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吹来的风(4)
两艘悬挂中国国旗的会晤艇驶近巴罗格斯克码头.I西萨耶夫等人站在岸边。
舱里,方岐小声说:“过去都是副代表或者代表助手来江边迎接,代表在会谈室门前迎候。”
洪昌范:“这回是老申‘统战’的效果吧?”
******************
申炎微笑着走出舱门。列瓦霍夫敬礼,伸出手来搀扶。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你好!申。”西萨耶夫走上前来,伸出了手。
“你好!西萨耶夫。”相互敬礼、握手。
西萨耶夫手指着江上的浪花说:“今天天气很好!只是风大一些,是从中国方面吹来的。”
申炎笑道:“对!是从南面吹来的风。它带来了春天,接着是夏天。江南的人们不喜欢西伯利亚寒流,它带来的那可是寒冷和严冬啊。”
洪昌范哈哈大笑,其他人也都笑了。
申炎说:“上校,让我向你介绍我的两位同事吧。这位是洪昌范,这位是常河,都是副代表。我们今后也称代表、副代表,双方不就对待了吗?”
一一握手之后,西萨耶夫说:“你有三位副代表了!”
申炎:“我们是集体领导制嘛!过去咱们总是吵不完的边境官司,方岐主管边界事务,副职中他一人出面就行了。今后要增强相互信任,多几位出面,你可以多几个交朋友嘛!”
“他们分管什么工作?柳金栋退休了吗?”西萨耶夫问。
申炎:“他俩分管政工和行政。柳站长还是总站站长,只不过以后的会谈他不经常出面了。”
洪昌范:“上校,暖风拂面,春意融融,你和申代表合个影如何?我是摄影爱好者。”
西萨耶夫:“当然,是彩色胶卷吗?”
洪昌范笑着点头——刚才在艇上方岐告诉他,巴罗格斯克市的市场上买不到彩色胶卷儿。
西萨耶夫:“今天的工作内容并不复杂。我建议拍照之后先到商店看看,路过列宁广场还可以拍照,不反对吧?”
申炎:客随主便!
******************
巴罗格斯克市中心的百货商店,是一座立方形现代建筑。
双方代表团步入店内,里面宽敞亮堂、卫生整洁。购物者和货架上的商品一样稀少。
苏联市民与中**人相遇有些惊奇,或点头、或举手致意。
西萨耶夫问:“与冷水的商店相比,印象如何?”
申炎:“苏联人民的文明素质不错,对中**人也挺友好。商店宽敞亮堂,只是商品摆不满货架,价格也挺贵。冷水的商店虽然小,商品种类多,价格又便宜。这儿的大米折合人民币每公斤14元多,在冷水那是4o公斤大米的价钱。”
西萨耶夫咂舌抬肩,说:“差别是很大,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申炎:“没错儿。冷水的西瓜,旺季一毛钱一斤,折合一个多戈比一公斤。我真想运过一船来,现在不行,三年五年还不行?那对双方都有益嘛!”
西萨耶夫:“这是个非常诱惑人的建议,但愿能早日现实。”
申炎:“这需要你、我,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只是瓜果蔬菜,这里的轻纺工业品和日用生活消费品的品种也少、价格也贵。这里买一套学生运动服的钱,在一公里以外的江南能买十几套。你们的电、木材、建筑材料、化肥充足,冷水地区很需要。应该优势互补,共利双赢嘛!”
西萨耶夫:“我们的家用电器不如日本的;家具不如罗马尼亚的;丝棉制品不如你们的,连手电筒都不行。”
申炎:“这就让我有点儿想不通了。你们的飞机、坦克、军舰、导弹核武器,又多又先进。生活必须品为什么不行呢?我们政府的工作侧重次序是农、轻、重,你们呢?”
听着这段话,西萨耶夫的表情由愠到平,继而叹气:“前面是公园,进去散散步吧!”
******************
走在林荫路上,西萨耶夫说:“过去的冬季,我们的哨兵报告你曾出现在普固江面。那里有一台推土机顶着两个圆形物体,像是舰艇的深水炸弹。”
申炎笑道:“为什么总往武器上想呢?那是空油桶。”随即沉下脸来,“上校,我们的两位军人在那里执勤时陷冰牺牲了。维护边境安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呀!明年江冰溶化以后,如果你们现他们的遗体,请通知我。”
西萨耶夫:“那是当然,放心吧!”
******************
巴罗格斯克文化公园里,苏联群众以惊异的目光驻足观看中**人。
“兹特拉斯塔维佳!”申炎举手,说着生硬的俄语。
游园者微笑、点头、招手致意。一个老人还喊起了汉语:“你好,你好!”
