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欢为爱找借口,而我没有借口,你对我有无可挑剔的好,好的让我忘掉了一切烦恼和忧伤。
你曾经对我说过,看不见我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陌生的是没有我的身影,所以我习惯了你在我上班的路上默默的守侯,也让我习惯了轻易尝试被你疼惜的感觉。

现在你走了,我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道,看着再熟悉不过的一切,却已然看不到你了,任我找遍整个城市也看不见你了。每天走着相同的路,做着相同的事,想着唯一想着的你。除了忧伤只剩下无力。

很想把自己隐藏起来,任谁也找不到,包括自己。可是发现寂寞早已经侵蚀了整个身心,想你想到麻木。

好久没有哭了,真的。

如今你已经身在远方,那遥远的北方城市早已经下起了大雪。好想去陪你看一场雪。雪白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紧紧的拥着我,我轻轻的靠你的肩……

我已经体会了你默默守侯的背后那份厚重的内心,殷切盼望里的焦灼,等待的心被风吹冻的那份无奈。

日子漫长的时候,一天好比一年,你真的走了很长时间了。

当我为你掉第一滴眼泪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爱你是那样幸福。可是如今我给不起你任何承诺,对身边的他有太多的愧疚,所以我宁愿让自己退回到原点。当我捂着滴血的心退回到那里的时候,才知道想你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在爱与婚姻之间彷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两个男人都让给的主动权让我无法呼吸。这真的是一种痛苦!

我已经选择了,因为看到你和他的痛苦。

“爱上你忧伤,一点一点忧伤,人家说不爱就应该放”,此刻我到了该放下的时候,可是却还爱着,那应该怎么办?

给我一点勇气吧,请不要再想我,也不要再说。你走的这十几天,我在很努力的要忘记,正是没有办法洒脱,所以请你不要再说想我。

你走的时候扔给我那半条命我现在还给你,你应该有完整的生命,完整的幸福。

“受了伤,宁愿自己来扛,却不想你为我忧伤”,就把它变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吧,留一份美好,在彼此的心间。

我没有后悔我们之间产生过爱,可是你爱上我就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你说着无悔的话,为我吃尽所有的苦累。那对于我来讲是最幸福和最痛苦的事!

所以你如果真的爱我,就让我在此刻潇洒的放下吧,我不能让你本已伤痕累累的身心再去背负一点点的痛苦。

一路寻着你爱我的气息,一路埋葬着。

寒冷的冬季走过的时候,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我会看到你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幸福,灿烂!

如果人真的有下辈子,我会等你,不会让你再等我,

如果人真的有下辈子,我一定会选择嫁给你,所以我和你都不要喝孟婆汤,

如果人真的有下辈子,我一定和你长相厮守,任岁月沧桑,任天荒地老;

如果我有下辈子,我会做一只鸟儿,可以自由的在天上翱翔,没有任何的束缚,

从南飞到北,从东飞到西,做最初的自己,

我会有一身美丽的羽毛,还有一双忧伤的眼睛,它会流出最美丽的泪滴,将淹没整个世界如果再遇到那个用枪指着我的猎人,我不会再爱上他……

他战胜了自己的情敌

昨天的我无法预知今天的我,也正如今天的我无法忘记昨天的我一样。我愿意自始至终做一只候鸟,从爱到被爱,从失去到拥有,从快乐到悲伤,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瞬的过往与曾经,只要自己的心是纯净的,只要自己的心是透明的,那么爱与被爱,以至于所带来的一切,对于后来的我们都是一瞬关于人生清澈的记忆与永恒的追逐!

爱与被爱,是一个有关于抉择和距离的守望。

已不记得,曾经多少次在耳边响起同一种熟悉的音符,或者远远地望见同一抹熟悉的背影,尽管曾经的某一天,已经远去,但怎能淹没,曾经在一起的美丽记忆?偶然的一天,我悄悄的发觉,自己的身边多出了一个人,但相似的心灵却很难揣摩出,她究竟是谁?在不确定和混乱的历程中,我望着湛蓝的天空,看着一群群自由翱翔的白鸽,它们是多么地自由自在,没有禁锢自己的心灵,在如此广阔的天空里,任意驰骋,我忽然感觉到,它们是多么地快乐?难道这些快乐我们就不能拥有吗?

当一段爱情结束了以后,每个人总会把自己的心灵,紧紧地包容起来,仅仅是为了不让身边熟悉的人们发觉曾经的一切给自己所带来的伤害和触痛。这种潜藏的规则,莫名其妙地控制着我们的情绪。但时间久了,当头顶的天空,再次飞过一群群白鸽的时刻,我终于意识到,又一段爱情降临了。不管曾经记得多少快乐,曾经忘记多少伤痛,我们谁都不愿意做一只没有翅膀的白鸽。

席慕蓉:你说了这句话,我要对你另眼相看了。你知道我儿子怎么说吗?我让儿子教我学电脑,结果他拒绝我说:妈妈,不上网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所以我到现在也不上网,只用电脑做一些软件。文明,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平等与和谐也不是现代社会的特权,你比如说美国对伊拉克,哪有一点对别的国家民族的尊重?一切以他们自己为中心去定义别人,这是最应该谴责的。我是游牧民族的后代,在我看来,游牧民族并不需要现代化,游牧文化其实是非常环保的一种文明。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文明的理想国,绝不是美英法日,而是芬兰、瑞典这样的国家,他们非常为人民设想,对各种文化尊重,他们的人民呢,对美又那么敏感。这才是一个理想国。

女人席慕蓉

席慕蓉和丈夫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她是学油画的,从小对数字就不感兴趣;他是学物理的,沉迷于数字世界中。鬼使神差,两个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竟然相爱了,这本身就是一首浪漫的爱情诗。意外的是,席慕蓉却从未写过自己的婚姻——

“我没有给爱人写过情诗,但我至今相信爱情”

记者:我听说,当年你在留学的时候遇见了你先生,你“很喜欢他,所以使劲追他,追到了就结婚了”,这是真的吗?你有没有给他写过情诗?明年就是你们结婚40周年,你到现在还爱他吗?今年你65岁,能不能告诉我,到现在,你还相信爱情、坚信爱情吗?你的散文,从来不写婚姻,是因为婚姻是幸福的?你怎么形容你的婚姻?

席慕蓉:当年是我先喜欢上他的。喜欢他,我就常常暗示他“我喜欢你”“我喜欢跟你出去”这样的。他就接受了,后面就顺其自然了。至于情诗,我没有给他写过。(有点严厉)诗是不能作为手段的,哪怕是爱情。

是的,我相信爱情,至今还坚信爱情是存在的(低头温柔地微笑。西湖边淡黄的灯光下,那坚信爱情的微笑像月晕般漾开在席慕蓉的脸上,十分动人)。我只是觉得它像你放在柜子里的珍贵的瓷器,不轻易拿出来,拿出来也说不清道不完,不如写到诗里,你也都看到了那些诗吧。至于婚姻,应该说,是我运气好、伴侣好。

“婚姻就是我们的课室,我们是同班同学”

记者:婚姻不是需要经营的吗?

席慕蓉:你这句话我先生也说过的,他人非常好、很有自信。我在家不常做家务,因为我不是个全能的女人,我不隐瞒这一点,他也从不介意太太一年到头四面八方地跑。要打个比方,那么,婚姻就是我们的课室,我们是同班同学,上课的时候在一起,下课的时候各走各的。对于婚姻,我很满足。

“家是我可以放松的地方”

记者:作为女人,你对“家”如何定义?

