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延安时,已经近晚,按小池的要求,要吃点当地的特色食品。结果,小米粥、洋芋擦擦,居然把大家吃得很开心。小米是中国最为传统的粮食,洋芋是南美传来的土豆,这两者居然都成了这古老黄土地上的主食,居然如此和谐地生长和组合在一起,这是个什么样的操作?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无言的厚土,只要能够养育子孙,她都会无私地生长。
吃过后,当然要在延河边转转。如果不是亲身在这里,我们无法相信,这条如小溪般的细流,需要占据如此宽阔的河道,能够养育如此多的人民,甚至还奠定出一个巨大的政权。
它却不管自己的小,它该平缓就平缓,想逗留就逗留,如果有几个石头,有一个落差,它还自顾自地唱着歌,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自信,也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那细黄的涓流,分分合合,时疾时缓地在巨大的土滩里流淌。
也许,它的歌唱不需要自信,它只是从黄土母亲的怀抱中来,不知道干旱的危险和深谷的跌宕,母亲太爱它了,它以为,只要有黄土在,就是温暖美好,就是快乐就是欢畅。
它像一个婴儿,刚从地缝中出来,不要以为它柔弱,它的欢畅其实是在宣示它最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黄河就是这样组成的,你想想。
第二天,我们来到清凉山,在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些洞窟,一千多年前彩绘的佛像还看得出痕迹,但泥塑却不见的踪影。据介绍,这里原来是新华社的印刷车间。一个宗教的场所,变成了宣扬唯物主义的刊物车间,历史就是这么讽刺吗?
不,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的中国人,从内心深处是不信神的。虽然他们也崇拜菩萨和神仙,但只为世俗的好处,尽管有皇帝学习佛道和努力供奉,但也只为活得长久,长生不老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包含了对世界无限美好的想象和眷恋。中国人不太相信天堂和西方等距离遥远的东西,这是对人间的自信和对生命的崇拜吗?
小池说到:“唉,多好的佛像啊,可惜毁了。”
我回答:“这就是中国,真实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没有强烈的出世梦想,但有伟大的入世精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进入下一个世界,而是为了将这个世界改造得更加美好。就像愚公,面对两座山,我们不是祈求上天,而是面对,自己挖,相信自己相信子孙相信人的力量,这是何等的伟大和自信!”
“不对,最后,太行王屋二山不是也是上帝派出的神仙搬走的?”小池反问到。
“但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愚公呢?还是因为上帝?”我解释到:“是愚公激励了我们,而黄巾力士,不过是个配角。当然,也是为了故事能够自圆其说,要不然,有人问,愚公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的子孙何在?工程是几时结束的?所以,挖山是愚公,而结束是神仙。”
“哥,我不懂,为什么中国人不是特别痴迷宗教呢?我在国外,人们礼拜天是真要礼拜的,而且非常虔诚,更别说伊斯兰了,那是天大的事。我也看过中国人烧香拜佛、问神求道,怎么像在走形式一样?”高妍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时,张思远也说到:“我还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太多了,我小时候过年看到农村亲戚,拜的东西可多了,有菩萨、有土地、有灶王、还有什么山神、水神,数都数不过来。”
“这是泛神论的表现,神多了,就不神了,你说他们究竟是信的哪一个?估计哪一个都不真信,都信一点,反正不得罪就是了。”我说完,大家也都笑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从文化和精神角度来说?”小池提出了一个非常学术的问题。
“其实,世界各民族在文明初期,都是泛神论,对吧?”我问到。
“是的,历史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小池承认到。
“我们的崇拜过滥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不是真正的经典的宗教。真正经典的宗教应该是一元神,但这在周代就已经开始抛弃了。”我继续说到“在孔子时期,就提出未知生焉知死的理论,更强调人的作用和现世的理想,而对来世的希望和对神的寄托渐渐淡化了。比如从商朝的鬼神崇拜到周朝的祖先崇拜,就是宗教由神到人的转换,我们看黄帝陵,是不是发现了历代政权最隆重的礼拜?黄帝是什么?他本质上是人,是祖先。”
“这很猛啊,敢于抛弃神仙!”张思远感叹到。
“中华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当你看过黄河壶口瀑布时,巨大力量的神圣感油然而生,但我们的祖先不会一味崇拜它,而且还要试图改造它,大禹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这是何等的自信,这是何等的人的尊严!”我感叹到。
“那么,从文化根基上讲,如何确立这种自信呢?”小池又问到。
“《易经》产生起,人就站起来了。祖先们把天地人并列,人与天地地位平等,从基本理论上就自信了。”
“那么,宗教的意义就消失了吗?我们明明看到这么多宗教在延续,尤其是佛教和道教。”小池追问。
“不,没有消失,我们只是改造了宗教。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它崇拜的人是老子,最重要的经典是《易经》和《道德经》这基本上是哲学著作,不谈神仙鬼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得道的神仙,只不过是通晓自然规律的人,这有什么神奇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中国化了,比如,人们把修佛的成就称为智慧的成就,佛本身也是人而不是神,况且,我们把开悟之人也称为得道。其实,道,就是自然和人生规律,这才是中国人的信仰!”
