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准备走了,有些事情就必须加快步伐了。
送走张让之后,张行与林动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开一家全真医馆,地点就放在张行的宅院里。医馆由林动全权打理。一个时代一个法,张行并不想用所谓的科学管理,搞得林动等人无所适从。
平rì张行不再的时候,就由林动等进行诊治。治不好的,则集中在月底的两rì,由张行和沧溟子亲自过来医治。以张行和沧溟子的口碑,这家医馆一旦开张,恐怕会抢走洛阳,乃至于周边郡国的所有病人。
所得之利润优先满足医馆运营的需要,一是股东分红,二是积存药物,三是研发中成药,四是培养人才。后两者尤为重要,目标是把全真医馆打造成未来的医科大学。研发的首要课题是瘟疫。力争以治疗瘟疫的业绩,让全真教的威名,传遍整个的大汉。
医馆的事宜安排好了后,张行与洛阳的几位教宗开了一个小会。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南北两宫附近的权贵和皇室中人为目标,在南北二区各开一家高档酒店,专做富人的生意。再在东西两区开两家针对平民的食肆。
四家酒店与食肆皆以全真命名。北区教宗秦留步,南区教宗荆疙瘩,东区教宗臭豆腐阿牛,西区教宗半瞎儿,四人各自主管自己辖区内的酒店和食肆。随着天下的全真信徒越来越多,当这些信徒云集洛阳时,那种顾客盈门的景象,想一想都让人兴奋。
两家食肆就像未来的平价餐馆一样,不求赢利,只求口碑,目标是办成一个慈善机构。两家酒店自然是以赢利为目的,装修自然是越豪华越好,启动资金就难办了,张行没钱啊!然而,以张行如今的威望,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
钱从何来?给富贵之人治病,吸纳他们入教,再鼓动他们捐款或入股,就这么简单。
张行治病两rì,仁心与神术已经传遍洛阳。那些原本信赖宫廷名医的富贵中人,终于放下了架子。今rì来的病人,就有很多是鲜衣怒马,仆从如云的。张行故意将他们凉在那里,与林动和秦留步等人商议了半天,就是想消磨一下他们的骄横之气。
可是,有些人终于是忍不住了。
“这人好大的架子,到现在还不肯出来,我家夫人已经等了一上午了!”
“是啊,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这么无理吧!”
正堂外面传来一阵鼓噪之声。
“叫什么叫,你们到底是要求医的,还是来摆架子的。”这是典韦的声音。
“贾夫人,来找居正的人太多,您就再等一会吧!”这是李元凤的声音。
张行不愿母亲受窘,立刻起身道:“阿牛与半瞎儿去找我父亲拿钱,先把食肆开起来。秦留步和荆疙瘩这几天就跟着我,先跟那些权贵混个脸熟。对了,你们先找我父亲拿钱,整一身光鲜的衣服吧。你们今后来往的都是权贵,可不能坏了形象。”
秦留步拽拽地笑道:“前次送钱,这次又送衣服,教主,赶明儿再送我一个老婆吧。都打了二十几年的光棍了,晚上憋得慌呢!”
张行笑道:“急什么,等你的酒店开张了,还少得了歌舞的女子吗?”
半瞎儿不满地道:“喂,这里可是有一位大姑娘呢。”
说笑中,张行走出正堂,只见一个粗壮的士兵,正与典韦拉拉扯扯的。李元凤则赔笑与一位俊俏的小娘子在说话。那贾夫人一脸的冰冷,好像谁欠了她的钱似的。
张行顿时怒了,指着贾夫人道:“我妈妈好言好语地跟你说话,你摆的什么架子,给我滚出去!”
那士兵大声叫道:“这是屯骑校尉马大人的夫人,你一个小小的博士,有什么资格如此说话?”