席慕蓉:“家”应该有两种意义吧,一种是空间的意义,它对我来说就是我可以放松的地方,有我的亲人。如果从时间上来说,家,在我出生以前就存在了,从我母亲的母亲的母亲那儿一直延续下来的。(孩子呢?)我的女儿和你同岁,是个钢琴家;儿子在微软做财务分析。孩子都是好孩子。(作为母亲,对孩子怎样教育?)一是守信用,二是公平,还有就是,跟孩子养成聊天的习惯。(打孩子吗?)他们犯了错,我会叫到一边问:“打几下?”他们说打几下就打几下。

声势浩大的“百位诗人点评张后情诗”,张后也邀请我了,我当时并没拒绝,却拖延至今,潜意识里觉得用宰牛刀杀鸡,挺不值的。估计张后后来没了耐心,将原本许配给洪烛那首诗改嫁给他人了。

张后心肠好,不计前嫌,前几天又约我给这本准备的情诗集写序,我同样满口答应。一方面高兴终于有机会补偿上次欠下的人情债,另一方面,还真有话想说了。瞧我这人多没劲啊,偏偏爱干用杀鸡刀宰牛的事情,还真以为自个儿是疱丁呢。硬座相请,直摇头;一听换成了软卧,马上眉开眼笑扑上去——太势利了!真不配作好人张后的哥哥。

张后人比我好,诗不比我差,爱情也比老夫纯洁——这注定他专攻爱情诗并且硕果累累。我预言他会写一辈子爱情诗的。我祝愿他成为伟大的爱情诗人。最好像歌德那样,八十岁还会爱上十八岁的少女,八十岁依然像烦恼的少年维特一样——把诗当成情书来写,把情书当成诗来写。

张后的情诗,有众多的读者。可张后的情书,寄出去过吗?我指的是,会寄给自己情感世界的女主人公查收吗?会捅破那层窗户纸吗?这是个问题。我担心的是:窗户纸一旦捅破,诗就没法写下去了。诗人若真的坠入爱河,眼里将只有爱神而不再有诗神。最好的选择:坐在爱河的岸上写诗。

我在少年维特的年龄,也把爱情与诗当成自己眼中最神圣的两种美。跟张后一样,跟大多数诗人一样,我也是写爱情诗起步的,在没谈过恋爱的时候就会写爱情诗了。十八、九岁,在武汉读大学,出的第一本书就是爱情诗集,名叫《蓝色的初恋》(湖北青年诗歌学会丛书)。当时也有好多少男少女传抄啊。

只是似乎没过多久,爱情逐渐远离我的诗歌主题。我更多地把爱情留在散文里,天花乱坠地在流行刊物上发表,赚钱,也赚读者的眼泪。太无耻了!怎么能拿爱情来换钱呢?

张后比我纯粹,只拿爱情写诗。诗是不赚钱的,爱情也跟诗一样属于非卖品。所以,他才可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将爱情诗进行到底。他才可能成为硕果仅存的爱情诗人。

张后写爱情诗,从少年写成了青年。想了解告别了少年时代的青年维特的烦恼吗?那就读张后的爱情诗吧。

印象中有两大爱情诗人,一个是外国的,一个是中国的,一个叫普希金,一个叫徐志摩。张后身上或许有着他们的影子。

普希金比徐志摩要多一些愤怒,也就多一些力量。普希金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情敌,为自己的女人同时也为自己的诗歌。否则他就没有决斗的对象。情敌似乎比朋友更容易使人忘掉孤独。爱神或诗神,都擅长替那些痴迷者树立假想敌。为女人而决斗,这样的事也只有普希金能做出来。尤其这个女人并不是一般的女人,甚至不是他妻子冈察洛娃,而是缪斯——他必须表现出加倍的勇气。决斗时冈察洛娃不在现场,而缪斯并未缺席——她温情脉脉地注视着走向枪口的诗人。普希金之死,并不仅仅为了维护他妻子的贞*,同时也在捍卫诗神的荣誉。他的情敌丹特士,是否有沙皇撑腰?这不重要。普希金的身后,却确实站立着流泪的缪斯。

张后也是有情敌的。那就是生活。他一定战胜了自己的情敌。世俗的压力并未能把他怀中的爱情夺走——他还在写诗,还在捍卫自己的梦,就是证明。他以诗面对生活的挑战。

假如普希金没有去决斗——或者说,即使他去决斗了,但没有死,那么将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他肯定会重新拿起笔,写更多的诗篇,并且爱更多的女人。他会变成另一个歌德。然而长寿的歌德只有一个,短命的普希金也只有一个——他还是死了。这是诗神的损失,也是爱神的损失。有什么办法呢?好在诗神还会呼唤更多的爱情诗人。张后也在响应冥冥之中的号召吧?

有人说过,风不吹,那有飞絮。从春天到秋天,从曾经到现在,每一次坚持的想法,到了最终都变成了零落的记忆,甚至于爱情也无法幸免。或许是因为对于这些,曾经抱着太大的期望,而最终空留下的却是悲伤。

爱与被爱,同样需要一双翅膀,一双可以任意使其飞翔的翅膀,我想那才是最终的梦与追逐。

又一个秋天静静地来到,每天我独自矗立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总能望见天空中那一群群南飞的候鸟,它们以整齐的队列,恣意的神采,自由地飞向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正如爱情一样,曾经的爱与被爱就像候鸟的迁徙一样,在一个地方找到或丢失了梦,在另一个地方总会失去更或找到。

父亲和白酒

父亲最大的喜好饮酒,而且,只饮白酒!中农风俗每到节假日都送礼,你送来我送去的,父亲常常开玩笑说:你们都别太费心了,记着带瓶酒就够了!现在父亲已六十好几了,那次全家人去体检才发现父亲的肝亮了红灯,他倒不怎么急可把母亲给急坏了,把家里的酒都藏了起来,在吃的方面也特意的为父亲保肝,可偶尔去吃席酒的时候父亲还不忘抿一小口,父亲说饮酒特别是在冬天,饮一小口是香在嘴里,润在喉咙,暖在胃里,多好多好,再沉闷的心情只要抿一小口酒就畅通,心情就好!还忍不住的哼起小调,特别是那首纤夫的爱,他还说饮酒会使人年轻,也是一种回忆,记得小时候,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临睡前饮一小口,然后嘴里啧啧啧的响,诱惑到我们都想尝一尝,忘形时还会在我们面前抱起母亲。看到父亲回味无穷的样,我们嘴馋的先用舌头舔,刚碰到*就吐舌头,要真喝一点那是从口到胃都像火烧一样!这才知道上当了。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弟弟偷喝了父亲的高粱酒,那时是盛夏,到晚餐的时候了,可就是到处找不到弟弟去哪里了,怪了已放学好几个小时了呀!最后才在父母的房间发现了他,睡在炕上怎么叫也叫不清醒,全身发烫脸发红,不是发烧了吧?可爸爸一到就肯定的说他饮了我的高梁酒,快去伯父家,伯父家是诊所。

从父亲戒酒到现在已二十年左右了,他身体没有像别人一样走下坡路,还是保持在原来的状况,我们商量过给父亲每半年做一次检查,定期注射一些提高免疫的疫苗,可都被他给拒绝了。父亲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人,从不因为这些觉得自己和常人不一样,还常安慰我们说:你看我这不好好的,什么都能做,就算有什么那也得顺其自然,我土生土长最后回归于土不很合理吗?你们也别为了我担心,现在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就好好生活好好爱戴自己的健康!不能像我一样,病来了就不好收拾!

