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在望(4)
晚上,艇队二中队营院内.三楼俱乐部彩灯灿烂,旋转灯闪耀。装修虽然粗糙,仍显得金碧辉煌。
几个战士和地方青年凑成的乐队,起劲地吹奏着。旁边是一台卡拉ok音响。
******************
楼下,马晃在大门前迎客。
门旁的售票处和酒吧招牌是霓虹灯管做的,不停地跳动着。
蔡白吉身着便服,和一些长男士、花哨女子有说有笑地走来。马晃躬身让进大门。
一个秃头青年说:“我说呢!翻译官下馆子都不花钱,司令吃个烂西瓜——跳跳舞搂搂妞儿还用买票?”
门外不少群众围观。
人群中,苏文礼瞪起双眼巡视着。
******************
白天,地委会议室里。
郑志:“这次申副组长到苏方会谈,苏方的友协主席果然按对等原则出面接待了。申参谋长建议冷水的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对岸苏中友协派团出席。这是个大胆设想,有必要认真研究。董书记特意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先请申请同志说说可行性吧!然后大家讨论。”
申炎:“为了突破中苏边境对抗僵局,我们搞了几点试探。比如,请对方到商店与群众接触;上级派员出席会谈;友协主席出面接待苏联边防代表团等。这几样苏方都回应了,有的是外交对等原则的需要,也有苏方愿意缓和关系的动机。我认为,中苏边境局势缓和的暑光已经在望。邀请苏方派友协代表团参加我们的国庆活动,是具有全局意义的一步突破性‘将军’棋。迈出这一步,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方不应邀,我们也不失主动地位,就算投石问路了。那样的话,谁是中苏关系的梗结,谁真心希望和平共处,双方民众和第三方能不想吗?”
狄向武:“友协虽然是民间组织,双方都明白它的政治性质。参加国庆活动政治色彩更明显。通过什么渠道邀请呢?”
毕文友:“冷水的海关、边防检查、卫生和动植物检疫这一套,文革中全砸锅了。从国家级口岸进入,目前有可能吗?这种事时恐怕省里做不了主。先不说对方接不接受邀请,就说上级和北京同意的可能性有多大吧!‘神仙’掐算一下。”
申炎:“这件事,如果在半年之前按部就班走常规程序,上级批准的可能性确实不大,我也不可能提这个建议。我们曾搞点儿牵扯全局性的试探,都是常规程序在适应时机走,其他渠道也得找准目标造气氛。有时候‘放炮’、‘将军’比正规请示的作用还大。比如,苏方代表说他的家就在路边楼上,问我进去坐坐如何。我当时如果进去了,有些人肯定就来精神,我挨批写检讨也过不了关。这回呢?总书记说我可以邀苏方到我家坐客,别人还能说什么?冷水现在的有利条件是,总书记视察的轰动效应正浓,他的一些话已经传到相关领导和部门了。我认为,过去批准的可能性假如为一成,现在就可以是七成了”。
乐主任:“苏方能来的可能有几分?如果真能来,只参加庆祝大会太单纯了吧?能不能搞一点儿经济活动?”
申炎:“这二年每逢国庆,对岸边防代表都派人或亲自来祝贺。我想今年咱们提前会晤出邀请,并代转冷水中苏友协郑主席致塔金博士的邀请函。为了表示郑重,再通过国际电信个电报。口岸机构来不及重建,就是要建,目前上级也未必批准。我对塔金表示,口岸正常化之前,边防军可以挥桥梁作用。让他们友协派团和边防代表团一起来怎么样?至于成功把握嘛,目前我只能说在六成左右。”
董华:“以我看,有五成把握就应该试一试。如果有门儿,再搞个小型商品展览。由老乐筹备,行署出个副专员主抓,请申参谋长当顾问。迈出第一步不容易,不在大,在于对路儿。”
郑志:“具体接待方案可以另行研究。外事办公室要尽快向上级打报告,把参谋长的判断和利害分析说透。省里不反对,就可以先邀请。”
董华:“报告要打,专人汇报也要去。层层呈报层层审查,说不定哪个环节插横杠子。那就按参谋长说的办法——两条腿走路。业务部门的常规途径要走,领导同志的常途径也得走。郑书记向省里主管领导,我向主要领导都请示一下,因为事情本身就常规嘛!有个事儿顺便说一下。总书记视察冷水以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纷至沓来,都要‘申同志’陪同、汇报。我在地委会上说了,除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和外事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领导一概别找了。申炎同志是主管作战、边防的军队领导,不是地方的接待部长。他目前的主要精力是谋划如何突破两岸关系。你们小组成员可别搞近水楼台哟!”
