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阳光透过窗泻在屋内。我拥着被衾,坐在床上读三毛。心情平和得一如桌面。看着苍白而美丽的灵魂讲述着她的喜怒哀乐。忽然放下书,望着窗外,阳光中好像有什么东西耀眼得很。心房一点一点被什么填充着,有些鼓胀起来。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是在……考三国时,这是一门选修课。平日里稍嫌冷清的大教室此刻因着考试的凝聚力显得臃肿不堪。我来迟了,只见黑压压一片,除了几个发卷的人,全都埋着头答题。
幸甚,我抢到了最后一张试卷和第一排最后一个座位。安顿好自己。老师出了五道题。在我摇头晃脑、不亦乐乎地忙着分析“刘备为何能得蜀川,”“诸葛为何能每计必中”,“曹*为何能成为三国之首”时,周围座位闭合的“噼啪”声如放响有些受潮的鞭炮,由开始的零星稀落陆续转为不绝于耳的大合唱。待我写到“用谋略思想分析当前世界局势”时,才落笔一两句,忽然发现钢笔没水了,抬起头来,原来左邻右舍全退席了。四顾一番,用光速目测比较了可能救援者离我的距离,于是我回头隔着空空的第二排向第三排正好抬头做真思状的男生喊“同学,借-下钢笔”。他有些茫然,张望了一下,“我?”“就是你”。我又重申了我的倡议。他从文具盒拿出一支钢笔递给我,我囫囵吞枣地说了声“谢谢”,夺过笔继续我的宏论。纵横政坛,国际风云,我写得酣畅淋漓。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我看着满版的墨迹,心中莫不踌躇意得。正要起身交卷,方才意识到该完壁归赵了。转身欲再致谢辞,只怔住了:他周遭的背景只剩下空空的整齐的桌椅了。窗外的天色已黑下来。偌大的教室里略显悠闲的他应该早就答完了。看着扬着钢笔没发声的我,他只是顽皮地笑了笑:“你,写完了?”与朋友聊天。新是北京人,说话举止自有一股北京侃爷的气势和幽默。从摇滚精神到中国足球的发展,从东北的失业现象到科索沃问题,他能滔滔不绝,悬河三日。在工厂实习打磨榔头时,我与他讨论一个问题,他突然停住,说出一个故事来。“当年,我追我那位,一开始我就向她声明‘我是以事业为第一位的’,她只是说‘看不出你还挺有事业心’。可是后来慢慢发展,我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成功后,她笑谈‘当时你都那样说了,我还敢答应吗’。其实生活中,只有你已经把握住的某些东西才是弥足珍惜的。”说完只是眯缝着眼睛看着窗外。我知道他们两家也算是世交,他们是正宗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型。忽然忘了要争辩的主题。眼前这个十分壮硕的大家伙,此刻好像沉浸在幸福中的小男生。
接到家中电话。开场白永远是老爸在电话那头“青衣啊”,便没了下文。我只能紧接着“嗯”一声,等着他的提问。我是一个懒惰成性的人,难得提笔写两行书信,再说现代通讯方式也很便捷。爸爸妈妈很体谅我的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从家里打长途是每周的例行公事。尽管我能够与同学神吹海聊,在电话中中与爸妈交流却显得木讷。爸妈比我也好不了多少。我已经熟知他们提问的三部曲。果然,电话那头传来老爸开朗而关切的声音“现在过得怎么样”。“一般子。”回答顺口就出来了。
