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积攒的土地仍可富贵一世,不答应就是家破人亡,这其实很好选择。韦家主像是突然苍老了几岁一样,声音低沉的说道:“那些打算都停下吧,以后也别再提了,别说扳不倒李府,就算整垮李府,咱们也是自身难保,西陵那边的人只会更狠辣。”
说完强自振作道:“去年郡府想图谋李府的新茶,后来不也是虎头蛇尾收场,眼下李云已是成了气候,西陵想动手恐怕也不行了。既然如此,咱们就卖个人情,按他说的,留下十顷美田,其它的都送出去吧,想必诸位不会在乎那点儿小钱。”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实力相差悬殊,对方将一切都算计好,骤然动手根本来不及反应,由韦家带头,其他人默然地跟着照办。曾昱和吴汉带人一家家的走过去,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将地契田产文书拱手奉上。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收上来两千三百多顷土地,占钟武县总田地的三分之一还多,如此多的田地却只掌握在这几个家族手中,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地主,可见兼并之风严重到何等地步,李云翻看着书桌上厚厚的一叠地契,眉头紧皱,丝毫没有田产骤然剧增的喜悦,一字一句地说道:“小小的钟武县已是如此,那么,其他地方呢?”
邱雍佑等人仍在邻乡招募人手,收编那几个家族的宾客家丁,监督田地转让,书房内只有曾昱在侧,他看不懂李云的表情,也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略带兴奋地答道:“其他地方应该都差不多,少爷,这么多的田地在手,认真经营的话能收获不少粮粟,还请您示下按什么比例征收租税。”
李云不指望有人能明白今后将面临什么情况,呼出一口浊气,吩咐道:
“旱灾越来越严重,名下佃户全部按照三十税一征收,通知县衙清理沟渠,所需劳力就地征募,以保证灌溉,马上就要秋收了,这两千余顷农田今年多少还能收获一些。秋收之后,丈量土地,每户按照劳力多少租田,先前对佃农的承诺要做到,愿意耕种的可以留在庄子内,想来开垦茶园的安排他们迁到新村,一切自愿。还有,调邓清与吴汉换防,简平去驻守矿场,把徐保换回来吧。”
曾昱快速书写,一条条记录下来,写完之后呈给李云过目,命令只有签上李云的名字才能生效,他和许书嘉负责所有文书之类,并没有实际权力,或许是文人儒生的心思太多,在李云面前两人始终保持着恭谨谦卑的态度,不像邱雍佑等人亲近随意。
比如邱雍佑他们此次行动一箭未发,会来信向他抱怨,换做许、曾二人,最大的可能是会称赞李云不战而胜。
因争水引发的一系列事情需要个把月才能收尾,算得上是一举解决县内不合的声音,没有其他豪强的掣肘,他通过县衙传达的政令畅通无阻。
最近还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许县令和曾县尉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托孙子告知李云,想联络县衙官吏和百姓举荐他做一县之长或是县尉,结果被李云严词拒绝。说来好笑,他既不懂五经又不通律法,太学的门朝哪个方向开都不知道,就算举荐也只能从贤良方正、孝廉和茂才着手,举荐成功与否,李云都不想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年龄上太过引人注目了。
经过收编、整顿和招募,邱雍佑等人返回后,李云手下的家丁暴增一倍,接近一营五千人的数目。南阳武库令王重深陷醇酒美人之中不可自拔,第一次送上的几百金很快就消耗殆尽,不用范家主主动,这位皇室宗亲自己就找上门来,偷运出来的库藏兵器数量一次比一次大。
李云不担心一营的家丁没有兵器武装,反而开始担心王重,一个人贫困rì久,一朝富贵后,行事总是会肆无忌惮不知收敛,如果被人察觉出异常,顺藤摸瓜就牵连到范家,那茶楼这个摇钱树肯定不保,每次运来兵器的时候他都会去信提醒范家主约束那王重,免得惹祸上身。
钟武县招募近五千壮丁已经是极限,再多就会影响到田地耕种,李云目前不打算扩招,兵贵jīng不贵多,这一年所获颇多,需要消化之后再做打算。