去年堂叔就因为喝酒中毒住进了医院,可没少让父亲给上教育课,正直高考的黑色七月,堂叔的儿子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堂叔按耐不住内心的新喜,请了亲朋好友为爱子庆祝,饭桌上大家都给堂叔敬酒,说他教子有方呀,有这么争气的儿子,要好好喝好好乐一翻!堂叔一个也没推辞,一杯一杯下肚当时只觉得一个字形容“爽”!为了儿子乐一乐喝几杯酒就当为爱儿鼓励。喝酒吃菜持续了几个小时,时间很晚了我家的车也派上了用处,把客人一拨拨的送了回去,后来就听说堂叔上吐下泻不停,开始没太再意,可一直这样下去谁也会受不了,都零晨三点了全家人都没睡,堂叔去厕所的力气都使不上,后来打电话给了父亲,父亲发话说:叫车!去医院!父亲也跟着去了,毕境这三更天谁家还给看病,到了县人民医院人家都不收,连夜又赶到了市人民医院,要不是抢救急时肯定要出人命了,医生说:这属于酒精中毒!过量过猛的饮酒会造成穿肠毒药!可能造成酒精肝、胃出血,伤及大脑神经,严重则导致休克!本是一件好事却因为“酒”导致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父亲戒酒后对酒并不陌生,而是因为不能喝酒多了很多兴趣,父亲有一个宝贝仓库,仓库里除了车的修理更换配件,剩下的都是一些酒瓶,大小高矮胖瘦华贵的平凡的还有不少进口品,父亲爱上的收藏酒瓶,刚一开始母亲对父亲的行为很不理解,说他不能喝酒还收藏这些废弃的瓶瓶罐罐做什么?有一次因为母亲进去拿东西,不小心弄坏了一个而伤了老夫妻的感情,在我们心里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是我们的值得学习的榜样!自从父亲检查出肝亮红灯后,母亲到处了解吃什么保肝吃什么伤肝,也因此在两个人口角上母亲让三分,有时兴趣来了还陪父亲一同整理父亲的仓库,记得有一年端午,我们一大家子团聚,父亲拿出几瓶酒来,上面写着保肝开胃酒,有黑色液体的白色液体的,我们对望几眼都在琢磨下文,在得知父亲肝不好后我们饭桌上很少有酒瓶出现,想想可欲而不可求的感觉想必谁都有过!母亲开口了:这是我和你父亲一同酿的洒,这黒色的呢由葡萄槡冰糖而制,这白色的就是我们平时做的米酒,你父亲非要我帮他装到瓶里说这样给你们个惊喜,说不定孙儿都会喜欢呢!原创文学:

弟妹在欣宜酿酒厂做前台,回家时和家人聊天说到,她们厂最近招工,好多职位空缺,父亲在一旁听到了,说有哪个职位我能胜任的吗?守大门的也行,只要有和酒有关的机会就不能错过,我们还以为是父亲开玩笑,谁知他严肃的说:小歆你明天帮我问问,晚上给我答复,老许你给我准备几件整洁的衣服,我现在出去理个发。小歆是儿媳,老许是母亲,看来父亲来真格的了。想起那时弟妹打电话给我说这事的时候是格外紧张!因为毕境是她说出来的,做为家里的长女,他们什么事都会找我商量的,我却欣然的同意了,因为我了解父亲,我也遗传了他老人家这方面的基因,只要决定了一件事无论是好是坏是难是易都会坚持做下去。当然一般不成功的很少!

第二天父亲开始了他的工作,你别说还真是看守大门的,每天八小时有车进出就只按一下摇控,只在有空闲时间父亲都会进去到处看看,厂里肯定有很多酿酒的处方之类的书籍,或者国内外的品种杂志,酒历史文化,他没事时看看书或眯着眼睛听听广播,下班回来每天都乐着呢!话也多了和母亲唠叨个没完没了,人也精神年轻了许多!我想呀,这人要是有了工作就变的年轻,要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变的饱满!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更新是美好明天的基础。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乐观他的执着他对喜爱之事的热情,都是我们所敬佩所学习的。

父亲喜爱酒却不能享用于它,人们常说无酒不成席,可我觉得没有父亲这种对酒的钟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再好的酒也是枉然,当我对一件事持续不下去时就想起父亲对酒的钟情和坚持;当我对生活不满充满抱怨时就想起父亲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恩;当我在人生十字路口面对挫折时就想起父亲对自身的改变对人生的更新;父亲,因为你我喜欢上了酒的味道,更欣赏你对酒所发出的一切宣告!

父亲的鼾声

依然那么沉重

让我再次感受到

那如山的父爱

此时,心里沉甸甸的

依然那样雄浑

雄浑的无法抗拒

又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

此刻,心里乱乱的

依然那样铿锵

像一首军歌

一天天一年年

鼓舞着我

小时候,吵着闹着让父亲抱着我睡。记忆中,那时候父亲一般是不打呼噜的,或者是我睡的太死了,或者是记错了,总之父亲说打呼噜是他几十年的优良传统。

如今,我都20岁了,时隔多年再次和父亲睡在一起,再次认真感受他的鼾声,沉重、雄浑、庄严。我深刻的感受到他一天里积聚给这个家的爱,他实在是太累了,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撑起了这有三个孩子读书的家,可我们兄妹三都还没能为家里做些什么,相反,我们却是这个家庭最主要的消费者,父亲是个农民,父亲又不只是个农民,在我眼里他比所有的农民甚至所有的科学家都伟大。

父爱如山,是黄土高原上的大山,朴素且宽厚,而我一直在踏着这份爱前行。

父爱如山,如山那样高大,那样威严,那样沉重,可当我每一次出发,父爱都是我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了他,我便有了信念,有了力量,有了方向。

父亲的爱无比宽厚。宽厚到我不舍得轻易的去写,我怕自己写不好。很久以前或许我还可以容许自己草草的去写,而我却没有写。现在又无法那样来写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错过了,才发现再也无法找回,我们小的时候呆在父母身边,长大后又为了所谓的不知道是谁的幸福而奔波,当一天,有条件有时间孝敬他们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老去,于是发现自己又错过了更多,自责之后留下的也仅仅是那些悔恨,便觉得自己做人做的很是失败……

贾平凹说过,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可事实上,能将影子与主体都做好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总是对自己太自信,对自己太宽容。我们太自私,我们原谅自己总比原谅别人更容易,于是我们这一生不知不觉的犯错,而最大的错却父母身上。

父亲的鼾声依旧,他累了,他真的累了。而我终也无法想象这些年母亲究竟听了多少次这样的鼾声。

在这个幸福的夜里,我用双眼触摸着父亲,触摸那驼了的背,触摸那满头的白发。鼾声依旧,我听到了太多,听不到的又有太多。

宽厚、仁慈、伟大,不断的回荡在心底。

父亲节前忆父亲

很快就是父亲节了,虽然在我的家乡没有人重视这个节日,但是我还是要感谢那个订父亲节的人,只少可以让我在这天快来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父亲。