大家无话,继续上山。
小池走在我前面,突然,她蹲下来,好像发现了什么:“快看,这就是我说的范仲淹!”
我们仔细一看,山石中,在我们腰间,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石刻,上面刻写着范促淹的诗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真是他,他的诗怎么刻在这里呢?
小池解释到:“大家只记得范仲淹是个文人,估计妍子也听说过他吧?”
“切!没听说过又怎么样?《岳阳楼记》又不是没读过。”妍子故意说到。
“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伟大的文人,著名的政治家,其实,他还是一个武将,他当年就是镇守延安的军事将领,大家不知道吧?这首词,就是他写于延安的思念家乡的词,所以就刻在这里了。”
原来如此,非常让我震惊,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金句,原来也是金戈铁马的汉子,顶天立地的好汉。比起那个仗剑行侠的空有一身武功的李白,比起那个壮志未酬悲愤激昂的稼轩,比起那个立志抗金至死不休的陆游,比起那个文入进士兵败零丁的文天祥,范仲淹是幸运的,历史给了他机会,他给历史留下了华章。
“大家读到这首诗时,想想当时的延安,有什么不一样?”小池问到。
大家还未回答,她就自说自话:“当年延安应该有很多树吧?要不然,黄叶地,从哪里来的黄叶满地呢?看看今天的延安,植被很少了,是不是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就你话多,我想的是:这块石刻太小了,毕竟是范仲淹啊,比起岳阳楼的木刻,这里太小了。”高妍回答到。
再往上,山势越来越陡了,几乎是前一个人走在后一个人的头顶,我和思远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们,总算来到山顶,一个道观,上面有民国大书法家于佑任几个大字“太和山”,原来,清凉山还有这个名字。
参观照相必不可少,旅游的基本动作要做齐。完整下山,我们要到宝塔山去,那是延安的标志。
走近了,巨大的石壁上,几个大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就是这里了。这里虽然不是最高峰,但宝塔处却可俯瞰整个延安城。当然,城内的建筑已经现代化了,延河上游处,还有石油和煤炭企业,据说发现了大型的煤和油气资源。
按地图指示,我们还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地,总之,觉得当年的地方简陋而土气,但这里,却曾经蕴含着改朝换代的力量。
下午,我们准备到村庄走走。从一个坡上去,随意前行,突然一阵惊呼,是高妍发出的,我走近一看,原来,山坡上,路侧边,一个巨大的深洞就在身边,上面估计仅有一米粗细,但下面看来很大,很黑,不知深浅,张思远丢了一个土地块进去,也没听到清晰的回声,他说到:“估计没那么深吧,也许土块碰土地,没多大声音,是吧?”
高妍反问“它们是一家的?”
“当然”我回答到“都姓黄”。
过了两个坡,过了两条沟,我们看见了一群羊,一二十只,黑白黄花杂色斑驳,一个声音传来,我们马上静了下了。
“羊肚子手巾哟,三个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这是信天游,这是一个地道陕北话的普通老乡唱的信天游。我们准备向声音的方向跑去,听见身后小池的声音:“慢点,我用手机录下来”她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
一个老头,包着发黄的白头巾的干瘦老头,他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他的歌声,脖子的皱纹撑开了啊,黑黄的牙齿露出来,颈上的青筋鼓起了啊,手中的鞭子甩起来。他自顾自地唱,唱愣了我们这几个观众,他改了好几个调好几首歌。他在得意啊,他在陶醉,不知道他一个人对着山对着羊唱了多少天,才等来今天这群人。
他的衣服是破旧的,如同他的羊;他的生活是张扬的,如同他的歌。
我们被感染了,没有人想到鼓掌,我们只是静静地听,观看他的表演。
“哎呀你若不是我的哥哟,就走你的哪个路;哎呀你若是我的哥哥哟,就请你招一招手”如此浓烈的情感,毫不掩饰;如此直白的调情,毫不羞涩。爱情的赞歌就是生命的赞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越是穷困,越要歌唱,生活再难,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爱情,我们要生育,我们要不服气地对天地嘶吼,没有一丝悲泣,没有一刻低头,我觉得,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他停下来,我们跟他搭话,他的口音,我们也听不太懂,但是,我们发现,只要他不唱歌,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说得很少、土得掉渣。
小池兴奋地说:“我全都录下来了,这回真是有收获!”
