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边的营地扩大,召回了在外驻守的家丁,原本被关押在庄子上的中郎将高和被迁到此处,每rì依然是好酒好菜的招待,但不准踏出院门一步,其暴烈的脾xìng在这阶下囚的rì子里渐渐消磨殆尽,他心里着实恨透了李云,还不知道对方用那中郎将印绶做了什么呢。
高和居住的地方是专门圈起来的宅院,有一个队率带着五十人在外围看守,李云对这位高品将军还是很看重的,也向人打听过此人的情况,对方不是草包,恰恰相反,高和能力出众,不过是在统兵练兵上,政治上半通不通,是一位比较纯粹的武将。和别的中郎将不同,他没有煊赫的家世可以依仗,完全是在军中熬上来的资历,能力不突出也不会三十多岁就提拔到中郎将的位置上,即便是不忿自己被派到荆州做这个执法的中郎将,仍然是想尽职尽责,完成天子交托的任务。
可惜地方上的事务太过复杂和黑暗,和军中压根就是两个世界,又没有得力的帮手,执法过程中四处碰壁,之后几乎是心灰意冷,大有随波逐流的意味,俗话说近墨者黑,当一名官吏的周围都是贪官污吏,这人要么被同化,要么就被众人孤立,这是必然的结果。
高和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前者,然而他对朝廷倒真是忠心耿耿,时刻不忘报效朝廷,报效天子,来钟武县找李云的麻烦也是受手下人蛊惑,替人出头而已。
院子附近很安静,能听到里面传来喝喊声,守在门口的队率见到李云过来,以为是正常巡视,连忙急匆匆的跑过来,见礼之后,说道:
“少爷,一切正常。”
李云点点头,听到动静,朝里面张望了下,问道:“近来有什么异常没有?”
“这个倒没有,那人每rì吃完了就睡,要不就是练练拳啥的。”
不愧是武人出身,被关在里面虽说没有受到虐待,正常点的哪有心情练拳,这个变化让李云暗自高兴,摆摆手,简单的说了句“做得不错,不要放松jǐng惕”,自己则是大步走进了院子里。
这院子里面就是一块空地,没有花草之类的东西,高和穿着厚布短襟,在那里“呼呼哈嘿”的练拳,见到李云进来也没有理会,自顾自的打着拳,李云脸上不自禁的露出笑意,以前他也来过一两回,对方一见到自己都是大声喝骂,说什么全无忠义、居心叵测、图谋不轨云云,这一回倒是不骂了。
“高将军在这里住的可舒心?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和门外的人说,不要客气。”
尽管高和对他视若无物,但总比一见面就大骂出口强,李云看了一会儿对方打拳,待对方停下来的时候,开口说出这句话。
高和擦了把汗,打量了李云几眼,缓声说道:“托你小子的福,本将能吃能睡,能活到你小子伏法的那一天!”
“小子”“本将”的口吻很是倨傲,不过李云却没有生气,他知道有本事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脾气,颇为郑重地说道:
“李某做事只求问心无愧,并不在乎旁人怎么看,高将军只怕是见不到那一天了。”
高和将手中的汗巾扔到一边,上下打量着面前的李云,校尉、将军之类的武将在军中他是见过不少,绝大多数的武将都是凶神恶煞的做派,可这杂牌校尉举手投足间都是极有章法,身体挺拔如松,浑身自有一种凛然之气,看不出什么凶恶,但却自有一股威武模样,这不是装模作样,他亲身领教过李云的手段,武艺方面绝不是对手。
前面两次的见面,高和的心境还处于激荡之中,自己竟然虎落平阳,被地方上一个不入流的校尉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被搜走印绶关押起来后,也有以死报效朝廷的觉悟,后来察觉到李云绝对是个危险人物,外边cāo练的大批兵马,他这样的人自然是能判断出,这么多兵马到底能做什么。发现这个,高和反倒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死了,他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消息告知朝廷,请求上面派人剿灭这居心叵测的贼子。
现在这贼子竟然当着自己的面“义正言辞”的说出这句话,高和顿时大怒,讥讽道:
“做事问心无愧?好一个为心无愧!作为臣子,不思报效朝廷,报答天子恩德,为了一己私利和那滔天野心,擅自羁押朝廷重臣,私建军队,形同谋反!你这贼子也有脸说问心无愧,呸!”
