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野田敦再次入宫见宁安王后,憔郡稍微有头有脸一捏了一把汗,不知这个已与宁安王攀上关系的奸商会玩出些什么花样来。有些极端者一时想不通,觉得野田敦此行必将再次摇动山河,于是身藏利刃来到王宫前潜伏,准备如果听到重大坏消息时截杀野田敦,为这世间铲奸除恶。不料野田敦此次入宫时间极长,志士们一个个等得呵欠连天,黯然憔悴,耐心最好的一个等了五天终于忍不住撤退,这次可能改变憔郡命运的自发行动就此破产。
志士们都撤退好几天了,野田敦还龟缩在王宫里不出来,市面上的传言愈发激烈起来,什么荒诞不经的谣言都能被捏造出来,但不管这些谣言的炮制者们多么煞费苦心,听众依然不是很买帐,因为众人已经习惯于把野田敦之恶想象成无穷大,而无穷大是难以被有限的谣言所形容的。何况不断开始有文武公卿中的重要人物出入王宫——这可是件稀奇事,要知道宁安王实际上已经超过五年不理政务,都是文武公卿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憔郡一年到头也没两三件了不得的政务需要处理)。到了这时候,就是傻子也能嗅出空气中的紧张气息了。
一周之后,宁安王忽然重回政务殿理事,十多个身居高位但实际上早已不再履职的大臣被勒令回家养老,五名对此提出异议的大臣被当场贬职,发配边远地方当乡长。宁安王又宣布立即成立一个环境治理司衙门,专门负责全郡的环境改造工程。这个衙门由宁安王老人家亲自管辖,办事人员由王宫中抽调内侍充当,全郡上下务要以环境改造为第一要任,全力配合新设衙门的工作。
因为几个不怕死当面放炮冒杂音的大臣被贬职。其余大臣心里犯了怯意,一时不敢提出异议,这件事便这么通过了。不过大臣们也不是很担心,因为这项工作说起来漂亮,实际上宏伟无比,哪里是一个多年不理事的大王忽然奋发图强起来,在众臣都磨洋工不出力地情况下,率领几个连字都写不通畅的内侍就可以做到?
但政治斗争这回事,实际上既讲究策略。又讲究气势。宁安王这一手突袭如野田敦预言般成功得手,气势立即强硬了起来,紧接着就下令解散冗余部队,将半数以上的军队编为建设队,由环境治理司直接统辖。这件事对文武公卿们的触动却还不如朝堂上当面贬官来得大,因为功勋重臣们中没有一个人亲自带兵的。不过如果他们知道这一举动后面的意义,恐怕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宁安王的改革新措施如暴风骤雨般接连不断地抛出,大臣们逐渐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边防军撤销了。野战军撤销了,连城镇里的卫军也撤销了,绝大多数士兵都被刻意打乱编制后编到了各地地建设队中。只有很少的精锐士卒被抽选出来,成立了一个北境守备队,由原贺兰镇守备千户风里轩统率,负责北部国境的安全。不过北境守备队的防区离宁安州足有两百多里地,而且人数不过千余,倒让风里轩的“千户”官职变得名符其实了起来,因此大臣们依然对此不担心。
紧接着,各地又很快成立了一支“厢兵”部队。全郡的厢兵部队总统帅为二王子宁安询。实际上厢兵就是一支自上而下统辖的治安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宁安州内也不过千余,但却是全郡此时唯一有建制、成体系的军事化部队。这是大臣们才逐渐开始担心起来:这显然是宁安王开始抓权的表征,问题是他老人家抓这个鸟不生蛋地破郡的权干什么?憔郡就这点资本,再挤再榨也不会挤得出足够建成他天国美梦的资金的。每个大臣都如此坚信。因为他们如此坚信,所以面对宁安王的这一系列违反祖制和官僚习俗的行为统一选择了沉默,希望靠时间和现实浇灭宁安王的野心,一切自然会恢复如常。
在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野田敦的黑手却不为人所知。尽管北国公司接手了环境治理司衙门的所有工程,但被宁安王轰炸得头脑不得空闲地大臣们根本没闲心去注意一个做生意的,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失误之一。以至于后来编写的憔郡郡志上记载到此处时,编者不得不写了一句“自是,敦之势遂成,即为憔郡天下动摇之源”。
进入八月中旬后。随着气温的骤然升高,按照憔郡的惯例,此时应放高温假,所有官员和衙门都只上半天班(其实此时宁安州地日最高气温不过摄氏三十二度,但憔郡人数百年来玩惯了这种高温假,而且以酷暑和寒冬的温差
七十度这一点来说,的确也有放这个假的理由),既天,那么宁安王可以用来折腾的时间也就少了一半。其折腾行为便少了很多,似乎有所收敛。就在官员们以为度过了一劫。正准备摆酒相庆时,忽然每个官员都接到了一份通知:宁安王老人家要过生日了,大设宴以赏群臣。然而此时正值国家多事之时,宁安州的自来水工程急需资金,因此大王命令所有官员按照品级缴纳生日贺金,如有拖欠不交、迟交漏交的,一律贬官夺爵!