突然增加几千民壮,新村的几个管事者也就是忙乱一阵子,采购各项修建营地和民房的材料,将搬迁过来的村民安置下去,新村不缺钱粮,而有了这些,那剩下的都不是问题。麻烦的倒是那近三千新家丁,李云觉得重新混编利大于弊不可取,就从原来的家丁中抽调一部分出sè的提拔起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再整编。
他手下的家丁分为三部分,训练考核合格的作为主力,领足额钱粮,次一等的降低待遇归入预备队,最差的领取钱粮最少,负责县内各地的治安,重点是新村以及茶园的安全。这三部分人不是一成不变,每月也都是有考核,能者上弱者下,形成竞争意识,以激励众人cāo练的热情。最差的家丁也能保证家里的温饱,可谁不想rì子过得更好一些,年轻人都好个面子,大家都两手两脚,没人愿意灰溜溜的从上面被赶下来。
整编之事直到天凤四年三月份才结束,李云和手下的大小头领稍松一口气,如今江山依然如画,只不过从商旅那里得来的零碎消息上看,生活在中原大地的百姓并不像公文上讲的那般太平如意,贫苦的更穷困,富贵者更骄奢。
最惨的当属益、梁两州,平蛮将军冯茂征讨句町,士卒害瘟疫,死者达十分之六七,冯茂征收民财,每家搜取十分之五,益州郡被弄得很虚耗,没能取胜,王莽将冯茂召回,下狱而死。改派宁始将军廉丹与庸部牧史熊攻打句町,这两人又是增加赋税,调发各郡兵粮,又搜取百姓十分之四的资财,导致梁州一贫如洗,战事还是没有成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广汉郡太守上书纳谏,结果被罢官去职。
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李云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只能叹息新朝又向深渊迈进了一步,rì子还是要继续,其心里始终有一块大石头,不去看一看终是放心不下,如今县内一切安稳,趁此机会出去开开眼界。此时各地已经开始混乱,可李云还要远行,相对于邱雍佑等人的无所谓,许书嘉和曾昱对情况了解的多些,都是力劝,不过见他坚持也就尽量的配合。
这年头出门和现代的旅游大不相同,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李云也知道一路上不会平静,调集jīng干的人手jīng良的兵器来保证安全,准备几辆大车装着东西,按照许、曾二人的安排,这次要有三百人跟随。
李云本想带着部分扩编后的亲卫队,加上几十名优秀的家丁就可以了,没想到会这么麻烦,这么多人穿郡过县的远行,太过引人注意,最后经过反复商议,跟着他一起去的也有两百人,还有十几名从苏萧萧那边调过来的探子。等到安排好走后的事项,紧赶慢赶也是到了五月底,天气都开始热了起来。
吴汉、傅迈等亲卫还有一干家丁换上商队伙计的衣服,这年头四处行商,不带刀剑武器没人敢行走,所以他们腰间的佩刀和放在大车上的长枪不会有人觉得奇怪。许书嘉这次也是随行,他和李云穿着短袍,一副商队主事者的模样,不过两人实在是年轻了点儿。
此次远行走的路线是南下经过安陆到汉江,顺着江水西进至竟陵,然后沿着汉江一路北上,经襄阳、宛县到昆阳,这样走的好处是可以乘船凭借水运,至于李云为什么要绕这样的一个大圈子,只有他自己知道。
以他有限的历史知识,只是知道将来搅动整个中原的绿林军就起于沿路的某地,终点昆阳正也是未来大战之地,李云一面焦急等待着自己记忆中将要发生的事件,一面又害怕这个时间来的过早,很是矛盾不安。
说完强自振作道:“去年郡府想图谋李府的新茶,后来不也是虎头蛇尾收场,眼下李云已是成了气候,西陵想动手恐怕也不行了。既然如此,咱们就卖个人情,按他说的,留下十顷美田,其它的都送出去吧,想必诸位不会在乎那点儿小钱。”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实力相差悬殊,对方将一切都算计好,骤然动手根本来不及反应,由韦家带头,其他人默然地跟着照办。曾昱和吴汉带人一家家的走过去,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将地契田产文书拱手奉上。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收上来两千三百多顷土地,占钟武县总田地的三分之一还多,如此多的田地却只掌握在这几个家族手中,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地主,可见兼并之风严重到何等地步,李云翻看着书桌上厚厚的一叠地契,眉头紧皱,丝毫没有田产骤然剧增的喜悦,一字一句地说道:“小小的钟武县已是如此,那么,其他地方呢?”
