常难看,怒道:“你们不要吵了,礼部把钱千秋的试卷呈上来,刑部把此案的卷宗呈上来,。此事明日再议。”说完,他立身拂袖而去。
出了文华殿,崇祯对跟随在后的王承恩吩咐道:“承恩,叫锦衣卫去盯住钱谦益一伙,看看他们今日会有举动?”
是。老奴领旨。王承恩恭敬地答道。
哦,对了,再派人去看着温体仁。这些大臣,没一个让朕省心。崇祯怒气冲冲地道,没一个能替朕分忧。
是。王承恩伏身道,皇上并着急,可别气坏了龙体。这大臣中有不中用的,也有中用的。
谁中用!谁中用!你说!你说!崇祯突然暴怒,指着王承恩喝道。
王承恩吓得叩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崇祯看见王承恩头上白发根根,心中不忍,放缓声音道:“起来吧。”说完,他迈步向前走去,边走边叹息道:“承恩啊,你倒说说。这满朝文武,朕可依靠谁?”
王承恩突然想起一人。脸露喜色,道:“皇上,其他人也许不足道,有一人,皇上一定可以依靠。”
崇祯放缓脚步,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意味深长地笑。却不说那人的名字。
崇祯突然明白,笑道:“你说地可是辽东那个人?”
王承恩道:“正是。”
这人难道真是武曲星下凡?打起战来,怎么那么轻松!简直犹如儿戏!崇祯叹道,真是太爽了。他到辽东不过数月,所建立的功勋超过别人十几年的。这个岳东,年纪还那么轻!
是啊,奴才也太爽了。王承恩媚笑道。这“太爽了”这个词,他是跟皇上学的。崇祯如今遇到高兴的事情。就爱说,太爽了。鉴于皇上巨大无比的号召力,风气一时席卷京城。在崇祯元年,这个词完全可以名列十大热门词之一,让包打听在街头巷尾打听一下,可以搜到上万个结果。至于此词典出何处?则是圣意滔滔。不可枉揣矣。
正当二人心情愉快时,一个太监追上来禀报,辽东有军报。崇祯早有吩咐,辽东军报不用经过兵部,直接送进宫里。崇祯对王承恩笑道:“呵呵,说曹操曹操就到,朕要看看岳东这次又带给朕好消息?”说着,他从小太监高举的双手中接过军报。
崇祯就站在走廊上,读起军报来。也那怪他那么迫不急待,每份军报。岳东都是花了大心思地。都是亲自操刀的,反复酝酿地。他把每份军报都写得花枝招展、引人入胜。象写小说一样,有铺垫有高潮,结尾还要留悬念。这样一份军报让崇祯象读小说一样欲罢不能。
在最新的这份军报结尾处,岳东写到,虽然击败了岳托所部,打得很爽,但我军伤亡惨重,是继续攻击汤站堡的岳托部,还是回金州整军?臣真的很犹豫。臣会及时向皇上禀告最新的战况。——最后这句等同于“未完待续”的功效。
崇祯看完军报,高兴地对王承恩道:“呵呵,岳东居然又跑到镇江堡去了。这个岳东果然又打了一场胜仗。”胜利的喜悦布满他年轻白净地脸,至于岳东在战报中说的和毛文龙协同作战以及伤亡惨重,崇祯完全没放在心上,打仗那有不死人的,何况打了个胜仗,死几万人又何妨?相反,崇祯因为岳东的坦白,对岳东又加了几分好感。
王承恩拜道:“恭喜皇上。”
崇祯点点头,笑道:“朕明白,皇太极正在攻打宁远,此时岳东进军镇江堡,是围魏救赵,逼迫皇太极退兵。如此,辽东局势不至于太坏,朕可稍稍安心了。”停了停,崇祯又说:“寡人今日要去周皇后那,承恩你不必随驾,先去把事情办了。”
王承恩应诺而去。
入夜,崇祯正在乾宁宫(皇后的寝宫)看祖千秋的案卷,王承恩进来禀报,钱谦益等人出宫后,都回衙门办事,然后回各自的府邸,并没串连的情况。温体仁也是如此。
崇祯听了稍稍感到满意。因为有辽东地好消息,崇祯今晚是喝了点酒的,听了王承恩的汇报,又放下一桩心事,于是,起身入内找周皇后办国家大事去也。说真的,皇上办这种事,真的叫国家大事。不过,在国事进行时中,隐约传来周皇后细细的声音,好爽。这让王承恩不禁偷笑,白皙地老脸在宫灯下显得很是诡异加难看。
