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夜降(一)
现在叶涵羽所进行的任务,是尕什-拉克苏防线的战场起始任务。
至于什么是战场起始任务,叶涵羽也并不怎么清楚。
不过,根据只有完成“花园空降”等三个前哨任务,才能进入【西线战场第一阶段任务栏】,而也是叶涵羽目前唯一可见的任务来看,似乎只有通过这个任务,才能看起游戏的后续章节。
这种模式的任务设置,在第一时间就引来了大量新玩家的抱怨。
仅《东线》这款游戏目前的任务模式而言,与其称其为网络游戏,不如说是一款通过游戏室提供联机服务的一款,可联机网络游戏――就像是中古时代的著名单机游戏《暗黑破坏神》一样。
有着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挂着网游的名号,实际上却做了一款单机游戏。
这是叶涵羽在这次任务开始的6天强化训练的闲余,登录游戏外部论坛,看到得数量最多的评价。
目前而言,这句评价,还称不上褒贬。但是火月年华的这种制作理念,所带来的影响,叶涵羽却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得到。
因为游戏任务设置的原因,目前的新玩家大多只能开启前哨任务,因此,这个一期任务虽然标注了允许小队模式,但是叶涵羽没能,也没有意愿,去寻找玩家队友――
之所以说“没能”的具体原因是,公测开始之后,第一基地的内测组玩家被打散了。分到了近20个“训练基地设施”当中。
也就是说,NO.1训练基地公测开始后,内测的老玩家,包含叶涵羽在内,也只剩下了不到5人,其中没有任何叶涵羽认识的人。
而随着995名新玩家的到来,几人从表面上而言,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实际上,公测开始之后,除了所谓“模拟战场”中的战役任务,在“训练基地”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基地卫生清理”、“强化训练”、“50环shè击”、“引领新兵”之类的“普通任务”,同样提供一些经验增长比较低的“安全”任务。
好处是,不用像叶涵羽这类内测玩家当初那样,一上来,就只能两眼一抹黑地先在战场上滚上两圈,被至少60%的死亡痛觉体验折磨得心神憔悴,就可以升级,并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战技、战术知识以及津贴。
坏处就是,经验值少得吓人,有玩家统计了一下,完美执行一次基地任务,还不如在沃斯特大街战役中,进入战场之中生存30秒无击杀速死获得的经验多――与内测不同,公测开始后,玩家数据与经验条也变成可显了。
至于津贴的作用,除了提供在基地的场地消耗费与食物消耗外,大概就是提高玩家的身体素质了。
不过一直被游戏中的角sè,那只能说一般的身体素质所困扰着的叶涵羽曾经颇有兴趣地去看了一下。
然后看了下,已经变成上等兵的他每天的固定基地津贴,斯巴达了两秒钟,毫不犹豫地将基地强化这个项目抛到了脑后。
仅仅是列兵提升至上等兵,所提高的体制素质点,就需要上等兵3个月,列兵六个月的津贴才可以提声一次,并且还随着身体素质接近人体极限,而成倍地增长。
天知道,叶涵羽现在的基础素质点,除去基础点数,三分之二都是他三个月的自行训练中自然增长的,只有三分之一是升级获得点数。
简而言之,这个津贴升级系统,似乎就是火月年华专门提供给信用点玩家使用的东西――虽然对于《东线无战事》这款游戏的吸金能力,叶涵羽依然不怎么看好。
对于训练基地的新增功能,叶涵羽所了解到的也仅至于此,其他的内容,几乎是转身就进了战役剧情的叶涵羽,大多都是通过东线内部玩家交流平台,或者外部论坛得知的。
前面说过,叶涵羽进入纳伦空降作战以后,前六天一直在进行强化训练。
但是实际上,这六天强化训练,对于刚进入62年那些士兵们而言,却仅仅是长达3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过去的61年中,周边国家局势的变化,以及第二共和在国际上受到的步步压迫,新共和国的军人们的征兵,以及训练强度,也在逐步提升。
61年,对于共和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战争尚还只是一团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巨大yīn霾。
