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微道:“我有什么能耐,自个儿清楚,单凭文章,决计取不了三名,全是仰仗李太守,既受了他的恩,怎能拒收他送的丫头,不然岂不是不与人脸面?”
林依见他有主见,很是欣喜,心道,原来他虽老实,却还不笨,于是问道:“那你今后有何打算?”
张仲微见她关心,便讲了些科考为官的事体,大宋及即命以官,因此走上仕途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只等朝廷任命授官。他一面讲,一面寻思,该如何与林依提成亲一事,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派个媒人来讲才算郑重,于是直到两人分别,也没提及正题。
张家二房两名儿子同登科,震惊乡里,到了下午,来道贺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杨氏站在旧屋院门口瞧了一时,回去与张栋感叹:“好事都在别人家。”
张栋安慰她道:“那也不是别人,咱们嫡亲的侄儿呢。”
杨氏看了他一眼,道:“侄儿再亲,怎亲得过儿子?”
张栋没作声,朝窗前站了,听隔壁院落此起彼伏的道贺声,脸上不免显出羡慕神情。
杨氏在他身旁,似是自言自语:“年近半百,膝下无子,老来没得依靠,不如过继个儿子来养老。”
在大宋,将近五十的人,实在称得上是老翁了。张栋明白,这过继的提议,实是有理,但他却为愿服老,心道,待得债务还清,进京谋项官职,再纳几个美妾……正想着,杨氏的话打断他思绪:“官人,我瞧仲微那孩子甚好,不如趁他在家,过继了来。”
张栋正想着纳妾,忽闻此语,就有些不高兴,道:“过继侄儿,哪有自己亲生的好。”
杨氏笑道:“仲微可是新晋进士及,转眼就是个官,有个这样的儿子,你面上多有光彩。”说着又朝张栋耳边附了,低语几句,称过继与他自己生儿子,根本不相妨碍,待得入京,照样与他纳妾。
张栋犹豫道:“若过继后又有了亲儿,怎办?”
杨氏嗔道:“父老儿幼,就算有了幺儿,也少不得需要兄长扶持,不过是将来家产分去一半罢了——咱们如今一身的债,哪来的这产与别人惦记?”
张栋心动,琢磨一时,又辗转反侧想了一夜,二日去了二房新屋,将过继的事儿提了。张梁听后,倒是愿意的,一是觉得张仲微过继到大房,并不吃亏,二来还念及兄弟情,于是就先口头应了。
但方氏得知此事,却坚决不允,她正想着迎娶林依进门呢,怎能眼睁睁瞧着她的丰厚陪嫁,抬到别人家去?于是便与张梁大吵一架,道:“若真心想过继,先前怎不见提起,如今见仲微有了出息,就惦记上了。”
张梁也猜到张栋想过继张仲微,一多半是瞧上了那进士身份,但嘴上仍替兄长辩护:“先前在孝中,怎好提过继的事,如今他们要进京,所以想先把过继的事办了。”
提起进京,方氏想起大房一家的债务尚未还清,被债主牵绊,这才迟迟未动身,她一想到林依的陪嫁,恐怕要拿去填补大房的亏空,更是肉疼起来,说什么也不许张仲微过继。
张梁耐着性子劝她道:“仲微就算到了大房,也还是你亲生的儿。”
方氏吐露了真言,道:“林三娘的陪嫁……”
张梁打断她道:“伯临转眼就要出仕,还怕没得钱拿来养家?”
在方氏心里,儿子的钱与儿媳的钱,那是不一样的,于是不肯听,仍旧哭闹。
张梁不免疑惑,方氏当初嫁进来时,也算是知书达理的一位小娘子,怎么几十年过去,浑然变作一名泼妇?