这一招算是扎破了马蜂窝:憔郡的政体与别郡格外不同,因为资源十分贫瘠,没办法搞分封制度,所有官员的衣食住行都依靠郡国财政统一供给。尽管贪渎和尸位素餐的行为一抓一大把,但人人都认为那本来就是应该地(世上太多的事就坏在“想当然”这三个字上)。尽管大多数官员的实际收入都在合法收入的三到四倍以上,但人人都觉得自己拿得还不够多——那是因为本郡还不够富,不够富是因为郡王无能——抱定了这种念头的官员们在遇到索要生日礼金的行为时会显得多么面目狰狞和难以相信自不用说,何况宁安王下的指标还不低:千户级的起价两千贯,视俸禄和职衔别有加成;镇将级的要一万贯,挂总大将衔地还要额外加五千!如果文武公卿们此次还能够忍气吞声地交钱,仅仅这一笔就可以发上百万贯的大财了!
但显然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这笔巨款。一直隐忍不发地几位重臣愤怒了,他们不再隐忍,而是立即展了密切的串联,慷慨激昂地相互拍胸脯宣称绝对不可能作出这种让步。他们的门生、幕僚、关系户们自然以这些大佬为风向标,迅速结成了攻守同盟,定下了坚决不交钱的宗旨。当晚的宁安王寿宴去者寥寥,才不过坐了四、五桌人,礼金收了不过两万余贯。宁安王气得脸上皮肉直颤,但还是好歹按耐住了性子,表扬了在座的来者几句“你等皆为忠心耿耿的胘股之臣,日后必有大用”,随便吃了几口便走了。出人意料的是,事后宁安王并没有惩处什么人,众臣迅速心安,言语之间也变得放肆起来。
与此同时,北国公司正在宁安州城内大肆兴建自来水工程,已完工的地区迅速享受到了这种先进技术的好处,尚未完工或动工地区的人民争先恐后前去看稀奇,这种新鲜、先进和干净的事物使得他们欢呼雀跃不已。谁都知道千百年来吃的井水苦涩发臭,对身体不好,但谁都没有办法,如今却不用肩挑手提便能随便流到家附近(因资金有限,还做不到家家入户,只在居民云集的住宅区处多设了些水龙),对于在恶劣环境下待了长久岁月的憔郡人民来说,这大概是天下最幸福不过的事情。因此,大王受到百官责难的新闻第一次没有引起刁民们的鼓噪欢呼,而是带来了低低的嘈杂之声:难得大王良心发现要为黎民百姓作些好事,那些整天吃得脑满肠肥的官员竟然不愿意出钱?
嘀咕归嘀咕,宁安州人民暂时也只能嘀咕而已。自来水虽然又干净又方便,但家家都要摊派水费,还得专门差人轮流看守水龙头,算起来也不算便宜得可以忽视,仅仅是“基本上勉强还用得起”而已,即便是为身体健康付出的必然代价,贫穷的百姓对此也并非毫无非议,有些赤贫户赖着不交水费,却又时时窥视着看守水龙的人,一见他们去上厕所便跑去偷水,额外引发了不少打架斗殴事件,这也算是先进事物不适应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新鲜劲过去之后,老百姓们便开始习以为常,并未打心底以之为德政。
但半个月后的一天,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忽然已铺到大半个城区的自来水系统全部停水了。众人疑惑间相互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在北国水厂闹事(这其中就传得很邪乎,有说水厂总经理野田敦已经被砍了脑袋的,有说野田敦被剁了胳膊的,还有说北国水厂的所有水管都已经被刨坑埋了的,总之谣言纷纷)。众人一听不对头,好事的一拥而上,都跑到北国水厂去看究竟。没多久,北国水厂门口就围了四五千人,吵吵嚷嚷得如聚众谋反一般。总经理野田敦这才狼狈万分地挤出门来,对众人解释:
“大家冷静,先冷静……”
人群中有人大呼道:“死胖子,冷静个头,这么热的天停水,你倒试试看给大爷冷静冷静?!”