******************
一个中年男子眼睛紧盯着申炎,跟随而行。申炎也扭头看他。
那人昂挺胸朗诵起来。申炎听出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等字眼,目光在那人身上搜寻。
“申,是你吗?我们见过面,柯鲁洛夫卡江面。后来在冷水……我的手冻坏了。”这话是吉强翻译过来的。
“你是罗什?胖了,模样有些变化,现在好吗?”申炎看着圆脸,握着他的手。“十几年了,你能先认出我,谢谢!”
列瓦霍夫插话:“他多次说起你。他的好朋友,和你一起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个乌克兰下士拉斯年柯,也没忘记你,来信说他和他弟弟常想起你。”
申炎:“他弟弟?是米沙吧!一个爱研究历史的青年。他现在好吗?”
罗什:“很好,仍在研究历史。他们兄弟都同意拿破仑的预见,中国睡狮必将醒来。”
申炎:“如果你们回信,请代我问候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和他们再相见。”
罗什:“我会的。从你我第一次见面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八年多了。时间过去得越久,我们相见的记忆越清晰。当时你问我们是敌人还是朋友。还说,同饮一条江水,是邻居就应该做朋友。我一直记着。”
列瓦霍夫:“那时候你穿的是黑色大衣,绿色裤子。我曾怀疑你是军人。”
申炎:“我是军人,那次确实是旅客。为了避免双方军人直接对抗,我和车上的老百姓换了衣帽。罗什现在做什么工作?家里人都好吗?几个孩子了?”
“仍在打井队工作,两个孩子。如果允许的话——”罗什瞅着西萨耶夫,“真想请你到家里做客。”
申炎还拉着罗什的手,“将来会的,也许要不了多久。今天在公园见面,这在两年前还不可能。历史总是曲折前进,中国的古话叫分久必合。二十年前,两岸不是常来常往嘛!”
洪昌范:“老朋友见面,更要合影儿留念喽!”
申炎指着西萨耶夫对罗什和列瓦霍夫说:“当时上校是你们的哨长。方岐和我同行。我们五个人在冰道上相遇。谁能想到,今天竟能全数聚呢?难得的相逢,确实应该合影留念!”
方岐一边翻译,一边把五个人扰到一起。拍照两下之后,又向周围的游客招手,用俄语说这是彩色胶卷,冷水的军人很愿意与邻居城市的人合影。
不少苏联市民跑来和双方代表团成员合影。
洪昌范不停地拍照,边拍边说:“回去马上冲印,人人有份儿。下次会谈带来,你们(指群众)到上校那里去取。”
两艘悬挂中国国旗的会晤艇驶近巴罗格斯克码头.I西萨耶夫等人站在岸边。
舱里,方岐小声说:“过去都是副代表或者代表助手来江边迎接,代表在会谈室门前迎候。”
洪昌范:“这回是老申‘统战’的效果吧?”
******************
申炎微笑着走出舱门。列瓦霍夫敬礼,伸出手来搀扶。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你好!申。”西萨耶夫走上前来,伸出了手。
“你好!西萨耶夫。”相互敬礼、握手。
西萨耶夫手指着江上的浪花说:“今天天气很好!只是风大一些,是从中国方面吹来的。”
申炎笑道:“对!是从南面吹来的风。它带来了春天,接着是夏天。江南的人们不喜欢西伯利亚寒流,它带来的那可是寒冷和严冬啊。”
洪昌范哈哈大笑,其他人也都笑了。
申炎说:“上校,让我向你介绍我的两位同事吧。这位是洪昌范,这位是常河,都是副代表。我们今后也称代表、副代表,双方不就对待了吗?”
一一握手之后,西萨耶夫说:“你有三位副代表了!”
申炎:“我们是集体领导制嘛!过去咱们总是吵不完的边境官司,方岐主管边界事务,副职中他一人出面就行了。今后要增强相互信任,多几位出面,你可以多几个交朋友嘛!”
“他们分管什么工作?柳金栋退休了吗?”西萨耶夫问。
申炎:“他俩分管政工和行政。柳站长还是总站站长,只不过以后的会谈他不经常出面了。”
洪昌范:“上校,暖风拂面,春意融融,你和申代表合个影如何?我是摄影爱好者。”
西萨耶夫:“当然,是彩色胶卷吗?”
洪昌范笑着点头——刚才在艇上方岐告诉他,巴罗格斯克市的市场上买不到彩色胶卷儿。
西萨耶夫:“今天的工作内容并不复杂。我建议拍照之后先到商店看看,路过列宁广场还可以拍照,不反对吧?”
申炎:客随主便!
******************
巴罗格斯克市中心的百货商店,是一座立方形现代建筑。
双方代表团步入店内,里面宽敞亮堂、卫生整洁。购物者和货架上的商品一样稀少。
苏联市民与中**人相遇有些惊奇,或点头、或举手致意。
西萨耶夫问:“与冷水的商店相比,印象如何?”
