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到了扬州城外,韦太后想进扬州的宗灵寺烧香,船队就在宗灵寺外的运河码头停了下来。:
韦太后为大宋国母,理当先行,可陪同的大臣,秦桧的手下魏义明居然大刺刺的抢在韦太后的前面进了宗灵寺,说是要给秦相求个平安签。韦太后顿时脸色铁青,若非水灵和景儿在一边拉住了她,只怕是当场就要火。
刚刚过来的太子和虞水灵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中对秦桧手下的狂妄实在是佩服,你们没事儿欺负一下我们也就是了,在太后面前也是如此,胆子也太大了些。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太后,后面的路途中也不安宁,秦桧手下对不仅是对太子身边的人大声喝斥,而且对太后的随行人员也好不到那里去,好在还碍于郡主与秦桧的关系特殊,稍加礼貌。
太后将秦桧同党的狂妄和骄横全看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问水灵道:秦桧为相,却仍是大宋臣子,其手下如何这样的无礼?胆大妄为?
皇祖母,秦相掌握中枢已经有数年,两次和议也是他一手操办,我也不过是作为正使代签文书而已。朝中大臣大都出自于秦相的门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虞水灵见太后已经认识到秦桧同党的狂妄和背礼,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道:现在,那些人都认为太子回京之后定然被废,我又是个女儿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有什么可怕的。
废太子?难道秦桧所想都能做到,官家就如此听信他的言语?太后一惊,太子才主持军政事务,保住了大宋的江山。此时就废掉为国家立下了大功的太子,是秦桧太过厉害,还是天子太过无用?
官家会不会听他的言语我不知道,但皇祖母,我也不想向你隐瞒,太子天资聪明,性子却过于直率,不怎么会掩饰自己,和秦相的关系一直很僵。六年前,太子殿下的生父病故,秦相就曾经上奏,要求当时还没有被确认为皇子的太子依旧规守制3年,就是想借机让太子不能获得皇子身份。但官家当时没有听秦桧的意见,一年守孝期一满,就下旨要太子继续回宫,并直接封太子为郡王,确认了殿下皇子的身份。虞水灵犹豫了一下,方才下了决心似的,低声凑近太后的耳边:皇子赵琢至今还养在宫中,他与官家相处的日子,可比长年在外征战的太子长多了,去年也已经被封为郡王。所有章节都是请到而且,他平时就与秦相交好,这是朝中上下都知道的事。当年官家没有选他,是因为其好色、无谋,但若是太子最终被废,官家也就只好选择他了。
哀家倒要看看,哪个能够自行决定我大宋皇室的继承人!韦太后的脸色阴沉下来,对秦桧的张狂十分不满,皇室继承人哪能由臣子决定!
船到楚州的时候,韩世忠将军前来迎接太后。
韦太后一见韩世忠,就笑着问:这位就是韩将军吗?我在金人那里早就久闻大名了,他们很怕你和你夫人梁红玉呢,请她也来相见吧。猛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向一边陪侍的虞水灵笑着问道:战事已经结束,还有几位名将,怎么没来相见啊?如岳飞父子、张俊等人,哀家也想见一下。
岳飞父子已经先回京复命去了,张俊将军尚未从四川回来,只有等到京师的时候才能见到了。水灵低头答道。
看韩世忠等都板着脸闭口不言,时不时撇向虞水灵的眼光中还带着一丝轻蔑,韦太后意识到这之中定有隐情,只是这么多人在场,不好追问,只是等梁红玉来了之后,好生抚慰了韩世忠夫妇几句,并赐宴。
等到了晚间,其他人都已经退下,韦太后只留下水灵和景儿陪在身边。这才追问:灵儿,你我祖孙自相见以来,相处的十分愉快,有什么不能对哀家直说的?我看今天韩将军和他夫人对你很有些愤愤不平的样子,究竟是怎么了?
皇祖母,请原谅灵儿的欺君之罪。水灵和景儿都跪在地上请罪,弄得韦太后莫明其妙:孩子,快起来!有什么事就说,哀家给你们做主便是,不要如此多礼。
皇祖母,前段时间太子行在的争议您也听说了,灵儿也向您解释过,但只有一点我没敢讲真话。水灵站起来之后,才低着头对太后说道:我和岳帅之间不可能有什么争执,因为他是我的义父,我在他身边呆了近六年,还曾经改名叫岳灵。所有章节都是请到
什么?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一场戏来?太后不明白了,岳帅居然是虞水灵的义父,那他们之间的争斗根本就是假的,抗敌的时候亦可同心,为什么要非搞出个内斗来?
