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公推脱,李云也就不再多说,备上几斤好茶,将杨公送走后,在竹简上快速写下几条命令,派人送到轪县的许书嘉那里。虽然兴修水利晚一些,流民消耗李府的钱粮更多,但这钱花的有必要。
管家张全每天看着粮食一车车的向外运,送给那些毫不沾边的百姓食用,心疼不已,根本不明白自家少爷这是何故,不明白的人太多,李云也没想让别人明白。
天凤四年的八月底,李云带着一小队人前往邻县察看流民的安置,手下家丁一多,就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本本分分,经手的钱粮数额巨大,难免会有利yù熏心者。而驻守在外的家丁多少会和当地的豪族接触,面对糖衣炮弹的拉拢,也可能会有人抵挡不住,这是他此次出行的另一目的。
好在人人都知道其喜好,家丁内并没有贪fu的现象,倒是他的到来让驻守在外的家丁们叫苦不迭,驻守不算大事,可自家少爷一来,亲自督训,训练量足足加大了一倍,当真是疲惫不堪。
这次巡查却也让李云发现个问题,派驻在外面的这些家丁的训练质量,明显比不上在新村之时,也许时几个首领对训练这件事情并不重视,在三个县三千余家丁里面,邱雍佑,简平,邓清,任俭的几只队伍,只有邱雍佑和任俭的训练合格,简平和邓清的则是有些懈怠。
要是在以前,李云只不过会把人叫来训斥一顿,然后等待他们改正就是,现在的处置方法很是简单,直接把简平和邓清降职为屯长,调回自己身边做护卫,原来他们两个人的副贰被提拔为家丁军侯。
九月中旬,入秋的天气却有一些寒冷,这天传递到李云手上的消息非常的jīng彩,在竟陵的探子打听到绿林好汉的首领名为王匡、王凤,已经聚集了一万人之众。而在八月初,南郡临沮县东北一个叫张霸的人也聚合了几千人,同一时间,江夏郡云杜县南的羊牧同时崛起。
他不相信眼下只有自己知道的这几支流民队伍,在田地出产率低的此时,粮食问题一直是心腹大患,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在正常的年景,扣除各种赋税,三年耕,能有一年之蓄,已经要谢天谢地了。一旦税赋高上去,马上便要青黄不接,只能靠借贷救济勉强支撑,碰上大规模的天灾,食物很快就会无以为继,结果只能是活不下去。
偏偏在王莽的统治下,各种令李云目瞪口呆的政令层出不穷,天下又连年大旱,蝗虫蔽天,大半个中原的农业,都在这种不幸的天灾面前接近瘫痪。天灾又引发出连锁反应,往年积累下来的弊端一一显现,首先就是流民四起,弃乡觅食,接着是田地抛荒,劳力短缺,再接着是流民所到之处,随之也陷入粮食危机,更多的无辜者被迫卷入,老弱病残死于道路,壮年男女则加入流民队伍,雪球越滚越大……
在现代的时候,李云从来不知道这个时代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他在温暖的屋内喝着茶,看着探子送上来的书信,却没有任何舒服的感觉,时间不够用啊,绿林已经出现,大乱就差不多了,好不容易安定了三个县的局面,可是却感觉这个时代还是在不断向前行进。
时间好似一条永远向前的大河,这句话李云在现代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过,当时只不过是笑笑而已,心想这些小资就会找些漂亮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语来显示高深,但是来到新朝之后,李云却总是想起这句话,目前来说他自己就好像是落在河里的一条小鱼,不管如何游动,根本无法改变大河的流向。
所有的事情还是按照正常的轨迹在进行,这样下去,乱世到来就是必然的。李云也知道,这些流民武装并非存心要造反,他们实在是因为饿得活不下去,这才聚众抱团,希望能求得一顿饱饭。他们只有一个最最朴素的目的:活下去,也从没有喊出打倒朝廷、王莽下台之类的政治口号。
因为饥寒穷愁,因为生存的渴望,这才暂时聚在一起,心愿很简单,挨过这段艰难的rì子,挨到收割季节,粮食成熟,便回归乡里,生活重新开始。因此,尽管流民的规模往往数以万计,却并不敢攻城略地,只是转掠求食而已,而且也不敢多抢,求得当天的口粮足矣,还是盼着某一天能够返回乡里,不敢把事情做绝。
王匡他见过一面,并不像是有野心的人,眼中也只是燃烧着对穷困生活的不屈,和对官吏豪族压榨的不满,带着近万人躲在绿林山中,没有食物就出山抢掠一番。
琅琊吕母,南郡张霸,江夏王匡、羊牧,这些人虽然破坏力很大,抢掠之后死伤无算,但不是李云的敌人,不像后来刘秀这样的豪族是以争夺天下为目标,xìng质截然不同。
放下竹简,拍拍自己的脑袋,想这么多有何用,还是抓紧时间将屯田一事办好,朝门外喊道:“简平,简平!”