第二日,依旧是文华殿。崇祯坐在当中的龙椅上。下面分两列站着九卿科道。崇祯缓缓开口道:“昨日,朕已经看了祖千秋一案的案卷和祖千秋的试卷。在祖千秋试卷上的确有‘一朝平步上青天’一语。在案卷中,祖千秋也供述,通过徐时敏和金保元贿赂钱谦益。而在徐时敏和金保元的案卷中,二人都没供述行贿钱谦益。而是供述只是诈骗祖千秋。如今,徐时敏和金保元已死,没有对证。这件事,钱谦益既然有嫌疑,就不适合入阁为辅。”在岳东军报中,岳东详细写明了战前地准备和谋划,。岳东谋划的周密很让崇祯赞赏。如今在钱谦益嫌疑受贿一事上,崇祯觉得自己已经考虑得很周密了。调查得很清楚了,即使岳东在此也不过如此。
说到这,崇祯停了停,用眼睛观察殿内群臣的反应。温体仁面无表情,而钱谦益吓得脸色惨白,出列跪拜在地,口中道:“皇上。明鉴。”
崇祯冷冷地道:“你先下殿去,等候发落。”
钱谦益下去后,崇祯正要说话。
御史毛九华出列道:“臣有本上奏。”温体仁吃了一惊,这毛九华可是一个东林学子,此时上疏可不是好事。
崇祯道:“奏来。”
毛九华道:“臣参温体仁,在魏忠贤当权时,曾经向魏逆献媚,刻诗集一本。为魏逆歌功颂德,。”
温体仁更加吃惊,他的确刻了一本颂扬魏忠贤地诗集,但只刻了一本,献给了魏忠贤。当魏忠贤被抄家时,他也曾经为此寝食难安。那知却风平浪静。万万没想到,毛九华会在这时提起此事。
还好,温体仁涵养功夫好,面色不变,三角眼一眨,已经有了说词。
崇祯看向温体仁问道:“温体仁可有此事?”
温体仁一副又急又惶地样子,疾步出列跪拜道:“冤枉!臣冤枉!”
好好站起来回话。崇祯道。
温体仁站起来奏道:“臣若真要向魏阉献媚,必然会手书才更显心意,断无木刻的道理。而且,木刻诗词又费时又费力。臣何必多次一举。反过来说。既然是木刻本,理应流传京师。何以两年来无人论及?臣有二疑问,此诗集为何不在抄没魏阉时发现,却现于毛九华之手?毛九华为何不究臣于前,为何在臣弹劾钱谦益之后上疏?”
佩服啊,佩服。周延儒暗想,温体仁这些话,滴水不漏又反守为攻,果然老辣!不愧为四朝老臣。呵,那又急又气地样子装的可真像。
你手中可有诗集,若有,又从何处得来?崇祯问毛九华。
毛九华答道:“臣八月在到京途中购得此诗集。”其实,这本诗集是他昨夜才得到地,同诗集一起到,还有吏部给事中章允儒的一句话,钱大人,一向认为毛大人乃直义敢言之人。在如今的情势下,毛九华不用脑袋也知道章允儒的用意,于是才有今日参温体仁之举。送书的人是章允儒的一个管家,从后门进出。所以,锦衣卫给崇祯的报告是,钱谦益等均无异动。
既然八月已经购得?为何此时方才告发?崇祯问。
毛九华道:“臣十月考选,未有机会,至今方才得隙。”
温体仁涕零泣曰:“臣孑身孤立,满朝俱是谦益之党,臣疏既出,不惟谦益恨臣,凡谦益之党,无不恨臣,臣一身岂能當众怒?臣叨九列之末,不忍見上焦劳于上,诸臣皆不以戒慎为念,不得不参。恳乞皇上罢臣故里,以避凶鋒。”
崇祯道:“既然是为国家弹劾奸佞,何必求去。”他愈来愈相信,钱谦益是结党弄权之徒,对温体仁地攻击越猛烈他就越怀疑。
稍停,阴沉的崇祯一腔怒意地道:“此事不必再议,着刑部收押钱谦益,审问清楚。章允儒、瞿式耜、毛九华皆钱谦益一党皆入狱。”
首辅李标一听,吃了一惊,事情竟然坏到如此地步,他是忠厚仁慈之人,忙出列道:“陛下处分谦益、允儒,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崇祯脸上乌云密布,沉默不语。殿中群臣忐忑不安,心中犹如压了一块巨石。
许久,崇祯方道:“但依卿言。”
_____________
本人还是小白时,最恨死太监的!也骂了不少作者!天理循环,现在轮到我了!我再次承诺,本人不会太监!
...