就是因为秦桧!他一力主张和议,凡反对的臣子一律陷害,我父帅一家也被他制造冤狱关进了大牢。父帅的爱婿张宪将军被活活打死,若非长风道长他们设计相救,父帅与兄长也会死在他手中。而且,秦桧还曾经派人追杀我,想要斩草除根。这些事,皇祖母应该没有听说过吧?
怎么会这样?在面临战事的时候杀害自己的将领,这不又是当初靖康之年自毁长城的重演吗?太后惊骇不已,当年之事二帝已错,怎么自己的儿子也干出这种荒唐事来?难道就真的不怕大宋灭亡吗?!
这全是秦桧所为,他恨我父帅坚持抗金,会导致他无法投降卖国。如果我父帅突然出现,又与我等戮力同心,那秦桧能受得了吗?水灵摇摇头,黯然的解释道:正好我和张叔又的确都犯了欺君之罪,他和那**党一定不会考虑当时的战局,会利用这个机会在朝廷内部乱搅、陷害我等。为了大宋,我们才不得不做出一副争斗的样子来。而且,后来我又应承秦相之议,一力主张和谈,甚至以监军身份下令放弃已经收复的土地。一班不知道内情的人,又如何会对我有好印象?没当面斥骂,还是韩将军他们给了您面子。
唉,这真是天可怜见的,太为难你们了。太后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她在后宫多年,这些年又在金人手中颠沛流离,韦太后对朝政之事也并不是全然不懂,立刻联想到此事只怕是与官家有关。只是做为臣下和晚辈的太子、还有虞水灵他们,又怎么能说君父的不是,也只好把所有的事都推到秦桧和一帮子奸臣的身上去了:哀家懂了,自会有处置,灵儿放心吧。
第四节
水灵犹豫了一下,才下了决心,小声开口说道:“皇祖母,灵儿有一事,不得不提醒您一句。)”
“什么事这样重要?”太后看她小心翼翼的表现,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就是我们初次见面时说到的靖康陛下南归之事,请皇祖母在向陛下提起的时候不要过于坚持。”
“为何?”韦太后十分的惊讶,两眼直直的看着水灵:“靖康陛下已经退位十数载,让他南归并不会影响官家现今的地位,你为何会如此说?难道为了防止万一,官家就不顾骨肉之情了吗?”
“皇祖母,您对以前的事只知道个大概,也就无法了解陛下如今的想法。虽然有些话作为臣子不该讲,但皇祖母,灵儿却不能看着您和官家有了争执。”
出于担心韦太后的善良会连累到自身,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太后过于为赵恒说话,而导致天子赵构又来个敏感过度,水灵还是把话说明白:“从建炎三年的苗刘之变导致陛下亲生的元懿太子丧命之后,陛下就对继承之事十分的敏感。靖康陛下当年并不是退位,据说还有了孙子。他一旦南归,难保不会有人生起定国元老的念头,陛下根本无法安心。”
“那总不至于永远都不让靖康陛下回来了?我答应过他,一定要说服官家让他归宋的。”韦太后怔怔的说道。
想起赵桓临别前痛哭流涕的样子,又想到先帝、自己的丈夫赵佶最终也未能返回大宋,只留了一把残骨回来,还有那么多还被困在大金的赵家宗室成员,韦太后心中痛不可仰,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皇祖母不要难过,您千万不要误会了陛下,他现在不希望靖康陛下回朝,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着想,并不是无情无义。如果像现在这样,大宋民变不断、战事不止,靖康陛下只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水灵解释了一下原由,然后再次提醒太后:“当然也不是彻底的无望,只要国家安定、朝廷稳固,就算有人想生事也没了机会。皇祖母是陛下的亲生母亲,您过于坚持,既会让陛下难堪,也让外臣以为你和陛下有了间隙,难保不惹出事来。”
“哀家明白灵儿的意思了,自会小心。”韦太后拍拍水灵的手,感动的点头应承:“难得你一切都为哀家考虑,哀家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
回到陪都温州,天子赵构率群臣出迎十里,母子见面抱头痛哭。天子随即好好夸赞了水灵一番,并为已经过世的赵佶举行安葬仪式,追赐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为“徽宗”,安葬于永佑陵。
回宫之后的韦太后,与隆佑孟太后和相处甚欢,两宫太后又都喜欢太子,对秦桧所为深恶痛绝。
韦太后试探着向天子提出要迎回赵桓之事,但见天子顾左右而言它,明白虞水灵所言有理,便不再提起,只是暗自难过:自己答应赵桓的事只怕是做不到了。
此时,自以为一切都操控在手的秦桧一党,又一次掀起了废太子的风潮,却没想到挨了韦太后的当头一棒。