没有准备礼物给他,也没有打算给他打个电话,因为我心里清楚,如果我打电话对他说节日快乐,我爱他这样的话,他也许会以为我无聊的没事做。父亲注定不能像妈妈一样,和我们儿女有太多的话语。

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小的时候他长年在外,现在我长大了,他每天在家,而我却是几年不回家,就这样,我们的相见的时间总是很少,打电话最长也就三分钟,因为我知道,三分钟后,他就变的无语,而我除了问他们可好以外,也就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外面很累,我很想他们,在我们这么古板的家庭说一些好听的话给对方,就好象会死似的。想父亲,想他了,却不能对他说,我想他,想看见他,那怕是什么也不说,只是坐在一起吃饭,或者只是帮他打一琬饭,或者他洗脚的时候帮他倒水,拿拖鞋。而这些对身在他乡的我来说真的好难。

父亲节,fathersday不知道这几个字母我有没有写错,但是我还是要写出来,父亲的爱,无法向它说出来,只能埋藏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他,希望他健康快乐。

一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吵架,妈妈狠狠的把我摔在了地上,然后生气的走了,是爸爸把我从地上抱起来,所以我爱你,爸爸,你没有像妈妈一样生气的不理我三岁的时候生病了,发烧说胡话,是你用大衣裹着我把我从床上抱起来给我喂饭,喂药。

四岁,我吃不完的饭,连妈妈都嫌弃的剩饭,我也可以一下子到在你的碗里,你二话不说就吃光光。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的碗里可能口水,泥土,什么都有吧。

五岁上学,上了一个星期,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子,所以你第一次发脾气,扔了我的铝笔,第一次看见你生气,样子很可怕。

八岁的时候,用蜡烛点燃了蚊账,差点把我家的房子烧没了,也差点烧死了熟睡中的弟弟。那一天,我第一次挨打。好疼啊?

十岁,你开始把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如何好,我什么都没说,也不去辩解,从此,在你的眼中,我还多了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自尊心,所以从此以后,每当过年,或者是六一儿童节,就成了我的灾难,因为在你眼中,别人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好奖状,有好成绩,我也知道,你肯定很难受,但是你却不知道,我也很伤心,我的心也在哭泣。我只是一个孩子,其实我更需要安慰。你只知道自己在心痛,不知道我也受伤。

十二岁以后,日子一天天的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成绩没有一天好过,所以也很少见你对我笑过,就这样,我们的关系恶性循环,我在你的心里成了有我不多,无我不少的孩子。同时你和妈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我感到很害怕,恐怖。以至于我到现在对以后的生活感到绝望。是不是我中毒已深。

毕业之后,一直在外面,去过好些地方,我们通电话的时间依然很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时间总会想起你来。

我没用,上学没有读好书,在外在工作,没有挣到钱。我一直不能让你为我感到骄傲,我想我这辈子也不可能满足你的愿望了,所以,我对不起,但是,还是要谢谢你生我,养我,但是我还是要说,等你以后走不动了,我就是你的拐杖,你生病了,我给你倒水,喂你吃药,我每天呆在你身边。陪着你,让你不会孤单。

父亲节前一天晚上。所思,所想,父亲不会用电脑,所以我依然只是个没用的孩子,因为我的心,他看不到,也看不懂爷爷的故事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听爷爷讲故事!

夏天,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自产的零食,一起聊天赏月,大家都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而最多的节目便是爷爷讲故事。每当爷爷讲故事的时候,大家便都静静的在听,此时的月亮似乎也很沉寂,静静了挂在天上。

爷爷没有上过学,但却认识很多字,能读书,会写字,并且知道很多的东西,阅历相当的丰富。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是那么的多,那么的有趣,有关于神话传说的,有关于历史名人的,有关于历史纪实的,有关于自身经历,所见所闻的。听爷爷讲了那么多年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他似乎没有重复的讲过一个,我佩服爷爷的记忆力,喜欢他内心中那多姿多彩的世界。

从记事起,每当闲暇的时候便可听到爷爷的故事,不仅仅是我,邻居家的小孩也喜欢,一群小孩子围着一个老头子,聚精会神的听故事,那可比在学校听课认真多了,静的除了爷爷的声音便是空气的流动声了。要是谁家吃饭自家的孩子还没有回去,一般都会来我家找,而在我家找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如果爷爷的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的话没有几个想离开的,为此我家不知付出了多少个庞大而丰厚的晚餐。小的时候很多的时间便是在爷爷的故事的萦绕中度过的。

从爷爷的故事中确实学到了很多很多,而那些都是小学甚至大学课堂中学不到的,很多的历史名人,古代的如周武王、秦始皇、李世民,现代的如*、梁启超等等,有关他们的一些历史,而那些都是后来在相关的历史书籍中才读到的,虽然爷爷故事中的他们有了一些虚构的成分,但对于那时候的我是新颖的、受益匪浅的。他的故事有些时候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他对于一些事情的自我见解,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那代表着他自己的情怀,可以说爷爷是我的思想启蒙人。因为我受爷爷的影响,在学校我便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故事王”。课余时间其他小孩子便会围着我听我讲故事,而那些故事至多是对爷爷版权的侵犯。

现在细细的想来,虽然当时很大程度上听故事只是为了好玩,但这个好玩却让我对于历史、对于社会有了很多的认识。爷爷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人民生活颠沛流离,贫困不堪,那个时代处于腐朽的封建思想和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交汇,列强侵略、军阀割据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者崛起的时期,出生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注定了爷爷的一生的经历是丰富的,但也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不平静的。爷爷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目睹了国共两党的斗争,亲身体验了新中国给中国带来的希望,受尽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文化运动的荼毒,见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中国的快速、稳定发展,享受了党和国家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而爷爷他们的那一代是付出的一代,是对人的精神意志有着极大的考验的,从爷爷的故事得知有多少个身边的人因为受不了生活的折磨,战争的残酷,政治斗争的迫害而走上了人生不归路,从此可知中国今天的人民的幸福生活的代价是无比的巨大的。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便注定会有着特殊的社会经历,爷爷当过放过牛,扛过锄头,打过鬼子,当过小领导,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小说,是一个时代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我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历的。一次我开玩笑说“爷爷,以后我给你写传记”,爷爷便笑了笑说“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的传记谁会看”,我说“我写的我看”,爷孙两相视而笑。

爷爷没有上过学,而他有着那么多的故事,全部都来自于他的生活阅历和自己的勤奋,来自于他那部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可见教育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中,而更应该看重的生活,无数个教育的“大家”看到了这个不可摧残的事实,但有多少个教育的实施者真正的去重视了呢。我觉得现在的大学学习最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更多的注重生活实践,把书本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教授、讲师还是不停的照本宣科,拿着课本读,真正的结合生活事实的讲课的并不多,更不用说让我们从生活中去理解理论,理解所学的知识,所谓的实践还是统一的安排,统一的规格,大家都做着重复的事情,把自己的理论又强加给另外一批人的头脑中,让另外那些人继续传导那些伟大的理论。

爷爷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爷爷的故事是大有裨益的,爷爷的故事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中国有着无数个这样阅历丰富的爷爷,有着无数个这样想讲故事的爷爷,但这些爷爷现在基本都没有机会了。不是爷爷不会讲,而是孙子没有机会,孙子太忙了。

现在的孙子自从懂事起,便要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幼儿园、小学、初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还有着大量的家庭作业,望子成龙的父母还帮他们报了培训班,数学强化训练班、英语水平提高班、作文水平拓展班……,有时候还请个家教,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在一个小孩子的肩上,小孩子想听故事的心情还有多少呢?按理说这样培训出来的小孩子应该个个是全才,人人是清华北大,可事实呢,全国上演了多少个小学生不堪重压而选择让人惊秫的自杀!自然界的发展要遵守一定的规律,而人的发展是要尊重人性的,是要顺其自然的,一切不可强求!