家族过继这种事,只要还有当家男人在,妇人就插不在嘴,张梁肯征求方氏意见,已是与了她脸面,如今见她给脸不要脸,就冷了下来,自去使人请张栋,来商议过继诸项事宜。
方氏眼瞧着过继一事成了定局,沮丧之余,又想着与张仲微多争些好处来,跑去与张栋道:“若大哥今后有了亲儿,家产也得分与仲微一半。”
张栋既作出过继决定,自然是舍得家产,于是将这条写进了过继文书里。
过继同成亲一样,儿女向来是没得话语权的,张家两房在堂上议得热闹,张仲微却被蒙在鼓里,直到事情商定,张梁唤他去磕头时,才晓得从今以后,自己换了个家。
他浑浑浑噩噩自堂屋出来,碰见张伯临,怔怔道:“哥哥,爹娘竟把我过继给了大伯家。”
张伯临也是一惊,但旋即镇定下来,拍着他肩膀劝慰道:“一样是姓张,什么要紧,再说大伯膝下无儿,是该有人去侍奉,这也是孝道。”
大道理,张仲微明白,只是张梁与方氏事先不曾来知会他,让他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心里不免难过,蔫蔫应了一声,扎进了房里。
堂上张栋与张梁将文书签订,回去递与杨氏瞧,道:“这几年,你时时不忘过继,今儿可如了你的愿了。”
杨氏一笑,命流霞将文书收起,又亲自出去收拾空房,预备张仲微来住。林依听见外面有动静,遂遣青苗出去打听。片刻,青苗回报:“三娘子,二少爷过继给大房了。”
这消息太过突兀,林依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且还是不相信,方氏惦记着她的嫁妆呢,怎会值得把张仲微过继与别人。
青苗道:“文书签了,头也磕了,当堂就改口唤了大老爷作父亲,这还能有假?”
林依惊讶道:“二夫人愿意?”
青苗笑道:“自然是不愿意的,哭闹耍泼,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却无奈二老爷根本不听她的。”说完抚掌:“这下可好,三娘子就算嫁与二少爷,也不消天天见着二夫人那张脸。”
青苗提及婚事,林依仔细回忆一番,终于明白了杨氏为何总照顾她,还不惜得罪方氏替她出头,原来是早就算计好了要过继张仲微,于是提前将她当作了自家人。
青苗听了她的分析,不禁愕然:“原来过继的事,大夫人几年前就开始打算了,这份城府,谁人能及?那若是大夫人来提亲,三娘子嫁是不嫁?”
林依笑了,她才刚考查过张仲微,结果十分满意,至于未来的婆母,小心应付就是了,再说她如今家底颇丰,就算嫁去大房,也要叫人高看一眼,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晚上,张仲微搬了过来,先去拜见新父母,杨氏见他神情略显沮丧,想引他高兴,便问他道:“明日我请媒人来,去向林依提亲,如何?”
张仲微听了这话,脸上果然就显了笑容,起身施了一礼,答道:“但凭娘作主。”
张栋待他走后,与杨氏道:“这孩子太过儿女情长,不好。”
杨氏不以为然,难道天下男人,非要个个薄情寡义才好?
二日,媒人到,听过杨氏吩咐,去向林依提亲。林依一直拖着不交草帖,就是想看看张仲微如何处理青莲一事,如今举动让她满意,自然就肯嫁了,爽快填了草帖,交与媒氏。
既是两家情愿,行事就快了许多。凭着媒人往来,很快交换了定帖。这日,媒人送了定礼来,金瓶酒四樽,山羊一双,另还有几只绘了五男二女的木盒子。林依虽能干,却未经历过婚礼,不知如何回定,忙命青苗请了杨婶来,请教她如何行事。
杨婶掀盖儿翻看,见里头有几样珠翠与首饰,还有缎匹茶饼等物,咂舌道:“大房是照着官宦家规矩备的定礼,比二房求娶大少夫人时可丰厚多了。”
林依奇道:“大房欠债还未还清,哪里来的钱?”
杨婶道:“想必是借的。”
青苗抱怨道:“借钱办定礼,到时还得三娘子去还,好没意思。”
杨婶笑道:“你这妮子,别个还没开口叫三娘子还呢,你倒把话讲在了前头。再说定礼多寡,乃是三娘子脸面,大房宁愿借钱,也要与她长脸,这不是好事?”
青苗听了这话,就欢喜起来,忙道:“还是大房好,若换作二房,决计想不到这里。”
林依见大房晓得与自己脸面,突然就觉得杨氏比方氏好上百倍,暗道:果然懂规矩讲道理的人办事,就是很强些。她感念张家大房,就请教过杨婶,把回定礼备得厚厚的,免得真叫他们亏空。
不过感动归感动,该留的心眼儿一个没少,之前的草帖定帖,凡是需要列出陪嫁妆奁的地方,林依都只将自家财产填了一半,如今大房行事贴心,她也未改初衷。
青苗对此举十分不解,问道:“三娘子人都去了张家,财物能不去?等你出嫁,这户就没人了,留下一半家产,写在谁人名下?”
林依道:“既是门户无人,钱财田地,自然是要一并带去张家的。”
青苗更加疑惑,追问:“既然都带去,为何不写在嫁妆单子上?”