等那老头将羊群赶到另一片坡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回到延安,小池还购置了一大堆陕北信天游的碟子,但她说:“这样的东西我在碟子上听得多了,都是舞台艺术,今天这么生活化的,原始的,朴实的,最震撼,可惜,不能在舞台上复制。”
“离开创造它的环境,它就不是它了”我也感叹。
吃过晚饭,我们随意在街上散步,远处有一个广场热闹起来,小池要去,张思远说到:“估计是跳广场舞的,没啥好看吧?”
“要不要凑个热闹,买不买看个好歹!”高妍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土话,也非常应景。
大家笑着向广场走去。
到了才知道,这是在扭秧歌,锣鼓铙钹全是现场吹打,没有扩音器,没有电音箱,“哐哐切、哐哐切、哐切哐切哐哐切”,这种洗脑的节奏响起来,任你是如何的冷若冰霜,两只脚也闲不下来了。现在还早,只有二三十个人在遛步子,一个大嫂看见高妍跃跃欲试的样子,把她拉了过去,一个教一个学,不到两分钟,她就跟上节奏遛走了,我们三个干着急,脚手也望着别人的动作模仿,渐渐的,过来一个人,给我递个眼神,我就莫名其妙地跟上她了,等我遛过一圈,发现边上小池和思远也不见了,他们也进入了转圈的洪流。
大约十几分钟后,节奏突然停止,我们也停了下来,发现已经有五六十个人了。大家都向中间一个人看去,那是个中年男人,腰围粗壮,头发精神,穿着对襟短褂,手拿一把装饰缤纷的纸伞,我前面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少妇,刚才,就是她用眼神勾我下场的,我刚要问她,她用手指放在嘴边,示意不要说话,但她低声对我说到:“伞头来了”。
我们看着伞头,只见他犹如一个将军,从容地环顾四周,整理了一下衣服和花伞,突然,他手举花伞一抖,节奏轰响,众人齐动,转圈更整齐了。不太懂队型变换,不要紧,前面的女人,总在一个节奏单元后回头给我示意。转身,平移,向你后面的女人丢眼神,火辣辣的。举手,弯腰,前面的眼神过来了,迎上去,不要怕,她要吃掉你,你要甘心掉进她的眼神,这才是男人应该做的。忽然队形变换,身边又换了人,不管你遇上的是男是女,眼神都是火辣的,动作都饱含着风骚,这是没有目的的情感啊,只是将骚动传递,不期望结局。
交叉交叉,前前后后,左移右移,围绕伞头转,自己也转身,每一次变换队形就换了人,只要投入了热情,就可以确认眼神,只要确认过眼神,自然会点燃热情。
不知道转了多少圈,我还乐此不彼,突然停住了,原来那个伞头休息了,来了一个姑娘,时尚的打扮、俏丽的身材,像一枚火红的辣椒,妖媚而大胆。她俏皮地举伞,节奏仿佛变得更加狂野起来,我们继续转,转身给眼神,低头看步子,再转身,碰上了高妍,她的眼神看见我,直白而自然,再转,再次确认,我都不敢看了,她脸红了,再转,她不见了,我们队形再次转换。
大约有半个小时,集体停下休息,我突然有个想法,想再转一次,甚至想再次看一眼高妍那个不知如何形容的眼神,那个羞涩的脸。
小池过来了,张思远和妍子也回来了,大家在激动的绯红的脸色中,都兴奋不已。“还跳吗?”张思远问到。
“你们呢?”妍子好像在犹豫。
“要不然回去吧,今天身上好多土,这一扭,全身是汗,想洗澡了。”
大家回去,情绪激昂。
晚上,小池问到:“爽了吧,今天,我还想再跳一回,你怕是也想吧?”