现在的爷爷在苦苦的寻求讲故事的机会,想把自己的阅历讲给自己的孙子,可绝大部分孙子没有听故事的时间,而又有些孙子不想听爷爷的故事,觉得那索然无味。放学回来,便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玩游戏机,做那些自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爷爷只能在一旁茫然的看着,默默的说“玩那些东西很有意思吗?这家伙虽然我不懂,但我知道的你知道吗”?爷爷引不起孙子的关注,便沉默了,在沉默中灭亡了,而那部活生生的历史便没有了延续。

现在在外求学,离家很远,一年能回去一两次,自然听爷爷讲故事的机会和时间便大大的减少了,但我依然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以前是只喜欢听自己的爷爷讲故事,但现在不仅仅是喜欢自己爷爷的故事了!

我喜欢爷爷的故事,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爷爷的故事。

那年端午

又到端午时节,在洞庭湖、汨罗江一带,赛龙舟、舞金狮也是一种较为传统又常见的庆祝方式。香粽、艾叶是必不可少的,清淡的香味袭来,像是从近处的邻院墙头溜出,又像来自不知名的远方,悠悠的,承载着时间的记忆,和祝福的味道……

犹记得五岁那年,我看到的那场赛龙舟,大抵是记忆中最热闹的庆祝场面。之后很多年的端午都未在脑海中留下些许印痕,但那一年端午的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深刻。

平日里极为敞阔的广场在那一天仿佛缩成一个半圆形的小港湾。看台上的人山人海自不必多说,就连水岸的碎石滩上、湖对岸的山脚下,也挤满了脖子伸得老长的看客。人流不断地涌入,搅得这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上下攒动,像极了烧开了的水气喘吁吁地吐着水泡,喧闹着、拥挤着,新生的水泡挤压下老的水泡,霎那间又叫另一轮气势汹汹的热泉冲走。

热闹的敲锣打鼓声从远处的水面传来,仿佛是被人流推涌着,然后随着一圈一圈的水波朝四处荡漾开来,一波又一波,时断时续。人群的骚动渐渐平息些许,大概是表演正式开始了。那“咚咚”的鼓槌声和“锵锵”的脆击生愈渐清晰,随着节日里热闹激腾的节奏跳跃舞动,撞击着这些满面红光的看客们心中的小鼓也“嘭嘭”作响。然而光听声响还是不够的,视觉上的盛宴不可错过。爸爸牵着我,努力地在人群中穿梭,终于被密不透风的人墙挡住,再也无法进一步靠近表演台了。于是,爸爸一把将我扛上他的肩头。我骑在爸爸的双肩上,一下子便将远处的欢腾胜景看得一清二楚。“那几只金色的大狮子课厉害啦!跳得比人还高!”我兴奋地叫着,笑着,拍打着爸爸的脑袋,大概把他也当作鼓了。爸爸也跟着我“呵呵”地笑着,一面用手扶着我,一面提醒我身子不要乱动,当心摔下来。

舞龙、舞狮过后,便是精彩的划龙舟比赛。艳阳高照着欢腾的大地,*条闪闪发光的金龙如梭般划过水面,铿锵有力的鼓声和着不绝于耳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推动着狂欢的*。我那小小的心中涌荡的激动和热情也不断膨胀,好像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随着鼓点声、呐喊声疯狂地叫嚣。

整整三个小时后,这场轰轰烈烈的庆祝盛会结束,我这才恋恋不舍地从爸爸肩头上下来,我才看到爸爸额头上汗珠大颗大颗直往下滚落,白净的衬衣也被汗水浸湿。爸爸紧牵我的手随着挤挤嚷嚷的人群往回走。人真多啊,我只看到无数条粗长的腿和无数个庞大的身躯在我眼前晃动,全然不是开始看到的那如黑豆般的人头尽收眼底的景象。我想:爸爸的肩真高,让我成为了全世界看得最高最远的人。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爸爸用他的双肩托了我尽三个小时,那需要多大的力气和毅力啊!小时候,觉得爸爸很高很大很伟岸,能看到许多我看不到的美景,但那年端午,他所能看到的,一定不及他高高托起的女儿。

端午节的记忆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逢端午节前后,都会下好些天的雨来,而且这雨不大不小,时断时续,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想念。

少年时代的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总会折一些风筝,好在端午节那天能拿去江边放。折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很简单,一根有*的嫩竹,几块报纸,一卷胶布,一把小刀还有一条线就可以了。

端午节前,许多小孩都会找我帮他们折风筝,而且在放风筝的时候,也总有一帮孩子跟着我跑,所以那时我常常洋洋得意起来。特别是小妹,当时她也就四五岁,每在我放风筝的时候,她都会喊着:“放高点,放高点!”所以我常常把手中的线全放了,那时真的放得很高很远,于是我们兄妹俩就坐在草地上呆呆的望着它,仿佛在天上飞的不是风筝,而且我们。

不过这样的想象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手中的线太细了,经受不住那么大的阻力,风一大线就断了,而风筝也向很远的地方飘落了,再去寻找往往也找不到了。

有时在放风筝的时候也会下起雨来,但只要有风,风筝还是继续可以放的,只是后面用报纸做成的尾巴湿了以后会不时的断开,一节节从空中飘下来。等到连风也没有的时候,我和小妹便拉着风筝从田野上向家里奔去,一路跑一路欢笑,仿佛淋雨也成了一种享受。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对我埋怨说:“唉!你看你,把你妹妹全身都弄湿了,把我缝衣服的线也用完了,真拿你没办法。”我和小妹相视而笑,向母亲做了一个鬼脸,然后飞快地跑上楼换衣服去了。

等到了端午节那天,江上赛起了龙舟,热闹极了,岸边站满了来看赛龙舟的大小老幼。我便骑着单车载着小妹,跟着龙舟跑,而小妹也拿着风筝把它放得高高的,让风筝在端午时分投射出爱的力量。

父亲和房子感动~

父亲已去世多年。记忆中,父亲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修房子。

两岁时,父母和奶奶分家。我们一家三口搬进新家。房子是父亲亲自动手修的,很窄,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卧室,一间堂屋。父亲在旁边花一天时间搭了一间草屋,就是我家的厨房。

听母亲讲,这块地原来是大集体时的牲口棚。当时有几家人都想要这块地。为了争得这块地,父亲半夜三更就扛起锄头去整理,等别人天亮来时,他已经把地基收拾好了。修房的过程是缓慢而艰辛的。8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在交通信息都很闭塞的农村,经济依然很紧张。父亲为了节约钱,屋里的墙壁只砌到一半,上面用竹条编成篱笆,竹篱笆外面抹上一层稀泥巴,等到晾干时再刷上一层石灰水,虽然很简陋,倒也显得整洁明亮。由于交通不便,农活又忙,再加上没胡钱请人帮忙,小小的两间屋,父亲用了差不多半年才修完。它装着父亲的辛勤的汗水,也装着我们一家三口平凡而真实的欢乐。