韦太后听了虞水灵的建议,故意向天子哭诉罗汝楫在金人那里羞辱自己一事。
结果,敏感的天子赵构认定是有人借机污辱太后,是要丢自己的面子,勃然大怒,意欲追究罗汝楫对太后的大不敬之罪。虽然秦桧再三为他求饶,但罗汝楫还是被免官配。
再加上,臣民们得知秦桧奸党打算废掉为国立下大功的太子,不少人都上书保太子,秦桧等人不敢在这个时候再惹恼了天子,废太子一事也只好暂停。
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也是为了让太子今后能得到更多的人支持,两位太后协商之后,准备请天子同意,以皇家的名义向虞水灵提亲,想让太子娶她为皇太子妃。
太子原来的正妃已过世数年,没有留下子嗣。现在,太子的身边只有两名侍妾,**生有一子赵适,叶氏生有二女,后妃和子女都太少了些。反正虞水灵没有嫁人,娶她正好遵循了与武将家族联姻的大宋传统,也可以让皇家开枝散叶。
对于这个提议,太子是一百个赞同,他早就对聪明、能干的水灵心仪,只是出于对当初水灵看到陆游所作《钗头凤》之后那种表现的担心,提醒两宫太后先征求水灵的意见,不要搞的大家都下不了台。
不出太子所料,水灵果然拒绝了婚姻之事,但并没解释原由,只是说自己现在身心疲累,还不想考虑成家之事,过些日子再说。两宫太后也很是奇怪,但出于对水灵的喜爱和尊重,只得暂时将此事放下,也没有深究。
水灵回到陪都温州之后,有不少当年朋友和相识的人登门拜访,其中就包括她原来的好友李佩云,她已经嫁给了易安居士李清照夫家的族人为妻。
当初在临安的时候,水灵是以虞允文的身份出现,故意尽量少和认识他们父女的旧交相见;也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危急,也没时间叙旧。此时,她才从李佩云的嘴中知道,另一好友魏长风、还有李节、刘文全数人都已战死沙场,易安居士李清照也在两年前病故。
十分伤感的水灵,特地请长风道长为已经故去的朋友和旧识做了一场法事,以表纪念之心。
此时,水灵见由于前次谋废太子一事,无论是两宫太后,还是大部分臣民,都已经对秦桧一党恨之入骨。
天子赵构因为秦桧一党也不怎么听自己话、狂妄过度,也开始反感秦桧的专横,将秦桧赶下台的时机已经快到了。
正好,秦桧又在天子跟前提起太子的过错,天子又有些犹豫,便对韦太后说起无法确定太子与另一皇子赵琢,究竟谁更适合继承大宋江山。
韦太后早就和孟太后、水灵他们商量过此事,干脆提议想个办法试试二人。
天子赵构考虑再三,想出了一个怪主意,以为皇室增加后代为名,各赏给赵昚和赵琢10名美艳的处*女。欣郡王赵琢高兴的收了下去,太子赵昚却不敢接受,再三推辞也拗不过父皇,只得收下。
过了十来天,天子赵构又以要教授礼仪为名,把美女们全部召回宫中,并让宫中女官检查,现给太子赵昚的10个还都是完壁,一问她们,居然见都没见过太子;而赏给赵琢的都已经不是了。
于是,天子赵构最终判定了两者的优劣,不再有任何犹豫,把赏给赵琢的10名美女又送了回去,然后命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副自己写的“奉天法祖”。
知道此事的秦桧心里顿时一沉,知道在继承之争上自己已经失败,气的大骂愚蠢的赵琢!只能是接受现实,太子的地位已经不可能再动摇。但他还是不甘心失败,又向天子赵构提出,让欣郡王赵琢向虞水灵之妹——安郡主虞景儿求亲,以巩固赵琢的地位。
虞水灵当然不可能同意,替妹妹委婉的拒绝了亲事,理由是景儿早已经许了人家,只是男家正在守丧,暂时不能成亲。
经过这几次事情,天子赵构已经非常反感秦桧的行为,倒秦时机已经成熟。
论坛
到了扬州城外,韦太后想进扬州的宗灵寺烧香,船队就在宗灵寺外的运河码头停了下来。:
韦太后为大宋国母,理当先行,可陪同的大臣,秦桧的手下魏义明居然大刺刺的抢在韦太后的前面进了宗灵寺,说是要给秦相求个平安签。韦太后顿时脸色铁青,若非水灵和景儿在一边拉住了她,只怕是当场就要火。
刚刚过来的太子和虞水灵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中对秦桧手下的狂妄实在是佩服,你们没事儿欺负一下我们也就是了,在太后面前也是如此,胆子也太大了些。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太后,后面的路途中也不安宁,秦桧手下对不仅是对太子身边的人大声喝斥,而且对太后的随行人员也好不到那里去,好在还碍于郡主与秦桧的关系特殊,稍加礼貌。
太后将秦桧同党的狂妄和骄横全看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问水灵道:秦桧为相,却仍是大宋臣子,其手下如何这样的无礼?胆大妄为?
