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送达,大宋京师朝堂之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比前线宋辽两军厮杀弱上半分。
少宰白时中作为蔡京的代言人,率领蔡京一党和太宰王黼,枢密使郑居中一派针锋相对。一边要保种师道,一边却想着把西军中蔡京的影子彻底抹干净。毕竟王黼这边官职压了白时中那边一头,而且还是军政二府大佬联手弹压,又有童贯的大帽子忽悠,天平开始慢慢向着对种师道不利的一边倾斜。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赵桓的《燕云二阶攻略策》献上了朝堂,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殿中承旨把太子赵桓的奏章念完之后,赵佶拍着龙案把一众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大臣们为争权夺利斗的你死我活的功夫,赵桓却把目光集中到了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上,并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建议,和这些大臣比起来,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赵佶对着大臣们发脾气的时候,心里却是对自己的儿子变的这么能干喜不自胜。
太子的奏章一上,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郑居中,作为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居然到现在还对下一步如何行动没有一点谱,却像个乡野村妇似的为了一点点利益在朝堂之上喋喋不休。赵佶命他闭门思过三天的旨意一下,乖乖的把乞骸骨的奏章递了上去。赵佶见郑居中这么识趣,很痛快的给他加了个太保衔准其致仕。而太子赵桓在无人敢废话的情况下,顺利入主枢密院,权领枢密院事。赵桓随即上表荐嵩山崇福宫提举王襄,巴州通判宗泽。帝嘉许太子有识人之能,拟旨王襄除同知枢密院事,宗泽枢密院承旨统领枢密院诸房事。
宣和四年的夏日,大宋朝堂之上可真是精彩纷呈,蔡、王两党相持不下之时,太子赵桓却于无声中响惊雷,行指桑骂槐之计成围魏救赵之局,一举搬掉了恽王赵楷朝中的重要襄助,王党的武事依持国舅郑居中。看看王襄的履历,朝臣们自然明白了太子站在哪一边。
王襄,初名王宁,进士出身,大观三年,以集贤殿修撰知潭州,改兵部侍郎,使高丽。还对称旨,诏赐名襄。历工部、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坐荐引近侍,以延康殿学士罢知亳州;又坐交通郭天信落职,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起知郢州,复学士秩,寻加资政殿学士,徙知淮宁府。以言事忤王黼,复提举崇福宫。
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从政经验,曾历任兵部和枢密院的人物,却和王黼交恶,当真是给赵桓当副手的不二人选。
赵桓身为太子没历过多少事,让他直接去管西府,那纯粹就是白给,自然要找些人来襄助。当初赵桓和江烈商量人选的时候,江烈就对这个王襄另眼相看。这个王襄不但有处理兵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着超凡的断事、执行能力。履历上记载,当年他权知开封府,到任时,诉讼浩繁,狱中积累千余人,他昼夜决遣,只用了四天就把一堆陈案给处理个干净,还没有一个上诉不服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帮着赵桓处理繁杂之事再好不过,而赵桓只需把握住大方向,交待事情让他去办就行了。而王襄本身还是赵桓和蔡京私下协议时,蔡京提供的几个人选之一,这样赵桓不但得到了一个好帮手,在蔡京那边看来,太子还全了联手之义。
相比王襄,宗泽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元佑六年的进士,历任县尉、县令,治理地方政绩颇佳,可朝堂之上却没人关注,惟一在朝堂之上露脸的一次就是在宣和元年,上书反对朝廷连结女直征契丹,结果被贬提举鸿庆宫,于是上表引退,拟在东阳山谷中结庐,以读书著述终老。可事与愿违,因在登州掖县县令任上得罪过某些权贵,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撤职并软禁在镇江,不得自由。两年后先后被委任为理教郎监理润州都酒税和巴州通判。
江烈自然知道宗泽的本事,但却不能直接对赵桓讲,幸好义父周侗和宗泽是忘年交,也有传授武艺之谊,江烈便把义父周侗对宗泽的推崇之词对赵桓讲了,力荐赵桓把宗泽调来作助手。赵桓那是对江烈言听计从的,自然把保举的表章送了上去。只不过对江烈坚持不去枢密院帮忙一事颇为不解,连声追问,江烈只是笑言自己已有计划,到时还需太子哥哥襄助。