李云实在没想到这年头还会遇见这样耿忠的人,苦笑了下,看来不管上面朝廷是如何的昏聩腐朽,任何时候都不缺这等人,这在他看来多少有些可笑,要报效的不是这个朝廷,而是这个国家,李云也知道,在人们心里皇帝就代表着国家,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看来自己想的还是太一厢情愿了,不过看着高和一副忠心臣子的模样,忍不住冷笑着反问道:
“高将军,这天子有什么恩德值得我报答?”
说完这话,李云感觉自己的心激烈的跳了几下,来到这个时代以来,在京城长安的那个从未谋面的皇帝尽管做出了种种糊涂之极的决断,但那种天下主宰的身份,和身边人的敬畏,李云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响。
尽管他是来自现代,可皇帝就等于是后世的国家元首,主席、总统之类的人物,权利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试问,一个升斗小民如何敢怠慢,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同的。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王莽身上的那层神秘光环在李云心中慢慢的褪sè,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整个天下的主宰,渐渐的变成了个偏听偏信、越忙越乱的糊涂蛋,李云的敬畏也是越来越少,现在都可以直接说出口。
李云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种种的异心掺杂在其中,但他自己确实是问心无愧,也一直没有将这种异心宣之于口,不管是他还是身边的那些亲近人,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却没想到,在此时竟把一切都挑明了。
听见这话,高和的眉头禁不住一挑,脸上的怒气更甚,瞪着李云说道:“当今天子也是你能说的!好啊,果然是狼子野心……”
高和虽然是愤怒,看样子也有找李云拼命的冲动,可身子却没有动,大概也是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李云这时候反倒是放开了。
“高将军,天子若是圣明,天下何以纷乱至此,天子若是圣明,百姓为何会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简直是笑话!”
说到这里,李云终于是想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对王莽彻底失去了敬畏,应该是在他想起东汉统一之时,全国百姓仅存十之二三,知道不久的将来会有四五千万百姓悄无声息的死去。
王莽在李云心中的形象颇为复杂,从前他认为王莽是个完完全全的反面人物,来到这个时代后才渐渐的发现,王莽竟有“均众庶,抑兼并”的大魄力,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但从另一角度看,他也是一位书生式的政治家,推行的新政,大多都是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事事复古,脱离现实,加上过度自信自大,猜疑臣下等等重大的缺点,失败几乎就是必然。
然而,几十上百年积累的社会矛盾,王莽只不过是被视为挽救危机的“救世主”,如今没有缓和矛盾,反而是逐渐的激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必然的。如果他不做事,天下让那些臣子维持着,反倒还能维持住,他要做事,大抵是做一件坏一件,朝廷不缺能臣干吏,可这些大臣一个个的被杀被贬,局面崩坏若此,十分倒有六七分真是那皇帝王莽的功劳。
高和对荆州的情况了解的颇多,其他地方从邸报上也能看出一二,对于了解内情的官吏来说,看邸报上面有关各处流民的消息必须往十倍以上的数字想。高和是少数支持前任大司马严尤观点的人,这局面,这些朝政大事,说皇帝圣明,倒是和骂人差不多,李云这一句反问,让高和哑口无言,他本就不是能言善辩之人,愣了片刻才冒出一句:
“做臣子本就该忠于圣上,你做乱臣贼子倒还有理了?”
李云被他的反驳逗得哈哈大笑,好半响后才止住笑意,赶在对方恼羞成怒之前开口说道:“高将军好好想想吧,李某会安排人领着将军四处走走,咱们下次再会,告辞。”
说完也不去看高和的脸sè,转身就离开院落,交待了门外那名队率几句,带着手下就去了新村西南方茶园的山脚下,这里也关押着一些人,都是违法犯禁或是盗匪马贼之流,那个贼匪头领马武就关在此处。这些人就没有高和那种待遇了,每天都要干活赚取口粮。时间一长他们身上的那些流寇作风慢慢消磨掉,此时若再看去,跟普通的农夫没什么两样,不过偶尔间流露出一种彪悍气息显示出这些人的不同。
李云等人一来,负责看守和巡查的守卫就跑过来迎接,摆摆手让众人免礼,直接问道:
“那马武现在何处?”