“是吗?怎么就这么吸引人呢?”我装糊涂。
“不是舞蹈,不是节奏,不是伞头,是什么呢?”小池故意不说破,望着我。
“眼神,心与心没有顾忌的碰撞,你想我说出来,对吗?”
“对!就是这种纯朴的没有目的的,绝对火辣的眼神,这是直接的心,像信天游一样。”小池说到:“那一刻,我仿佛是爱上对方了呢,转瞬即逝的激动,又迎来一个新的眼神,美好得如心灵的礼花,这才是交流,怪不得原来有个学舞蹈的同学说过那句话。”小池想了想,停顿了一下。
“什么话?”
“他说:秧歌是最火辣的迪斯科,信天游是最直白的爱情诗。”
我觉得有些道理,但把秧歌比喻成迪斯科,我可是第一次听说,总觉得有些不搭。
“你觉得今天听到的信天游,有什么特点吗?”我问到。
“最直白的抒发,最火辣的思念,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无言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你知道,在艺术上,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就没有生命气息。”小池说到:“我还有个疑问:陕北这么贫穷闭塞的地方,怎么产生出这么刺激这么大胆的歌谣呢?”
“也许,他们是将苦难的生活艺术化,对黄土的呐喊,实际是对自己的歌唱,他们太苦了,所以不得不唱出最美的甜。”我勉强解释,但有一点我得承认,这里比我那贫穷的家乡还要贫困,他们的快乐的歌或许正是一种对苦难的蔑视和对命运的抗争吧。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抗争,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突然灵感闪现:“他们没有埋怨土地,没有埋怨苍天。韩愈讲: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他们都没有,他们在努力活着,不承认自己的卑微,他们用歌声在证明,他们用秧歌在证明,他们伟大他们坚强他们能够把握生命,因为他们是人!所以别小看这片黄土,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或许就蕴含在这里,要不然,这里为什么诞生了《黄河大合唱》、为什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政权?”
“也许你讲得有些道理,但我对你的结论没有把握。不过,要说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我觉得信天游里已经体现了一个。”小池肯定地说到。
“那是什么?”我期待着她的解释。
“《诗经》的传统啊,你没感受到,信天游每首歌都在起兴?赋比兴的兴?”
她这样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比如“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拉话话难”,这句与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如此的相似,前一名与后一句看似不搭,却又如此和谐,这是起兴。
还有,比如诗经中经常使用的迭字词,在信天游里也有意得到了运用。“泪蛋蛋”、“沙蒿蒿”、“兰花花”、“白生生”,这些有点俏皮、有点撒娇的词一出来,仿佛《诗经》中“桃之夭夭”、“其叶榛榛”、“燕燕于飞”,把民歌变得那样有人情那魅力。当然,我注意到,这些古诗,来自于国风,就是民歌的意思。那么,是信天游没变吗?几千年来?
黄土有多厚,自从有生物以来;诗歌有多久,自从有语言以来。
“这里,保留了中国最古老的精神!”我恨恨地强调,却听到了小池在卫生间洗澡的哗哗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无言的厚土,只要能够养育子孙,她都会无私地生长。
吃过后,当然要在延河边转转。如果不是亲身在这里,我们无法相信,这条如小溪般的细流,需要占据如此宽阔的河道,能够养育如此多的人民,甚至还奠定出一个巨大的政权。
它却不管自己的小,它该平缓就平缓,想逗留就逗留,如果有几个石头,有一个落差,它还自顾自地唱着歌,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自信,也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那细黄的涓流,分分合合,时疾时缓地在巨大的土滩里流淌。
也许,它的歌唱不需要自信,它只是从黄土母亲的怀抱中来,不知道干旱的危险和深谷的跌宕,母亲太爱它了,它以为,只要有黄土在,就是温暖美好,就是快乐就是欢畅。
它像一个婴儿,刚从地缝中出来,不要以为它柔弱,它的欢畅其实是在宣示它最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黄河就是这样组成的,你想想。
第二天,我们来到清凉山,在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些洞窟,一千多年前彩绘的佛像还看得出痕迹,但泥塑却不见的踪影。据介绍,这里原来是新华社的印刷车间。一个宗教的场所,变成了宣扬唯物主义的刊物车间,历史就是这么讽刺吗?
