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成德(成德者没有烦恼)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佳的(人生)如同水一样。水之善,在于利益万物而超越争斗,处于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安居之善应当效法大地,心态之善应当如同深渊,交往之善在于仁爱他人,言语之善在于信守承诺,为政之善在于追求太平,处事之善在于量力而行,行动之善在于把握时机。正因为超越了争斗,所以也没有怨尤。

简释:

1、上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最高的善良,即超越了狭隘的善恶观念的,等爱一切的“不仁”。二是最佳的人生状态。就后面的“与善仁”等句来看,应该选择后者。

2、“水善”

此“善”不能解释成“善于”。“善于”是指办法很多,很有技巧,而“上善”的“善”则是一种品格。将道德品质理解成一种策略和技术,这是很容易造成误导的,所以不能如此解释。“水善”应该是“水之善”的省略,是用来解释“上善”的。

后面的“居善地”等句的“善”也是如此,也不能解释成“善于”。善于选择地方?善于表现仁爱?如此解说,给人的感觉只是很聪明,有一种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甚至还有一点jiān诈的味道,却很难给人善良或最佳的印象。和“利万物”的高尚情怀更是不搭界,似乎都是在为自己谋划一样。

3、“利万物而不争”

常人都喜欢干净,讨厌污秽。水不是这样的,无论干净还是污秽,它都会流过去的。常人只想帮助那些自己喜欢的人,至于那些讨厌的人,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圣人不是这样的,他是好人和坏人都要帮助的。把坏人转变成好人,这也是圣人的乐趣。

这个“不争”,也就是什么都不计较的意思。如果是一个老师,那就是有教无类,不计较学生的贫富、贵贱和贤愚了。很多老师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其修养就难以令人恭维了。这种老师的心中是有所争的,争的是金钱,地位和面子等等。

不争并不是偷懒和逃避。真心真意地为了学生好,学生懂事了,成才了,老师就很愉快,反之就很着急,这不是争,而是爱,也就是“利万物”的“利。

4、“处众人之所恶”

这是一件相当无奈的事。常人是有鲜明的善恶观念的,而圣人则是超越这种观念的。圣人的大善往往不能被常人的小善所理解,搞不好就会陷入两面都不讨好的局面。

比如前面提到的老婆和一个美女吵架,如果你是一个圣人,你就应该抛弃对于老婆小爱而主持公道。你的老婆可能会误会你不爱她,那个美女搞不好也会误会的。买糕的,清洁工也太不负责了,怎么就漏掉了这坨垃圾呢?当做老婆的面,就想打老娘的主意。

再如美国和中国起了冲突,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应该帮助中国,你却非要摆出一副我很公道的架势。结果中国人说你是汉jiān,美国人也一定会在心中鄙视你。他爷爷的,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

释迦摩尼只能教教书,老子隐居了,庄子在钓鱼,慧能也在山里躲了十几年,达摩遭受过多次的暗杀,耶稣更加被绞死了,这是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如今是一个mín zhǔ的时代,也是一个理xìng的时代,这种情况就好得多了。

不要刻意扮演成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角sè。凡是偏激的,都不符合老子的教导。孔子说:“达则兼济天下。”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如果有人喜欢,那就“处众人之所喜”吧。绝世的美酒,如果有人共赏,岂不快哉!

5、“故几于道”,超然于对立之外,只是接近于道的方法和途径,普通人偶尔也能做到的,并不等于已经悟道。时时处处都能如此,“湛兮似或存”,那才算悟道。

6、“居善地”:安居之善如大地。

住在美好的地方,风景好,邻居也不错?按照这种说法,穷人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而且一个地方到底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城市,有人喜欢乡村,根本就无法定论的。如此挑挑拣拣的,就缺乏“上善若水”的“不争”气象了。

孔子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了,荒漠也能起高楼。修养好了,健康状况也会越来越好。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外在的环境再怎么恶劣,只要自己达观一点,再努力一点,又算个什么呢?这才是强者的自信,圣人的大气。

善:最佳的状态,最好的选择,最美的品格等。

居善:居之善,与前面的“水善”句法相同。

房子只是身体的居所,立场才是心灵的居所。前者常常是由不得我们选择的,生在沙漠,就只好住在沙漠,不管居住条件有多糟,家境贫寒,见识有限,牵挂太多,也就只能那样了。我们能够zì yóu选择的,只是我们的立场。

我的天赋是什么,我的爱好又是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生的起点,是我们最初的居所。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它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我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生的目标,是我们梦想的居所。认清了起点,找准了目标,人生的路也就明确了,这就是我们的立场,是我们的心灵安居之所。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大地有三种德xìng,一是包容万物,二是平稳不动,三是万古长存。第三十三章说:“不失其所者久。”始终坚持其立场而不失,就符合了大地的后两种德xìng。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容忍别人的鄙视、责难和打击,就必须具备大地的第一种德xìng。比如在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你想追求那种与金钱无关的东西,就必须具备极大的肚量。

7、“心善渊”:心态之善如深渊

在古人看来,深渊有两种德xìng,一是宁静无波,二是深不可测。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老子的学说是至简至易的婴儿之学,是不可能教我们故作高深的,所以应该取前者。