再将答案由大脑过滤一遍,肯定它的正确性和贴切性。“学习、生活、工作怎么样?”在期待我的详细阐述。我仔细地回顾了一周的生活,感觉并无一件重要得可向爸妈郑重汇报的。“一般子。”忽然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化真是精妙;言简而意无穷。“一般子就好。”旗鼓相当。再就一些遗漏的细节问题迂回讨论。“西安气温又降低了吧。”嗯。现在是多少度呢?“我只能限当时墙上没有温度计或自己怎……么没留心广播。”我不知道。天气冷了,要注意加衣。嗯。“一些琐碎完了,大概老爸感到江郎才尽了,”要不要跟妈妈说几句?“嗯。”声音迅速切换到老妈温和关心的频调,带点儿没有准备好的情绪,“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与老爸的如出一辙。也许没有按免提罢。“一般子。”“一般子就好。”盗版。继续刚才的谈话模版。聊到天冷时,老妈才表现出与老爸的不同,“你买了棉皮鞋没有”。想想那双要脱底的棉皮鞋,我没吭声。我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同学也这么说。那边声调便高了起来,“快去买,没钱给你寄过去。”既奢侈又麻烦,我不想*心,反正不会冻死。有时善意的谎言是可以饶恕的。“嗯。”“要注意好身体健康。”声调缓和下来,“跟哥哥说几句?”这样的问法让我感觉我是美国总统。“嗯。”可以听到电话被放下又被拿起。“妹妹。”是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声音。这是有渊源的。“妹妹”这个称呼是我长大记事第一次听他当面对我说,对我对他都很陌生。我只在他的小学日记里看到过我的这个代名词。从小我们就是冤家。从来哥哥为妹妹出头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比我大一岁多的他却很少有如此英雄壮举(可能我给他提供的机会也不多),反而因一些利益平均的事闹得不可开交。他几乎不承认哥哥对妹妹有谦让的义务和责任。小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于是两个人都得到跪搓衣板的结局。长大后,武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战争形式表现为唇枪舌战。看到《东京灰姑娘》里的两个哥哥为妹妹两肋插刀,好得不得了,我羡慕得一塌糊涂。我有如此哥哥,真不知是福是气。于是我门尽量彼此不称呼,不得已就直呼其名或叫些诸如“喂”哎“的发声词。”哥哥妹妹“是绝对叫不出来的,那只作为第三人称用。可是现在,我没有作声。”你现在还好吗?“口径一致。我可以想起曾经很小时他带我买馒头,他带我放风筝,我吃的冰淇淋永远比他多。尽管他一直威胁我向他借东西要付租费,跟他学电脑要付学费,毕竟一次也未兑现过。过年,他开始拒绝爸*压岁钱,开始向我支付压岁钱。”一般子。一般子就好。“一家人的口吻。互相抄袭。怎么了,他可是个健谈或夸夸其谈的家伙。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电脑和英语发展近况,互相勉励一致表示要把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两样工具掌握好。心里盘算着回家后恶补电脑,他只谦虚”切磋切磋“最后互致祝福再见。同学者觉得我这个尾巴别扭,只是我认为总说同样的话就会如你所愿,而且福语不一定藏在心里,让对方感知是双份快乐。”那么再见。再见。要加油啊!我忽然对着话筒大声喊。
收到旧友来信。是初中好友,有好久好久没联系了。娟秀的字体立即在我脑海中勾勒出她的影子。一个瘦瘦的身材娇小的女孩。
她的神情和才情总让我想起“浮云历历,冷月出弯”的句子。她是那种适合生活在童话中的女孩。初中放学归家,一路上,我俩高声谈笑,快乐而歌,玩成语接龙,编美丽故事,如今,天各一方。“青衣,你好!‘这句久违的问候能否唤起你异地思友的心?我能感到太多回忆与离愁从文字间走出。不清楚是否’今夜有风/想你在另一片天空,我真想剪一片云彩,寄给远方的你。其实,亦不算太远吧。”仿佛看见有一个女孩在星空下为朋友默默祈福的样子。“莎翁说,‘交不论多,得一人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而喻千古。’你以为呢?”