“回少爷的话,正在开垦茶地,需要小人将他带过来吗?”
得到李云的首肯,守卫头目抱拳应是,快步朝山上跑去,等待的这个时间,李云打量四周的环境,此地有些rì子没来,变化极大,山脚下修建了不少房屋,都是给茶农居住的,已经有些村落的模样,远处还有一些小孩子在那里玩耍,看到这一幕安静祥和的景象,李云不由得有些自豪。就像他所说的,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只求问心无愧罢了,世间能有几人敢说问心无愧?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出一些后悔终身的错事,而李云却是早就具有成年人的思想,这种经历无可复制。
正在感慨的时候,守卫头目带着一个汉子走了过来,李云抬眼看过去,几乎认不出那人就是曾经交过手的马武,人变黑了许多不说,气度也很是沉稳,马武其实比李云大不了多少,看来“劳动改教”的效果还不错。
“小人马武见过李大人。”马武来到近前,拱手为礼说道,态度倒是不卑不亢。
李云暗自点头,若是对方一上来就是磕头乞求什么的,他反倒会失望,上下打量了下这变化颇大的贼匪首领,笑着说道:
“马兄弟不必客气,李某来此的目的想必不用多说,你可愿为我效力?”
“不敢当李大人的称呼,小人有个请求,和小人同来的还有几十个弟兄,他们也愿意为李大人效力,不知大人能否收留。”马武踌躇了下,咬着牙如此说道。
“可以,这些人李某会一视同仁。”
这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役,想来是受到了足够的教训,这么点人扔进万余人马中翻不起什么风浪,所以李云对这一请求欣然应允。
“多谢李大人,小人马武必定誓死效命。”马武见李云爽快地答应,连忙大礼参拜,恭敬地说道。
李云自是上前挽起,亲热的表现一番,说来有些可笑,他竟然有一丝虎躯一震,“王八之气”四shè,名臣能将拜倒相投的感觉,当然,李云知道这是扯淡,如果没有实力,谁会搭理你,这马武的才能如何现在还不知道,总归是不会太差。
正在干活的盗匪们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欣喜异常,纷纷叩谢李大人,这些人没有什么可收拾的,直接跟着李云就返回了新村的营地。
李云将他们安排到护庄队的新兵营,至于马武也只是给他个亲卫的身份,在傅迈率领的马队中担任个队率。李府家丁的训练和官军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团体,要学习很多才是,马武倒也没有什么怨言,他本就是俘虏,此时投靠过来也是新人,在当rì一战中大败亏输,早就想了解一下李府家丁是如何训练的。
等马武真正进入其中,才发现这里面有好多闻所未闻的东西,有心做点事的马武如同一个穷人进入宝库,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和了解都觉得时间不够,他这等自幼喜好兵书战事的人,对这类东西的理解和认识比起邱雍佑他们自然高出许多。
李云调回驻守在外的jīng锐家丁,是想将原本的大练放在这边,也让原护庄队的新丁涨涨见识,这种演练做过许多次,不过这次是由李云亲自主持,下面的大小头目自然是人人争先,近十部万人的队伍轮换着在钟武县南部进行比武演习,因为部队无战产生的种种疲态一扫而空,经过几次演练,队伍在行军、比武、演习和加量的训练中度过,家丁们的jīng气神提高了一大截,也暴露出了一些rì常训练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大练之余,李云也提拔了不少头领,眼下傅迈是近千马队的骑督,往常常驻钟武的也就是三百人马,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鄳县、轪县和西阳有关卡的地方巡视。马队来往于各县乡聚之间,歇脚的地方自然都是那些豪强们的庄子和大宅院,见到这些披甲的jīng锐骑兵,那种训练有素的做派,冷森森的沉默气质,有关李云的一些传闻在这些人的脑中重新清晰了起来,攀附巴结的心思更重。