最新全本:、、、、、、、、、、
林依见他有主见,很是欣喜,心道,原来他虽老实,却还不笨,于是问道:“那你今后有何打算?”
张仲微见她关心,便讲了些科考为官的事体,大宋及即命以官,因此走上仕途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只等朝廷任命授官。他一面讲,一面寻思,该如何与林依提成亲一事,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派个媒人来讲才算郑重,于是直到两人分别,也没提及正题。
张家二房两名儿子同登科,震惊乡里,到了下午,来道贺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杨氏站在旧屋院门口瞧了一时,回去与张栋感叹:“好事都在别人家。”
张栋安慰她道:“那也不是别人,咱们嫡亲的侄儿呢。”
杨氏看了他一眼,道:“侄儿再亲,怎亲得过儿子?”
张栋没作声,朝窗前站了,听隔壁院落此起彼伏的道贺声,脸上不免显出羡慕神情。
杨氏在他身旁,似是自言自语:“年近半百,膝下无子,老来没得依靠,不如过继个儿子来养老。”
在大宋,将近五十的人,实在称得上是老翁了。张栋明白,这过继的提议,实是有理,但他却为愿服老,心道,待得债务还清,进京谋项官职,再纳几个美妾……正想着,杨氏的话打断他思绪:“官人,我瞧仲微那孩子甚好,不如趁他在家,过继了来。”
张栋正想着纳妾,忽闻此语,就有些不高兴,道:“过继侄儿,哪有自己亲生的好。”
杨氏笑道:“仲微可是新晋进士及,转眼就是个官,有个这样的儿子,你面上多有光彩。”说着又朝张栋耳边附了,低语几句,称过继与他自己生儿子,根本不相妨碍,待得入京,照样与他纳妾。
张栋犹豫道:“若过继后又有了亲儿,怎办?”
杨氏嗔道:“父老儿幼,就算有了幺儿,也少不得需要兄长扶持,不过是将来家产分去一半罢了——咱们如今一身的债,哪来的这产与别人惦记?”
张栋心动,琢磨一时,又辗转反侧想了一夜,二日去了二房新屋,将过继的事儿提了。张梁听后,倒是愿意的,一是觉得张仲微过继到大房,并不吃亏,二来还念及兄弟情,于是就先口头应了。
但方氏得知此事,却坚决不允,她正想着迎娶林依进门呢,怎能眼睁睁瞧着她的丰厚陪嫁,抬到别人家去?于是便与张梁大吵一架,道:“若真心想过继,先前怎不见提起,如今见仲微有了出息,就惦记上了。”
张梁也猜到张栋想过继张仲微,一多半是瞧上了那进士身份,但嘴上仍替兄长辩护:“先前在孝中,怎好提过继的事,如今他们要进京,所以想先把过继的事办了。”
提起进京,方氏想起大房一家的债务尚未还清,被债主牵绊,这才迟迟未动身,她一想到林依的陪嫁,恐怕要拿去填补大房的亏空,更是肉疼起来,说什么也不许张仲微过继。
张梁耐着性子劝她道:“仲微就算到了大房,也还是你亲生的儿。”
方氏吐露了真言,道:“林三娘的陪嫁……”
张梁打断她道:“伯临转眼就要出仕,还怕没得钱拿来养家?”
在方氏心里,儿子的钱与儿媳的钱,那是不一样的,于是不肯听,仍旧哭闹。
张梁不免疑惑,方氏当初嫁进来时,也算是知书达理的一位小娘子,怎么几十年过去,浑然变作一名泼妇?
