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有吃的!从墙上翻进去!”
王匡大声的喊了一句,带头朝墙上登去,高两米左右的庄墙正常情况下是阻挡不住饥民的攀登,不过上面有家丁和佃农防守就有些不同了,王匡和当先行动的几人立即就被上面的佃农用农具捅了下来。
其他饥民吼叫一声,也跟着动作,可有的人就不是那么幸运了,直接被上面的家丁用长矛戳死当场,短短的一小会儿,墙下已经躺下二十几人。
饥民们并不怕死亡,他们已经见惯了身边的人在躺下后,第二天就再也没有起来,可四溢的血腥气却将他们吓住,庄墙外的攀登一时间停了下来,呼喊声戛然而止,被戳中暂时未死的同伴的哀嚎声尤为刺耳。
不过人人都是知道没有吃的一样是死,而且是最难忍受的饿死。左右都是死,爬上去抢到吃的还有一线生机,片刻之后,这群极度渴望食物的饥民再次呼喊着一拥而上,不要命的朝上面攀爬。
王匡和王凤能成为首领,当然是具备一定的头脑,两人在第一次攀登失败后侥幸没被长矛戳下来,当场惊出一身冷汗,揉着额头上被击中的部位,不再上去贸然送死,而是四下张望,想着攻入田庄的办法。
这时,王匡奔行几步,拾起地上较长的农具,怒骂一声从墙上拉扯下来一名家丁,庄墙外面全都是人,惊呼一声的家丁很快就被双眼通红的饥民围住。王凤大喝一声,拔出收在腰间的锈刀,一刀砍在脖颈上结果了他,随手扔掉手中的锈刀,拾起掉下来的长矛就朝庄墙上的人戳去。
其他饥民看到他们的动作,不用多说纷纷有样学样,半刻钟之后,墙头上的人要么被拉扯下来打死,要么就是吓得跳了下去。
这时候再攀爬就极为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饥民攀上墙头,里面的佃农首先仍下农具,四散而逃,可庄门被堵的严严实实,逃也是在庄子内逃罢了。家丁们抵抗一阵,发现身边的乱民越来越多,当下就有人扔掉兵器投降,可杀红眼的饥民们不管不顾,围上去就将这人打死,这一幕让有心投降的家丁们通体冰凉,抵抗也更是激烈,不过随着大刀长矛渐渐的易主,在众人混乱的围攻下接连惨死当场。
“饶命!好汉饶命……”有的佃农哭喊着跪在地上求饶
“杀光这些狗腿子即可,不要管那些庄民,大家快些找吃的!”拉住一个追砍佃农的饥民,王匡大声喊道。
一听到吃的,众人才清醒一些,擦了擦溅在脸上的血滴,欢呼一声朝屋里涌去,很快就找到做得半熟的米粥和面饼,也不管烫不烫,直接用脏兮兮的手抓起来就朝嘴里送。不过依然是人多东西少,屋内的场面甚是混乱,有几人还为了争抢食物打了起来。
“不要抢!弟兄们不要抢!这里有存粮,足够咱们饱食几天。”王匡和王凤连声呼喊阻止。
王匡叔侄在饥民中很有威信,动手的人听到他们的呼喊声都是住手,庄子上的佃农们缩在外边角落,看着他们将自己的食物抢走,也都是无可奈何。
“族叔,这些人怎么办?”王凤搬着粮食出声问道。
“他们跟咱们一样,都是穷苦之人,这些粮食不少,一会儿做好吃的也分给他们一份!”王匡看了佃农一眼,说道。
接着,两人安排一些人赶紧做饭,吃饱了好有力气搬粮食,又带着一些人在庄外挖坑,将死去的弟兄草草安葬。
饥民们都是知道,这里不能停留太久,说不定附近的庄子听到动静后,那些狗腿子家丁就会过来,到时可麻烦了,手下的动作飞快。
活着的佃农们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安全了,而且也能跟着饱餐一顿,不再像方才那般惶恐,战战兢兢地帮忙掩埋死去的庄民。至于那些家丁,不管是饥民还是庄民都是恨之入骨,尸体则是被抬到一边,扔在那里不管,并且抬的时候还被众人恨恨的唾上几口。
收拾停当,饱食一顿后的众人恢复了jīng神和气力,背着粮食朝来时的方向离去,前来抢粮的六百多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不过在他们身后却跟着近百的佃农,庄子被抢光,主家的家丁宾客也都被打死,他们留在这里没有好果子吃,跟着这群“好汉”还能活命,没有什么犹豫的,都是跟着一起逃命。
这次抢来的粮食只够吃三四天,几天之后,王匡叔侄带着流民又是接连抢掠几个不大的庄子,跟在他们身后的人也增加到千余。附近乡里都是知道有这么一伙人,专门找小田庄抢掠,大小豪强地主顿时人人自危,在求告官府未果后,只得将自家田庄内的人手和东西全部转移到城内。
因此王匡等人能抢到的粮食是越来越少,不得不去邻乡寻找田庄,这样一来,他们的声势逐渐扩大,在云杜和当阳两县境内都出现过这些人的身影,因为他们藏身于绿林山中,私下里人们称之为“绿林好汉”或是“绿林贼”。
而赶回新村的李云并不知道这一消息,他留在竟陵和若县的探子此时正忙着悄悄的招募人手,那几名探子是作为火种来使用的,等他们得到情报,然后送回钟武还需要不少时间。