“少爷,我知道错了,回去一定狠狠的cāo练那些兔崽子,就不要把我和邓兄弟放在这里,这也太丢人了。”
简平和邓清虽说是做屯长,但是连带领五个人的权利都没有,被安排在书房外值守,简平听到自家少爷的叫喊,满脸晦气的推开房门,哭丧着脸。
李云同样没有好脸sè,冷声的训斥道:“安排你们领着几百人在外面驻守,不是去享受的,要不是你们两个,我早把你们踢下去种地!”
“少爷啊,兄弟们在外面每天是站岗盘查,累得要死,回去还要cāo练三四个时辰,我看他们辛苦,又都是自己弟兄……”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云一把揪住衣襟,李云力气何其大,大胡子简平在家丁里面算是勇猛之辈,可在他面前,根本不够看。
事实上,简平此刻完全是吓傻了,他不知道自家少爷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怒气,李云直接把他提了起来,双眼通红的怒视着,咆哮道:“不练,战场上等着被宰吗?你们要不是我的亲信,我早就行军法砍了你们的脑袋!”
书房门是半开着的,个子仍然没长高的邓清听到房内的动静,小心翼翼的探头进来,却被李云一眼看到,立刻就是大喝道:“滚进来,刚才说的你也给我听着,如果不是自己兄弟,我就砍了你们的脑袋!”
简平满脸的大胡子被李云的突然爆发吓得一抖一抖,自家少爷有时候表现得很急躁,还有些奇怪的举动,可是这样的暴怒却是第一次见,被李云这么一喊,衣襟被松开之后居然是跪在地上。
邓清犹如鹌鹑一样畏畏缩缩的走进去,也跟着跪在地上,在他们的心目中,李云不光是少爷,更像是一名兄长,这和年龄无关。书房外面自然不只是这两人,还有驻守在山谷中的家丁,不过听着里面少爷在那里愤怒的咆哮,只能是装作没听见,不敢去触霉头。
“我要是想过太平rì子,要这么多人做什么,安心当个富家少爷不是更舒服!”
简平和邓清虽然是害怕,可还是有些糊涂,心想咱们是李府家丁,又有几千弟兄,已然是称霸一方了,何必这般辛苦。事实上,不光是面前跪着的两人,还有许多家丁都觉得自家少爷太怪了,这些老实的民户子弟做梦都不会想到造反上去。
突然爆发的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李云长吐一口气,已经是平静不少,看着跪在地上有些战战兢兢,但摸不到头脑的简平和邓清,心里禁不住的苦笑,摇摇头说道:
“起来吧!”
跪在那里的两个人如逢大赦,连忙站起来,又听自家少爷说道:“眼下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上次出去见到的惨剧还不够多吗?我让大家做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身为家丁首领,训练不严,若是按照军法来论,掉脑袋都是轻的。外边风大浪大,不把手里的刀磨快点,拿什么抵挡,还好rì子可就到头了。”
简平和邓清这是第二次听到“军法”,虽然疑惑,但听李云声音显得很疲惫,却是眼圈微红,又跪在地上,激动的说道:“少爷放心,我们要是再不把家丁练好,这脑袋不用少爷来砍,自己就割了去!”