不,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的中国人,从内心深处是不信神的。虽然他们也崇拜菩萨和神仙,但只为世俗的好处,尽管有皇帝学习佛道和努力供奉,但也只为活得长久,长生不老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包含了对世界无限美好的想象和眷恋。中国人不太相信天堂和西方等距离遥远的东西,这是对人间的自信和对生命的崇拜吗?
小池说到:“唉,多好的佛像啊,可惜毁了。”
我回答:“这就是中国,真实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没有强烈的出世梦想,但有伟大的入世精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进入下一个世界,而是为了将这个世界改造得更加美好。就像愚公,面对两座山,我们不是祈求上天,而是面对,自己挖,相信自己相信子孙相信人的力量,这是何等的伟大和自信!”
“不对,最后,太行王屋二山不是也是上帝派出的神仙搬走的?”小池反问到。
“但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愚公呢?还是因为上帝?”我解释到:“是愚公激励了我们,而黄巾力士,不过是个配角。当然,也是为了故事能够自圆其说,要不然,有人问,愚公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的子孙何在?工程是几时结束的?所以,挖山是愚公,而结束是神仙。”
“哥,我不懂,为什么中国人不是特别痴迷宗教呢?我在国外,人们礼拜天是真要礼拜的,而且非常虔诚,更别说伊斯兰了,那是天大的事。我也看过中国人烧香拜佛、问神求道,怎么像在走形式一样?”高妍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时,张思远也说到:“我还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太多了,我小时候过年看到农村亲戚,拜的东西可多了,有菩萨、有土地、有灶王、还有什么山神、水神,数都数不过来。”
“这是泛神论的表现,神多了,就不神了,你说他们究竟是信的哪一个?估计哪一个都不真信,都信一点,反正不得罪就是了。”我说完,大家也都笑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从文化和精神角度来说?”小池提出了一个非常学术的问题。
“其实,世界各民族在文明初期,都是泛神论,对吧?”我问到。
“是的,历史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小池承认到。
“我们的崇拜过滥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不是真正的经典的宗教。真正经典的宗教应该是一元神,但这在周代就已经开始抛弃了。”我继续说到“在孔子时期,就提出未知生焉知死的理论,更强调人的作用和现世的理想,而对来世的希望和对神的寄托渐渐淡化了。比如从商朝的鬼神崇拜到周朝的祖先崇拜,就是宗教由神到人的转换,我们看黄帝陵,是不是发现了历代政权最隆重的礼拜?黄帝是什么?他本质上是人,是祖先。”
“这很猛啊,敢于抛弃神仙!”张思远感叹到。
“中华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当你看过黄河壶口瀑布时,巨大力量的神圣感油然而生,但我们的祖先不会一味崇拜它,而且还要试图改造它,大禹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这是何等的自信,这是何等的人的尊严!”我感叹到。
“那么,从文化根基上讲,如何确立这种自信呢?”小池又问到。
“《易经》产生起,人就站起来了。祖先们把天地人并列,人与天地地位平等,从基本理论上就自信了。”
“那么,宗教的意义就消失了吗?我们明明看到这么多宗教在延续,尤其是佛教和道教。”小池追问。
“不,没有消失,我们只是改造了宗教。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它崇拜的人是老子,最重要的经典是《易经》和《道德经》这基本上是哲学著作,不谈神仙鬼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得道的神仙,只不过是通晓自然规律的人,这有什么神奇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中国化了,比如,人们把修佛的成就称为智慧的成就,佛本身也是人而不是神,况且,我们把开悟之人也称为得道。其实,道,就是自然和人生规律,这才是中国人的信仰!”
大家无话,继续上山。
小池走在我前面,突然,她蹲下来,好像发现了什么:“快看,这就是我说的范仲淹!”
我们仔细一看,山石中,在我们腰间,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石刻,上面刻写着范促淹的诗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真是他,他的诗怎么刻在这里呢?
小池解释到:“大家只记得范仲淹是个文人,估计妍子也听说过他吧?”