四岁时,弟弟出生了,两间屋子肯定是不够住了。父亲又开始忙活起来。在堂屋的左侧,重新砌上三面墙,架上刚砍的翠竹,盖上新买的青瓦,就成了一间小小的房。5岁时,我有了自己单独的小房间。房间实在是很小,只够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记得刚搬进去的那天,父亲对我说:“丫头,过两年爸爸给你们修一座楼房,到时把最大的房间留给你。”在父亲的眼里,我看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疼爱和亏欠的眼神,我相信他。那时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父亲的膝盖上听他憧憬未来的楼房梦。

七岁时,我读书了,接着弟弟也上学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我们姐弟的学费,父母起早摸黑地*劳着。修楼房的事也不再有人提起,住大房间的愿望直到我上中师都没能实现。但我知道,父亲一直在努力,他一定会说到做到的。

2001年,我和弟弟先后毕业。父母再也不用为我们姐弟的学费发愁了,修房的计划再次被提起,他又开始忙活起来。村子不通公路,一块一块的砖,一片一片的瓦,一堆一堆的沙都是父亲一担一担挑回来的。那年父亲48岁。记得那时他经常感叹的就是:“村里要是能修一条公路进来就好了!”父亲老了,要知道他以前他可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啊!由于过度的劳累,父亲明显的瘦了,可憔悴的容颜依然掩盖不住他发自内心的快乐。

2003年,我家的楼房终于完工了。上梁立房那天,村里很多人都来道贺,一向滴酒不沾的父亲那天喝得酩酊大醉。父亲终于实现了他的终极目标,也兑现了对儿女的承诺。在同一年,父亲检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2004年,父亲在检查出风心病一年后含笑而去。虽然都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他没有遗憾!

现在,城市规划到我们村,土地被统建,房屋被搬迁。连宽敞整洁的绕城公路也修到我们的家门前。想建房的人们再也不用像父亲当年肩挑背磨地运建材了,村里到处耸立着高高的新楼房。当年父亲修建的小楼虽然早已被拆除了,但父亲躬身建房的身影却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们子女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父亲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虽然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但却给我们留下终身受益的可贵精神:勤劳朴实,为理想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这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

端午节妈*生日

在我的故乡端午节被称作五月节,这个节日虽然没有春节过得隆重,但也绝对不含糊。

为了过节那天吃着宽绰尽兴,提前好多天,妈妈就开始像别人家那样攒鸡蛋,到过节那天,我们早晨一爬起来,就能顺着香香的气味儿,找到厨房锅台上装着的一大盆煮好的鸡蛋。只有这一天,对于煮鸡蛋可以敞开肚子使劲儿地吃,而过节当天的新鸡蛋却更珍贵。如果赶巧了,家里的母鸡给面子,下蛋的多,我们小孩子每人都可以捞到好几个。即便只有一只新鸡蛋,妈妈也要做上记号,放进锅里煮好再单独拿出来,剥好了皮儿,平均分给我们兄弟姐妹。这是妈妈不知道听谁传说的,吃五月节这天的鸡蛋,孩子能长命百岁,妈妈对之奉若神明,多少年一直坚持,已经成了一个不变的习惯。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每年五月节这天清晨,爸爸很早就要出门,到后山去采艾蒿,就是那种叶子形状和颜色都酷似菊花叶子,而且中药味道冲鼻子的野草。在故乡的道路两旁的沟塘边上和山上到处都是这种艾蒿,随手都可以采到,可是,据说,却只有五月节这天太阳出山前采的最灵验。爸爸将采下的艾蒿一拿回家,选些个高的挑上五颜六色的葫芦,分别插在屋檐下和门楣上,说是既能辟邪又能防止害虫进屋。爸爸还会趁我们仍沉浸在睡梦中,将几小片揉成小球的艾蒿叶儿,轻轻塞到我们的耳朵眼里,这样做,就能保证一年都没有小虫子钻耳朵。剩下的那些艾蒿,爸爸就把它们成捆地挂到栅栏上,等晒干了留起来,准备随时为谁家的婴孩治疗受风的毛病,这可是当地很有名的趋风药草呢。我就亲眼见过一个老奶奶用干艾叶给一个邻居家刚出生没几天的小妹妹趋风的情景。那个老奶奶,将黑绿的艾叶儿卷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团儿,并排立在病孩儿的额头上,然后,她竟然那么大胆地划着火柴点燃艾叶团儿。我一直站在旁边惊恐地看着那孩子的头上呼呼地冒烟儿,但奇怪的是却没烧着那孩儿一点皮肉。老奶奶反复做过惊险的几回,小小孩儿还真奇迹般地好起来了。当然,也有病入膏肓的最后也不得救的情形出现,那就只能认为是成事在天了。

在爸爸给我们耳朵塞艾叶时,妈妈也会轻手将早就准备好的象征吉祥的五色线绳儿,悄悄地系在我们的手脖和脚脖上,当我们醒来时发现了,都兴高采烈地跑出去炫耀,如果赶上妈妈兴致高或者邻居家的婶子大娘开心,还会有香气袭人的美丽香袋儿挂在我们更容易炫耀的脖子上呢。

做完了上面这些环节,妈妈叫醒我们,在漂浮着艾叶的水盆里洗了脸,围坐在炕桌边,妈妈将滚动着黄白分明的荷包蛋的疙瘩汤,陆续端到每个人的跟前,经过一片“吸溜”和“吧嗒”声,固定的节日早饭就进行完啦。

这一天,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每家都不出去干活儿的。

吃过了早饭,爸爸会到杀猪的人家,称回几斤肉来,妈妈则手脚麻利地磨刀霍霍向猪肉,剁馅儿包中午吃的饺子。我们大一点儿的孩子,常常是将各个口袋都塞上煮鸡蛋,成群结队,跑过流水淙淙的小桥,蹦蹦跳跳地从羊肠小道穿出绿地毯般的大片麦田,然后,再朝长满参天大树、矮树、野草、野花的南山进发。南山是靠村子三面最近的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山的南坡北坡儿都有人踩踏出来的曲折蜿蜒的小路,北坡很陡峭,而南坡则舒缓多了。全村无论大人孩子,在五月节这天,只要是腿脚好的,有空的,都喜欢从北坡攀缘而上,自南坡而下。当热汗淋漓地爬到足有好几百平方米的平坦山顶时,伫立在岩石上,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举目望远,蓝天白云,广阔的田野,白绸带一样的江河,绿色的森林,村庄里的房屋,甚至牛羊猪狗鸡鸭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喜欢玩的,竟在山顶找块儿平坦的地方,三五成帮连呼带喊地打起扑克,更有喜欢车马炮的全神贯注地下着象棋,还有的钻到树丛里采摘漂亮的各色野花野果儿。一般大男人们,登山,还因为,都认为在故乡的五月节这象征春天真正来临的日子,登上全村的最高点,能预示风调雨顺的日子已被尽收眼里和抓握在掌中。