但是对于共和的军人而言,61年,属于他们的战斗便早早地开始了。
无论是那些以志愿军的身份,战死在国境外的士兵,还是那些抓紧一切时间,为了个人生命荣耀,与国家安全尊严,而拼命训练的军人,对战争临近的体悟与紧迫感,都是普通人所不能比拟的。
而一进入东线,叶涵羽就被身边战友身上所携带着的,军营中所充斥着的,人们话语中所谈论着的这种战争气氛,从现实世界所营造出的那种慵懒感中拖了出来。
这对于,自从10月4rì的那次袭击发生后,就一直游离于虚幻的不安感与对身边和平生活的虚幻感中的叶涵羽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对于普通的只有16岁的高中生而言,这种情况,可能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范畴。
但是早在10月9rì,约翰在更衣室中和他开玩笑的时候,叶涵羽便已经察觉了自己身上的这种不正常。
但是,对于这种异常,叶涵羽实际上是有些欣喜的――他觉得,这种紧张感对于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进入战役剧情以后,与叶涵羽原本内测时所估测的不同,新的剧情里,他并非像是前几次前哨战那样,人物背景基本上可以说一片空白,任务剧情与其他任务剧情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公测开始之后,原本只有姓氏的内测人物卡上,叶涵羽按照自己的名字,填入了虚拟的称呼。
名为叶羽的下士,是在“花园”战役中,84空中骑兵师中,最后幸存的9百余人中的一员。
仅仅是活着从战场上回来的上等兵叶羽,依照其单兵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作战记录,获得了晋升。
但是实际上,因为在与艾什伯突袭作战的中途,夜视仪被敌人火力击碎的原因,叶羽上等兵如同其他同僚一样,按照第二共和的现行军事条例,有大量的战功无法获得实际折算的情况。
因为最后突袭的时候,84师的机降兵太过分散,最终幸存人数也太少,连交叉验证都无力做到。
除了军衔的晋升,名为叶羽的现役下士,最终只收获到了一枚2级英雄纪念章,因为对外宣称是志愿军战役的原因,甚至连战役纪念章都没有。
最后,整个84师幸存人员的整编,最终也以低调处理――对于此时的外界媒体而言,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只共和师级作战就这么人间蒸发了。
除去后勤部门,以及各种因为**以及心理伤残退役的人员,84师的战斗人员已然不多。
分配到拉克苏军区,第207空勤作战大队的原84作战兵,只有叶涵羽一人,这或许是火月年华在剧情设计时,有意安排的。
因为几乎是假期一开始,就陷入各种麻烦,根本没时间训练的原因,这六天的强化训练,对于叶涵羽,是变成了实打实的“强化训练”。
赶鸭子上架的味道非常明显――虽然按照标准“设定”,叶羽进入空勤大队已经足足有2个多月了。
系统的设定中,叶羽下士这两个月来是怎么度过的,叶涵羽并不知道。
按照系统提供的任务指导,已经预先知道了任务后续发展的叶涵羽,一头就将脑袋扎入了空勤团的速降与YA式模块化步枪的熟悉训练中。
托这个人物的身份背景中,已经跟基地中的长官们混熟了的原因,叶涵羽用他的人物,从花园战役中的得到的津贴,送了十几条好烟好酒,让陈冬青与康布罗纳给他安排了整整一周的空降强化训练。
此时坐在飞机上,心中总算是有了一点底。
端着狼牙步枪,坐在被钢轨与固定栓固定着的单兵风翼,开放式的驾驶座上,叶涵羽此时的心情却很平稳。
跟花园战役时,手脚冰凉的感觉不同,除了淡淡的紧张感,以及稍稍地兴奋之外,叶涵羽并没有太多其他多余的情绪。
叶涵羽觉得,这或许就是“被迫去面对”以及“主动去面对”战争时,所致使的心态上的不同之处。
花园战役时候的叶涵羽,虽然对着战争,是充满向往与好奇着的,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世界的玩家,他每一次战役的开始,没一次死亡,在当初的叶涵羽看来,都是在游戏设计小组,火月年华的刻意安排下,没有意义而又极其被动的。
也就是说,当时的叶涵羽,虽然是继续并坚持玩了下去,但是对于游戏,对于火月年华的态度,他更多的是一种“我只是想来玩个游戏,外加体悟战争而已,你们这些设计游戏的混蛋,干嘛非得把剧情安排得那么残酷,难度设置得那么高啊!?”