郑志:“不知道是哪里的记者捅出一篇《申代表和苏联上校》,全国的晚报、文摘竞相转载,香港《文汇报》也登了。即便地委把关,老申的接待量也少不了哇!”
******************
走出地委办公楼,申炎开门上汽车。
“科长!”后座上有人叫。
“杜森峰!你怎么来了?”申炎问。
杜森峰拉着申炎的手说:“真想你呀!在这儿碰见咱们的车,守株待兔呢!你不是属兔儿嘛!我来参加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研讨会。主办单位说,原定请你到会作报告,地委不让。”
申炎:“我一介武夫,能懂多少文化?逢会必请、到处胡吣,自我陶醉、不知所以。你同意我那么干吗?”
杜森峰:“听说总书记走后到现在,光省军级以上领导你就接待了十六伙儿,熟人走后门的还不算。”
申炎:“难哪?人家大老远来了,点名要见。你不见就是架子大,见多了肯定来毛病。是潮流就有漩涡,我现在好比在火炉子上跳舞呢!”
杜林峰:“丁石先也来了。他收集的抗俄故事写成剧本了。他说做梦都想你,到这儿就到处找你。打电话没人接,到机关找说你在外面。”
申炎点头:“你们这些人都忘不了边防啊!我要是离开,恐怕到死也忘不了。你跟小丁说吧,明天晚上到我家来,别的事我先推一推。”
******************
车到家属房前停下。
杜森峰下车说:“怎么搬到这一栋啦?”
申炎:“这栋房子不是把边儿嘛。搞点外事活动,也没有外国人进军营之嫌哪。”
肖淑清出门:“哟!杜翻译来了,快进屋。”
杜森峰鞠了个九十度大躬说:“师母好!我来吃你做的饭啦!”
“别这么叫!都是同志。”申炎说。
杜森峰:“那可不行。嘴上叫惯了科长,心里永远是老师啊!”
晚上,艇队二中队营院内.三楼俱乐部彩灯灿烂,旋转灯闪耀。装修虽然粗糙,仍显得金碧辉煌。
几个战士和地方青年凑成的乐队,起劲地吹奏着。旁边是一台卡拉ok音响。
******************
楼下,马晃在大门前迎客。
门旁的售票处和酒吧招牌是霓虹灯管做的,不停地跳动着。
蔡白吉身着便服,和一些长男士、花哨女子有说有笑地走来。马晃躬身让进大门。
一个秃头青年说:“我说呢!翻译官下馆子都不花钱,司令吃个烂西瓜——跳跳舞搂搂妞儿还用买票?”
门外不少群众围观。
人群中,苏文礼瞪起双眼巡视着。
******************
白天,地委会议室里。
郑志:“这次申副组长到苏方会谈,苏方的友协主席果然按对等原则出面接待了。申参谋长建议冷水的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对岸苏中友协派团出席。这是个大胆设想,有必要认真研究。董书记特意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先请申请同志说说可行性吧!然后大家讨论。”
申炎:“为了突破中苏边境对抗僵局,我们搞了几点试探。比如,请对方到商店与群众接触;上级派员出席会谈;友协主席出面接待苏联边防代表团等。这几样苏方都回应了,有的是外交对等原则的需要,也有苏方愿意缓和关系的动机。我认为,中苏边境局势缓和的暑光已经在望。邀请苏方派友协代表团参加我们的国庆活动,是具有全局意义的一步突破性‘将军’棋。迈出这一步,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方不应邀,我们也不失主动地位,就算投石问路了。那样的话,谁是中苏关系的梗结,谁真心希望和平共处,双方民众和第三方能不想吗?”
狄向武:“友协虽然是民间组织,双方都明白它的政治性质。参加国庆活动政治色彩更明显。通过什么渠道邀请呢?”
