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敌人还是朋友(3)
海铁宽和吕秀敏的男女二重唱《喀秋莎》开始了。苏联士兵有的倾听,有的拍手踏步跟着唱。
申炎向客车走去,自言自语:“难以置信哪!看来真是他。竟然在这儿碰上了,简直不可思议!”
身后的方岐问:“怎么回事?”
申炎带着神秘的口气说:“这个‘疤眉上尉’很可能有故事。如果真是他,那还真就曾经是我们的朋友嘞!”
车门里的蔡白吉侧耳细听。
******************
夜幕下,客车里像是戏院的后台,有人睡觉,有人小声儿嘀咕,有人进进出出。车外,一会有说话声,一会是歌声。
申炎进车来,摇晃柳金栋,“苏军上车了,要撤。”
柳金栋惊醒,“嗯?几点了?”
申炎:“快两点了。”
柳金栋点头,“哼!鬼呲牙了,他们顶不住了。越过岛子上端,还有多远的路?”
申炎:“不远了,也就一二百米吧!”
柳金栋:“过了岛子,他们堵车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胜利啦!”
车里的人都醒了,欢呼跳跃。
*****************
江面上,苏军汽车的尾灯像雾中的莹火虫飘忽不定,渐渐淹没在风雪夜中。
申炎:“咱们走不走?”
柳金栋:“天还没亮,走江道不安全。再说了,为什么蔫不唧地饿着肚子走呢?我们是胜利者嘛!”
*****************
太阳蹿出东山,六岔子村里驶出四张马爬犁,插着彩旗,敲着锣鼓,二十多人送饭来了。
客车上、客车下,吃着、喝着、笑着、说着。社员们吹起唢呐,唱起《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
车队的人吃饱了,下车和孙队长等六岔村人逐个握手、拥抱。米队长代表车队全体和乘客付饭费,孙队长再三推让。穿便服的孙思弟走来,劝孙队长收下了。
袁永裕和头缠绷带的史延忠,仍旧穿着过时的海军蓝大衣,一个人拉着申炎一只手不放。魏北石的手颤抖着,抚摸史延忠的脸。小史微笑着点头。
吕秀敏扒拉开袁永裕,抢过申炎一只手,表情真挚地说:“和‘神’同志没处够哇!咱们还能见面吗?”
申炎笑了:“两座山不可能碰到一起。两个人,不能说再也见不着了吧?”
孙思弟来到申炎跟前,递来一只暖水瓶和一个布袋子,什么也没说,退回人群中挥手告别。
申炎站在车门口,眼睛有些湿润。站在他背后的魏北石,眼里滚下了泪珠。
******************
阿勒公社招待所——一栋墙上刷着白灰的“柈子垛”平房。
客车前,柳金栋、申炎等人与魏北石和车队的一行人依依告别。不少当地群众围观。
一个中士挤过来敬礼:“长,我是阿勒边防站勤务排一班长邹奋霍。公社李书记在站里等你们,上爬犁吧!”
马爬犁向山后滑去。丁石先左右张望,问:“这就是公社所在地呀?还没有我们那里的一个生产队的房子多。”
柳金栋:“这还是咱们国家含瑙以北一千多里的最大居民点呢,你可别小瞧儿了。江北的阿勒巴契诺是历史名城。康熙年间,清军在当地原住民族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人的配合下,在那里大败沙俄远征军,之后才有了签订《尼布楚条约》。窦尔敦率先参加了那场战斗。
丁石先:“这故事要是写成书,或者拍成电影,那该多好。”
柳金栋:“将来你写吧!冷水有人专门研究黑龙江流域史。”
******************
阿勒边防站一号办公室里坐满了人,正在开会。
电灯突然灭了,一位少校点燃蜡烛,说:“公社的柴油机一天只两个小时电,主要供邮电局的电台用。群众都点煤油灯,李书记照顾边防站,给接上线了。”
李书记:“你们在六岔斗得苏军哭笑不得,县里一天一封电报通告我们。这里登岛的准备情况,马站长都汇报了。群众铆足了劲儿,明天就开干怎么样?”