快中午的时候,望远的,玩耍的,都纷纷如鸟儿一样飞回各自的家中,山上除了人到处留下的足迹和白花花的鸡蛋皮,只有鸟儿和蝴蝶的身影仍在盘桓流连了。

中午各家吃完了饺子,大人和孩子们,便又熙熙攘攘地去村西的嫩江边,有的洗衣服,有的钓鱼,有的洗澡儿,有的干脆坐在岸边的沙滩上看云起看人动看水流听风声。

直闹到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回到家中,消灭掉一些早晨和中午的象征有余粮的剩饭剩菜,孩子们继续在户外疯上一阵,大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某一家的大门外,对节日来上一段段自由式的总结。当天色全暗下来时,人们才喊着自己的孩子,意犹未尽地回到各自的家去睡觉,喧腾了一天的节日,到此终于安静下来,而大人和孩子却又在梦里憧憬着更有意味的中秋节了。

这就是我故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这习俗经年未改,只是在三十年前,由于改革开放,南北的物产彼此顺畅地流通起来之后,我的故乡才逐渐传进来早有耳闻的糯米和粽子叶儿,也就随之在前面那些习俗里加进来端午吃粽子的风俗。要说家乡人能以吃粽子纪念屈原,还真得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哪。

回忆着,写着,今年的端午节就近了,我多想再到故乡去重新感受一次小时候过端午节的经过啊!我更想弥补一下小时候因不懂事而留下的对妈*遗憾,要知道,端午节这天还是我妈*生日。好多年以前的那些端午节,妈妈总是想尽办法为我们吃好而不停地劳碌,却从来没见她给自己过生日,哪怕她提过生日一次,也不至于使我长大了之后才知道端午节对妈*特别意义啊。妈妈,我要用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端午节,来弥补对您的亏欠。

瞬间的感动告别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已经失去的和未曾拥有的而是你现在有的一切,不经意间读到这样的句子,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悲伤,曾经我的心充满了怨恨,那是关于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事。童年本该是花骨朵儿的年龄,应该充满生机,应该留下铜铃般的笑声,在年轮的脚步声中留下细碎的脚步……这些也只是我的想象和向往。出生在大山深处,弟妹三人我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背着比自己还高出半个头的竹筐去田里打猪草,冬天的时候还要和家人一起到山上砍柴,记得很清楚那时因个子小也没什么力气,只能捡干柴,这样可以使柴捆大一些,不会被大人骂,干柴轻巧一些,扛着也不至于太吃力。即使是大雪纷飞的天气也一样要上山捡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说真的那时我非常讨厌这样的生活,高考完以后就在期待通知书的到来,等到通知书来了,就期待开学的日子,那时就一个想法赶紧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家,日子在等待中显得很漫长。

某一天终于到了我要离开的日子,天公不作美,大雨下了一整夜,天亮了也没停下的意思,早晨起来母亲已经做好了饭,说坐火车也要好几个小时,需要吃点东西,而我的意思是赶紧快走。吃饭时母亲问我该带的东西准备好了没,说实话我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父亲保持了一惯的沉默。胡乱的吃完饭我就要走,当初听说他们不送我,也就没奢望。反正就自己的一点衣服背个包,把学费带上就可以了。见我吃完了,父亲突然说:我送你,西安虽然不远你也没去过,我也几年没去了变化应该很大,一个女孩子带着那么多钱不安全,今天又下雨,地里的活也忙不上。不知为什么听了这句简短的话,忽然想流泪。

雨还在下,我和父亲出门了,母亲一直在说到外面要注意身体,西安是大城市小心坏人,晚上不要出门等。对于母亲我一直觉得她很辛苦,有许多事她也是无能为力,比如下雨,下雪还要在地里干活。我知道虽然她心疼却是没办法的事,父亲脾气不好,稍微不顺心的就会冲我们发火。此刻听着的话,心好像猛烈地被什么扎了一下,眼泪却不自主的溢出了眼眶。走出家门母亲也跟着出来了,哽咽的声音一再嘱咐,到了学校要和同学搞好关系,注意安全。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决堤了,眼泪顺着雨水滴落在地上,父亲则一言不发,或许此刻他也有少许的触动吧,长这么大我们很少在一起说话。雨越下越大,路上还很滑,不小心打了趔趄,父亲见状说:把包拿下来让我背着吧你的鞋滑,说着便从我身上把包取走,我一直走在他前面,也看不见他有何表情,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没说话,默默的走着。终于到车站了,他让我在大厅坐着,自己去买票,我说我自己去,他回答,人太多就让我在这里等他。说话间才猛然发现父亲眼里有平时难得的柔和,眼里满是慈爱,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泪又不听话地滑落,怕被他看见赶紧转过头。没等多久父亲就买好了车票,又去外面商店买了几个面包和一瓶橙汁。

离进站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在候车室坐着,还是没有说话,周围送孩子的家长很多,满耳都是:在学校里要注意身体,西安那地方冬天冷,也不知道宿舍有暖气没,食堂里的饭吃不惯就到外面吃,别饿肚子,不要省钱,该买的东西就卖……这样的气氛让我很不自在,偷偷看身旁的父亲,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正拿着报纸再看,好像周围的景象并没在他眼中出现。终于等到上车了,站台秩序一点也不好,大家都在使劲地挤,我站在门口却被一次次挤了出来,本来父亲是在后边的,这时也挤到我身边了,他抓着一手抓着我的胳膊一手顺势一推我们就都上车了。过道里到处都是人,我也分不清自己的座位在哪个车厢,这会儿父亲一直抓着我走了好几个车厢才找到我们的座位。三个半小时的火车他一直在看报纸,偶尔也和邻座的叔叔聊上几句,大都也是人家再说自己的孩子,当说道是否也是送孩子上学时,他才显得话多一点。一路上我看的最多的就是窗外的景色,高山、树林、田地、大桥及大大小小的城镇。

火车快速前进,窗外的景色在不断更换,终于我看不见大山了,出现在眼帘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我知道我们到西安了。下了火车,又坐公交倒了两次车才到学校,由于有些晕车这时我已经很累了,一切都是父亲在办,包括报名缴费,找宿舍领钥匙,到学校商店卖脸盆毛巾等一些列琐碎的事父亲都帮我弄好了。休息了一会儿父亲说去吃饭我也就跟着去了,吃饭时父亲说:你考上大学不容易,这学校环境、硬件设施都很好,你要好好珍惜,咱们农村孩子别和城里孩子比吃比穿,咱们要比的是学习成绩。钱该花的就花,不要亏待自己也不要在同学面前太小气,没钱了就跟家里打电话,要和同学处理好关系;我今晚住旅社,明一早就买票回去,家里的活还很多。可以说这是十几年来父亲跟我说的最温馨的话了,眼泪早已在眼眶打转,只能点头。

第二天,父亲早早来找我了,我们简单地吃了点东西他就要走了,我送他到公交车站,车来父亲上车了,在车开动的瞬间我泪流满面,父亲向我挥挥手,对这窗外大声说道:照顾好自己没钱不要硬撑,就给家里打电话……车走远了我还站在那里,模糊中父亲也在向这边张望……突然间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失去了支柱。雨依然在下,街道旁被雨水打落的梧桐树叶,不远处商场悠扬的歌,路上打伞的行人汇聚了一副特色的秋日图画。朦胧的泪眼中一直浮现着父亲挥手告别时的语言和表情,秋雨落在身上,脸上却感觉不到冷,心温暖了一片……

