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寻找失落的中国文化
台湾作家白先勇退休后,殚精竭虑,创作了的青春版的昆剧《牡丹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这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这不禁让人发问:那些昆剧工作者为何不能带给国人这样的热浪和冲击,却需要一个研究了二十多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退休学者替他们发扬昆剧的魅力?
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不断置换中的确渐渐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但这所谓的焦点文化也仅仅限于京剧等屈指可数的几样“中国特色”,而这些在国内则仍无法与现代化的流行音乐相抗衡。中国这条巨龙仅凭借着些实在撑得很辛苦。让人感觉似乎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头衔,他在国外的地位也许不比国内的低。
也许有些偏颇,但事实上,京剧、昆剧、沪剧、越剧、粤剧、湘剧等相关的单位及工作者缺少群众的支持,平时的资费、场所等问题总围绕着他们。他们的演出,即使广告铺天盖地,观众也不多,去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爱好者,偶尔出现“盛世”的现象,媒体的报道版面也只有一块“豆腐干”;而流行歌星的演唱会却总是盛况空前。时代的进步令人可喜,但“无视”国家的文化,任其自生自灭岂不让人心寒?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后院的那朵牡丹,”能傲视所有的奇花异草。木雕、微雕、竹根雕、竹刻、叶刻、面人、麦杆画、壁画、农民画、渔民画、布艺、陶艺、剪纸、脸谱面具、口技、戏法、木偶戏、皮影戏……这些是国外学不来的。然而,无可争议,口技与戏法等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绝活。宋城的中国民间绝艺大赛中指明口技与戏法这绝活不能参报。可悲啊,真的是绝活!绝到没有足够的人能出来比赛?
世界有部经典的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明》;而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一部大型文化纪录片《艺路回归》,志在与《寻》相媲美,“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他们该去采访一些向作家白先勇这样的文人学者,他们既能了解西方文化,更能从身体的每个细胞里透射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发扬的信念。相信,这部记录片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能给国人的中国文化思维带去新的冲击与帮助。
不能再把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再交给他国人,让莫高窟的悲剧在历史上重演!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没有文化,无谓国家。中国文化的钥匙不能丢失,不能再出钱去买自家的东西!
上下5000的产物,蕴涵有无止境的深意与底蕴,只有不断地寻找这些令人惊叹的中国文化,那在世界性开放之路上,中国便会是真正让人望尘莫及的巨龙了。中国文化的工作者们便能更出色地去发扬中国文化,不会再让一个观众、爱好者,殚精竭虑地为他们奔波、创作了吧。
第一时间更新《一条共同努力的爱情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