钱龙锡一向与东林党人交往甚密,见钱谦益受窘,乃出列禀道:“臣以为,观钱谦益一向为人,不致如此。”
温体仁见钱龙锡出面为钱谦益说话,心中吃了一惊,虽然他先前已经料到自己攻击钱谦益会遭到东林党人的反击,但当钱龙锡真的站出来的时候,他心里还是很慌乱,毕竟钱龙锡是阁老之一,说出的话是大有分量。温体仁定了定神,道:“神奸巨党,惯于以清名欺世。钱谦益素有才名,但实乃一贪财之徒也。”
崇祯见李标、钱龙锡两位阁老也出来为钱谦益说话,心中疑虑不但不减少,反而更甚了。他不愿朝臣就此陷入互相的争吵扯皮中,面色非常难看,怒道:“你们不要吵了,礼部把钱千秋的试卷呈上来,刑部把此案的卷宗呈上来,。此事明日再议。”说完,他立身拂袖而去。
出了文华殿,崇祯对跟随在后的王承恩吩咐道:“承恩,叫锦衣卫去盯住钱谦益一伙,看看他们今日会有举动?”
是。老奴领旨。王承恩恭敬地答道。
哦,对了,再派人去看着温体仁。这些大臣,没一个让朕省心。崇祯怒气冲冲地道,没一个能替朕分忧。
是。王承恩伏身道,皇上并着急,可别气坏了龙体。这大臣中有不中用的,也有中用的。
谁中用!谁中用!你说!你说!崇祯突然暴怒,指着王承恩喝道。
王承恩吓得叩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崇祯看见王承恩头上白发根根,心中不忍,放缓声音道:“起来吧。”说完,他迈步向前走去,边走边叹息道:“承恩啊,你倒说说。这满朝文武,朕可依靠谁?”
王承恩突然想起一人。脸露喜色,道:“皇上,其他人也许不足道,有一人,皇上一定可以依靠。”
崇祯放缓脚步,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意味深长地笑。却不说那人的名字。
崇祯突然明白,笑道:“你说地可是辽东那个人?”
王承恩道:“正是。”
这人难道真是武曲星下凡?打起战来,怎么那么轻松!简直犹如儿戏!崇祯叹道,真是太爽了。他到辽东不过数月,所建立的功勋超过别人十几年的。这个岳东,年纪还那么轻!
是啊,奴才也太爽了。王承恩媚笑道。这“太爽了”这个词,他是跟皇上学的。崇祯如今遇到高兴的事情。就爱说,太爽了。鉴于皇上巨大无比的号召力,风气一时席卷京城。在崇祯元年,这个词完全可以名列十大热门词之一,让包打听在街头巷尾打听一下,可以搜到上万个结果。至于此词典出何处?则是圣意滔滔。不可枉揣矣。
正当二人心情愉快时,一个太监追上来禀报,辽东有军报。崇祯早有吩咐,辽东军报不用经过兵部,直接送进宫里。崇祯对王承恩笑道:“呵呵,说曹操曹操就到,朕要看看岳东这次又带给朕好消息?”说着,他从小太监高举的双手中接过军报。
崇祯就站在走廊上,读起军报来。也那怪他那么迫不急待,每份军报。岳东都是花了大心思地。都是亲自操刀的,反复酝酿地。他把每份军报都写得花枝招展、引人入胜。象写小说一样,有铺垫有高潮,结尾还要留悬念。这样一份军报让崇祯象读小说一样欲罢不能。
在最新的这份军报结尾处,岳东写到,虽然击败了岳托所部,打得很爽,但我军伤亡惨重,是继续攻击汤站堡的岳托部,还是回金州整军?臣真的很犹豫。臣会及时向皇上禀告最新的战况。——最后这句等同于“未完待续”的功效。
崇祯看完军报,高兴地对王承恩道:“呵呵,岳东居然又跑到镇江堡去了。这个岳东果然又打了一场胜仗。”胜利的喜悦布满他年轻白净地脸,至于岳东在战报中说的和毛文龙协同作战以及伤亡惨重,崇祯完全没放在心上,打仗那有不死人的,何况打了个胜仗,死几万人又何妨?相反,崇祯因为岳东的坦白,对岳东又加了几分好感。
王承恩拜道:“恭喜皇上。”
崇祯点点头,笑道:“朕明白,皇太极正在攻打宁远,此时岳东进军镇江堡,是围魏救赵,逼迫皇太极退兵。如此,辽东局势不至于太坏,朕可稍稍安心了。”停了停,崇祯又说:“寡人今日要去周皇后那,承恩你不必随驾,先去把事情办了。”
王承恩应诺而去。
入夜,崇祯正在乾宁宫(皇后的寝宫)看祖千秋的案卷,王承恩进来禀报,钱谦益等人出宫后,都回衙门办事,然后回各自的府邸,并没串连的情况。温体仁也是如此。