皇祖母,秦相掌握中枢已经有数年,两次和议也是他一手操办,我也不过是作为正使代签文书而已。朝中大臣大都出自于秦相的门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虞水灵见太后已经认识到秦桧同党的狂妄和背礼,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道:现在,那些人都认为太子回京之后定然被废,我又是个女儿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有什么可怕的。
废太子?难道秦桧所想都能做到,官家就如此听信他的言语?太后一惊,太子才主持军政事务,保住了大宋的江山。此时就废掉为国家立下了大功的太子,是秦桧太过厉害,还是天子太过无用?
官家会不会听他的言语我不知道,但皇祖母,我也不想向你隐瞒,太子天资聪明,性子却过于直率,不怎么会掩饰自己,和秦相的关系一直很僵。六年前,太子殿下的生父病故,秦相就曾经上奏,要求当时还没有被确认为皇子的太子依旧规守制3年,就是想借机让太子不能获得皇子身份。但官家当时没有听秦桧的意见,一年守孝期一满,就下旨要太子继续回宫,并直接封太子为郡王,确认了殿下皇子的身份。虞水灵犹豫了一下,方才下了决心似的,低声凑近太后的耳边:皇子赵琢至今还养在宫中,他与官家相处的日子,可比长年在外征战的太子长多了,去年也已经被封为郡王。所有章节都是请到而且,他平时就与秦相交好,这是朝中上下都知道的事。当年官家没有选他,是因为其好色、无谋,但若是太子最终被废,官家也就只好选择他了。
哀家倒要看看,哪个能够自行决定我大宋皇室的继承人!韦太后的脸色阴沉下来,对秦桧的张狂十分不满,皇室继承人哪能由臣子决定!
船到楚州的时候,韩世忠将军前来迎接太后。
韦太后一见韩世忠,就笑着问:这位就是韩将军吗?我在金人那里早就久闻大名了,他们很怕你和你夫人梁红玉呢,请她也来相见吧。猛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向一边陪侍的虞水灵笑着问道:战事已经结束,还有几位名将,怎么没来相见啊?如岳飞父子、张俊等人,哀家也想见一下。
岳飞父子已经先回京复命去了,张俊将军尚未从四川回来,只有等到京师的时候才能见到了。水灵低头答道。
看韩世忠等都板着脸闭口不言,时不时撇向虞水灵的眼光中还带着一丝轻蔑,韦太后意识到这之中定有隐情,只是这么多人在场,不好追问,只是等梁红玉来了之后,好生抚慰了韩世忠夫妇几句,并赐宴。
等到了晚间,其他人都已经退下,韦太后只留下水灵和景儿陪在身边。这才追问:灵儿,你我祖孙自相见以来,相处的十分愉快,有什么不能对哀家直说的?我看今天韩将军和他夫人对你很有些愤愤不平的样子,究竟是怎么了?
皇祖母,请原谅灵儿的欺君之罪。水灵和景儿都跪在地上请罪,弄得韦太后莫明其妙:孩子,快起来!有什么事就说,哀家给你们做主便是,不要如此多礼。
皇祖母,前段时间太子行在的争议您也听说了,灵儿也向您解释过,但只有一点我没敢讲真话。水灵站起来之后,才低着头对太后说道:我和岳帅之间不可能有什么争执,因为他是我的义父,我在他身边呆了近六年,还曾经改名叫岳灵。所有章节都是请到
什么?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一场戏来?太后不明白了,岳帅居然是虞水灵的义父,那他们之间的争斗根本就是假的,抗敌的时候亦可同心,为什么要非搞出个内斗来?