志士们都撤退好几天了,野田敦还龟缩在王宫里不出来,市面上的传言愈发激烈起来,什么荒诞不经的谣言都能被捏造出来,但不管这些谣言的炮制者们多么煞费苦心,听众依然不是很买帐,因为众人已经习惯于把野田敦之恶想象成无穷大,而无穷大是难以被有限的谣言所形容的。何况不断开始有文武公卿中的重要人物出入王宫——这可是件稀奇事,要知道宁安王实际上已经超过五年不理政务,都是文武公卿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憔郡一年到头也没两三件了不得的政务需要处理)。到了这时候,就是傻子也能嗅出空气中的紧张气息了。
一周之后,宁安王忽然重回政务殿理事,十多个身居高位但实际上早已不再履职的大臣被勒令回家养老,五名对此提出异议的大臣被当场贬职,发配边远地方当乡长。宁安王又宣布立即成立一个环境治理司衙门,专门负责全郡的环境改造工程。这个衙门由宁安王老人家亲自管辖,办事人员由王宫中抽调内侍充当,全郡上下务要以环境改造为第一要任,全力配合新设衙门的工作。
因为几个不怕死当面放炮冒杂音的大臣被贬职。其余大臣心里犯了怯意,一时不敢提出异议,这件事便这么通过了。不过大臣们也不是很担心,因为这项工作说起来漂亮,实际上宏伟无比,哪里是一个多年不理事的大王忽然奋发图强起来,在众臣都磨洋工不出力地情况下,率领几个连字都写不通畅的内侍就可以做到?
但政治斗争这回事,实际上既讲究策略。又讲究气势。宁安王这一手突袭如野田敦预言般成功得手,气势立即强硬了起来,紧接着就下令解散冗余部队,将半数以上的军队编为建设队,由环境治理司直接统辖。这件事对文武公卿们的触动却还不如朝堂上当面贬官来得大,因为功勋重臣们中没有一个人亲自带兵的。不过如果他们知道这一举动后面的意义,恐怕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宁安王的改革新措施如暴风骤雨般接连不断地抛出,大臣们逐渐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边防军撤销了。野战军撤销了,连城镇里的卫军也撤销了,绝大多数士兵都被刻意打乱编制后编到了各地地建设队中。只有很少的精锐士卒被抽选出来,成立了一个北境守备队,由原贺兰镇守备千户风里轩统率,负责北部国境的安全。不过北境守备队的防区离宁安州足有两百多里地,而且人数不过千余,倒让风里轩的“千户”官职变得名符其实了起来,因此大臣们依然对此不担心。
紧接着,各地又很快成立了一支“厢兵”部队。全郡的厢兵部队总统帅为二王子宁安询。实际上厢兵就是一支自上而下统辖的治安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宁安州内也不过千余,但却是全郡此时唯一有建制、成体系的军事化部队。这是大臣们才逐渐开始担心起来:这显然是宁安王开始抓权的表征,问题是他老人家抓这个鸟不生蛋地破郡的权干什么?憔郡就这点资本,再挤再榨也不会挤得出足够建成他天国美梦的资金的。每个大臣都如此坚信。因为他们如此坚信,所以面对宁安王的这一系列违反祖制和官僚习俗的行为统一选择了沉默,希望靠时间和现实浇灭宁安王的野心,一切自然会恢复如常。
在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野田敦的黑手却不为人所知。尽管北国公司接手了环境治理司衙门的所有工程,但被宁安王轰炸得头脑不得空闲地大臣们根本没闲心去注意一个做生意的,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失误之一。以至于后来编写的憔郡郡志上记载到此处时,编者不得不写了一句“自是,敦之势遂成,即为憔郡天下动摇之源”。
进入八月中旬后。随着气温的骤然升高,按照憔郡的惯例,此时应放高温假,所有官员和衙门都只上半天班(其实此时宁安州地日最高气温不过摄氏三十二度,但憔郡人数百年来玩惯了这种高温假,而且以酷暑和寒冬的温差
七十度这一点来说,的确也有放这个假的理由),既天,那么宁安王可以用来折腾的时间也就少了一半。其折腾行为便少了很多,似乎有所收敛。就在官员们以为度过了一劫。正准备摆酒相庆时,忽然每个官员都接到了一份通知:宁安王老人家要过生日了,大设宴以赏群臣。然而此时正值国家多事之时,宁安州的自来水工程急需资金,因此大王命令所有官员按照品级缴纳生日贺金,如有拖欠不交、迟交漏交的,一律贬官夺爵!