书房中的三人都是不到二十岁,几年相处下来,这么表露真情的情况很少,房中安静了会儿,李云抬抬手说道:“出去吧,将曾昱和吴汉叫过来!”
管家张全每天看着粮食一车车的向外运,送给那些毫不沾边的百姓食用,心疼不已,根本不明白自家少爷这是何故,不明白的人太多,李云也没想让别人明白。
天凤四年的八月底,李云带着一小队人前往邻县察看流民的安置,手下家丁一多,就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本本分分,经手的钱粮数额巨大,难免会有利yù熏心者。而驻守在外的家丁多少会和当地的豪族接触,面对糖衣炮弹的拉拢,也可能会有人抵挡不住,这是他此次出行的另一目的。
好在人人都知道其喜好,家丁内并没有贪fu的现象,倒是他的到来让驻守在外的家丁们叫苦不迭,驻守不算大事,可自家少爷一来,亲自督训,训练量足足加大了一倍,当真是疲惫不堪。
这次巡查却也让李云发现个问题,派驻在外面的这些家丁的训练质量,明显比不上在新村之时,也许时几个首领对训练这件事情并不重视,在三个县三千余家丁里面,邱雍佑,简平,邓清,任俭的几只队伍,只有邱雍佑和任俭的训练合格,简平和邓清的则是有些懈怠。
要是在以前,李云只不过会把人叫来训斥一顿,然后等待他们改正就是,现在的处置方法很是简单,直接把简平和邓清降职为屯长,调回自己身边做护卫,原来他们两个人的副贰被提拔为家丁军侯。
九月中旬,入秋的天气却有一些寒冷,这天传递到李云手上的消息非常的jīng彩,在竟陵的探子打听到绿林好汉的首领名为王匡、王凤,已经聚集了一万人之众。而在八月初,南郡临沮县东北一个叫张霸的人也聚合了几千人,同一时间,江夏郡云杜县南的羊牧同时崛起。
他不相信眼下只有自己知道的这几支流民队伍,在田地出产率低的此时,粮食问题一直是心腹大患,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在正常的年景,扣除各种赋税,三年耕,能有一年之蓄,已经要谢天谢地了。一旦税赋高上去,马上便要青黄不接,只能靠借贷救济勉强支撑,碰上大规模的天灾,食物很快就会无以为继,结果只能是活不下去。
偏偏在王莽的统治下,各种令李云目瞪口呆的政令层出不穷,天下又连年大旱,蝗虫蔽天,大半个中原的农业,都在这种不幸的天灾面前接近瘫痪。天灾又引发出连锁反应,往年积累下来的弊端一一显现,首先就是流民四起,弃乡觅食,接着是田地抛荒,劳力短缺,再接着是流民所到之处,随之也陷入粮食危机,更多的无辜者被迫卷入,老弱病残死于道路,壮年男女则加入流民队伍,雪球越滚越大……
在现代的时候,李云从来不知道这个时代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他在温暖的屋内喝着茶,看着探子送上来的书信,却没有任何舒服的感觉,时间不够用啊,绿林已经出现,大乱就差不多了,好不容易安定了三个县的局面,可是却感觉这个时代还是在不断向前行进。
时间好似一条永远向前的大河,这句话李云在现代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过,当时只不过是笑笑而已,心想这些小资就会找些漂亮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语来显示高深,但是来到新朝之后,李云却总是想起这句话,目前来说他自己就好像是落在河里的一条小鱼,不管如何游动,根本无法改变大河的流向。
所有的事情还是按照正常的轨迹在进行,这样下去,乱世到来就是必然的。李云也知道,这些流民武装并非存心要造反,他们实在是因为饿得活不下去,这才聚众抱团,希望能求得一顿饱饭。他们只有一个最最朴素的目的:活下去,也从没有喊出打倒朝廷、王莽下台之类的政治口号。
因为饥寒穷愁,因为生存的渴望,这才暂时聚在一起,心愿很简单,挨过这段艰难的rì子,挨到收割季节,粮食成熟,便回归乡里,生活重新开始。因此,尽管流民的规模往往数以万计,却并不敢攻城略地,只是转掠求食而已,而且也不敢多抢,求得当天的口粮足矣,还是盼着某一天能够返回乡里,不敢把事情做绝。
王匡他见过一面,并不像是有野心的人,眼中也只是燃烧着对穷困生活的不屈,和对官吏豪族压榨的不满,带着近万人躲在绿林山中,没有食物就出山抢掠一番。
琅琊吕母,南郡张霸,江夏王匡、羊牧,这些人虽然破坏力很大,抢掠之后死伤无算,但不是李云的敌人,不像后来刘秀这样的豪族是以争夺天下为目标,xìng质截然不同。
放下竹简,拍拍自己的脑袋,想这么多有何用,还是抓紧时间将屯田一事办好,朝门外喊道:“简平,简平!”