就是因为秦桧!他一力主张和议,凡反对的臣子一律陷害,我父帅一家也被他制造冤狱关进了大牢。父帅的爱婿张宪将军被活活打死,若非长风道长他们设计相救,父帅与兄长也会死在他手中。而且,秦桧还曾经派人追杀我,想要斩草除根。这些事,皇祖母应该没有听说过吧?
怎么会这样?在面临战事的时候杀害自己的将领,这不又是当初靖康之年自毁长城的重演吗?太后惊骇不已,当年之事二帝已错,怎么自己的儿子也干出这种荒唐事来?难道就真的不怕大宋灭亡吗?!
这全是秦桧所为,他恨我父帅坚持抗金,会导致他无法投降卖国。如果我父帅突然出现,又与我等戮力同心,那秦桧能受得了吗?水灵摇摇头,黯然的解释道:正好我和张叔又的确都犯了欺君之罪,他和那**党一定不会考虑当时的战局,会利用这个机会在朝廷内部乱搅、陷害我等。为了大宋,我们才不得不做出一副争斗的样子来。而且,后来我又应承秦相之议,一力主张和谈,甚至以监军身份下令放弃已经收复的土地。一班不知道内情的人,又如何会对我有好印象?没当面斥骂,还是韩将军他们给了您面子。
唉,这真是天可怜见的,太为难你们了。太后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她在后宫多年,这些年又在金人手中颠沛流离,韦太后对朝政之事也并不是全然不懂,立刻联想到此事只怕是与官家有关。只是做为臣下和晚辈的太子、还有虞水灵他们,又怎么能说君父的不是,也只好把所有的事都推到秦桧和一帮子奸臣的身上去了:哀家懂了,自会有处置,灵儿放心吧。
第四节
水灵犹豫了一下,才下了决心,小声开口说道:“皇祖母,灵儿有一事,不得不提醒您一句。)”
“什么事这样重要?”太后看她小心翼翼的表现,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就是我们初次见面时说到的靖康陛下南归之事,请皇祖母在向陛下提起的时候不要过于坚持。”
“为何?”韦太后十分的惊讶,两眼直直的看着水灵:“靖康陛下已经退位十数载,让他南归并不会影响官家现今的地位,你为何会如此说?难道为了防止万一,官家就不顾骨肉之情了吗?”
“皇祖母,您对以前的事只知道个大概,也就无法了解陛下如今的想法。虽然有些话作为臣子不该讲,但皇祖母,灵儿却不能看着您和官家有了争执。”
出于担心韦太后的善良会连累到自身,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太后过于为赵恒说话,而导致天子赵构又来个敏感过度,水灵还是把话说明白:“从建炎三年的苗刘之变导致陛下亲生的元懿太子丧命之后,陛下就对继承之事十分的敏感。靖康陛下当年并不是退位,据说还有了孙子。他一旦南归,难保不会有人生起定国元老的念头,陛下根本无法安心。”
“那总不至于永远都不让靖康陛下回来了?我答应过他,一定要说服官家让他归宋的。”韦太后怔怔的说道。
想起赵桓临别前痛哭流涕的样子,又想到先帝、自己的丈夫赵佶最终也未能返回大宋,只留了一把残骨回来,还有那么多还被困在大金的赵家宗室成员,韦太后心中痛不可仰,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皇祖母不要难过,您千万不要误会了陛下,他现在不希望靖康陛下回朝,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着想,并不是无情无义。如果像现在这样,大宋民变不断、战事不止,靖康陛下只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水灵解释了一下原由,然后再次提醒太后:“当然也不是彻底的无望,只要国家安定、朝廷稳固,就算有人想生事也没了机会。皇祖母是陛下的亲生母亲,您过于坚持,既会让陛下难堪,也让外臣以为你和陛下有了间隙,难保不惹出事来。”
“哀家明白灵儿的意思了,自会小心。”韦太后拍拍水灵的手,感动的点头应承:“难得你一切都为哀家考虑,哀家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
回到陪都温州,天子赵构率群臣出迎十里,母子见面抱头痛哭。天子随即好好夸赞了水灵一番,并为已经过世的赵佶举行安葬仪式,追赐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为“徽宗”,安葬于永佑陵。