即使,按照自己不服输习惯,叶涵羽将痛觉调到了最高。
但是在确认其他人不会注意到的时候――比如灯光昏暗的机舱中――叶涵羽依然会禁不住地感到恐惧,害怕,以及紧张到胃抽搐。
即使真实的死亡不存在,那种疼痛却是真实的。足以让叶涵羽身为人类的本能,对其做出反应。
但是,因为花园战役中,被那些NPC士兵们同僚所感染,叶涵羽逐渐从他身为一个“游戏中的局外人”――现实的玩家其天生的旁观地位中脱离出来,将自身带入了这个游戏世界中。
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叶涵羽喜欢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入历史抉择中设想的习惯,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而因此,叶涵羽由“一种被游戏设计者推着走的被动”,找到了那种真实的意志与感受。
“守护什么”、“保卫什么”、“生存”、“使命感”、“获得胜利”。
还有“对战友的感情”。
这既是叶涵羽从他身边的那些虚拟却真实的人物上,所获得的东西,也是最终趋势叶涵羽,以一种真实而主观的意识,主动地,在“真实的疼痛”与“虚幻的情感与合理的逻辑”之中,选择了“去面对痛苦”。
这是叶涵羽在虚拟的世界中,所获得的第一次人生意志的升华――为了他人,出于某些美好的意志,而勇于面对伤痛。
而在10月4rì的那次袭击中,尚在第一次人格升华的余韵中,还未沉淀下来的叶涵羽紧接着就迎来了第二次的抉择。
几乎是裹挟着第一次人格重塑中形成的信仰的余威,叶涵羽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那道原本会让绝大多数人犹豫不觉的选择题。
而此时,再一次进入东线的叶涵羽,虽然即使只有短短16天的体感时间,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勇敢面对过了伤痛,也毅然面对过了死亡。
再加上对第二共和,这个已经泯灭到历史之中的真实国家的认可,此时坐在飞机上的叶涵羽,已经有了那种久经沙场的真正老兵的那种,淡然面对战场的心态雏形――
虽然是建立在叶涵羽,确认自身不会真正死亡的心态基础上的。
――――――――――――――――――――――――――――――
玩脱了……
倒时差倒得好痛苦……
大修什么的看起来要等到我把时差倒回来再说
至于什么是战场起始任务,叶涵羽也并不怎么清楚。
不过,根据只有完成“花园空降”等三个前哨任务,才能进入【西线战场第一阶段任务栏】,而也是叶涵羽目前唯一可见的任务来看,似乎只有通过这个任务,才能看起游戏的后续章节。
这种模式的任务设置,在第一时间就引来了大量新玩家的抱怨。
仅《东线》这款游戏目前的任务模式而言,与其称其为网络游戏,不如说是一款通过游戏室提供联机服务的一款,可联机网络游戏――就像是中古时代的著名单机游戏《暗黑破坏神》一样。
有着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挂着网游的名号,实际上却做了一款单机游戏。
这是叶涵羽在这次任务开始的6天强化训练的闲余,登录游戏外部论坛,看到得数量最多的评价。
目前而言,这句评价,还称不上褒贬。但是火月年华的这种制作理念,所带来的影响,叶涵羽却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得到。
因为游戏任务设置的原因,目前的新玩家大多只能开启前哨任务,因此,这个一期任务虽然标注了允许小队模式,但是叶涵羽没能,也没有意愿,去寻找玩家队友――
之所以说“没能”的具体原因是,公测开始之后,第一基地的内测组玩家被打散了。分到了近20个“训练基地设施”当中。
也就是说,NO.1训练基地公测开始后,内测的老玩家,包含叶涵羽在内,也只剩下了不到5人,其中没有任何叶涵羽认识的人。
而随着995名新玩家的到来,几人从表面上而言,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实际上,公测开始之后,除了所谓“模拟战场”中的战役任务,在“训练基地”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基地卫生清理”、“强化训练”、“50环shè击”、“引领新兵”之类的“普通任务”,同样提供一些经验增长比较低的“安全”任务。
