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冰祭(1)
冷水,江中板房里。I
申炎问执勤哨兵:“侦听喇叭的效果怎么样?”
哨兵迟疑,尤升抢答:“还行,参加现场会的人,谁还来听这玩艺灵不灵?”
“注意!我们这可是实实在在地边防执勤。如果是为了开会整景儿,那还不如搭棚子拍电影。王飞起,马上请桥科长来检查调整侦听器。”申炎边说边打开小本子,用铅笔记录。
王飞起凑到电话前,电话铃先响了。他拿起耳机听了一会儿,一脸严肃地递过来。
申炎左手拿本子,右手拿笔,把耳机卡在头和肩之间夹着。
“是我……什么?陷冰了!……冲走了?……”申炎的脸像向阳窗户突然放下了厚帘子,瞬间变得阴沉灰暗。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睛直,像尊泥塑。
王飞起替他拿下耳机,他出了板房走向江面,脑袋还像夹着耳机那样歪着。
王飞起紧赶几步给他戴上帽子,扶正他的头,跟在身后。
******************
江上,西北风劲吹。雪粒像脱谷机喷出的麦粒洒在申炎的脸上、身上,还没落到地面就向耸立的冰林旋转而去。
申炎站在冰道上,两眼盯着远处的“青沟”,身体僵着,像是一尊雪地兵马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王飞起搀起申炎的胳膊往回走。
“普固,快!”“雪地冰马俑”终于说话了。
******************
吉普车高驶出冷水。王飞起看看手表,十一点五分。
******************
车轮飞转,汽车驶过东山头。王飞起看表,十二点。
他伸头看看前座的申炎,说:“到团部去吃点儿饭吧!顺便商量商量善后——哎呀!忘把丁石兰带来了。”
没有回音。申炎的脸依然僵着,只是眼珠儿轻微动了一下。车轮继续飞转。
申炎眼前浮现出如下情形。
******************
房门上贴着双喜字。袁永裕眯着笑眼迎接申炎一行。
同来的方岐逗趣说:“还差几十天才满二十五岁,你没响应晚婚号召。”
袁永裕腆着娃娃脸,小声说:“别看不满二十五岁,我们可完全符合晚婚条件——她大嘛,再等就成老太婆喽!谁想早些结婚就找大媳妇。这不,主动找上门来了。”
申炎笑着说:“那可得晚孕晚生呃!”
袁永裕:“一定照办!五年以后再生。”
******************
屋里,丁石先倒茶,对新娘说:“姐,这就是我们申队长,快让座敬糖。”
丁石兰有些羞涩:“永裕当兵头一封信,就说他碰上个神仙,把豆角籽儿掰开教他下围棋。他说这辈子要铁心跟定神——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是个老头儿呢!”
众人哈哈大笑。
申炎:“袁永裕刚参加跳伞训练回来,过几天又要出去野营搞战术,扔下新娘会不会有情绪呀?”
丁石兰说:“我不用他看着。在老家,倒是我看着他。”
******************
新娘丁石兰转眼变成了抱孩子、端洗衣盆的丁石兰,站在章家屯边防连土围墙下。
申炎:“嗬!是丁石兰哪。孩子几岁啦?”
丁石兰:“一岁半。你不是说他早婚,要晚育晚生嘛!”
******************
吉普车驶近一座城镇。王飞起说:“三点了,到斯6县招待所吃点儿东西吧!”
申炎仍像个兵马俑,毫无反应。
王飞起:“该通知严报君家属了吧!”
“兵马俑”的眼珠儿又动了一下,眼前又映出如下情景。
******************
辽西某山村,街上。
申炎问袁永裕,“下一个走访谁家?”
袁永裕指着前面一户农院,“那家,严报君。”两个人走进去。
一位年约五十岁的农民迎上来。袁永裕说:“这是严报君他父亲。大叔,这是我们接兵团申团长,来看望你们家。”
申炎:“大叔,边境形势挺紧,儿子去当边防兵,放心吗?”
老农:“放心!看样儿长也四十上下了,兄弟相称才对呀。”
申炎:“那就叫你老哥,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老农:“没有,没有哇!”
袁永裕:“他老伴儿有病,大儿子还在部队上。严报君是生产大队拖拉机手。”
申炎:“哟!家里不能没有劳力呀!这种情况,严报君是不该应征的。”
“怎么不该?我非去不可!”一个小伙儿拿着罐头和酒瓶子进门来,乐呵呵吱着一对小虎牙。
老农:“他哥明年就回来了。我这身板儿还中。让他去锤打锤打吧。”
严报君打开罐头摆上酒杯:“我爹说,现在谁家的孩子当兵都办酒席。长来了,怎么也得喝盅酒哇。我妈不能做,买了点儿现成的。”
申炎:“不,我们回公社招待所吃饭。”
严报君揭开锅盖,锅里煮着地瓜,贴着一圈苞米面饼子。他说;“嫌饭不好哇?将就吃点儿吧!要不我爹过意不去。”
“报君听营长说,长当兵之前在工厂工作,跑到边防一干就是半辈子。大老远来到我家,不喝盅酒人家笑话。”老严斟上酒,指了指墙上的镜框里面变了色的相片和几枚勋章说,“他爷爷抗战胜利是连长,打四平的时候牺牲了。我打十六岁起就是民兵,锦州战役还支前了呢。自古守疆保国匹夫有责,男儿当兵天经地义。长,将就着干一盅吧!”