回宫之后的韦太后,与隆佑孟太后和相处甚欢,两宫太后又都喜欢太子,对秦桧所为深恶痛绝。
韦太后试探着向天子提出要迎回赵桓之事,但见天子顾左右而言它,明白虞水灵所言有理,便不再提起,只是暗自难过:自己答应赵桓的事只怕是做不到了。
此时,自以为一切都操控在手的秦桧一党,又一次掀起了废太子的风潮,却没想到挨了韦太后的当头一棒。
韦太后听了虞水灵的建议,故意向天子哭诉罗汝楫在金人那里羞辱自己一事。
结果,敏感的天子赵构认定是有人借机污辱太后,是要丢自己的面子,勃然大怒,意欲追究罗汝楫对太后的大不敬之罪。虽然秦桧再三为他求饶,但罗汝楫还是被免官配。
再加上,臣民们得知秦桧奸党打算废掉为国立下大功的太子,不少人都上书保太子,秦桧等人不敢在这个时候再惹恼了天子,废太子一事也只好暂停。
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也是为了让太子今后能得到更多的人支持,两位太后协商之后,准备请天子同意,以皇家的名义向虞水灵提亲,想让太子娶她为皇太子妃。
太子原来的正妃已过世数年,没有留下子嗣。现在,太子的身边只有两名侍妾,**生有一子赵适,叶氏生有二女,后妃和子女都太少了些。反正虞水灵没有嫁人,娶她正好遵循了与武将家族联姻的大宋传统,也可以让皇家开枝散叶。
对于这个提议,太子是一百个赞同,他早就对聪明、能干的水灵心仪,只是出于对当初水灵看到陆游所作《钗头凤》之后那种表现的担心,提醒两宫太后先征求水灵的意见,不要搞的大家都下不了台。
不出太子所料,水灵果然拒绝了婚姻之事,但并没解释原由,只是说自己现在身心疲累,还不想考虑成家之事,过些日子再说。两宫太后也很是奇怪,但出于对水灵的喜爱和尊重,只得暂时将此事放下,也没有深究。
水灵回到陪都温州之后,有不少当年朋友和相识的人登门拜访,其中就包括她原来的好友李佩云,她已经嫁给了易安居士李清照夫家的族人为妻。
当初在临安的时候,水灵是以虞允文的身份出现,故意尽量少和认识他们父女的旧交相见;也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危急,也没时间叙旧。此时,她才从李佩云的嘴中知道,另一好友魏长风、还有李节、刘文全数人都已战死沙场,易安居士李清照也在两年前病故。
十分伤感的水灵,特地请长风道长为已经故去的朋友和旧识做了一场法事,以表纪念之心。
此时,水灵见由于前次谋废太子一事,无论是两宫太后,还是大部分臣民,都已经对秦桧一党恨之入骨。
天子赵构因为秦桧一党也不怎么听自己话、狂妄过度,也开始反感秦桧的专横,将秦桧赶下台的时机已经快到了。
正好,秦桧又在天子跟前提起太子的过错,天子又有些犹豫,便对韦太后说起无法确定太子与另一皇子赵琢,究竟谁更适合继承大宋江山。
韦太后早就和孟太后、水灵他们商量过此事,干脆提议想个办法试试二人。
天子赵构考虑再三,想出了一个怪主意,以为皇室增加后代为名,各赏给赵昚和赵琢10名美艳的处*女。欣郡王赵琢高兴的收了下去,太子赵昚却不敢接受,再三推辞也拗不过父皇,只得收下。
过了十来天,天子赵构又以要教授礼仪为名,把美女们全部召回宫中,并让宫中女官检查,现给太子赵昚的10个还都是完壁,一问她们,居然见都没见过太子;而赏给赵琢的都已经不是了。
于是,天子赵构最终判定了两者的优劣,不再有任何犹豫,把赏给赵琢的10名美女又送了回去,然后命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副自己写的“奉天法祖”。
知道此事的秦桧心里顿时一沉,知道在继承之争上自己已经失败,气的大骂愚蠢的赵琢!只能是接受现实,太子的地位已经不可能再动摇。但他还是不甘心失败,又向天子赵构提出,让欣郡王赵琢向虞水灵之妹——安郡主虞景儿求亲,以巩固赵琢的地位。
虞水灵当然不可能同意,替妹妹委婉的拒绝了亲事,理由是景儿早已经许了人家,只是男家正在守丧,暂时不能成亲。
经过这几次事情,天子赵构已经非常反感秦桧的行为,倒秦时机已经成熟。
论坛
第一时间更新《血铸山河之两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