张行不耐烦地对典韦道:“典兄,将他扔出去。”又对李元凤道:“妈妈,像这种自以为高贵的家伙,撵出去就完了。好像我是求着他们来的一样。”
李元凤心中叫屈,你总是一副谦恭退让的架势,我这不是为了维护你的仁慈形象么!李元凤哪里知道“不仁”的真意。你是讲道理有道德的,你就是祭坛上的刍狗,我自然敬你三分。若你是蛮不讲理又缺乏道德的,那就是丢下祭坛的刍狗了。对于这种人,张行是绝不客气的。
当然,坏人xìng命的事,还是要尽量避免的。并不是说道家是不允许杀人的,只是不能像侠客那样坏了法纪而已。老子曰:“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简单点说,杀人之事,必须以国法为之,而不能发泄私愤。
佛家宣扬观音菩萨的有求必应,模糊了善恶的界限。儒家宣扬的仁义至上,给作恶者留下了可乘之机。正所谓人家打了你的左脸,你还要把有脸送上去,两家都把“忍”字摆在一个首要的位置。对于远离世俗,致力于境界提升的修行者来说,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可是,对于眷恋红尘的俗人来说,这就是对于善人的压迫,对于恶人的怂恿了。
出世与入世,其实是两套学问。前者强调清心寡yù,后者则强调物质富足。
佛家专讲出世,所以躲到了深山老林里。儒家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希望人人皆为圣贤尧舜,其结果就是造出了无数的伪君子。归根结底,修行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是不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追求的。老子则不然。一本《道德经》,《道经》讲出世,《德经》讲入世,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核心就是一个“真”字。
以直心快肠的“真”字为本,个xìng就得到了肯定,科学就受到了尊重。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真”,就会发生极大的冲突,所以就要强调一个“法”字。法律无法解决,就只能打一架了,所以又强调一个“兵”字。兵家与法家都自称根源于道家,原因就在这里。
老子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和未来的法治与科学理念极为相似。
然而,由于水患的影响,中国人过早地进入了政治国家时代,那种原始的氏族与部落的亲情观念没有被残酷的战争摧毁,而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像西方那种灭绝人xìng的奴隶制度,和那种不讲血脉之情的冷酷政权。
为了亲情,人们放弃了“争”,于是就放弃了“真”,老子的学说,就失去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只在极小的圈子里流传。西方叫人做狼,中国叫人做羊。有得有失,西方的皇帝一旦坏起来,中国的暴君是望尘莫及的,然而,中国人的战斗力一直得不到鼓励和提升,最后就被人征服了。
家里是羊,出去是狼。同胞面前是羊,敌人面前是狼。鼓励百姓做狼,要求官员做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志同道合的战友与情投意合的恋人面前,我是羊,否则我就是狼。时而和风细雨,普降甘霖,时而雷霆震怒,洪水滔天,这,就是龙!
典韦得了张行的指令,大手一抓,就将那无礼的士兵拖了出去。
李元凤得了张行的首肯,笑眯眯地将那位贾夫人抱了出去。
一群权贵和富人在一旁看了,毕竟是有求而来,对张行就更加恭敬了。那些平民看在眼里,心中畅快无比。对于张行,也更加崇拜起来。事实摆在眼前,张行对于自己这些穷苦与卑贱的人,可是相当客气的呢。
几个身着太学服饰的学子上前拱手道:“张真人不畏权贵,体恤平民,高风亮节,令我等着实敬佩!”
张行拱手还礼道:“上门求医,当有诚意,如此气势凌人,全不管张某有事无事,像这种人,张某是高攀不起的。张某一时控制不住怒气,倒是叫各位圣贤门徒见笑了。”
这“圣贤门徒”四字,张行本是一句客气话,可是听在几位太学生耳里,却像是讥讽一样。
一位学生变sè道:“张真人贬低儒学,天下皆知,又何苦作弄我等。”
一道清朗的声音接话道:“张真人只是鄙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而已,对孔子可是推崇备至,哪有作弄你?”
张行循声望去,欢喜地道:“卢老先生,您怎么也来了。玄德,伯圭,你们好!”
卢植朗声笑道:“你这篇《千字文》已经震惊洛阳,那些太学生急于知晓全文,与你又没有什么交情,就找到了我们三个,我这是来向你求字的啊!”
张行道:“先生亲自登门,学生敢不从命,我这就写!”
如竹见张行出来,一直像跟屁虫一般地跟在张行身后,闻声说道:“公子,家里没纸了,昨rì买的都用完了。”小心肝里面却是想着,纸好贵的啊!想求字,拿钱来吧!
先前那个学生听了卢植的话,心情转好,连忙应道:“张真人,我叫荀攸,字公达。我们就是来求字的,纸墨笔砚都已经准备好了。”
张行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像财迷遇到了宝藏一般,快步上前,扶住荀攸的手肘,热情地道:“你祖上可是战国时的荀子。”
荀攸自豪地昂首道:“正是!张真人自天界而来,也知道在下先祖的大名么!”
张行朗声念诵道:“吾尝终rì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的这篇《劝学》,可是天界少年的必读科目,我又岂能不知!”
荀攸的脸上顿时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正要客气几句,没想到张行却接着道:“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格物之学。公达兄,你似乎违背了先祖的教导啊!”