我明白了,这叫感动。
听着“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会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读着《背影》和《母亲),会向往夏夜纳凉,其乐融融我看着《永恒的友情》,会向往月下摆鼎,煮酒论英雄。我喜欢莉香述说试敲完治心门的表情,喜欢一个穿着靶心服装以示反战的英国小孩那双眼睛,喜欢梁咏琪新鲜的歌声。
这些是用透明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组成。造化又用她奇妙的针把这些我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穿缀成生活。我生活在感动中。所以每个晚上我甜蜜地睡去,每个早晨我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醒来,快乐健康地去迎接每一轮初升的太阳。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是在……考三国时,这是一门选修课。平日里稍嫌冷清的大教室此刻因着考试的凝聚力显得臃肿不堪。我来迟了,只见黑压压一片,除了几个发卷的人,全都埋着头答题。
幸甚,我抢到了最后一张试卷和第一排最后一个座位。安顿好自己。老师出了五道题。在我摇头晃脑、不亦乐乎地忙着分析“刘备为何能得蜀川,”“诸葛为何能每计必中”,“曹*为何能成为三国之首”时,周围座位闭合的“噼啪”声如放响有些受潮的鞭炮,由开始的零星稀落陆续转为不绝于耳的大合唱。待我写到“用谋略思想分析当前世界局势”时,才落笔一两句,忽然发现钢笔没水了,抬起头来,原来左邻右舍全退席了。四顾一番,用光速目测比较了可能救援者离我的距离,于是我回头隔着空空的第二排向第三排正好抬头做真思状的男生喊“同学,借-下钢笔”。他有些茫然,张望了一下,“我?”“就是你”。我又重申了我的倡议。他从文具盒拿出一支钢笔递给我,我囫囵吞枣地说了声“谢谢”,夺过笔继续我的宏论。纵横政坛,国际风云,我写得酣畅淋漓。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我看着满版的墨迹,心中莫不踌躇意得。正要起身交卷,方才意识到该完壁归赵了。转身欲再致谢辞,只怔住了:他周遭的背景只剩下空空的整齐的桌椅了。窗外的天色已黑下来。偌大的教室里略显悠闲的他应该早就答完了。看着扬着钢笔没发声的我,他只是顽皮地笑了笑:“你,写完了?”与朋友聊天。新是北京人,说话举止自有一股北京侃爷的气势和幽默。从摇滚精神到中国足球的发展,从东北的失业现象到科索沃问题,他能滔滔不绝,悬河三日。在工厂实习打磨榔头时,我与他讨论一个问题,他突然停住,说出一个故事来。“当年,我追我那位,一开始我就向她声明‘我是以事业为第一位的’,她只是说‘看不出你还挺有事业心’。可是后来慢慢发展,我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成功后,她笑谈‘当时你都那样说了,我还敢答应吗’。其实生活中,只有你已经把握住的某些东西才是弥足珍惜的。”说完只是眯缝着眼睛看着窗外。我知道他们两家也算是世交,他们是正宗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型。忽然忘了要争辩的主题。眼前这个十分壮硕的大家伙,此刻好像沉浸在幸福中的小男生。
接到家中电话。开场白永远是老爸在电话那头“青衣啊”,便没了下文。我只能紧接着“嗯”一声,等着他的提问。我是一个懒惰成性的人,难得提笔写两行书信,再说现代通讯方式也很便捷。爸爸妈妈很体谅我的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从家里打长途是每周的例行公事。尽管我能够与同学神吹海聊,在电话中中与爸妈交流却显得木讷。爸妈比我也好不了多少。我已经熟知他们提问的三部曲。果然,电话那头传来老爸开朗而关切的声音“现在过得怎么样”。“一般子。”回答顺口就出来了。
再将答案由大脑过滤一遍,肯定它的正确性和贴切性。“学习、生活、工作怎么样?”在期待我的详细阐述。我仔细地回顾了一周的生活,感觉并无一件重要得可向爸妈郑重汇报的。“一般子。”忽然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化真是精妙;言简而意无穷。“一般子就好。”旗鼓相当。再就一些遗漏的细节问题迂回讨论。“西安气温又降低了吧。”嗯。现在是多少度呢?“我只能限当时墙上没有温度计或自己怎……么没留心广播。”我不知道。天气冷了,要注意加衣。嗯。“一些琐碎完了,大概老爸感到江郎才尽了,”要不要跟妈妈说几句?“嗯。”声音迅速切换到老妈温和关心的频调,带点儿没有准备好的情绪,“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与老爸的如出一辙。