看着最近两天苏萧萧传来的书信,西阳县的情况发展让李云直皱眉头,有几个豪强加入那位三老带领的流民队伍,声势闹的愈发浩大。而此时轪县原本就不安稳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在几名豪强的带领下,千余流民四处抢掠,比西阳三老率领的那群人下手更狠,被他们攻破的庄子内,和豪族有关系的人全都被杀,不像是抢掠,更多则是报复,有不少平民百姓也跟着遭了殃。
据苏萧萧打探到的消息,这些加入流民队伍的豪强都是去年大赦之后的贼匪,在官府和地方豪族的接连打压下,再次起身为盗。
县衙采取的办法很是可笑,紧闭城门龟缩城内不出,在李云看来,哪怕是开官仓放些救济粮,绝大多数流民就会归家,可县衙不这么做,看着流民越闹越大,寄希望于流民抢些粮食,然后散去。
不过这次倒没有隐瞒,当即就上报郡府,文书中言道:本地近来略有不靖,近百流民聚众闹事,不rì将自散!郡府居然也就相信了,既然是不rì自散,那这等小事就不必惊动朝廷了。
两县加起来五千多流民,攻击乡聚,杀人夺粮,遥相呼应,并且人数还有增多的趋势,再加上由于那些悍勇的贼匪加入,流民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原本只敢攻击小田庄的流民队伍,如今已是开始打起较大田庄的主意,这怎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云看着书信气极而乐,对眼下形势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这样的官府,这样的朝廷,不覆灭那真是没天理了!
一路上的思考,他认同范家主的的看法,这是一次机会,不过却是掌握江夏郡北部四县的机会。李云相信,照那两县县衙的对策,一定时间内流民只会越聚越多,只要等到形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时就是自己的机会,完全可以顺势而取。现在不是怜悯那些惨死在流民之手的平民百姓的时候,不破则不立,否则死的人只会更多,不知不觉中,李云的xìng格开始发生变化。
这件事情到底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却是李云下定决心后心中一直念叨的,他不知道的是,在正常的历史中,西阳县三老起义的时间只是略晚一点儿而已,这里面确实有他的一部分原因,只是这些李云根本不会知道。
PS:厚着脸皮求收藏求红票~
王匡大声的喊了一句,带头朝墙上登去,高两米左右的庄墙正常情况下是阻挡不住饥民的攀登,不过上面有家丁和佃农防守就有些不同了,王匡和当先行动的几人立即就被上面的佃农用农具捅了下来。
其他饥民吼叫一声,也跟着动作,可有的人就不是那么幸运了,直接被上面的家丁用长矛戳死当场,短短的一小会儿,墙下已经躺下二十几人。
饥民们并不怕死亡,他们已经见惯了身边的人在躺下后,第二天就再也没有起来,可四溢的血腥气却将他们吓住,庄墙外的攀登一时间停了下来,呼喊声戛然而止,被戳中暂时未死的同伴的哀嚎声尤为刺耳。
不过人人都是知道没有吃的一样是死,而且是最难忍受的饿死。左右都是死,爬上去抢到吃的还有一线生机,片刻之后,这群极度渴望食物的饥民再次呼喊着一拥而上,不要命的朝上面攀爬。
王匡和王凤能成为首领,当然是具备一定的头脑,两人在第一次攀登失败后侥幸没被长矛戳下来,当场惊出一身冷汗,揉着额头上被击中的部位,不再上去贸然送死,而是四下张望,想着攻入田庄的办法。
这时,王匡奔行几步,拾起地上较长的农具,怒骂一声从墙上拉扯下来一名家丁,庄墙外面全都是人,惊呼一声的家丁很快就被双眼通红的饥民围住。王凤大喝一声,拔出收在腰间的锈刀,一刀砍在脖颈上结果了他,随手扔掉手中的锈刀,拾起掉下来的长矛就朝庄墙上的人戳去。
其他饥民看到他们的动作,不用多说纷纷有样学样,半刻钟之后,墙头上的人要么被拉扯下来打死,要么就是吓得跳了下去。
这时候再攀爬就极为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饥民攀上墙头,里面的佃农首先仍下农具,四散而逃,可庄门被堵的严严实实,逃也是在庄子内逃罢了。家丁们抵抗一阵,发现身边的乱民越来越多,当下就有人扔掉兵器投降,可杀红眼的饥民们不管不顾,围上去就将这人打死,这一幕让有心投降的家丁们通体冰凉,抵抗也更是激烈,不过随着大刀长矛渐渐的易主,在众人混乱的围攻下接连惨死当场。
“饶命!好汉饶命……”有的佃农哭喊着跪在地上求饶
“杀光这些狗腿子即可,不要管那些庄民,大家快些找吃的!”拉住一个追砍佃农的饥民,王匡大声喊道。
一听到吃的,众人才清醒一些,擦了擦溅在脸上的血滴,欢呼一声朝屋里涌去,很快就找到做得半熟的米粥和面饼,也不管烫不烫,直接用脏兮兮的手抓起来就朝嘴里送。不过依然是人多东西少,屋内的场面甚是混乱,有几人还为了争抢食物打了起来。
“不要抢!弟兄们不要抢!这里有存粮,足够咱们饱食几天。”王匡和王凤连声呼喊阻止。