崇祯听了稍稍感到满意。因为有辽东地好消息,崇祯今晚是喝了点酒的,听了王承恩的汇报,又放下一桩心事,于是,起身入内找周皇后办国家大事去也。说真的,皇上办这种事,真的叫国家大事。不过,在国事进行时中,隐约传来周皇后细细的声音,好爽。这让王承恩不禁偷笑,白皙地老脸在宫灯下显得很是诡异加难看。
第二日,依旧是文华殿。崇祯坐在当中的龙椅上。下面分两列站着九卿科道。崇祯缓缓开口道:“昨日,朕已经看了祖千秋一案的案卷和祖千秋的试卷。在祖千秋试卷上的确有‘一朝平步上青天’一语。在案卷中,祖千秋也供述,通过徐时敏和金保元贿赂钱谦益。而在徐时敏和金保元的案卷中,二人都没供述行贿钱谦益。而是供述只是诈骗祖千秋。如今,徐时敏和金保元已死,没有对证。这件事,钱谦益既然有嫌疑,就不适合入阁为辅。”在岳东军报中,岳东详细写明了战前地准备和谋划,。岳东谋划的周密很让崇祯赞赏。如今在钱谦益嫌疑受贿一事上,崇祯觉得自己已经考虑得很周密了。调查得很清楚了,即使岳东在此也不过如此。
说到这,崇祯停了停,用眼睛观察殿内群臣的反应。温体仁面无表情,而钱谦益吓得脸色惨白,出列跪拜在地,口中道:“皇上。明鉴。”
崇祯冷冷地道:“你先下殿去,等候发落。”
钱谦益下去后,崇祯正要说话。
御史毛九华出列道:“臣有本上奏。”温体仁吃了一惊,这毛九华可是一个东林学子,此时上疏可不是好事。
崇祯道:“奏来。”
毛九华道:“臣参温体仁,在魏忠贤当权时,曾经向魏逆献媚,刻诗集一本。为魏逆歌功颂德,。”
温体仁更加吃惊,他的确刻了一本颂扬魏忠贤地诗集,但只刻了一本,献给了魏忠贤。当魏忠贤被抄家时,他也曾经为此寝食难安。那知却风平浪静。万万没想到,毛九华会在这时提起此事。
还好,温体仁涵养功夫好,面色不变,三角眼一眨,已经有了说词。
崇祯看向温体仁问道:“温体仁可有此事?”
温体仁一副又急又惶地样子,疾步出列跪拜道:“冤枉!臣冤枉!”
好好站起来回话。崇祯道。
温体仁站起来奏道:“臣若真要向魏阉献媚,必然会手书才更显心意,断无木刻的道理。而且,木刻诗词又费时又费力。臣何必多次一举。反过来说。既然是木刻本,理应流传京师。何以两年来无人论及?臣有二疑问,此诗集为何不在抄没魏阉时发现,却现于毛九华之手?毛九华为何不究臣于前,为何在臣弹劾钱谦益之后上疏?”
佩服啊,佩服。周延儒暗想,温体仁这些话,滴水不漏又反守为攻,果然老辣!不愧为四朝老臣。呵,那又急又气地样子装的可真像。
你手中可有诗集,若有,又从何处得来?崇祯问毛九华。
毛九华答道:“臣八月在到京途中购得此诗集。”其实,这本诗集是他昨夜才得到地,同诗集一起到,还有吏部给事中章允儒的一句话,钱大人,一向认为毛大人乃直义敢言之人。在如今的情势下,毛九华不用脑袋也知道章允儒的用意,于是才有今日参温体仁之举。送书的人是章允儒的一个管家,从后门进出。所以,锦衣卫给崇祯的报告是,钱谦益等均无异动。
既然八月已经购得?为何此时方才告发?崇祯问。
毛九华道:“臣十月考选,未有机会,至今方才得隙。”
温体仁涕零泣曰:“臣孑身孤立,满朝俱是谦益之党,臣疏既出,不惟谦益恨臣,凡谦益之党,无不恨臣,臣一身岂能當众怒?臣叨九列之末,不忍見上焦劳于上,诸臣皆不以戒慎为念,不得不参。恳乞皇上罢臣故里,以避凶鋒。”
崇祯道:“既然是为国家弹劾奸佞,何必求去。”他愈来愈相信,钱谦益是结党弄权之徒,对温体仁地攻击越猛烈他就越怀疑。
稍停,阴沉的崇祯一腔怒意地道:“此事不必再议,着刑部收押钱谦益,审问清楚。章允儒、瞿式耜、毛九华皆钱谦益一党皆入狱。”
首辅李标一听,吃了一惊,事情竟然坏到如此地步,他是忠厚仁慈之人,忙出列道:“陛下处分谦益、允儒,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崇祯脸上乌云密布,沉默不语。殿中群臣忐忑不安,心中犹如压了一块巨石。
许久,崇祯方道:“但依卿言。”
_____________
本人还是小白时,最恨死太监的!也骂了不少作者!天理循环,现在轮到我了!我再次承诺,本人不会太监!
...
第一时间更新《万里长歌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