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流,北川水注之,水出北洛<木煎>山南。南流迳唐仓城下。南至困冢川,入故道水。故道水又西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由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衍违,方俗是祈。水源北出利乔山,南迳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故道水又右合黄卢山水,水出西北天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交注故道水。故道水南入东益州之广业郡界,与沮水枝津合,谓之两当溪,水上承武都沮县之沮水渎,西南流,注于两当溪。虞翊为郡漕谷布在沮,从沮县至下辨,山道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木煎>木,开漕船道。
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馀万也。又西南,注于浊水,浊水南迳盘头郡东,而南合凤溪水,水上承浊水于广业郡,南迳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止焉,故谓之凤凰台,北去郡三里。水出台下东南流,左注浊水。浊水又南注汉水。汉水又东南历汉曲,迳挟崖,与挟崖水合。水西出担潭交,东流入汉水。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谷水合,水出武兴东北,而西南迳武兴城北,谓之北谷水。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通谷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为西汉水。汉水又西南,寒水注之,水东出寒川,西流入汉。汉水又西,迳石亭戍,广平水西出百顷川,东南流注汉。又有平阿水,出东山,西流注汉水。汉水又迳晋寿城西,而南合汉寿水。水源出东山,西迳东晋寿故城南,而西南入于汉水也。

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合。

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水出羌中,西南迳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白水又东迳洛和城南,洛和水西南出和溪,东北流,迳南黑水城西,而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合,水出夷祝城西南,穷溪,北注夷水。又东北合羊洪水,水出东南羊溪,西北迳夷祝城东,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于夷水。夷水又东北入白水,白水又东,与安昌水会,水源发卫大西溪,东南迳邓至安昌郡南,又东南,合无累水,无累水出东北近溪,西南入安昌水。安昌水又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入阴平,得东维水,水出西北维谷,东南迳维城西,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阴平道故城南,王莽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汉安帝永初三年分广汉蛮夷置。有白马水,出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迳长松县北,而东北注白水。

白水又东,迳阴平大城北,盖其渠帅自故城徙居也。白水又东,偃溪水出西南偃溪,东北流迳偃城西,而东北流入白水。白水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

昔姜维之将还蜀也,雍州刺史诸葛绪邀之于此,后期不及,故维得保剑阁,而钟会不能入也。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矣。白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白水又东,雍川水出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合空泠水,傍溪西南,穷谷,即川源也。白水又东南与南五部水会。水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东南流,东源出郎谷,西南,合注白水。

白水又东南,迳建阳郡东,而北与一水合,二源同注,共成一溪,西南流入于白水。白水又东南,迳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郡治也。《经》云:汉水出其西,非也。白水又东南,与西谷水相得,水出西溪,东流迳白水城南,东南入白水。白水又南,左会东流水,东入,极溪,便即水源也。白水又南迳兴城东,又东南,左得刺稽水口,溪东北出,便水源矣。白水又东南,清水左注之。庚仲雍曰:清水自祁山来,合白水,斯为孟浪也。水出于平武郡东北,瞩累亘下,南迳平武城东,屈迳其城南,又西历平洛郡东南,屈而南,迳南阳侨郡东北,又东南,迳新巴县东北,又东南迳始平侨郡南,又东南迳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张载铭曰:一人守险,万夫趑趄。信然。故李特至剑阁而叹曰:剑氏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小剑水西南出剑谷,东北流迳其戍下,入清水。清水又东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吐费城南,即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水有津关。善风角,弟子归,元章封筒药授之,曰:路有急难,开之,生到葭萌,从者与津吏诤,打伤,开筒得书,言其破头者,可以此药裹之。生乃欢服,还卒业焉。亦廉叔度抱父柩自沈处也。

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

阚骃曰:强水出阴平西北强山,一曰强川。姜维之还也,邓艾遣天水太守王颀败之于强川,即是水也。其水东北,迳武都、阴平、梓潼、南安入汉水。汉水又东南,迳津渠戍东,又南迳阆中县东,巴西郡治也。刘璋之分三巴,此其一焉。

阆水出阆阳县,而东迳其县南,又东注汉水。昔刘璋之攻霍峻于葭萌也,自此水上。张达、范强害张飞于此县。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獠中,谓之东游水。李寿之时,獠自牂柯北入,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其水西南,迳宋熙郡东,又东南迳平城东,又东南,迳巴西郡东,又东入汉水。汉水又东,与濩溪水合,水出獠中,世亦谓之为清水也。东南流,注汉水。汉水又东南,迳宕渠县西,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与盘余水同源派注,南流,谓之北水,东南流,与难水合,水出东北小巴山,西南注之。又东南流,迳宕渠县,谓之宕渠水,又东南,入于汉。

又东南过江州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注之。庚仲雍所谓涪内水者也。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领山,一名高猪山也。丹水东南流,与清池水合,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东南过其县南。

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领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领上有四皓庙。丹水自苍野,又东历兔和山,即春秋所谓左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苍野者也。

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

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阳。皇甫谧、阚骃并以为上洛商县也。

殷商之名,起于此矣。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关也,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之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阨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一百七十里,宏农界也。丹水又东南流入臼口,历其戍下。又东南,析水出析县西北,宏农卢氏县大蒿山。南流迳修阳县故城北,县即析之北乡也。又东入析县,流结成潭,谓之龙渊,清深神异。耆旧传云:汉祖入关,迳观是潭,其下若有府舍焉。事既非恒,难以详矣。其水又东迳其县故城北,盖《春秋》之白羽也。《左传·昭公十八年》,楚使王子胜迁许于析,是也。郭仲产云:相承言此城汉高所筑,非也。馀按《史记》楚襄王元年,秦出武关,斩众五万,取析一十五城。汉祖入关,亦言下析、郦,非无城之言,修之则可矣。析水又历其县东,王莽更名县为古亭也。而南流入丹水县,注于丹水,故丹水会均,有析口之称。丹水又东南,迳一故城南,名曰三户城。昔汉祖入关,王陵起兵丹水,以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水又迳丹水县故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之三户矣。杜预曰:县北有三户亭。《竹书纪年》曰: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者是也。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纲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北出予山黄谷,南迳丹水县,南注于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缋彩奋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矣。丹水又南,迳南乡县故城东北。汉建安中,割南阳右壤为南乡郡。逮晋封宣帝孙畅为顺阳王,因立为顺阳郡。而南乡为县,旧治酂城。永嘉中,丹水浸没,至永和中,徙治南乡故城。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更少日,果死。丹水又东,迳南乡县北。兴宁末,太守王靡之改筑今城。

城北半据在水中,左右夹涧深长。及春夏水涨,望若孤洲矣。城前有晋顺阳太守丁穆碑,郡民范甯立之。丹水迳流两县之间,历於中之北,所谓商於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春秋》曰: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即此水也。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

第一时间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无敌之界面灾星

碧溪传人之邪体

地府微信群:我的老公是冥王

仙梨有仙气

超级鬼尸

次元登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