邱雍佑等人仍在邻乡招募人手,收编那几个家族的宾客家丁,监督田地转让,书房内只有曾昱在侧,他看不懂李云的表情,也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略带兴奋地答道:“其他地方应该都差不多,少爷,这么多的田地在手,认真经营的话能收获不少粮粟,还请您示下按什么比例征收租税。”
李云不指望有人能明白今后将面临什么情况,呼出一口浊气,吩咐道:
“旱灾越来越严重,名下佃户全部按照三十税一征收,通知县衙清理沟渠,所需劳力就地征募,以保证灌溉,马上就要秋收了,这两千余顷农田今年多少还能收获一些。秋收之后,丈量土地,每户按照劳力多少租田,先前对佃农的承诺要做到,愿意耕种的可以留在庄子内,想来开垦茶园的安排他们迁到新村,一切自愿。还有,调邓清与吴汉换防,简平去驻守矿场,把徐保换回来吧。”
曾昱快速书写,一条条记录下来,写完之后呈给李云过目,命令只有签上李云的名字才能生效,他和许书嘉负责所有文书之类,并没有实际权力,或许是文人儒生的心思太多,在李云面前两人始终保持着恭谨谦卑的态度,不像邱雍佑等人亲近随意。
比如邱雍佑他们此次行动一箭未发,会来信向他抱怨,换做许、曾二人,最大的可能是会称赞李云不战而胜。
因争水引发的一系列事情需要个把月才能收尾,算得上是一举解决县内不合的声音,没有其他豪强的掣肘,他通过县衙传达的政令畅通无阻。
最近还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许县令和曾县尉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托孙子告知李云,想联络县衙官吏和百姓举荐他做一县之长或是县尉,结果被李云严词拒绝。说来好笑,他既不懂五经又不通律法,太学的门朝哪个方向开都不知道,就算举荐也只能从贤良方正、孝廉和茂才着手,举荐成功与否,李云都不想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年龄上太过引人注目了。
经过收编、整顿和招募,邱雍佑等人返回后,李云手下的家丁暴增一倍,接近一营五千人的数目。南阳武库令王重深陷醇酒美人之中不可自拔,第一次送上的几百金很快就消耗殆尽,不用范家主主动,这位皇室宗亲自己就找上门来,偷运出来的库藏兵器数量一次比一次大。
李云不担心一营的家丁没有兵器武装,反而开始担心王重,一个人贫困rì久,一朝富贵后,行事总是会肆无忌惮不知收敛,如果被人察觉出异常,顺藤摸瓜就牵连到范家,那茶楼这个摇钱树肯定不保,每次运来兵器的时候他都会去信提醒范家主约束那王重,免得惹祸上身。
钟武县招募近五千壮丁已经是极限,再多就会影响到田地耕种,李云目前不打算扩招,兵贵jīng不贵多,这一年所获颇多,需要消化之后再做打算。
突然增加几千民壮,新村的几个管事者也就是忙乱一阵子,采购各项修建营地和民房的材料,将搬迁过来的村民安置下去,新村不缺钱粮,而有了这些,那剩下的都不是问题。麻烦的倒是那近三千新家丁,李云觉得重新混编利大于弊不可取,就从原来的家丁中抽调一部分出sè的提拔起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再整编。
他手下的家丁分为三部分,训练考核合格的作为主力,领足额钱粮,次一等的降低待遇归入预备队,最差的领取钱粮最少,负责县内各地的治安,重点是新村以及茶园的安全。这三部分人不是一成不变,每月也都是有考核,能者上弱者下,形成竞争意识,以激励众人cāo练的热情。最差的家丁也能保证家里的温饱,可谁不想rì子过得更好一些,年轻人都好个面子,大家都两手两脚,没人愿意灰溜溜的从上面被赶下来。
整编之事直到天凤四年三月份才结束,李云和手下的大小头领稍松一口气,如今江山依然如画,只不过从商旅那里得来的零碎消息上看,生活在中原大地的百姓并不像公文上讲的那般太平如意,贫苦的更穷困,富贵者更骄奢。
最惨的当属益、梁两州,平蛮将军冯茂征讨句町,士卒害瘟疫,死者达十分之六七,冯茂征收民财,每家搜取十分之五,益州郡被弄得很虚耗,没能取胜,王莽将冯茂召回,下狱而死。改派宁始将军廉丹与庸部牧史熊攻打句町,这两人又是增加赋税,调发各郡兵粮,又搜取百姓十分之四的资财,导致梁州一贫如洗,战事还是没有成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广汉郡太守上书纳谏,结果被罢官去职。
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李云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只能叹息新朝又向深渊迈进了一步,rì子还是要继续,其心里始终有一块大石头,不去看一看终是放心不下,如今县内一切安稳,趁此机会出去开开眼界。此时各地已经开始混乱,可李云还要远行,相对于邱雍佑等人的无所谓,许书嘉和曾昱对情况了解的多些,都是力劝,不过见他坚持也就尽量的配合。
这年头出门和现代的旅游大不相同,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李云也知道一路上不会平静,调集jīng干的人手jīng良的兵器来保证安全,准备几辆大车装着东西,按照许、曾二人的安排,这次要有三百人跟随。
李云本想带着部分扩编后的亲卫队,加上几十名优秀的家丁就可以了,没想到会这么麻烦,这么多人穿郡过县的远行,太过引人注意,最后经过反复商议,跟着他一起去的也有两百人,还有十几名从苏萧萧那边调过来的探子。等到安排好走后的事项,紧赶慢赶也是到了五月底,天气都开始热了起来。
吴汉、傅迈等亲卫还有一干家丁换上商队伙计的衣服,这年头四处行商,不带刀剑武器没人敢行走,所以他们腰间的佩刀和放在大车上的长枪不会有人觉得奇怪。许书嘉这次也是随行,他和李云穿着短袍,一副商队主事者的模样,不过两人实在是年轻了点儿。
此次远行走的路线是南下经过安陆到汉江,顺着江水西进至竟陵,然后沿着汉江一路北上,经襄阳、宛县到昆阳,这样走的好处是可以乘船凭借水运,至于李云为什么要绕这样的一个大圈子,只有他自己知道。
以他有限的历史知识,只是知道将来搅动整个中原的绿林军就起于沿路的某地,终点昆阳正也是未来大战之地,李云一面焦急等待着自己记忆中将要发生的事件,一面又害怕这个时间来的过早,很是矛盾不安。
第一时间更新《西汉之江山美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