“少爷,我知道错了,回去一定狠狠的cāo练那些兔崽子,就不要把我和邓兄弟放在这里,这也太丢人了。”
简平和邓清虽说是做屯长,但是连带领五个人的权利都没有,被安排在书房外值守,简平听到自家少爷的叫喊,满脸晦气的推开房门,哭丧着脸。
李云同样没有好脸sè,冷声的训斥道:“安排你们领着几百人在外面驻守,不是去享受的,要不是你们两个,我早把你们踢下去种地!”
“少爷啊,兄弟们在外面每天是站岗盘查,累得要死,回去还要cāo练三四个时辰,我看他们辛苦,又都是自己弟兄……”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云一把揪住衣襟,李云力气何其大,大胡子简平在家丁里面算是勇猛之辈,可在他面前,根本不够看。
事实上,简平此刻完全是吓傻了,他不知道自家少爷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怒气,李云直接把他提了起来,双眼通红的怒视着,咆哮道:“不练,战场上等着被宰吗?你们要不是我的亲信,我早就行军法砍了你们的脑袋!”
书房门是半开着的,个子仍然没长高的邓清听到房内的动静,小心翼翼的探头进来,却被李云一眼看到,立刻就是大喝道:“滚进来,刚才说的你也给我听着,如果不是自己兄弟,我就砍了你们的脑袋!”
简平满脸的大胡子被李云的突然爆发吓得一抖一抖,自家少爷有时候表现得很急躁,还有些奇怪的举动,可是这样的暴怒却是第一次见,被李云这么一喊,衣襟被松开之后居然是跪在地上。
邓清犹如鹌鹑一样畏畏缩缩的走进去,也跟着跪在地上,在他们的心目中,李云不光是少爷,更像是一名兄长,这和年龄无关。书房外面自然不只是这两人,还有驻守在山谷中的家丁,不过听着里面少爷在那里愤怒的咆哮,只能是装作没听见,不敢去触霉头。
“我要是想过太平rì子,要这么多人做什么,安心当个富家少爷不是更舒服!”
简平和邓清虽然是害怕,可还是有些糊涂,心想咱们是李府家丁,又有几千弟兄,已然是称霸一方了,何必这般辛苦。事实上,不光是面前跪着的两人,还有许多家丁都觉得自家少爷太怪了,这些老实的民户子弟做梦都不会想到造反上去。
突然爆发的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李云长吐一口气,已经是平静不少,看着跪在地上有些战战兢兢,但摸不到头脑的简平和邓清,心里禁不住的苦笑,摇摇头说道:
“起来吧!”
跪在那里的两个人如逢大赦,连忙站起来,又听自家少爷说道:“眼下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上次出去见到的惨剧还不够多吗?我让大家做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身为家丁首领,训练不严,若是按照军法来论,掉脑袋都是轻的。外边风大浪大,不把手里的刀磨快点,拿什么抵挡,还好rì子可就到头了。”
简平和邓清这是第二次听到“军法”,虽然疑惑,但听李云声音显得很疲惫,却是眼圈微红,又跪在地上,激动的说道:“少爷放心,我们要是再不把家丁练好,这脑袋不用少爷来砍,自己就割了去!”
书房中的三人都是不到二十岁,几年相处下来,这么表露真情的情况很少,房中安静了会儿,李云抬抬手说道:“出去吧,将曾昱和吴汉叫过来!”
第一时间更新《西汉之江山美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