(说明一下,为了剧情的需要,刘备等人都被写大了五岁。荀攸生于157年,本该是13岁,如今就是18岁了。接下来将会出场的荀彧本该是7岁,小说中就是12岁。以后的人物都是如此,希望各位谅解。)
送走张让之后,张行与林动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开一家全真医馆,地点就放在张行的宅院里。医馆由林动全权打理。一个时代一个法,张行并不想用所谓的科学管理,搞得林动等人无所适从。
平rì张行不再的时候,就由林动等进行诊治。治不好的,则集中在月底的两rì,由张行和沧溟子亲自过来医治。以张行和沧溟子的口碑,这家医馆一旦开张,恐怕会抢走洛阳,乃至于周边郡国的所有病人。
所得之利润优先满足医馆运营的需要,一是股东分红,二是积存药物,三是研发中成药,四是培养人才。后两者尤为重要,目标是把全真医馆打造成未来的医科大学。研发的首要课题是瘟疫。力争以治疗瘟疫的业绩,让全真教的威名,传遍整个的大汉。
医馆的事宜安排好了后,张行与洛阳的几位教宗开了一个小会。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南北两宫附近的权贵和皇室中人为目标,在南北二区各开一家高档酒店,专做富人的生意。再在东西两区开两家针对平民的食肆。
四家酒店与食肆皆以全真命名。北区教宗秦留步,南区教宗荆疙瘩,东区教宗臭豆腐阿牛,西区教宗半瞎儿,四人各自主管自己辖区内的酒店和食肆。随着天下的全真信徒越来越多,当这些信徒云集洛阳时,那种顾客盈门的景象,想一想都让人兴奋。
两家食肆就像未来的平价餐馆一样,不求赢利,只求口碑,目标是办成一个慈善机构。两家酒店自然是以赢利为目的,装修自然是越豪华越好,启动资金就难办了,张行没钱啊!然而,以张行如今的威望,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
钱从何来?给富贵之人治病,吸纳他们入教,再鼓动他们捐款或入股,就这么简单。
张行治病两rì,仁心与神术已经传遍洛阳。那些原本信赖宫廷名医的富贵中人,终于放下了架子。今rì来的病人,就有很多是鲜衣怒马,仆从如云的。张行故意将他们凉在那里,与林动和秦留步等人商议了半天,就是想消磨一下他们的骄横之气。
可是,有些人终于是忍不住了。
“这人好大的架子,到现在还不肯出来,我家夫人已经等了一上午了!”
“是啊,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这么无理吧!”
正堂外面传来一阵鼓噪之声。
“叫什么叫,你们到底是要求医的,还是来摆架子的。”这是典韦的声音。
“贾夫人,来找居正的人太多,您就再等一会吧!”这是李元凤的声音。
张行不愿母亲受窘,立刻起身道:“阿牛与半瞎儿去找我父亲拿钱,先把食肆开起来。秦留步和荆疙瘩这几天就跟着我,先跟那些权贵混个脸熟。对了,你们先找我父亲拿钱,整一身光鲜的衣服吧。你们今后来往的都是权贵,可不能坏了形象。”
秦留步拽拽地笑道:“前次送钱,这次又送衣服,教主,赶明儿再送我一个老婆吧。都打了二十几年的光棍了,晚上憋得慌呢!”
张行笑道:“急什么,等你的酒店开张了,还少得了歌舞的女子吗?”
半瞎儿不满地道:“喂,这里可是有一位大姑娘呢。”
说笑中,张行走出正堂,只见一个粗壮的士兵,正与典韦拉拉扯扯的。李元凤则赔笑与一位俊俏的小娘子在说话。那贾夫人一脸的冰冷,好像谁欠了她的钱似的。
张行顿时怒了,指着贾夫人道:“我妈妈好言好语地跟你说话,你摆的什么架子,给我滚出去!”
那士兵大声叫道:“这是屯骑校尉马大人的夫人,你一个小小的博士,有什么资格如此说话?”
