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西高加索地区,面临苏联元帅布琼尼领导的军队,克莱斯特的主力部队也会配合着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到那时,白起集结的大炮将万炮齐鸣,造成一个巨大的声势。苏联人一定会认为只有这里才是德军主力进攻的区域。也难怪苏联红军会这么想,这次本来是佯攻的动作实在是搞得大了一点!德军主力部队30余万人集结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再加上3个德军主力装甲师部署的位置正好是德军进攻发起的最有利地点,苏联红军就不得不相当的重视了。
德国空军的小伙子们早就结束了所有的休假,他们的兵力已经足足有10万人的规模,近10000架飞机盘踞在高加索地区。牢牢地控制了这里的天空。德国空军每一天的例行巡逻飞行次数都达到了500架次,密集的空中侦察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没有人怀疑的德军即将要开始的进攻。[..]
高加索的陆、海、空交通状况,地形,水文地理和自然气候等条件,决定了哪几个方向可能成为德军进攻的主要战役力向。东高加索方向和西高加索方向,由西北而东南横贯高加索地区,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将是主要的战役力向。从普罗赫拉德内依经过古迭尔美斯、马哈奇卡拉、捷尔宾特到巴库的铁路和公路是东高加索方向的轴线,沿黑海海岸上土阿朴谢、苏呼米的铁路和公路构成西高加索方向的轴线。这两个方向的地形具有很人的战役容量,集团军和方面军规模的部队均可以很方便的行动。
苏军防守的重中之重也在这两个方向上,他们的jīng锐兵力大多沿着西高加索轴线展开。苏联红军根据德军以往的进攻分析,他们必定会选择适合装甲部队运动的路线开展进攻。因此北高加索方面军的布琼尼元帅、南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外高加索方面军的丘列涅夫大将这三位军事主官都把苏军第一道防线看的很重。他们认为只要把德军主力拖进地形复杂,处处可以打伏击,打埋伏的丘陵地带,那么敌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苏军就有了很大的胜算。
在这里苏联经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这要从很早很早开始说起,历史上这个地区就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跟俄国人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他们互相攻讦,互有胜负。战场在高加索的时候很多很多,因此这里的民风彪悍,俄罗斯少数民族总是能真善战,以极大的热情保护自己的家园。历史上积累的很多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历次战斗中都发挥过作用,现在德军来了,要让他们尝一尝掉进火网的滋味!
高加索地区山很多,这就意味着什么石头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就少不了。所以他们把很多防御工事都修筑的很坚固。德国对苏联的威胁由来已久,早在一战时期这个地方就曾经成为了德军想要夺取的目标,在苏联的宣传中德**国主义的全部历史,是沿着一条暴力、抢劫和掠夺的血腥道路发展起来的。许多世纪以来,垂涎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辽阔土地,奴役斯拉夫各族人民,抢劫其财富,就是德国侵略政策的主要目标。他们视此为称霸世界的必由之路。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源密集的高加索地区,所以这里的防御设施一直在建设之中。他们防备德军的工作就像是历史传承一样,早就深入到了骨子里去了。
要想打破这样的局势,攻占层层设防、堡垒密集、军民一心的高加索谈何容易!
白起知道,打高加索跟打乌克兰不一样。在这里苏军拥有很多的优势,他们早就在茂密的树林里安置了很多据点,准备德军来的时候发挥突然一击的作用。他们的士兵之中有很多本地山民,这些人对地形地貌的了解本身就是一种可观的战斗力。在山地作战中,德军的机动优势荡然无存。唯独面对面残酷的争斗才是对山地战最合适的描述。这样一来,苏军的人数优势就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他们的军队素质低下,但是新兵的成长速度却是极快。磨刀石就是德军这一支世界上最具备最优秀的执行者风范的军队。
白起为德军改进了装备,却还没有转换他们的作战思想。虽然新战术随着新装备的不断熟悉也改进了很多,但跟苏军作战时间一长也难免不被红军瞧出德军仅有的三板斧。被对手了解了自己的杀招不是好时情,在遇到有利地形的时候,德军未免不会被劣势装备的对手击败!
白起一直想要把德军打造成像是志愿军那样的充满了创造力的军队,那一支手握着很差劲的武器却打出了许多经典战例的强军是白起追求的目标。德军根本不缺乏技战术人才,缺乏的是具备灵活的创造力的人才。国防军之中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呆的时间越长能力就越大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很对具有活力的创造力丰富的人被他们看作是离经叛道和搅局者!在一般战役情况下他们这样想或许有道理,但战场上的原则是消灭敌人保全自己,什么制度都不可生搬硬套的,这时候灵活的思想才能创造出最合适的战术。学得多不一定能力强,会运用才是问题的关键。资历老不一定能顶事,有看透本质的能耐才可以。老兵的作用是带新兵,维持体系的运转,保证系统的正常。有创造能力的新兵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国防军中不允许的是怀疑以前的战术,这就容易扼杀那些成长中的创新思维。每一个高层军官都注重有经验的老兵,但关键是老兵就一定会比新兵能打仗吗?