申炎脱帽,向老相片鞠了一躬,把酒洒在地上。重新斟满,一饮而尽。
******************
太阳快落山了,吉普车驶进普固边防营区。
牛柏满脸泪痕,引导申炎进屋。
王飞起:“说说情况吧!”
牛柏:“前几天,江岸附近的冰层厚薄不匀,我们就先开了外侧冰道,挺顺利。这两天老袁感冒烧,今天我上了推土机。里侧的冰道刚开几百米,他就跑去把我拽下来,让我去测冰。第二十四个冰眼厚27厘米,第二十五个21厘米,我说不能再开了。老袁上岸打电话找你们,在这儿检查工作的孙学友说——”
王飞起:“他在这儿?什么时候来的?”
牛柏:“昨天来了。我和他是同一年到辽二师的新兵,一个排里呆了好几年,平时处得都不错。没想到他……他阴阳怪气,说挺大个营长,差一公分也请示‘神仙’,你是他儿子啊?九个边防团七个开巡逻冰道,人家都开一条,你为什么要开两条?不就是为了给申炎出风头吗?没有把握就干脆收兵!老袁一听说火儿了,甩手回到推土机上继续往前开。我们三个人正在打第二十六个冰眼,就听一声闷响,推土机不见了。仔细一看,一个大冰窟窿正冒白气。我让一个战士去找长杆子,另一个上岸报告,我掐着冰镩子使劲往下伸。就见严报君和老袁先后钻出驾驶室,顶流儿往上游。水深五米,流太急,一身棉衣,挣扎一阵子没顶上来,眼瞅着他们……”
王飞起:“第二十六个冰眼多厚?”
牛柏:“24厘米,唯独塌陷那儿17厘米。”
王飞起:“通知家属了吗?”
牛柏:“电报了。小严他父亲和哥哥明天凌晨到宁南,派车接去了。老袁家属在冷水,团里派人去了。”
申炎什么也没说,起身朝江边走去。
冷水,江中板房里。I
申炎问执勤哨兵:“侦听喇叭的效果怎么样?”
哨兵迟疑,尤升抢答:“还行,参加现场会的人,谁还来听这玩艺灵不灵?”
“注意!我们这可是实实在在地边防执勤。如果是为了开会整景儿,那还不如搭棚子拍电影。王飞起,马上请桥科长来检查调整侦听器。”申炎边说边打开小本子,用铅笔记录。
王飞起凑到电话前,电话铃先响了。他拿起耳机听了一会儿,一脸严肃地递过来。
申炎左手拿本子,右手拿笔,把耳机卡在头和肩之间夹着。
“是我……什么?陷冰了!……冲走了?……”申炎的脸像向阳窗户突然放下了厚帘子,瞬间变得阴沉灰暗。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睛直,像尊泥塑。
王飞起替他拿下耳机,他出了板房走向江面,脑袋还像夹着耳机那样歪着。
王飞起紧赶几步给他戴上帽子,扶正他的头,跟在身后。
******************
江上,西北风劲吹。雪粒像脱谷机喷出的麦粒洒在申炎的脸上、身上,还没落到地面就向耸立的冰林旋转而去。
申炎站在冰道上,两眼盯着远处的“青沟”,身体僵着,像是一尊雪地兵马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王飞起搀起申炎的胳膊往回走。
“普固,快!”“雪地冰马俑”终于说话了。
******************
吉普车高驶出冷水。王飞起看看手表,十一点五分。
******************
车轮飞转,汽车驶过东山头。王飞起看表,十二点。
他伸头看看前座的申炎,说:“到团部去吃点儿饭吧!顺便商量商量善后——哎呀!忘把丁石兰带来了。”
没有回音。申炎的脸依然僵着,只是眼珠儿轻微动了一下。车轮继续飞转。
申炎眼前浮现出如下情形。
******************
房门上贴着双喜字。袁永裕眯着笑眼迎接申炎一行。
同来的方岐逗趣说:“还差几十天才满二十五岁,你没响应晚婚号召。”
袁永裕腆着娃娃脸,小声说:“别看不满二十五岁,我们可完全符合晚婚条件——她大嘛,再等就成老太婆喽!谁想早些结婚就找大媳妇。这不,主动找上门来了。”
申炎笑着说:“那可得晚孕晚生呃!”