做自己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不合时宜的时候。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又说:“知其不可而为之。”面对世人的鄙视、责难和打击,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时,君子将无所畏惧地打出一条路来。哪怕因此而死去,也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小人则会心情烦躁,于是灰心绝望,放纵自己。

无论世人如何待我,无论前路是多么的艰难,始终保持心灵的平静,这就是“心善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常心。

8、“与善仁”:交往之善讲仁爱。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心,是情感。义是一种义理,是理xìng。在人际交往中,心存善意就行了,不要执着于什么道理。立场不同,道理就不同,所以,不同立场的人常常是无法达成共识的。能够超越立场的,只有爱的微笑。

别人鄙视我,责难我,打击我,我善意地笑一笑就行了。他能够因此而接受我,那自然是最好了。不能接受的话,也不至于引起更大的冲突。如果一定要讲出一番道理来,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能够始终微笑的,其心灵自然是宁静的。

8、“言善信”:言语之善守承诺

说话算话就是信。第六十三章说:“轻诺必寡信。”之所以说了不算,一是能力不够,答应了无法办到的事情。二是随口敷衍,根本就没想过认真去做。三是出现了不可抗力的意外,实在是没有办法。

第一条违背了“居善地”和“心善渊”,即不了解自己,或者是死要面子。第二条则违背了“与善仁”,即不尊重对方。至于第三条,及时地告诉对方就行了。就算对方不能接受,自己也问心无愧。

不守承诺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自己的名誉损失倒在其次,关键是可能会误了别人的大事,所以,一定要慎重。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情,前面的“居善地”等三个方面的修养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9、“正善治”:为政之善求太平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因为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威,而不是政局的好坏。正所谓萧规曹随,如果前任的治理方略是好的,那就照章办理得了,又何必别出心裁地另搞一套呢?如此作为,自己的政绩的确是很显眼了,却把政局给搞乱了。这是“与善仁”的延伸。核心就是少一点个人膨胀,多一点对于前任的尊重,对于天下的善意。

10、“事善能”:处事之善看能力

有多大的本事办多大的事。既不要偷懒耍滑,不负责任,也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冒险。也就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的意思。就像那些倾家荡产的赌徒一样,yù望太强了,心地太贪了,夸大了自己的才能,绝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与之相反的是,有的人xìng格软弱,或心存厌恶,又贬低了自己的才能,结果是错失了许多的机遇。

11、“动善时”:行动之善看时机(时势)

大的发展趋势是时势,小的变化关节是时机。战略上要认清时势,战术上则要把握时机。如果只有开往广州的火车,想去běi jīng,就想别的办法吧。强行登车,只会错得更远。如果想去广州,就别误车了。

老子说:“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比如一个喜欢唱歌的金嗓子,在今天自然可以去当歌星。如果是生在古代,在家里自得其乐就行了,就不要有那种闻名天下的心思了。否则的话,成为一个被人轻视的戏子和名jì,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当然,迫于生计的就另当别论了。

你喜欢挣钱,恰好社会也推崇金钱,这就是“得其时”。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几乎谁都瞧不起。一个家财万贯的富商与一个一贫如洗的读书人联姻,这就是高攀了。对于喜欢从商的人来说,就是“不得其时”了。走自己的路,如果注定是一条默默无闻的路,那就自得其乐吧。

12、“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责备,委过,如怨天尤人。

人生是一个过程。走社会推崇的路,如果是违背了自己的喜好的,就只能得意于其成功的结果。“哈哈,老子真是厉害啊,你们全都是垃圾。”这是与别人争。万一失败了,那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老子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却一无所获,老天爷你太不公平了。”这是与天争。或者说:“这都是别人的错。”这又是与别人争了。

走自己的路,无论社会是什么看法,都能够享受人生的过程。“你有你的快乐,我也有我的。你瞧不起我,我才懒得理睬呢。”这是不与别人争。至于结果如何,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他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代价。“哈哈,每天都有收获,都充满快乐,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这是不与天争。

乐在其中的人,自身是不会产生争与不争的冲突的。如果有什么冲突,那也是别人造成的。“居善地”是要我们认清自己,“心善渊”是要我们不为世人的毁誉所动,“与善仁”是要正确处理别人的偏见,言善信”是要我们尊重他人,“政善治”是要我们尊重社会,“事善能”是要我们再次认清自己,“动善时”是要我们顺应环境。做到了这几点,就不会走到岔道和邪路上去了,就能够一直走在自己的路,并且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3、再说“处众人之所恶”

走自己的路,乃至于走悟道之路的人,常常是不被世人所喜欢的,因为其起点和目的与世人都是决然相反的。比如都是挣钱,世人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我不是穷人。走自己的路的人则是对挣钱这件事感兴趣,钱多钱少反倒是其次的。前者把挣钱当成了一项沉重的任务,一件不得不从事的工作,而走自己的路的人则将之视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前者把结果看得很重,一分一毫都会很在乎。后者并不在意结果,赔了再赚就是了。前者是钱的奴隶,而后者则是主人。如果二者在一起共事,前者将特别讨厌后者。太不严肃了啊!

如今是一个张扬个xìng的时代,也是一个宽容的时代。按照老子的教导去做,说不定更讨人喜欢的。

第一时间更新《道德启示录》最新章节。

架空历史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薛仁贵称霸天下

电力大唐

千年棋盘

史上最强夫子

才女三国之玲珑羽

刺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