好处是,不用像叶涵羽这类内测玩家当初那样,一上来,就只能两眼一抹黑地先在战场上滚上两圈,被至少60%的死亡痛觉体验折磨得心神憔悴,就可以升级,并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战技、战术知识以及津贴。
坏处就是,经验值少得吓人,有玩家统计了一下,完美执行一次基地任务,还不如在沃斯特大街战役中,进入战场之中生存30秒无击杀速死获得的经验多――与内测不同,公测开始后,玩家数据与经验条也变成可显了。
至于津贴的作用,除了提供在基地的场地消耗费与食物消耗外,大概就是提高玩家的身体素质了。
不过一直被游戏中的角sè,那只能说一般的身体素质所困扰着的叶涵羽曾经颇有兴趣地去看了一下。
然后看了下,已经变成上等兵的他每天的固定基地津贴,斯巴达了两秒钟,毫不犹豫地将基地强化这个项目抛到了脑后。
仅仅是列兵提升至上等兵,所提高的体制素质点,就需要上等兵3个月,列兵六个月的津贴才可以提声一次,并且还随着身体素质接近人体极限,而成倍地增长。
天知道,叶涵羽现在的基础素质点,除去基础点数,三分之二都是他三个月的自行训练中自然增长的,只有三分之一是升级获得点数。
简而言之,这个津贴升级系统,似乎就是火月年华专门提供给信用点玩家使用的东西――虽然对于《东线无战事》这款游戏的吸金能力,叶涵羽依然不怎么看好。
对于训练基地的新增功能,叶涵羽所了解到的也仅至于此,其他的内容,几乎是转身就进了战役剧情的叶涵羽,大多都是通过东线内部玩家交流平台,或者外部论坛得知的。
前面说过,叶涵羽进入纳伦空降作战以后,前六天一直在进行强化训练。
但是实际上,这六天强化训练,对于刚进入62年那些士兵们而言,却仅仅是长达3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过去的61年中,周边国家局势的变化,以及第二共和在国际上受到的步步压迫,新共和国的军人们的征兵,以及训练强度,也在逐步提升。
61年,对于共和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战争尚还只是一团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巨大yīn霾。
但是对于共和的军人而言,61年,属于他们的战斗便早早地开始了。
无论是那些以志愿军的身份,战死在国境外的士兵,还是那些抓紧一切时间,为了个人生命荣耀,与国家安全尊严,而拼命训练的军人,对战争临近的体悟与紧迫感,都是普通人所不能比拟的。
而一进入东线,叶涵羽就被身边战友身上所携带着的,军营中所充斥着的,人们话语中所谈论着的这种战争气氛,从现实世界所营造出的那种慵懒感中拖了出来。
这对于,自从10月4rì的那次袭击发生后,就一直游离于虚幻的不安感与对身边和平生活的虚幻感中的叶涵羽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对于普通的只有16岁的高中生而言,这种情况,可能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范畴。
但是早在10月9rì,约翰在更衣室中和他开玩笑的时候,叶涵羽便已经察觉了自己身上的这种不正常。
但是,对于这种异常,叶涵羽实际上是有些欣喜的――他觉得,这种紧张感对于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进入战役剧情以后,与叶涵羽原本内测时所估测的不同,新的剧情里,他并非像是前几次前哨战那样,人物背景基本上可以说一片空白,任务剧情与其他任务剧情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公测开始之后,原本只有姓氏的内测人物卡上,叶涵羽按照自己的名字,填入了虚拟的称呼。
名为叶羽的下士,是在“花园”战役中,84空中骑兵师中,最后幸存的9百余人中的一员。
仅仅是活着从战场上回来的上等兵叶羽,依照其单兵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作战记录,获得了晋升。
但是实际上,因为在与艾什伯突袭作战的中途,夜视仪被敌人火力击碎的原因,叶羽上等兵如同其他同僚一样,按照第二共和的现行军事条例,有大量的战功无法获得实际折算的情况。
因为最后突袭的时候,84师的机降兵太过分散,最终幸存人数也太少,连交叉验证都无力做到。
除了军衔的晋升,名为叶羽的现役下士,最终只收获到了一枚2级英雄纪念章,因为对外宣称是志愿军战役的原因,甚至连战役纪念章都没有。
最后,整个84师幸存人员的整编,最终也以低调处理――对于此时的外界媒体而言,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只共和师级作战就这么人间蒸发了。