长大不是心在变老,而是泪挂在脸上还能够微笑,感悟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是瞬间的感动。

祭母

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母亲祭日的日渐临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愈来愈浓。于是便想用手中的笔写写我最伟大、慈祥的母亲,以寄托我的哀思,而每当提起笔,心却很沉,生怕笨拙的手笔写糟了心中那片浓浓的亲情和那份永不褪色的怀念。今晚,站在朦胧的月光下,思绪万千,在泪眼朦胧中写下此文,用苍白无华的文字寄托我对母亲的哀思,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我的母亲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女性一样,平凡而普通,勤劳而朴实,慈祥而善良,的母亲一生命运多舛,苦难远远多于欢乐,一生中没有享过一天清福,但她却好像从没有过任何怨言,哪怕是她委屈、流泪的时候。然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在这种温柔和坚强的滋养下,显得更加无私、伟大和具有感染力。

母亲为了我们姊妹四人的生活*劳了一辈子,但是上苍并没有因此而给母亲一点恩泽。这年初冬,在检查出晚期胃癌的前一天,母亲仍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病体坚持着田间的劳作。终因料理不完的家务事,*不完的儿女心,耽搁了可能救治的机会,此,母亲一天天消瘦,一天天衰弱,直至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就这样,母亲带着遗憾,带着牵挂,带着一生的疲惫,安静地走了。

每当想起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仍历历在目。清晰地记得母亲讲述不堪回首的“大跃进”年代的岁月,在那个令人难忘的苦难岁月里,全国各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饥荒,因饥饿而吞噬了无数条生命,以致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在那个最困难岁月里,我们家唯一的顶梁柱——父亲,还远在百里之外工作,微薄的工资也只能“自顾自”。家中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只有靠母亲来艰难养活,因此,母亲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实在揭不就到田地里割些麦苗或挖野菜煮汤充饥,因此常常饿得头晕眼花,在生命的边缘苦苦挣扎的同时,却舍不得给自己吃上一顿饱饭,强忍着饥饿,从牙缝里节省下的大馍留给年幼的哥哥姐姐,即便是这样,二姐还是没逃过“大跃进”这一劫,最后,母亲眼睁睁地看着二姐死去。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就连那补丁摞补丁的一件粗布上衣也常常是晚上洗、白日穿。至今仍依稀记得,儿时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倾听《浏阳河》、《苦菜花》、《白毛女》和《朝阳沟》。那动听的歌声在那艰苦的岁月中象一道道七彩的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后期,幼小的我一直体弱多病,依稀记得母亲气喘吁吁背我看病的情景,她摸着我发烧的脸蛋焦急地询问医生。那窄窄的乡间小道,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艰辛的汗水。

还记得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要提前买上一些红、绿、黄、兰等颜色的红绒线,挨着个为她心爱的孩子系在手腕和脚腕上。

包干到户后,日子慢慢好转起来,但勤劳的母亲每天还是早早地起床,为我们煮好早饭,然后盛好放在桌上给我们吃,一日三顿,从未间断过,因而每天我们都能按时上学。

记得上中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母亲起晚而未能及时准备好早饭,无知的我便对母亲大发了一通脾气,后来得知母亲发了一夜的高烧,第二天仍拖着极度虚弱的身子为一家人准备早饭,然而,傻傻的我当时竟不为所知。每当想起这件事情,内心深处在深深地责备自己,自责我当年的自私和无知。

过度的劳累已使母亲身心交瘁,积劳成疾,在我新婚第二个月的一天中午,老家堂哥匆匆赶来告诉了母亲重病的消息,得知母亲胃癌的噩耗,我风尘仆仆赶回老家,看到母亲虚弱地在院内拣棉絮。为了不想让老人家从我的面部看出半点“蛛丝马迹”,我极力控制着情绪,强忍着眼角即刻倾出的泪水,岔开话题谈到今年的收成如何如何,其实,我何尝不想扑到母亲怀中大哭一场啊。柔弱的母亲却有着一股撼人的坚强,可从母亲的话语、低落的情绪、哆嗦的唇角中,她自知病情的严重性,拿着我的手轻轻触摸她*的肿块,就在这触摸的一瞬间,我怔住了,这拳头大的肿块啊,那里是一年半载所能形成的,这分明是胃部旁边潜伏的定时炸弹,我想,也只要我伟大而坚强的母亲能承受如此之痛了。

我违心地劝慰母亲说,没什么大碍,吃药打针会好起来的。遗憾的是直至母亲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胃癌……追忆往事,母亲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心、爱护、包容,让我愧疚的泪水就象断了线的珍珠。在母亲临终前的几天里,每天吃过饭,我静静地守护在病床前。有时候挽着母亲在院内渡步。眼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但她依然很坚强,只有我们知道,在坚强的外表下潜藏着残酷的真实。我清醒的悲伤着,我清晰的看得见和母亲最后的日子一天天飞快的消失。

多年的生活磨难,使母亲更坚强豁达,她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我们。小时候,每次放学回来,我总是先到草垛背一捆柴禾,母亲做饭我烧火,常常因不得要领,光冒烟,不起火。母亲教我:“火心要空,人心要公”。火心只有“空”,才烧得旺,人心只有公正才能办好事。母亲的这些话,至今仍然回响在我的耳旁。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她用双手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

参加工作后,我一年很少回家几趟。每次回老家总是来去匆匆,每次返矿的时候,母亲总再三嘱咐:“走吧,走吧,上班时可要多注意安全,要吃好穿暖。”母爱如水,如今以拳拳之心让我如何去报答宽厚的母爱,又如何能够报答得了。亲爱的母亲,我愧对您老人家的爱,在我此后的岁月中,只有用无尽的思念和绵绵的泪水告慰你的在天之灵。

如今,我已身为人父,愈加懂得往日母亲的博爱。在人深夜静之时,望着朗朗月空我想说,母亲,您真的永去了吗?儿子到今天仍然不能相信这是事实。

我想告诉每一个人,好好地爱你的父母吧,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留一点时间陪陪父母。有许多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和美好。

那年月奶奶经常给我讲故事她成长在一片开满杏花的土地上,杏子成熟的时候躺在土地上伸出手就可以摘到那甜甜的杏子。

八岁出嫁到一个偏僻的小地方,跟爷爷过上了日子。

有一年闹饥荒,树根和树皮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去田里耕作,收获的果实全部交给队里,队里再按人口分发一点粮食,爷爷去县城打工,每天挣几毛钱,带着四个孩子,那时候哟,差点把奶奶活活饿死。

我小姑小的时候扒在土墙上看见有人在卖苹果,她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在地上捡了一个苹果核吃。

那年月,日子过得多么艰辛!

我长大了,缠着妈妈给我讲她过去的故事。

妈妈一共姊妹四个,最小的弟弟是被人托付而领养的。妈妈家比爸爸家富裕一些。二十岁的时候,亲戚说媒,把妈妈介绍给了爸爸。那个时候两个人走在大街上隔着五米之遥,别说牵手,就连在一块吃顿饭都会脸红。

出嫁那天,妈妈还不知道未来的家在哪里。

那年月,人是多么单纯朴实哟,现在的我们生活那么好但还是有人在搞浪费,多么地罪过!

第一时间更新《素年锦时》最新章节。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检察官公主

虞家小姐

一年

嫁娶

官道之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