毕文友:“冷水的海关、边防检查、卫生和动植物检疫这一套,文革中全砸锅了。从国家级口岸进入,目前有可能吗?这种事时恐怕省里做不了主。先不说对方接不接受邀请,就说上级和北京同意的可能性有多大吧!‘神仙’掐算一下。”
申炎:“这件事,如果在半年之前按部就班走常规程序,上级批准的可能性确实不大,我也不可能提这个建议。我们曾搞点儿牵扯全局性的试探,都是常规程序在适应时机走,其他渠道也得找准目标造气氛。有时候‘放炮’、‘将军’比正规请示的作用还大。比如,苏方代表说他的家就在路边楼上,问我进去坐坐如何。我当时如果进去了,有些人肯定就来精神,我挨批写检讨也过不了关。这回呢?总书记说我可以邀苏方到我家坐客,别人还能说什么?冷水现在的有利条件是,总书记视察的轰动效应正浓,他的一些话已经传到相关领导和部门了。我认为,过去批准的可能性假如为一成,现在就可以是七成了”。
乐主任:“苏方能来的可能有几分?如果真能来,只参加庆祝大会太单纯了吧?能不能搞一点儿经济活动?”
申炎:“这二年每逢国庆,对岸边防代表都派人或亲自来祝贺。我想今年咱们提前会晤出邀请,并代转冷水中苏友协郑主席致塔金博士的邀请函。为了表示郑重,再通过国际电信个电报。口岸机构来不及重建,就是要建,目前上级也未必批准。我对塔金表示,口岸正常化之前,边防军可以挥桥梁作用。让他们友协派团和边防代表团一起来怎么样?至于成功把握嘛,目前我只能说在六成左右。”
董华:“以我看,有五成把握就应该试一试。如果有门儿,再搞个小型商品展览。由老乐筹备,行署出个副专员主抓,请申参谋长当顾问。迈出第一步不容易,不在大,在于对路儿。”
郑志:“具体接待方案可以另行研究。外事办公室要尽快向上级打报告,把参谋长的判断和利害分析说透。省里不反对,就可以先邀请。”
董华:“报告要打,专人汇报也要去。层层呈报层层审查,说不定哪个环节插横杠子。那就按参谋长说的办法——两条腿走路。业务部门的常规途径要走,领导同志的常途径也得走。郑书记向省里主管领导,我向主要领导都请示一下,因为事情本身就常规嘛!有个事儿顺便说一下。总书记视察冷水以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纷至沓来,都要‘申同志’陪同、汇报。我在地委会上说了,除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和外事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领导一概别找了。申炎同志是主管作战、边防的军队领导,不是地方的接待部长。他目前的主要精力是谋划如何突破两岸关系。你们小组成员可别搞近水楼台哟!”
郑志:“不知道是哪里的记者捅出一篇《申代表和苏联上校》,全国的晚报、文摘竞相转载,香港《文汇报》也登了。即便地委把关,老申的接待量也少不了哇!”
******************
走出地委办公楼,申炎开门上汽车。
“科长!”后座上有人叫。
“杜森峰!你怎么来了?”申炎问。
杜森峰拉着申炎的手说:“真想你呀!在这儿碰见咱们的车,守株待兔呢!你不是属兔儿嘛!我来参加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研讨会。主办单位说,原定请你到会作报告,地委不让。”
申炎:“我一介武夫,能懂多少文化?逢会必请、到处胡吣,自我陶醉、不知所以。你同意我那么干吗?”
杜森峰:“听说总书记走后到现在,光省军级以上领导你就接待了十六伙儿,熟人走后门的还不算。”
申炎:“难哪?人家大老远来了,点名要见。你不见就是架子大,见多了肯定来毛病。是潮流就有漩涡,我现在好比在火炉子上跳舞呢!”
杜林峰:“丁石先也来了。他收集的抗俄故事写成剧本了。他说做梦都想你,到这儿就到处找你。打电话没人接,到机关找说你在外面。”
申炎点头:“你们这些人都忘不了边防啊!我要是离开,恐怕到死也忘不了。你跟小丁说吧,明天晚上到我家来,别的事我先推一推。”
******************
车到家属房前停下。
杜森峰下车说:“怎么搬到这一栋啦?”
申炎:“这栋房子不是把边儿嘛。搞点外事活动,也没有外国人进军营之嫌哪。”
肖淑清出门:“哟!杜翻译来了,快进屋。”
杜森峰鞠了个九十度大躬说:“师母好!我来吃你做的饭啦!”
“别这么叫!都是同志。”申炎说。
杜森峰:“那可不行。嘴上叫惯了科长,心里永远是老师啊!”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