邱雍佑、简平、邓清、任俭、孙志、徐保、余勇皆提拔到部司马的位置上,各统领一千家丁,严松的斥候队扩大到五百人,和苏萧萧一样,挂的都是千人部司马的头衔,吴汉则是负责训练新丁,实际的职位也是部司马。
董千年纪渐长,眼下是李云的亲兵护卫队长,只是军侯衔,不过历来都有个规矩,那就是在首领身边的亲信,要比在外的人地位高一些,董千不觉得自己怎么委屈,这个位置可是别人打破头都想争取到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从四县官吏豪族中抽来的亲眷子弟,现在绝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质子的身份,有不少优秀的人都成为大小头领,这让李云不得不承认,这些富家子弟接受和适应能力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不能比的。
李云这边开展大练,江夏郡北部四县的县令县尉此时却有些头疼,近年来,虽说事事由不得他们管,可却过得轻松自在,在李云的威慑下,各个县城内连小偷小摸都不会出现,所谓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之象也不过如此。
而且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处对于朝廷的税赋都是千方百计的不交拖延,可这边却都是实打实的完成,这在大灾之年是极为罕见显眼的,治下太平,税赋不拖欠,做出数字好看的计书呈交上去那也是底气十足,已经连续几年都是“优”,可问题就在于此。
按照官场的规矩,有这样的政绩升迁是免不了的,就看是升到哪里,或许还不在荆州,反正是要提拔了,这压都压不住,可各个县令县尉对即将升迁的事情,都没有太多的高兴。
他们都知道,自己在这里,几乎就是读书生活,在家陪着家人,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用cāo心,下面的属吏都是客客气气,不敢有所违背,也不用被治下的百姓戳着脊梁骨骂,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那个李府少爷,现在的刺jiān都尉,离开了这里,好rì子可就到头了,这些人都在想着找个什么理由继续留任,做官的不想升官,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事!
到底还是钟武县许县令老于世故,很快就找到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还是相当的充分,却让四县百姓目瞪口呆。
高和居住的地方是专门圈起来的宅院,有一个队率带着五十人在外围看守,李云对这位高品将军还是很看重的,也向人打听过此人的情况,对方不是草包,恰恰相反,高和能力出众,不过是在统兵练兵上,政治上半通不通,是一位比较纯粹的武将。和别的中郎将不同,他没有煊赫的家世可以依仗,完全是在军中熬上来的资历,能力不突出也不会三十多岁就提拔到中郎将的位置上,即便是不忿自己被派到荆州做这个执法的中郎将,仍然是想尽职尽责,完成天子交托的任务。
可惜地方上的事务太过复杂和黑暗,和军中压根就是两个世界,又没有得力的帮手,执法过程中四处碰壁,之后几乎是心灰意冷,大有随波逐流的意味,俗话说近墨者黑,当一名官吏的周围都是贪官污吏,这人要么被同化,要么就被众人孤立,这是必然的结果。
高和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前者,然而他对朝廷倒真是忠心耿耿,时刻不忘报效朝廷,报效天子,来钟武县找李云的麻烦也是受手下人蛊惑,替人出头而已。
院子附近很安静,能听到里面传来喝喊声,守在门口的队率见到李云过来,以为是正常巡视,连忙急匆匆的跑过来,见礼之后,说道:
“少爷,一切正常。”
李云点点头,听到动静,朝里面张望了下,问道:“近来有什么异常没有?”