袁永裕:“一定照办!五年以后再生。”
******************
屋里,丁石先倒茶,对新娘说:“姐,这就是我们申队长,快让座敬糖。”
丁石兰有些羞涩:“永裕当兵头一封信,就说他碰上个神仙,把豆角籽儿掰开教他下围棋。他说这辈子要铁心跟定神——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是个老头儿呢!”
众人哈哈大笑。
申炎:“袁永裕刚参加跳伞训练回来,过几天又要出去野营搞战术,扔下新娘会不会有情绪呀?”
丁石兰说:“我不用他看着。在老家,倒是我看着他。”
******************
新娘丁石兰转眼变成了抱孩子、端洗衣盆的丁石兰,站在章家屯边防连土围墙下。
申炎:“嗬!是丁石兰哪。孩子几岁啦?”
丁石兰:“一岁半。你不是说他早婚,要晚育晚生嘛!”
******************
吉普车驶近一座城镇。王飞起说:“三点了,到斯6县招待所吃点儿东西吧!”
申炎仍像个兵马俑,毫无反应。
王飞起:“该通知严报君家属了吧!”
“兵马俑”的眼珠儿又动了一下,眼前又映出如下情景。
******************
辽西某山村,街上。
申炎问袁永裕,“下一个走访谁家?”
袁永裕指着前面一户农院,“那家,严报君。”两个人走进去。
一位年约五十岁的农民迎上来。袁永裕说:“这是严报君他父亲。大叔,这是我们接兵团申团长,来看望你们家。”
申炎:“大叔,边境形势挺紧,儿子去当边防兵,放心吗?”
老农:“放心!看样儿长也四十上下了,兄弟相称才对呀。”
申炎:“那就叫你老哥,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老农:“没有,没有哇!”
袁永裕:“他老伴儿有病,大儿子还在部队上。严报君是生产大队拖拉机手。”
申炎:“哟!家里不能没有劳力呀!这种情况,严报君是不该应征的。”
“怎么不该?我非去不可!”一个小伙儿拿着罐头和酒瓶子进门来,乐呵呵吱着一对小虎牙。
老农:“他哥明年就回来了。我这身板儿还中。让他去锤打锤打吧。”
严报君打开罐头摆上酒杯:“我爹说,现在谁家的孩子当兵都办酒席。长来了,怎么也得喝盅酒哇。我妈不能做,买了点儿现成的。”
申炎:“不,我们回公社招待所吃饭。”
严报君揭开锅盖,锅里煮着地瓜,贴着一圈苞米面饼子。他说;“嫌饭不好哇?将就吃点儿吧!要不我爹过意不去。”
“报君听营长说,长当兵之前在工厂工作,跑到边防一干就是半辈子。大老远来到我家,不喝盅酒人家笑话。”老严斟上酒,指了指墙上的镜框里面变了色的相片和几枚勋章说,“他爷爷抗战胜利是连长,打四平的时候牺牲了。我打十六岁起就是民兵,锦州战役还支前了呢。自古守疆保国匹夫有责,男儿当兵天经地义。长,将就着干一盅吧!”
申炎脱帽,向老相片鞠了一躬,把酒洒在地上。重新斟满,一饮而尽。
******************
太阳快落山了,吉普车驶进普固边防营区。
牛柏满脸泪痕,引导申炎进屋。
王飞起:“说说情况吧!”
牛柏:“前几天,江岸附近的冰层厚薄不匀,我们就先开了外侧冰道,挺顺利。这两天老袁感冒烧,今天我上了推土机。里侧的冰道刚开几百米,他就跑去把我拽下来,让我去测冰。第二十四个冰眼厚27厘米,第二十五个21厘米,我说不能再开了。老袁上岸打电话找你们,在这儿检查工作的孙学友说——”
王飞起:“他在这儿?什么时候来的?”
牛柏:“昨天来了。我和他是同一年到辽二师的新兵,一个排里呆了好几年,平时处得都不错。没想到他……他阴阳怪气,说挺大个营长,差一公分也请示‘神仙’,你是他儿子啊?九个边防团七个开巡逻冰道,人家都开一条,你为什么要开两条?不就是为了给申炎出风头吗?没有把握就干脆收兵!老袁一听说火儿了,甩手回到推土机上继续往前开。我们三个人正在打第二十六个冰眼,就听一声闷响,推土机不见了。仔细一看,一个大冰窟窿正冒白气。我让一个战士去找长杆子,另一个上岸报告,我掐着冰镩子使劲往下伸。就见严报君和老袁先后钻出驾驶室,顶流儿往上游。水深五米,流太急,一身棉衣,挣扎一阵子没顶上来,眼瞅着他们……”
王飞起:“第二十六个冰眼多厚?”
牛柏:“24厘米,唯独塌陷那儿17厘米。”
王飞起:“通知家属了吗?”
牛柏:“电报了。小严他父亲和哥哥明天凌晨到宁南,派车接去了。老袁家属在冷水,团里派人去了。”
申炎什么也没说,起身朝江边走去。
第一时间更新《大流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