世界上大多数的军队领导者,都知道经历过实战的老兵才是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力建设这样的组织架构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那些新兵之中所谓的离经叛道的人。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却总是被传统扼杀在襁褓之中。不然的话,戴高乐和李德哈特这样具备前瞻思维的人才怎么会不被重视,甚至处处碰壁呢?
德国空军的小伙子们早就结束了所有的休假,他们的兵力已经足足有10万人的规模,近10000架飞机盘踞在高加索地区。牢牢地控制了这里的天空。德国空军每一天的例行巡逻飞行次数都达到了500架次,密集的空中侦察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没有人怀疑的德军即将要开始的进攻。[..]
高加索的陆、海、空交通状况,地形,水文地理和自然气候等条件,决定了哪几个方向可能成为德军进攻的主要战役力向。东高加索方向和西高加索方向,由西北而东南横贯高加索地区,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将是主要的战役力向。从普罗赫拉德内依经过古迭尔美斯、马哈奇卡拉、捷尔宾特到巴库的铁路和公路是东高加索方向的轴线,沿黑海海岸上土阿朴谢、苏呼米的铁路和公路构成西高加索方向的轴线。这两个方向的地形具有很人的战役容量,集团军和方面军规模的部队均可以很方便的行动。
苏军防守的重中之重也在这两个方向上,他们的jīng锐兵力大多沿着西高加索轴线展开。苏联红军根据德军以往的进攻分析,他们必定会选择适合装甲部队运动的路线开展进攻。因此北高加索方面军的布琼尼元帅、南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外高加索方面军的丘列涅夫大将这三位军事主官都把苏军第一道防线看的很重。他们认为只要把德军主力拖进地形复杂,处处可以打伏击,打埋伏的丘陵地带,那么敌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苏军就有了很大的胜算。
在这里苏联经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这要从很早很早开始说起,历史上这个地区就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跟俄国人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他们互相攻讦,互有胜负。战场在高加索的时候很多很多,因此这里的民风彪悍,俄罗斯少数民族总是能真善战,以极大的热情保护自己的家园。历史上积累的很多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历次战斗中都发挥过作用,现在德军来了,要让他们尝一尝掉进火网的滋味!
高加索地区山很多,这就意味着什么石头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就少不了。所以他们把很多防御工事都修筑的很坚固。德国对苏联的威胁由来已久,早在一战时期这个地方就曾经成为了德军想要夺取的目标,在苏联的宣传中德**国主义的全部历史,是沿着一条暴力、抢劫和掠夺的血腥道路发展起来的。许多世纪以来,垂涎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辽阔土地,奴役斯拉夫各族人民,抢劫其财富,就是德国侵略政策的主要目标。他们视此为称霸世界的必由之路。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源密集的高加索地区,所以这里的防御设施一直在建设之中。他们防备德军的工作就像是历史传承一样,早就深入到了骨子里去了。
要想打破这样的局势,攻占层层设防、堡垒密集、军民一心的高加索谈何容易!
白起知道,打高加索跟打乌克兰不一样。在这里苏军拥有很多的优势,他们早就在茂密的树林里安置了很多据点,准备德军来的时候发挥突然一击的作用。他们的士兵之中有很多本地山民,这些人对地形地貌的了解本身就是一种可观的战斗力。在山地作战中,德军的机动优势荡然无存。唯独面对面残酷的争斗才是对山地战最合适的描述。这样一来,苏军的人数优势就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他们的军队素质低下,但是新兵的成长速度却是极快。磨刀石就是德军这一支世界上最具备最优秀的执行者风范的军队。
白起为德军改进了装备,却还没有转换他们的作战思想。虽然新战术随着新装备的不断熟悉也改进了很多,但跟苏军作战时间一长也难免不被红军瞧出德军仅有的三板斧。被对手了解了自己的杀招不是好时情,在遇到有利地形的时候,德军未免不会被劣势装备的对手击败!
白起一直想要把德军打造成像是志愿军那样的充满了创造力的军队,那一支手握着很差劲的武器却打出了许多经典战例的强军是白起追求的目标。德军根本不缺乏技战术人才,缺乏的是具备灵活的创造力的人才。国防军之中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呆的时间越长能力就越大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很对具有活力的创造力丰富的人被他们看作是离经叛道和搅局者!在一般战役情况下他们这样想或许有道理,但战场上的原则是消灭敌人保全自己,什么制度都不可生搬硬套的,这时候灵活的思想才能创造出最合适的战术。学得多不一定能力强,会运用才是问题的关键。资历老不一定能顶事,有看透本质的能耐才可以。老兵的作用是带新兵,维持体系的运转,保证系统的正常。有创造能力的新兵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国防军中不允许的是怀疑以前的战术,这就容易扼杀那些成长中的创新思维。每一个高层军官都注重有经验的老兵,但关键是老兵就一定会比新兵能打仗吗?
世界上大多数的军队领导者,都知道经历过实战的老兵才是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力建设这样的组织架构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那些新兵之中所谓的离经叛道的人。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却总是被传统扼杀在襁褓之中。不然的话,戴高乐和李德哈特这样具备前瞻思维的人才怎么会不被重视,甚至处处碰壁呢?
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