“这个倒没有,那人每rì吃完了就睡,要不就是练练拳啥的。”
不愧是武人出身,被关在里面虽说没有受到虐待,正常点的哪有心情练拳,这个变化让李云暗自高兴,摆摆手,简单的说了句“做得不错,不要放松jǐng惕”,自己则是大步走进了院子里。
这院子里面就是一块空地,没有花草之类的东西,高和穿着厚布短襟,在那里“呼呼哈嘿”的练拳,见到李云进来也没有理会,自顾自的打着拳,李云脸上不自禁的露出笑意,以前他也来过一两回,对方一见到自己都是大声喝骂,说什么全无忠义、居心叵测、图谋不轨云云,这一回倒是不骂了。
“高将军在这里住的可舒心?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和门外的人说,不要客气。”
尽管高和对他视若无物,但总比一见面就大骂出口强,李云看了一会儿对方打拳,待对方停下来的时候,开口说出这句话。
高和擦了把汗,打量了李云几眼,缓声说道:“托你小子的福,本将能吃能睡,能活到你小子伏法的那一天!”
“小子”“本将”的口吻很是倨傲,不过李云却没有生气,他知道有本事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脾气,颇为郑重地说道:
“李某做事只求问心无愧,并不在乎旁人怎么看,高将军只怕是见不到那一天了。”
高和将手中的汗巾扔到一边,上下打量着面前的李云,校尉、将军之类的武将在军中他是见过不少,绝大多数的武将都是凶神恶煞的做派,可这杂牌校尉举手投足间都是极有章法,身体挺拔如松,浑身自有一种凛然之气,看不出什么凶恶,但却自有一股威武模样,这不是装模作样,他亲身领教过李云的手段,武艺方面绝不是对手。
前面两次的见面,高和的心境还处于激荡之中,自己竟然虎落平阳,被地方上一个不入流的校尉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被搜走印绶关押起来后,也有以死报效朝廷的觉悟,后来察觉到李云绝对是个危险人物,外边cāo练的大批兵马,他这样的人自然是能判断出,这么多兵马到底能做什么。发现这个,高和反倒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死了,他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消息告知朝廷,请求上面派人剿灭这居心叵测的贼子。
现在这贼子竟然当着自己的面“义正言辞”的说出这句话,高和顿时大怒,讥讽道:
“做事问心无愧?好一个为心无愧!作为臣子,不思报效朝廷,报答天子恩德,为了一己私利和那滔天野心,擅自羁押朝廷重臣,私建军队,形同谋反!你这贼子也有脸说问心无愧,呸!”
李云实在没想到这年头还会遇见这样耿忠的人,苦笑了下,看来不管上面朝廷是如何的昏聩腐朽,任何时候都不缺这等人,这在他看来多少有些可笑,要报效的不是这个朝廷,而是这个国家,李云也知道,在人们心里皇帝就代表着国家,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看来自己想的还是太一厢情愿了,不过看着高和一副忠心臣子的模样,忍不住冷笑着反问道:
“高将军,这天子有什么恩德值得我报答?”
说完这话,李云感觉自己的心激烈的跳了几下,来到这个时代以来,在京城长安的那个从未谋面的皇帝尽管做出了种种糊涂之极的决断,但那种天下主宰的身份,和身边人的敬畏,李云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响。
尽管他是来自现代,可皇帝就等于是后世的国家元首,主席、总统之类的人物,权利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试问,一个升斗小民如何敢怠慢,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同的。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王莽身上的那层神秘光环在李云心中慢慢的褪sè,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整个天下的主宰,渐渐的变成了个偏听偏信、越忙越乱的糊涂蛋,李云的敬畏也是越来越少,现在都可以直接说出口。
李云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种种的异心掺杂在其中,但他自己确实是问心无愧,也一直没有将这种异心宣之于口,不管是他还是身边的那些亲近人,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却没想到,在此时竟把一切都挑明了。
听见这话,高和的眉头禁不住一挑,脸上的怒气更甚,瞪着李云说道:“当今天子也是你能说的!好啊,果然是狼子野心……”
高和虽然是愤怒,看样子也有找李云拼命的冲动,可身子却没有动,大概也是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李云这时候反倒是放开了。
“高将军,天子若是圣明,天下何以纷乱至此,天子若是圣明,百姓为何会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简直是笑话!”