柳金栋:“再过半个月沿流水就该来了,时令不等人哪,我看可以行动。四个作业组一起上,边防站派骨干穿便衣分头参加。组织指挥的,说理斗争的,观察报信的,运输支援的人各就各位,随时准备对付苏方干涉。”
王占庆:“还没进行反修动员呢!搞两天再上嘛!”
申炎:“乌巴劳岛外侧的斗争证明,外国人欺服中国的事情出现,就是最有力的动员令。”
王占庆的大眼直冒火,瞅瞅柳金栋,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柳金栋:“群众已经做好准备了,季节也不宜再拖了。用不用再搞动员,什么时间开始登岛,李书记决定吧!”
“柳科长说得对,不能再拖了。我现在就回去布置,连夜组织好,明天吃了早饭就开干吧!”李书记起身出门了。
送走李书记,申炎返回三号办公室。站在二号门前的王占庆怒目相向:“攻击政治无孔不入,净他妈谬论!”
申炎:“我那是谬论,你跟李连学说的那些话又算什么论?不就为了一个熊胆吗?上到长下到战士,搞那些弯弯绕儿干什么?我是‘嫩’,当政工科长的那么个‘老’法,是正直还是政治?”
******************
古城岛上,生产大队队部。
申炎胸前挂着望远镜走下梯子,说:“对方还是没有动静。”
李书记:“去年干了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来了。这回两天了,只见直升飞机不见人,奇怪,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马站长:“他们在六岔斗的太被动,又眼看着工作组到这儿来了,怕那里好戏在这重演呗!”
进了队部办公室,申炎说:“这里的老百姓住在大岛上,历来以周围小岛上的柳条为薪炭来源。苏方不让中国老百姓砍柴,等于断民炊烟,于理有亏。一般干涉不顶用,开枪动武又不合时宜,他能怎么办?”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海铁宽和吕秀敏的男女二重唱《喀秋莎》开始了。苏联士兵有的倾听,有的拍手踏步跟着唱。
申炎向客车走去,自言自语:“难以置信哪!看来真是他。竟然在这儿碰上了,简直不可思议!”
身后的方岐问:“怎么回事?”
申炎带着神秘的口气说:“这个‘疤眉上尉’很可能有故事。如果真是他,那还真就曾经是我们的朋友嘞!”
车门里的蔡白吉侧耳细听。
******************
夜幕下,客车里像是戏院的后台,有人睡觉,有人小声儿嘀咕,有人进进出出。车外,一会有说话声,一会是歌声。
申炎进车来,摇晃柳金栋,“苏军上车了,要撤。”
柳金栋惊醒,“嗯?几点了?”
申炎:“快两点了。”
柳金栋点头,“哼!鬼呲牙了,他们顶不住了。越过岛子上端,还有多远的路?”
申炎:“不远了,也就一二百米吧!”
柳金栋:“过了岛子,他们堵车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胜利啦!”
车里的人都醒了,欢呼跳跃。
*****************
江面上,苏军汽车的尾灯像雾中的莹火虫飘忽不定,渐渐淹没在风雪夜中。
申炎:“咱们走不走?”
柳金栋:“天还没亮,走江道不安全。再说了,为什么蔫不唧地饿着肚子走呢?我们是胜利者嘛!”
*****************
太阳蹿出东山,六岔子村里驶出四张马爬犁,插着彩旗,敲着锣鼓,二十多人送饭来了。
客车上、客车下,吃着、喝着、笑着、说着。社员们吹起唢呐,唱起《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
车队的人吃饱了,下车和孙队长等六岔村人逐个握手、拥抱。米队长代表车队全体和乘客付饭费,孙队长再三推让。穿便服的孙思弟走来,劝孙队长收下了。
袁永裕和头缠绷带的史延忠,仍旧穿着过时的海军蓝大衣,一个人拉着申炎一只手不放。魏北石的手颤抖着,抚摸史延忠的脸。小史微笑着点头。
吕秀敏扒拉开袁永裕,抢过申炎一只手,表情真挚地说:“和‘神’同志没处够哇!咱们还能见面吗?”