家族过继这种事,只要还有当家男人在,妇人就插不在嘴,张梁肯征求方氏意见,已是与了她脸面,如今见她给脸不要脸,就冷了下来,自去使人请张栋,来商议过继诸项事宜。
方氏眼瞧着过继一事成了定局,沮丧之余,又想着与张仲微多争些好处来,跑去与张栋道:“若大哥今后有了亲儿,家产也得分与仲微一半。”
张栋既作出过继决定,自然是舍得家产,于是将这条写进了过继文书里。
过继同成亲一样,儿女向来是没得话语权的,张家两房在堂上议得热闹,张仲微却被蒙在鼓里,直到事情商定,张梁唤他去磕头时,才晓得从今以后,自己换了个家。
他浑浑浑噩噩自堂屋出来,碰见张伯临,怔怔道:“哥哥,爹娘竟把我过继给了大伯家。”
张伯临也是一惊,但旋即镇定下来,拍着他肩膀劝慰道:“一样是姓张,什么要紧,再说大伯膝下无儿,是该有人去侍奉,这也是孝道。”
大道理,张仲微明白,只是张梁与方氏事先不曾来知会他,让他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心里不免难过,蔫蔫应了一声,扎进了房里。
堂上张栋与张梁将文书签订,回去递与杨氏瞧,道:“这几年,你时时不忘过继,今儿可如了你的愿了。”
杨氏一笑,命流霞将文书收起,又亲自出去收拾空房,预备张仲微来住。林依听见外面有动静,遂遣青苗出去打听。片刻,青苗回报:“三娘子,二少爷过继给大房了。”
这消息太过突兀,林依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且还是不相信,方氏惦记着她的嫁妆呢,怎会值得把张仲微过继与别人。
青苗道:“文书签了,头也磕了,当堂就改口唤了大老爷作父亲,这还能有假?”
林依惊讶道:“二夫人愿意?”
青苗笑道:“自然是不愿意的,哭闹耍泼,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却无奈二老爷根本不听她的。”说完抚掌:“这下可好,三娘子就算嫁与二少爷,也不消天天见着二夫人那张脸。”
青苗提及婚事,林依仔细回忆一番,终于明白了杨氏为何总照顾她,还不惜得罪方氏替她出头,原来是早就算计好了要过继张仲微,于是提前将她当作了自家人。
青苗听了她的分析,不禁愕然:“原来过继的事,大夫人几年前就开始打算了,这份城府,谁人能及?那若是大夫人来提亲,三娘子嫁是不嫁?”
林依笑了,她才刚考查过张仲微,结果十分满意,至于未来的婆母,小心应付就是了,再说她如今家底颇丰,就算嫁去大房,也要叫人高看一眼,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晚上,张仲微搬了过来,先去拜见新父母,杨氏见他神情略显沮丧,想引他高兴,便问他道:“明日我请媒人来,去向林依提亲,如何?”
张仲微听了这话,脸上果然就显了笑容,起身施了一礼,答道:“但凭娘作主。”
张栋待他走后,与杨氏道:“这孩子太过儿女情长,不好。”
杨氏不以为然,难道天下男人,非要个个薄情寡义才好?
二日,媒人到,听过杨氏吩咐,去向林依提亲。林依一直拖着不交草帖,就是想看看张仲微如何处理青莲一事,如今举动让她满意,自然就肯嫁了,爽快填了草帖,交与媒氏。
既是两家情愿,行事就快了许多。凭着媒人往来,很快交换了定帖。这日,媒人送了定礼来,金瓶酒四樽,山羊一双,另还有几只绘了五男二女的木盒子。林依虽能干,却未经历过婚礼,不知如何回定,忙命青苗请了杨婶来,请教她如何行事。
杨婶掀盖儿翻看,见里头有几样珠翠与首饰,还有缎匹茶饼等物,咂舌道:“大房是照着官宦家规矩备的定礼,比二房求娶大少夫人时可丰厚多了。”
林依奇道:“大房欠债还未还清,哪里来的钱?”
杨婶道:“想必是借的。”
青苗抱怨道:“借钱办定礼,到时还得三娘子去还,好没意思。”
杨婶笑道:“你这妮子,别个还没开口叫三娘子还呢,你倒把话讲在了前头。再说定礼多寡,乃是三娘子脸面,大房宁愿借钱,也要与她长脸,这不是好事?”
青苗听了这话,就欢喜起来,忙道:“还是大房好,若换作二房,决计想不到这里。”
林依见大房晓得与自己脸面,突然就觉得杨氏比方氏好上百倍,暗道:果然懂规矩讲道理的人办事,就是很强些。她感念张家大房,就请教过杨婶,把回定礼备得厚厚的,免得真叫他们亏空。
不过感动归感动,该留的心眼儿一个没少,之前的草帖定帖,凡是需要列出陪嫁妆奁的地方,林依都只将自家财产填了一半,如今大房行事贴心,她也未改初衷。
青苗对此举十分不解,问道:“三娘子人都去了张家,财物能不去?等你出嫁,这户就没人了,留下一半家产,写在谁人名下?”
林依道:“既是门户无人,钱财田地,自然是要一并带去张家的。”
青苗更加疑惑,追问:“既然都带去,为何不写在嫁妆单子上?”
最新全本:、、、、、、、、、、
第一时间更新《北宋生活顾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