说到这里,李云终于是想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对王莽彻底失去了敬畏,应该是在他想起东汉统一之时,全国百姓仅存十之二三,知道不久的将来会有四五千万百姓悄无声息的死去。
王莽在李云心中的形象颇为复杂,从前他认为王莽是个完完全全的反面人物,来到这个时代后才渐渐的发现,王莽竟有“均众庶,抑兼并”的大魄力,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但从另一角度看,他也是一位书生式的政治家,推行的新政,大多都是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事事复古,脱离现实,加上过度自信自大,猜疑臣下等等重大的缺点,失败几乎就是必然。
然而,几十上百年积累的社会矛盾,王莽只不过是被视为挽救危机的“救世主”,如今没有缓和矛盾,反而是逐渐的激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必然的。如果他不做事,天下让那些臣子维持着,反倒还能维持住,他要做事,大抵是做一件坏一件,朝廷不缺能臣干吏,可这些大臣一个个的被杀被贬,局面崩坏若此,十分倒有六七分真是那皇帝王莽的功劳。
高和对荆州的情况了解的颇多,其他地方从邸报上也能看出一二,对于了解内情的官吏来说,看邸报上面有关各处流民的消息必须往十倍以上的数字想。高和是少数支持前任大司马严尤观点的人,这局面,这些朝政大事,说皇帝圣明,倒是和骂人差不多,李云这一句反问,让高和哑口无言,他本就不是能言善辩之人,愣了片刻才冒出一句:
“做臣子本就该忠于圣上,你做乱臣贼子倒还有理了?”
李云被他的反驳逗得哈哈大笑,好半响后才止住笑意,赶在对方恼羞成怒之前开口说道:“高将军好好想想吧,李某会安排人领着将军四处走走,咱们下次再会,告辞。”
说完也不去看高和的脸sè,转身就离开院落,交待了门外那名队率几句,带着手下就去了新村西南方茶园的山脚下,这里也关押着一些人,都是违法犯禁或是盗匪马贼之流,那个贼匪头领马武就关在此处。这些人就没有高和那种待遇了,每天都要干活赚取口粮。时间一长他们身上的那些流寇作风慢慢消磨掉,此时若再看去,跟普通的农夫没什么两样,不过偶尔间流露出一种彪悍气息显示出这些人的不同。
李云等人一来,负责看守和巡查的守卫就跑过来迎接,摆摆手让众人免礼,直接问道:
“那马武现在何处?”
“回少爷的话,正在开垦茶地,需要小人将他带过来吗?”
得到李云的首肯,守卫头目抱拳应是,快步朝山上跑去,等待的这个时间,李云打量四周的环境,此地有些rì子没来,变化极大,山脚下修建了不少房屋,都是给茶农居住的,已经有些村落的模样,远处还有一些小孩子在那里玩耍,看到这一幕安静祥和的景象,李云不由得有些自豪。就像他所说的,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只求问心无愧罢了,世间能有几人敢说问心无愧?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出一些后悔终身的错事,而李云却是早就具有成年人的思想,这种经历无可复制。
正在感慨的时候,守卫头目带着一个汉子走了过来,李云抬眼看过去,几乎认不出那人就是曾经交过手的马武,人变黑了许多不说,气度也很是沉稳,马武其实比李云大不了多少,看来“劳动改教”的效果还不错。
“小人马武见过李大人。”马武来到近前,拱手为礼说道,态度倒是不卑不亢。
李云暗自点头,若是对方一上来就是磕头乞求什么的,他反倒会失望,上下打量了下这变化颇大的贼匪首领,笑着说道:
“马兄弟不必客气,李某来此的目的想必不用多说,你可愿为我效力?”