王匡叔侄在饥民中很有威信,动手的人听到他们的呼喊声都是住手,庄子上的佃农们缩在外边角落,看着他们将自己的食物抢走,也都是无可奈何。
“族叔,这些人怎么办?”王凤搬着粮食出声问道。
“他们跟咱们一样,都是穷苦之人,这些粮食不少,一会儿做好吃的也分给他们一份!”王匡看了佃农一眼,说道。
接着,两人安排一些人赶紧做饭,吃饱了好有力气搬粮食,又带着一些人在庄外挖坑,将死去的弟兄草草安葬。
饥民们都是知道,这里不能停留太久,说不定附近的庄子听到动静后,那些狗腿子家丁就会过来,到时可麻烦了,手下的动作飞快。
活着的佃农们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安全了,而且也能跟着饱餐一顿,不再像方才那般惶恐,战战兢兢地帮忙掩埋死去的庄民。至于那些家丁,不管是饥民还是庄民都是恨之入骨,尸体则是被抬到一边,扔在那里不管,并且抬的时候还被众人恨恨的唾上几口。
收拾停当,饱食一顿后的众人恢复了jīng神和气力,背着粮食朝来时的方向离去,前来抢粮的六百多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不过在他们身后却跟着近百的佃农,庄子被抢光,主家的家丁宾客也都被打死,他们留在这里没有好果子吃,跟着这群“好汉”还能活命,没有什么犹豫的,都是跟着一起逃命。
这次抢来的粮食只够吃三四天,几天之后,王匡叔侄带着流民又是接连抢掠几个不大的庄子,跟在他们身后的人也增加到千余。附近乡里都是知道有这么一伙人,专门找小田庄抢掠,大小豪强地主顿时人人自危,在求告官府未果后,只得将自家田庄内的人手和东西全部转移到城内。
因此王匡等人能抢到的粮食是越来越少,不得不去邻乡寻找田庄,这样一来,他们的声势逐渐扩大,在云杜和当阳两县境内都出现过这些人的身影,因为他们藏身于绿林山中,私下里人们称之为“绿林好汉”或是“绿林贼”。
而赶回新村的李云并不知道这一消息,他留在竟陵和若县的探子此时正忙着悄悄的招募人手,那几名探子是作为火种来使用的,等他们得到情报,然后送回钟武还需要不少时间。
看着最近两天苏萧萧传来的书信,西阳县的情况发展让李云直皱眉头,有几个豪强加入那位三老带领的流民队伍,声势闹的愈发浩大。而此时轪县原本就不安稳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在几名豪强的带领下,千余流民四处抢掠,比西阳三老率领的那群人下手更狠,被他们攻破的庄子内,和豪族有关系的人全都被杀,不像是抢掠,更多则是报复,有不少平民百姓也跟着遭了殃。
据苏萧萧打探到的消息,这些加入流民队伍的豪强都是去年大赦之后的贼匪,在官府和地方豪族的接连打压下,再次起身为盗。
县衙采取的办法很是可笑,紧闭城门龟缩城内不出,在李云看来,哪怕是开官仓放些救济粮,绝大多数流民就会归家,可县衙不这么做,看着流民越闹越大,寄希望于流民抢些粮食,然后散去。
不过这次倒没有隐瞒,当即就上报郡府,文书中言道:本地近来略有不靖,近百流民聚众闹事,不rì将自散!郡府居然也就相信了,既然是不rì自散,那这等小事就不必惊动朝廷了。
两县加起来五千多流民,攻击乡聚,杀人夺粮,遥相呼应,并且人数还有增多的趋势,再加上由于那些悍勇的贼匪加入,流民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原本只敢攻击小田庄的流民队伍,如今已是开始打起较大田庄的主意,这怎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云看着书信气极而乐,对眼下形势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这样的官府,这样的朝廷,不覆灭那真是没天理了!
一路上的思考,他认同范家主的的看法,这是一次机会,不过却是掌握江夏郡北部四县的机会。李云相信,照那两县县衙的对策,一定时间内流民只会越聚越多,只要等到形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时就是自己的机会,完全可以顺势而取。现在不是怜悯那些惨死在流民之手的平民百姓的时候,不破则不立,否则死的人只会更多,不知不觉中,李云的xìng格开始发生变化。
这件事情到底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却是李云下定决心后心中一直念叨的,他不知道的是,在正常的历史中,西阳县三老起义的时间只是略晚一点儿而已,这里面确实有他的一部分原因,只是这些李云根本不会知道。
PS:厚着脸皮求收藏求红票~
第一时间更新《西汉之江山美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