申炎笑了:“两座山不可能碰到一起。两个人,不能说再也见不着了吧?”
孙思弟来到申炎跟前,递来一只暖水瓶和一个布袋子,什么也没说,退回人群中挥手告别。
申炎站在车门口,眼睛有些湿润。站在他背后的魏北石,眼里滚下了泪珠。
******************
阿勒公社招待所——一栋墙上刷着白灰的“柈子垛”平房。
客车前,柳金栋、申炎等人与魏北石和车队的一行人依依告别。不少当地群众围观。
一个中士挤过来敬礼:“长,我是阿勒边防站勤务排一班长邹奋霍。公社李书记在站里等你们,上爬犁吧!”
马爬犁向山后滑去。丁石先左右张望,问:“这就是公社所在地呀?还没有我们那里的一个生产队的房子多。”
柳金栋:“这还是咱们国家含瑙以北一千多里的最大居民点呢,你可别小瞧儿了。江北的阿勒巴契诺是历史名城。康熙年间,清军在当地原住民族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人的配合下,在那里大败沙俄远征军,之后才有了签订《尼布楚条约》。窦尔敦率先参加了那场战斗。
丁石先:“这故事要是写成书,或者拍成电影,那该多好。”
柳金栋:“将来你写吧!冷水有人专门研究黑龙江流域史。”
******************
阿勒边防站一号办公室里坐满了人,正在开会。
电灯突然灭了,一位少校点燃蜡烛,说:“公社的柴油机一天只两个小时电,主要供邮电局的电台用。群众都点煤油灯,李书记照顾边防站,给接上线了。”
李书记:“你们在六岔斗得苏军哭笑不得,县里一天一封电报通告我们。这里登岛的准备情况,马站长都汇报了。群众铆足了劲儿,明天就开干怎么样?”
柳金栋:“再过半个月沿流水就该来了,时令不等人哪,我看可以行动。四个作业组一起上,边防站派骨干穿便衣分头参加。组织指挥的,说理斗争的,观察报信的,运输支援的人各就各位,随时准备对付苏方干涉。”
王占庆:“还没进行反修动员呢!搞两天再上嘛!”
申炎:“乌巴劳岛外侧的斗争证明,外国人欺服中国的事情出现,就是最有力的动员令。”
王占庆的大眼直冒火,瞅瞅柳金栋,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柳金栋:“群众已经做好准备了,季节也不宜再拖了。用不用再搞动员,什么时间开始登岛,李书记决定吧!”
“柳科长说得对,不能再拖了。我现在就回去布置,连夜组织好,明天吃了早饭就开干吧!”李书记起身出门了。
送走李书记,申炎返回三号办公室。站在二号门前的王占庆怒目相向:“攻击政治无孔不入,净他妈谬论!”
申炎:“我那是谬论,你跟李连学说的那些话又算什么论?不就为了一个熊胆吗?上到长下到战士,搞那些弯弯绕儿干什么?我是‘嫩’,当政工科长的那么个‘老’法,是正直还是政治?”
******************
古城岛上,生产大队队部。
申炎胸前挂着望远镜走下梯子,说:“对方还是没有动静。”
李书记:“去年干了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来了。这回两天了,只见直升飞机不见人,奇怪,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马站长:“他们在六岔斗的太被动,又眼看着工作组到这儿来了,怕那里好戏在这重演呗!”
进了队部办公室,申炎说:“这里的老百姓住在大岛上,历来以周围小岛上的柳条为薪炭来源。苏方不让中国老百姓砍柴,等于断民炊烟,于理有亏。一般干涉不顶用,开枪动武又不合时宜,他能怎么办?”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