也许没有按免提罢。“一般子。”“一般子就好。”盗版。继续刚才的谈话模版。聊到天冷时,老妈才表现出与老爸的不同,“你买了棉皮鞋没有”。想想那双要脱底的棉皮鞋,我没吭声。我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同学也这么说。那边声调便高了起来,“快去买,没钱给你寄过去。”既奢侈又麻烦,我不想*心,反正不会冻死。有时善意的谎言是可以饶恕的。“嗯。”“要注意好身体健康。”声调缓和下来,“跟哥哥说几句?”这样的问法让我感觉我是美国总统。“嗯。”可以听到电话被放下又被拿起。“妹妹。”是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声音。这是有渊源的。“妹妹”这个称呼是我长大记事第一次听他当面对我说,对我对他都很陌生。我只在他的小学日记里看到过我的这个代名词。从小我们就是冤家。从来哥哥为妹妹出头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比我大一岁多的他却很少有如此英雄壮举(可能我给他提供的机会也不多),反而因一些利益平均的事闹得不可开交。他几乎不承认哥哥对妹妹有谦让的义务和责任。小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于是两个人都得到跪搓衣板的结局。长大后,武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战争形式表现为唇枪舌战。看到《东京灰姑娘》里的两个哥哥为妹妹两肋插刀,好得不得了,我羡慕得一塌糊涂。我有如此哥哥,真不知是福是气。于是我门尽量彼此不称呼,不得已就直呼其名或叫些诸如“喂”哎“的发声词。”哥哥妹妹“是绝对叫不出来的,那只作为第三人称用。可是现在,我没有作声。”你现在还好吗?“口径一致。我可以想起曾经很小时他带我买馒头,他带我放风筝,我吃的冰淇淋永远比他多。尽管他一直威胁我向他借东西要付租费,跟他学电脑要付学费,毕竟一次也未兑现过。过年,他开始拒绝爸*压岁钱,开始向我支付压岁钱。”一般子。一般子就好。“一家人的口吻。互相抄袭。怎么了,他可是个健谈或夸夸其谈的家伙。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电脑和英语发展近况,互相勉励一致表示要把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两样工具掌握好。心里盘算着回家后恶补电脑,他只谦虚”切磋切磋“最后互致祝福再见。同学者觉得我这个尾巴别扭,只是我认为总说同样的话就会如你所愿,而且福语不一定藏在心里,让对方感知是双份快乐。”那么再见。再见。要加油啊!我忽然对着话筒大声喊。
收到旧友来信。是初中好友,有好久好久没联系了。娟秀的字体立即在我脑海中勾勒出她的影子。一个瘦瘦的身材娇小的女孩。
她的神情和才情总让我想起“浮云历历,冷月出弯”的句子。她是那种适合生活在童话中的女孩。初中放学归家,一路上,我俩高声谈笑,快乐而歌,玩成语接龙,编美丽故事,如今,天各一方。“青衣,你好!‘这句久违的问候能否唤起你异地思友的心?我能感到太多回忆与离愁从文字间走出。不清楚是否’今夜有风/想你在另一片天空,我真想剪一片云彩,寄给远方的你。其实,亦不算太远吧。”仿佛看见有一个女孩在星空下为朋友默默祈福的样子。“莎翁说,‘交不论多,得一人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而喻千古。’你以为呢?”
我明白了,这叫感动。
听着“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会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读着《背影》和《母亲),会向往夏夜纳凉,其乐融融我看着《永恒的友情》,会向往月下摆鼎,煮酒论英雄。我喜欢莉香述说试敲完治心门的表情,喜欢一个穿着靶心服装以示反战的英国小孩那双眼睛,喜欢梁咏琪新鲜的歌声。
这些是用透明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组成。造化又用她奇妙的针把这些我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穿缀成生活。我生活在感动中。所以每个晚上我甜蜜地睡去,每个早晨我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醒来,快乐健康地去迎接每一轮初升的太阳。
第一时间更新《思念的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