“不敢当李大人的称呼,小人有个请求,和小人同来的还有几十个弟兄,他们也愿意为李大人效力,不知大人能否收留。”马武踌躇了下,咬着牙如此说道。
“可以,这些人李某会一视同仁。”
这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役,想来是受到了足够的教训,这么点人扔进万余人马中翻不起什么风浪,所以李云对这一请求欣然应允。
“多谢李大人,小人马武必定誓死效命。”马武见李云爽快地答应,连忙大礼参拜,恭敬地说道。
李云自是上前挽起,亲热的表现一番,说来有些可笑,他竟然有一丝虎躯一震,“王八之气”四shè,名臣能将拜倒相投的感觉,当然,李云知道这是扯淡,如果没有实力,谁会搭理你,这马武的才能如何现在还不知道,总归是不会太差。
正在干活的盗匪们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欣喜异常,纷纷叩谢李大人,这些人没有什么可收拾的,直接跟着李云就返回了新村的营地。
李云将他们安排到护庄队的新兵营,至于马武也只是给他个亲卫的身份,在傅迈率领的马队中担任个队率。李府家丁的训练和官军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团体,要学习很多才是,马武倒也没有什么怨言,他本就是俘虏,此时投靠过来也是新人,在当rì一战中大败亏输,早就想了解一下李府家丁是如何训练的。
等马武真正进入其中,才发现这里面有好多闻所未闻的东西,有心做点事的马武如同一个穷人进入宝库,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和了解都觉得时间不够,他这等自幼喜好兵书战事的人,对这类东西的理解和认识比起邱雍佑他们自然高出许多。
李云调回驻守在外的jīng锐家丁,是想将原本的大练放在这边,也让原护庄队的新丁涨涨见识,这种演练做过许多次,不过这次是由李云亲自主持,下面的大小头目自然是人人争先,近十部万人的队伍轮换着在钟武县南部进行比武演习,因为部队无战产生的种种疲态一扫而空,经过几次演练,队伍在行军、比武、演习和加量的训练中度过,家丁们的jīng气神提高了一大截,也暴露出了一些rì常训练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大练之余,李云也提拔了不少头领,眼下傅迈是近千马队的骑督,往常常驻钟武的也就是三百人马,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鄳县、轪县和西阳有关卡的地方巡视。马队来往于各县乡聚之间,歇脚的地方自然都是那些豪强们的庄子和大宅院,见到这些披甲的jīng锐骑兵,那种训练有素的做派,冷森森的沉默气质,有关李云的一些传闻在这些人的脑中重新清晰了起来,攀附巴结的心思更重。
邱雍佑、简平、邓清、任俭、孙志、徐保、余勇皆提拔到部司马的位置上,各统领一千家丁,严松的斥候队扩大到五百人,和苏萧萧一样,挂的都是千人部司马的头衔,吴汉则是负责训练新丁,实际的职位也是部司马。
董千年纪渐长,眼下是李云的亲兵护卫队长,只是军侯衔,不过历来都有个规矩,那就是在首领身边的亲信,要比在外的人地位高一些,董千不觉得自己怎么委屈,这个位置可是别人打破头都想争取到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从四县官吏豪族中抽来的亲眷子弟,现在绝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质子的身份,有不少优秀的人都成为大小头领,这让李云不得不承认,这些富家子弟接受和适应能力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不能比的。
李云这边开展大练,江夏郡北部四县的县令县尉此时却有些头疼,近年来,虽说事事由不得他们管,可却过得轻松自在,在李云的威慑下,各个县城内连小偷小摸都不会出现,所谓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之象也不过如此。
而且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处对于朝廷的税赋都是千方百计的不交拖延,可这边却都是实打实的完成,这在大灾之年是极为罕见显眼的,治下太平,税赋不拖欠,做出数字好看的计书呈交上去那也是底气十足,已经连续几年都是“优”,可问题就在于此。
按照官场的规矩,有这样的政绩升迁是免不了的,就看是升到哪里,或许还不在荆州,反正是要提拔了,这压都压不住,可各个县令县尉对即将升迁的事情,都没有太多的高兴。
他们都知道,自己在这里,几乎就是读书生活,在家陪着家人,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用cāo心,下面的属吏都是客客气气,不敢有所违背,也不用被治下的百姓戳着脊梁骨骂,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那个李府少爷,现在的刺jiān都尉,离开了这里,好rì子可就到头了,这些人都在想着找个什么理由继续留任,做官的不想升官,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事!
到底还是钟武县许县令老于世故,很快就找到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还是相当的充分,却让四县百姓目瞪口呆。
第一时间更新《西汉之江山美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