这一招算是扎破了马蜂窝:憔郡的政体与别郡格外不同,因为资源十分贫瘠,没办法搞分封制度,所有官员的衣食住行都依靠郡国财政统一供给。尽管贪渎和尸位素餐的行为一抓一大把,但人人都认为那本来就是应该地(世上太多的事就坏在“想当然”这三个字上)。尽管大多数官员的实际收入都在合法收入的三到四倍以上,但人人都觉得自己拿得还不够多——那是因为本郡还不够富,不够富是因为郡王无能——抱定了这种念头的官员们在遇到索要生日礼金的行为时会显得多么面目狰狞和难以相信自不用说,何况宁安王下的指标还不低:千户级的起价两千贯,视俸禄和职衔别有加成;镇将级的要一万贯,挂总大将衔地还要额外加五千!如果文武公卿们此次还能够忍气吞声地交钱,仅仅这一笔就可以发上百万贯的大财了!
但显然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这笔巨款。一直隐忍不发地几位重臣愤怒了,他们不再隐忍,而是立即展了密切的串联,慷慨激昂地相互拍胸脯宣称绝对不可能作出这种让步。他们的门生、幕僚、关系户们自然以这些大佬为风向标,迅速结成了攻守同盟,定下了坚决不交钱的宗旨。当晚的宁安王寿宴去者寥寥,才不过坐了四、五桌人,礼金收了不过两万余贯。宁安王气得脸上皮肉直颤,但还是好歹按耐住了性子,表扬了在座的来者几句“你等皆为忠心耿耿的胘股之臣,日后必有大用”,随便吃了几口便走了。出人意料的是,事后宁安王并没有惩处什么人,众臣迅速心安,言语之间也变得放肆起来。
与此同时,北国公司正在宁安州城内大肆兴建自来水工程,已完工的地区迅速享受到了这种先进技术的好处,尚未完工或动工地区的人民争先恐后前去看稀奇,这种新鲜、先进和干净的事物使得他们欢呼雀跃不已。谁都知道千百年来吃的井水苦涩发臭,对身体不好,但谁都没有办法,如今却不用肩挑手提便能随便流到家附近(因资金有限,还做不到家家入户,只在居民云集的住宅区处多设了些水龙),对于在恶劣环境下待了长久岁月的憔郡人民来说,这大概是天下最幸福不过的事情。因此,大王受到百官责难的新闻第一次没有引起刁民们的鼓噪欢呼,而是带来了低低的嘈杂之声:难得大王良心发现要为黎民百姓作些好事,那些整天吃得脑满肠肥的官员竟然不愿意出钱?
嘀咕归嘀咕,宁安州人民暂时也只能嘀咕而已。自来水虽然又干净又方便,但家家都要摊派水费,还得专门差人轮流看守水龙头,算起来也不算便宜得可以忽视,仅仅是“基本上勉强还用得起”而已,即便是为身体健康付出的必然代价,贫穷的百姓对此也并非毫无非议,有些赤贫户赖着不交水费,却又时时窥视着看守水龙的人,一见他们去上厕所便跑去偷水,额外引发了不少打架斗殴事件,这也算是先进事物不适应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新鲜劲过去之后,老百姓们便开始习以为常,并未打心底以之为德政。
但半个月后的一天,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忽然已铺到大半个城区的自来水系统全部停水了。众人疑惑间相互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在北国水厂闹事(这其中就传得很邪乎,有说水厂总经理野田敦已经被砍了脑袋的,有说野田敦被剁了胳膊的,还有说北国水厂的所有水管都已经被刨坑埋了的,总之谣言纷纷)。众人一听不对头,好事的一拥而上,都跑到北国水厂去看究竟。没多久,北国水厂门口就围了四五千人,吵吵嚷嚷得如聚众谋反一般。总经理野田敦这才狼狈万分地挤出门来,对众人解释:
“大家冷静,先冷静……”
人群中有人大呼道:“死胖子,冷静个头,这么热的天停水,你倒试试看给大爷冷静冷静?!”
第一时间更新《长空无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