太子入主枢密院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种师道功罪之议,朝堂之上奏对曰:“胜败本为兵家常事,况两路大军,东胜西败,双方各有损失,比较起来宋辽兵力损失持平之外,我军还占了新城的便宜,功过相抵之下还有微功。种帅经略西军多年,深知用兵之道,在军中颇有威望。虽曾持反战之论,但自战事开启之后,观其言行,已是用命,不复反战之论羁绊。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是以,请陛下仍着其统兵,只需下旨申斥以示警醒即可。”
赵佶称善,另着枢密院抓紧部署下一阶段谋燕之事。师道之议遂止。
第二日,王襄这个工作狂人赴任,又过七日,老将宗泽竟也车船一千余里赶到,枢密院的办事效率得到显著增强,赵桓前面的《燕云二阶攻略策》也转变成一道道政令向各有司下达施行。
不用多想,此策自是出自江烈的手笔。内容主要有两部分,首先便是整军,其次才是下一阶段的进攻方略。
整军的内容包括统一思想、提升士气、前期会战经验总结、兵员补充、编制调配等等,其中犹以统一思想和总结两项为重。不但要让全军上下祛除轻敌思想,还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方法就是宣传燕云之地对大宋的重要性,辽军百余年来杀我军民、掳我百姓、抢我财富、辱我朝廷,奴我同胞之类的,把全军上下仇恨的火焰全都忽悠起来,以达成同仇敌忾的思想统一。至于不战纳降的想法则更是不能要,作为军人只需考虑如何把敌人打趴下的事,招降的事那是该高层和政治家去关心的。思想统一了,士气自然就提了上去。
西军从西北山地猛然转战到平原之上,过去的许多战法根本就不再适用,所以前期在这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前期会战经验总结主要就是针对这点而来,要求从营指挥使一级开始,全都要作总结,并根据心得体会向上提出适合平原会战的建议。而士兵也需参与本指挥内的讨论,然后形成统一意见稿由指挥使转呈帅府。
只要做好了这两条,军队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战术优化之后,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必将事半功倍。
至于下一阶段进攻方略,则由之前的招降为主军事为辅改成军事手段和文事手段并重。在严禁军事指挥员参与招降一事的同时,由宣抚司衙门统一对大辽天锡朝进行招降,并以拉拢、策反官员武将为重。
而战略眼光更要放远,攻略目标不仅限于辽析津府(辖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若攻击和招降顺利,还应着眼于收复平州路(辖平、滦、营三州),若得手,稳固阵线后,西图辽西京道的奉圣、归化二州、慰、应二州路。
有此议还拜赵佶之赐,当年宋金谈判之时,整个朝廷没人仔细去研究燕云十六州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划,赵佶给使者的手谕中提到的仅仅是“燕京并所管州城”,而当时平、滦、营三州已不在燕京辖下,改成了平州路,幸亏谈判代表赵良嗣加进去了一个“云中”,也就是已经被改称辽西京的大同。所以当初阿骨打答应了“燕京旧地”和大同,而平、滦、营三州则不愿意给。为了弥补这个错误,宋庭官员费尽心力的重新界定燕云十六州的概念,索性给说成五代以来被夺走的所有汉家土地,一下子整出十七州来。金人见宋人屡屡放自己鸽子不说,现在胃口还越来越大,一气之下,不但平滦营三州不给,连大同也不给了。
这叫个什么事,自家人漫不经心办的糊涂事,还得自己擦屁股。金人这次来朝再约夹击,口风有了些松动,宋庭认为这是个机会,若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先把平州路和西京道两州两路占了,到时再陪些钱财给金国当作地租也就了事了。时辽西京大同已入金手,宋若得西京道两州两路,或可与金谋议西京。
就在枢密院一条条军事政令有条不紊的向大军和后备协从单位发出的时候,太子赵桓的一封亲笔信也悄悄的送到了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童贯的手中。
无他意,拉拢童宣帅而已。毕竟童贯才是宋辽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手握统兵大权,没他配合还真是玩不转。赵桓在信中言辞恳切,态度恭谨。先是追忆了童太师抚边二十年,功劳、苦劳、疲劳全都有份,接着又言辞灼灼的保证,若得成复燕大功,定会力促封王之事,最后又隐讳的把王黼等人的昏聩无能损了一通。
大家都是明白人,赵桓的意思讲的也很清楚。你童贯忙来忙去,不就是想封王吗?只要你能得成大功,不管傍谁还能跑了你一顶王爷的帽子去?王黼虽然现在用事,可咱家却是太子,只要王黼和老三赵楷掀不翻咱,早晚都是登大宝的人。只要不是脑子太笨,有点长远的眼光,也该知道转头来抱我的大腿才是,不比吊死在王黼那个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老王八身上强太多了?
自打郑居中被迫致仕,太子入主西府之后,童贯就一直心怀忐忑,坐卧不宁。如今拿到赵桓的亲笔书信,一下仿佛吃了兴奋剂一般,迟疑焦虑一扫而空,代之以神清气爽,踌躇满志。赵桓不但给自己指了一条光明大道,最主要的还是并无谋夺自己手中权力之意,仍是支持自己担任伐辽统帅博取大功的。至于王黼,让那老王八去死好了,爷们要不是为了封王之功,谁会和他虚与委蛇?