申炎:“苏联人民的文明素质不错,对中**人也挺友好。商店宽敞亮堂,只是商品摆不满货架,价格也挺贵。冷水的商店虽然小,商品种类多,价格又便宜。这儿的大米折合人民币每公斤14元多,在冷水那是4o公斤大米的价钱。”
西萨耶夫咂舌抬肩,说:“差别是很大,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申炎:“没错儿。冷水的西瓜,旺季一毛钱一斤,折合一个多戈比一公斤。我真想运过一船来,现在不行,三年五年还不行?那对双方都有益嘛!”
西萨耶夫:“这是个非常诱惑人的建议,但愿能早日现实。”
申炎:“这需要你、我,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只是瓜果蔬菜,这里的轻纺工业品和日用生活消费品的品种也少、价格也贵。这里买一套学生运动服的钱,在一公里以外的江南能买十几套。你们的电、木材、建筑材料、化肥充足,冷水地区很需要。应该优势互补,共利双赢嘛!”
西萨耶夫:“我们的家用电器不如日本的;家具不如罗马尼亚的;丝棉制品不如你们的,连手电筒都不行。”
申炎:“这就让我有点儿想不通了。你们的飞机、坦克、军舰、导弹核武器,又多又先进。生活必须品为什么不行呢?我们政府的工作侧重次序是农、轻、重,你们呢?”
听着这段话,西萨耶夫的表情由愠到平,继而叹气:“前面是公园,进去散散步吧!”
******************
走在林荫路上,西萨耶夫说:“过去的冬季,我们的哨兵报告你曾出现在普固江面。那里有一台推土机顶着两个圆形物体,像是舰艇的深水炸弹。”
申炎笑道:“为什么总往武器上想呢?那是空油桶。”随即沉下脸来,“上校,我们的两位军人在那里执勤时陷冰牺牲了。维护边境安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呀!明年江冰溶化以后,如果你们现他们的遗体,请通知我。”
西萨耶夫:“那是当然,放心吧!”
******************
巴罗格斯克文化公园里,苏联群众以惊异的目光驻足观看中**人。
“兹特拉斯塔维佳!”申炎举手,说着生硬的俄语。
游园者微笑、点头、招手致意。一个老人还喊起了汉语:“你好,你好!”
******************
一个中年男子眼睛紧盯着申炎,跟随而行。申炎也扭头看他。
那人昂挺胸朗诵起来。申炎听出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等字眼,目光在那人身上搜寻。
“申,是你吗?我们见过面,柯鲁洛夫卡江面。后来在冷水……我的手冻坏了。”这话是吉强翻译过来的。
“你是罗什?胖了,模样有些变化,现在好吗?”申炎看着圆脸,握着他的手。“十几年了,你能先认出我,谢谢!”
列瓦霍夫插话:“他多次说起你。他的好朋友,和你一起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个乌克兰下士拉斯年柯,也没忘记你,来信说他和他弟弟常想起你。”
申炎:“他弟弟?是米沙吧!一个爱研究历史的青年。他现在好吗?”
罗什:“很好,仍在研究历史。他们兄弟都同意拿破仑的预见,中国睡狮必将醒来。”
申炎:“如果你们回信,请代我问候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和他们再相见。”
罗什:“我会的。从你我第一次见面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八年多了。时间过去得越久,我们相见的记忆越清晰。当时你问我们是敌人还是朋友。还说,同饮一条江水,是邻居就应该做朋友。我一直记着。”
列瓦霍夫:“那时候你穿的是黑色大衣,绿色裤子。我曾怀疑你是军人。”
申炎:“我是军人,那次确实是旅客。为了避免双方军人直接对抗,我和车上的老百姓换了衣帽。罗什现在做什么工作?家里人都好吗?几个孩子了?”
“仍在打井队工作,两个孩子。如果允许的话——”罗什瞅着西萨耶夫,“真想请你到家里做客。”
申炎还拉着罗什的手,“将来会的,也许要不了多久。今天在公园见面,这在两年前还不可能。历史总是曲折前进,中国的古话叫分久必合。二十年前,两岸不是常来常往嘛!”
洪昌范:“老朋友见面,更要合影儿留念喽!”
申炎指着西萨耶夫对罗什和列瓦霍夫说:“当时上校是你们的哨长。方岐和我同行。我们五个人在冰道上相遇。谁能想到,今天竟能全数聚呢?难得的相逢,确实应该合影留念!”
方岐一边翻译,一边把五个人扰到一起。拍照两下之后,又向周围的游客招手,用俄语说这是彩色胶卷,冷水的军人很愿意与邻居城市的人合影。
不少苏联市民跑来和双方代表团成员合影。
洪昌范不停地拍照,边拍边说:“回去马上冲印,人人有份儿。下次会谈带来,你们(指群众)到上校那里去取。”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