除去后勤部门,以及各种因为**以及心理伤残退役的人员,84师的战斗人员已然不多。
分配到拉克苏军区,第207空勤作战大队的原84作战兵,只有叶涵羽一人,这或许是火月年华在剧情设计时,有意安排的。
因为几乎是假期一开始,就陷入各种麻烦,根本没时间训练的原因,这六天的强化训练,对于叶涵羽,是变成了实打实的“强化训练”。
赶鸭子上架的味道非常明显――虽然按照标准“设定”,叶羽进入空勤大队已经足足有2个多月了。
系统的设定中,叶羽下士这两个月来是怎么度过的,叶涵羽并不知道。
按照系统提供的任务指导,已经预先知道了任务后续发展的叶涵羽,一头就将脑袋扎入了空勤团的速降与YA式模块化步枪的熟悉训练中。
托这个人物的身份背景中,已经跟基地中的长官们混熟了的原因,叶涵羽用他的人物,从花园战役中的得到的津贴,送了十几条好烟好酒,让陈冬青与康布罗纳给他安排了整整一周的空降强化训练。
此时坐在飞机上,心中总算是有了一点底。
端着狼牙步枪,坐在被钢轨与固定栓固定着的单兵风翼,开放式的驾驶座上,叶涵羽此时的心情却很平稳。
跟花园战役时,手脚冰凉的感觉不同,除了淡淡的紧张感,以及稍稍地兴奋之外,叶涵羽并没有太多其他多余的情绪。
叶涵羽觉得,这或许就是“被迫去面对”以及“主动去面对”战争时,所致使的心态上的不同之处。
花园战役时候的叶涵羽,虽然对着战争,是充满向往与好奇着的,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世界的玩家,他每一次战役的开始,没一次死亡,在当初的叶涵羽看来,都是在游戏设计小组,火月年华的刻意安排下,没有意义而又极其被动的。
也就是说,当时的叶涵羽,虽然是继续并坚持玩了下去,但是对于游戏,对于火月年华的态度,他更多的是一种“我只是想来玩个游戏,外加体悟战争而已,你们这些设计游戏的混蛋,干嘛非得把剧情安排得那么残酷,难度设置得那么高啊!?”
即使,按照自己不服输习惯,叶涵羽将痛觉调到了最高。
但是在确认其他人不会注意到的时候――比如灯光昏暗的机舱中――叶涵羽依然会禁不住地感到恐惧,害怕,以及紧张到胃抽搐。
即使真实的死亡不存在,那种疼痛却是真实的。足以让叶涵羽身为人类的本能,对其做出反应。
但是,因为花园战役中,被那些NPC士兵们同僚所感染,叶涵羽逐渐从他身为一个“游戏中的局外人”――现实的玩家其天生的旁观地位中脱离出来,将自身带入了这个游戏世界中。
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叶涵羽喜欢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入历史抉择中设想的习惯,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而因此,叶涵羽由“一种被游戏设计者推着走的被动”,找到了那种真实的意志与感受。
“守护什么”、“保卫什么”、“生存”、“使命感”、“获得胜利”。
还有“对战友的感情”。
这既是叶涵羽从他身边的那些虚拟却真实的人物上,所获得的东西,也是最终趋势叶涵羽,以一种真实而主观的意识,主动地,在“真实的疼痛”与“虚幻的情感与合理的逻辑”之中,选择了“去面对痛苦”。
这是叶涵羽在虚拟的世界中,所获得的第一次人生意志的升华――为了他人,出于某些美好的意志,而勇于面对伤痛。
而在10月4rì的那次袭击中,尚在第一次人格升华的余韵中,还未沉淀下来的叶涵羽紧接着就迎来了第二次的抉择。
几乎是裹挟着第一次人格重塑中形成的信仰的余威,叶涵羽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那道原本会让绝大多数人犹豫不觉的选择题。
而此时,再一次进入东线的叶涵羽,虽然即使只有短短16天的体感时间,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勇敢面对过了伤痛,也毅然面对过了死亡。
再加上对第二共和,这个已经泯灭到历史之中的真实国家的认可,此时坐在飞机上的叶涵羽,已经有了那种久经沙场的真正老兵的那种,淡然面对战场的心态雏形――
虽然是建立在叶涵羽,确认自身不会真正死亡的心态基础上的。
――――――――――――――――――――――――――――――
玩脱了……
倒时差倒得好痛苦……
大修什么的看起来要等到我把时差倒回来再说
第一时间更新《东线无战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