(请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少宰白时中作为蔡京的代言人,率领蔡京一党和太宰王黼,枢密使郑居中一派针锋相对。一边要保种师道,一边却想着把西军中蔡京的影子彻底抹干净。毕竟王黼这边官职压了白时中那边一头,而且还是军政二府大佬联手弹压,又有童贯的大帽子忽悠,天平开始慢慢向着对种师道不利的一边倾斜。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赵桓的《燕云二阶攻略策》献上了朝堂,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殿中承旨把太子赵桓的奏章念完之后,赵佶拍着龙案把一众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大臣们为争权夺利斗的你死我活的功夫,赵桓却把目光集中到了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上,并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建议,和这些大臣比起来,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赵佶对着大臣们发脾气的时候,心里却是对自己的儿子变的这么能干喜不自胜。
太子的奏章一上,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郑居中,作为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居然到现在还对下一步如何行动没有一点谱,却像个乡野村妇似的为了一点点利益在朝堂之上喋喋不休。赵佶命他闭门思过三天的旨意一下,乖乖的把乞骸骨的奏章递了上去。赵佶见郑居中这么识趣,很痛快的给他加了个太保衔准其致仕。而太子赵桓在无人敢废话的情况下,顺利入主枢密院,权领枢密院事。赵桓随即上表荐嵩山崇福宫提举王襄,巴州通判宗泽。帝嘉许太子有识人之能,拟旨王襄除同知枢密院事,宗泽枢密院承旨统领枢密院诸房事。
宣和四年的夏日,大宋朝堂之上可真是精彩纷呈,蔡、王两党相持不下之时,太子赵桓却于无声中响惊雷,行指桑骂槐之计成围魏救赵之局,一举搬掉了恽王赵楷朝中的重要襄助,王党的武事依持国舅郑居中。看看王襄的履历,朝臣们自然明白了太子站在哪一边。
王襄,初名王宁,进士出身,大观三年,以集贤殿修撰知潭州,改兵部侍郎,使高丽。还对称旨,诏赐名襄。历工部、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坐荐引近侍,以延康殿学士罢知亳州;又坐交通郭天信落职,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起知郢州,复学士秩,寻加资政殿学士,徙知淮宁府。以言事忤王黼,复提举崇福宫。
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从政经验,曾历任兵部和枢密院的人物,却和王黼交恶,当真是给赵桓当副手的不二人选。
赵桓身为太子没历过多少事,让他直接去管西府,那纯粹就是白给,自然要找些人来襄助。当初赵桓和江烈商量人选的时候,江烈就对这个王襄另眼相看。这个王襄不但有处理兵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着超凡的断事、执行能力。履历上记载,当年他权知开封府,到任时,诉讼浩繁,狱中积累千余人,他昼夜决遣,只用了四天就把一堆陈案给处理个干净,还没有一个上诉不服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帮着赵桓处理繁杂之事再好不过,而赵桓只需把握住大方向,交待事情让他去办就行了。而王襄本身还是赵桓和蔡京私下协议时,蔡京提供的几个人选之一,这样赵桓不但得到了一个好帮手,在蔡京那边看来,太子还全了联手之义。
相比王襄,宗泽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元佑六年的进士,历任县尉、县令,治理地方政绩颇佳,可朝堂之上却没人关注,惟一在朝堂之上露脸的一次就是在宣和元年,上书反对朝廷连结女直征契丹,结果被贬提举鸿庆宫,于是上表引退,拟在东阳山谷中结庐,以读书著述终老。可事与愿违,因在登州掖县县令任上得罪过某些权贵,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撤职并软禁在镇江,不得自由。两年后先后被委任为理教郎监理润州都酒税和巴州通判。
江烈自然知道宗泽的本事,但却不能直接对赵桓讲,幸好义父周侗和宗泽是忘年交,也有传授武艺之谊,江烈便把义父周侗对宗泽的推崇之词对赵桓讲了,力荐赵桓把宗泽调来作助手。赵桓那是对江烈言听计从的,自然把保举的表章送了上去。只不过对江烈坚持不去枢密院帮忙一事颇为不解,连声追问,江烈只是笑言自己已有计划,到时还需太子哥哥襄助。
太子入主枢密院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种师道功罪之议,朝堂之上奏对曰:“胜败本为兵家常事,况两路大军,东胜西败,双方各有损失,比较起来宋辽兵力损失持平之外,我军还占了新城的便宜,功过相抵之下还有微功。种帅经略西军多年,深知用兵之道,在军中颇有威望。虽曾持反战之论,但自战事开启之后,观其言行,已是用命,不复反战之论羁绊。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是以,请陛下仍着其统兵,只需下旨申斥以示警醒即可。”