张行不耐烦地对典韦道:“典兄,将他扔出去。”又对李元凤道:“妈妈,像这种自以为高贵的家伙,撵出去就完了。好像我是求着他们来的一样。”
李元凤心中叫屈,你总是一副谦恭退让的架势,我这不是为了维护你的仁慈形象么!李元凤哪里知道“不仁”的真意。你是讲道理有道德的,你就是祭坛上的刍狗,我自然敬你三分。若你是蛮不讲理又缺乏道德的,那就是丢下祭坛的刍狗了。对于这种人,张行是绝不客气的。
当然,坏人xìng命的事,还是要尽量避免的。并不是说道家是不允许杀人的,只是不能像侠客那样坏了法纪而已。老子曰:“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简单点说,杀人之事,必须以国法为之,而不能发泄私愤。
佛家宣扬观音菩萨的有求必应,模糊了善恶的界限。儒家宣扬的仁义至上,给作恶者留下了可乘之机。正所谓人家打了你的左脸,你还要把有脸送上去,两家都把“忍”字摆在一个首要的位置。对于远离世俗,致力于境界提升的修行者来说,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可是,对于眷恋红尘的俗人来说,这就是对于善人的压迫,对于恶人的怂恿了。
出世与入世,其实是两套学问。前者强调清心寡yù,后者则强调物质富足。
佛家专讲出世,所以躲到了深山老林里。儒家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希望人人皆为圣贤尧舜,其结果就是造出了无数的伪君子。归根结底,修行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是不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追求的。老子则不然。一本《道德经》,《道经》讲出世,《德经》讲入世,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核心就是一个“真”字。
以直心快肠的“真”字为本,个xìng就得到了肯定,科学就受到了尊重。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真”,就会发生极大的冲突,所以就要强调一个“法”字。法律无法解决,就只能打一架了,所以又强调一个“兵”字。兵家与法家都自称根源于道家,原因就在这里。
老子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和未来的法治与科学理念极为相似。
然而,由于水患的影响,中国人过早地进入了政治国家时代,那种原始的氏族与部落的亲情观念没有被残酷的战争摧毁,而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像西方那种灭绝人xìng的奴隶制度,和那种不讲血脉之情的冷酷政权。
为了亲情,人们放弃了“争”,于是就放弃了“真”,老子的学说,就失去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只在极小的圈子里流传。西方叫人做狼,中国叫人做羊。有得有失,西方的皇帝一旦坏起来,中国的暴君是望尘莫及的,然而,中国人的战斗力一直得不到鼓励和提升,最后就被人征服了。
家里是羊,出去是狼。同胞面前是羊,敌人面前是狼。鼓励百姓做狼,要求官员做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志同道合的战友与情投意合的恋人面前,我是羊,否则我就是狼。时而和风细雨,普降甘霖,时而雷霆震怒,洪水滔天,这,就是龙!
典韦得了张行的指令,大手一抓,就将那无礼的士兵拖了出去。
李元凤得了张行的首肯,笑眯眯地将那位贾夫人抱了出去。
一群权贵和富人在一旁看了,毕竟是有求而来,对张行就更加恭敬了。那些平民看在眼里,心中畅快无比。对于张行,也更加崇拜起来。事实摆在眼前,张行对于自己这些穷苦与卑贱的人,可是相当客气的呢。
几个身着太学服饰的学子上前拱手道:“张真人不畏权贵,体恤平民,高风亮节,令我等着实敬佩!”
张行拱手还礼道:“上门求医,当有诚意,如此气势凌人,全不管张某有事无事,像这种人,张某是高攀不起的。张某一时控制不住怒气,倒是叫各位圣贤门徒见笑了。”
这“圣贤门徒”四字,张行本是一句客气话,可是听在几位太学生耳里,却像是讥讽一样。
一位学生变sè道:“张真人贬低儒学,天下皆知,又何苦作弄我等。”
一道清朗的声音接话道:“张真人只是鄙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而已,对孔子可是推崇备至,哪有作弄你?”
张行循声望去,欢喜地道:“卢老先生,您怎么也来了。玄德,伯圭,你们好!”
卢植朗声笑道:“你这篇《千字文》已经震惊洛阳,那些太学生急于知晓全文,与你又没有什么交情,就找到了我们三个,我这是来向你求字的啊!”
张行道:“先生亲自登门,学生敢不从命,我这就写!”
如竹见张行出来,一直像跟屁虫一般地跟在张行身后,闻声说道:“公子,家里没纸了,昨rì买的都用完了。”小心肝里面却是想着,纸好贵的啊!想求字,拿钱来吧!
先前那个学生听了卢植的话,心情转好,连忙应道:“张真人,我叫荀攸,字公达。我们就是来求字的,纸墨笔砚都已经准备好了。”
张行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像财迷遇到了宝藏一般,快步上前,扶住荀攸的手肘,热情地道:“你祖上可是战国时的荀子。”
荀攸自豪地昂首道:“正是!张真人自天界而来,也知道在下先祖的大名么!”
张行朗声念诵道:“吾尝终rì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的这篇《劝学》,可是天界少年的必读科目,我又岂能不知!”
荀攸的脸上顿时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正要客气几句,没想到张行却接着道:“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格物之学。公达兄,你似乎违背了先祖的教导啊!”
(说明一下,为了剧情的需要,刘备等人都被写大了五岁。荀攸生于157年,本该是13岁,如今就是18岁了。接下来将会出场的荀彧本该是7岁,小说中就是12岁。以后的人物都是如此,希望各位谅解。)
第一时间更新《道德启示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