赵佶称善,另着枢密院抓紧部署下一阶段谋燕之事。师道之议遂止。
第二日,王襄这个工作狂人赴任,又过七日,老将宗泽竟也车船一千余里赶到,枢密院的办事效率得到显著增强,赵桓前面的《燕云二阶攻略策》也转变成一道道政令向各有司下达施行。
不用多想,此策自是出自江烈的手笔。内容主要有两部分,首先便是整军,其次才是下一阶段的进攻方略。
整军的内容包括统一思想、提升士气、前期会战经验总结、兵员补充、编制调配等等,其中犹以统一思想和总结两项为重。不但要让全军上下祛除轻敌思想,还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方法就是宣传燕云之地对大宋的重要性,辽军百余年来杀我军民、掳我百姓、抢我财富、辱我朝廷,奴我同胞之类的,把全军上下仇恨的火焰全都忽悠起来,以达成同仇敌忾的思想统一。至于不战纳降的想法则更是不能要,作为军人只需考虑如何把敌人打趴下的事,招降的事那是该高层和政治家去关心的。思想统一了,士气自然就提了上去。
西军从西北山地猛然转战到平原之上,过去的许多战法根本就不再适用,所以前期在这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前期会战经验总结主要就是针对这点而来,要求从营指挥使一级开始,全都要作总结,并根据心得体会向上提出适合平原会战的建议。而士兵也需参与本指挥内的讨论,然后形成统一意见稿由指挥使转呈帅府。
只要做好了这两条,军队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战术优化之后,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必将事半功倍。
至于下一阶段进攻方略,则由之前的招降为主军事为辅改成军事手段和文事手段并重。在严禁军事指挥员参与招降一事的同时,由宣抚司衙门统一对大辽天锡朝进行招降,并以拉拢、策反官员武将为重。
而战略眼光更要放远,攻略目标不仅限于辽析津府(辖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若攻击和招降顺利,还应着眼于收复平州路(辖平、滦、营三州),若得手,稳固阵线后,西图辽西京道的奉圣、归化二州、慰、应二州路。
有此议还拜赵佶之赐,当年宋金谈判之时,整个朝廷没人仔细去研究燕云十六州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划,赵佶给使者的手谕中提到的仅仅是“燕京并所管州城”,而当时平、滦、营三州已不在燕京辖下,改成了平州路,幸亏谈判代表赵良嗣加进去了一个“云中”,也就是已经被改称辽西京的大同。所以当初阿骨打答应了“燕京旧地”和大同,而平、滦、营三州则不愿意给。为了弥补这个错误,宋庭官员费尽心力的重新界定燕云十六州的概念,索性给说成五代以来被夺走的所有汉家土地,一下子整出十七州来。金人见宋人屡屡放自己鸽子不说,现在胃口还越来越大,一气之下,不但平滦营三州不给,连大同也不给了。
这叫个什么事,自家人漫不经心办的糊涂事,还得自己擦屁股。金人这次来朝再约夹击,口风有了些松动,宋庭认为这是个机会,若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先把平州路和西京道两州两路占了,到时再陪些钱财给金国当作地租也就了事了。时辽西京大同已入金手,宋若得西京道两州两路,或可与金谋议西京。
就在枢密院一条条军事政令有条不紊的向大军和后备协从单位发出的时候,太子赵桓的一封亲笔信也悄悄的送到了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童贯的手中。
无他意,拉拢童宣帅而已。毕竟童贯才是宋辽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手握统兵大权,没他配合还真是玩不转。赵桓在信中言辞恳切,态度恭谨。先是追忆了童太师抚边二十年,功劳、苦劳、疲劳全都有份,接着又言辞灼灼的保证,若得成复燕大功,定会力促封王之事,最后又隐讳的把王黼等人的昏聩无能损了一通。
大家都是明白人,赵桓的意思讲的也很清楚。你童贯忙来忙去,不就是想封王吗?只要你能得成大功,不管傍谁还能跑了你一顶王爷的帽子去?王黼虽然现在用事,可咱家却是太子,只要王黼和老三赵楷掀不翻咱,早晚都是登大宝的人。只要不是脑子太笨,有点长远的眼光,也该知道转头来抱我的大腿才是,不比吊死在王黼那个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老王八身上强太多了?
自打郑居中被迫致仕,太子入主西府之后,童贯就一直心怀忐忑,坐卧不宁。如今拿到赵桓的亲笔书信,一下仿佛吃了兴奋剂一般,迟疑焦虑一扫而空,代之以神清气爽,踌躇满志。赵桓不但给自己指了一条光明大道,最主要的还是并无谋夺自己手中权力之意,仍是支持自己担任伐辽统帅博取大功的。至于王黼,让那老王八去死好了,爷们要不是为了封王之功,谁会和他虚与委蛇?
(请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第一时间更新《碧海长天艳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