“切!没听说过又怎么样?《岳阳楼记》又不是没读过。”妍子故意说到。
“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伟大的文人,著名的政治家,其实,他还是一个武将,他当年就是镇守延安的军事将领,大家不知道吧?这首词,就是他写于延安的思念家乡的词,所以就刻在这里了。”
原来如此,非常让我震惊,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金句,原来也是金戈铁马的汉子,顶天立地的好汉。比起那个仗剑行侠的空有一身武功的李白,比起那个壮志未酬悲愤激昂的稼轩,比起那个立志抗金至死不休的陆游,比起那个文入进士兵败零丁的文天祥,范仲淹是幸运的,历史给了他机会,他给历史留下了华章。
“大家读到这首诗时,想想当时的延安,有什么不一样?”小池问到。
大家还未回答,她就自说自话:“当年延安应该有很多树吧?要不然,黄叶地,从哪里来的黄叶满地呢?看看今天的延安,植被很少了,是不是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就你话多,我想的是:这块石刻太小了,毕竟是范仲淹啊,比起岳阳楼的木刻,这里太小了。”高妍回答到。
再往上,山势越来越陡了,几乎是前一个人走在后一个人的头顶,我和思远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们,总算来到山顶,一个道观,上面有民国大书法家于佑任几个大字“太和山”,原来,清凉山还有这个名字。
参观照相必不可少,旅游的基本动作要做齐。完整下山,我们要到宝塔山去,那是延安的标志。
走近了,巨大的石壁上,几个大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就是这里了。这里虽然不是最高峰,但宝塔处却可俯瞰整个延安城。当然,城内的建筑已经现代化了,延河上游处,还有石油和煤炭企业,据说发现了大型的煤和油气资源。
按地图指示,我们还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地,总之,觉得当年的地方简陋而土气,但这里,却曾经蕴含着改朝换代的力量。
下午,我们准备到村庄走走。从一个坡上去,随意前行,突然一阵惊呼,是高妍发出的,我走近一看,原来,山坡上,路侧边,一个巨大的深洞就在身边,上面估计仅有一米粗细,但下面看来很大,很黑,不知深浅,张思远丢了一个土地块进去,也没听到清晰的回声,他说到:“估计没那么深吧,也许土块碰土地,没多大声音,是吧?”
高妍反问“它们是一家的?”
“当然”我回答到“都姓黄”。
过了两个坡,过了两条沟,我们看见了一群羊,一二十只,黑白黄花杂色斑驳,一个声音传来,我们马上静了下了。
“羊肚子手巾哟,三个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这是信天游,这是一个地道陕北话的普通老乡唱的信天游。我们准备向声音的方向跑去,听见身后小池的声音:“慢点,我用手机录下来”她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
一个老头,包着发黄的白头巾的干瘦老头,他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他的歌声,脖子的皱纹撑开了啊,黑黄的牙齿露出来,颈上的青筋鼓起了啊,手中的鞭子甩起来。他自顾自地唱,唱愣了我们这几个观众,他改了好几个调好几首歌。他在得意啊,他在陶醉,不知道他一个人对着山对着羊唱了多少天,才等来今天这群人。
他的衣服是破旧的,如同他的羊;他的生活是张扬的,如同他的歌。
我们被感染了,没有人想到鼓掌,我们只是静静地听,观看他的表演。
“哎呀你若不是我的哥哟,就走你的哪个路;哎呀你若是我的哥哥哟,就请你招一招手”如此浓烈的情感,毫不掩饰;如此直白的调情,毫不羞涩。爱情的赞歌就是生命的赞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越是穷困,越要歌唱,生活再难,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爱情,我们要生育,我们要不服气地对天地嘶吼,没有一丝悲泣,没有一刻低头,我觉得,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他停下来,我们跟他搭话,他的口音,我们也听不太懂,但是,我们发现,只要他不唱歌,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说得很少、土得掉渣。
小池兴奋地说:“我全都录下来了,这回真是有收获!”
等那老头将羊群赶到另一片坡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回到延安,小池还购置了一大堆陕北信天游的碟子,但她说:“这样的东西我在碟子上听得多了,都是舞台艺术,今天这么生活化的,原始的,朴实的,最震撼,可惜,不能在舞台上复制。”
“离开创造它的环境,它就不是它了”我也感叹。
吃过晚饭,我们随意在街上散步,远处有一个广场热闹起来,小池要去,张思远说到:“估计是跳广场舞的,没啥好看吧?”
“要不要凑个热闹,买不买看个好歹!”高妍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土话,也非常应景。
大家笑着向广场走去。
到了才知道,这是在扭秧歌,锣鼓铙钹全是现场吹打,没有扩音器,没有电音箱,“哐哐切、哐哐切、哐切哐切哐哐切”,这种洗脑的节奏响起来,任你是如何的冷若冰霜,两只脚也闲不下来了。现在还早,只有二三十个人在遛步子,一个大嫂看见高妍跃跃欲试的样子,把她拉了过去,一个教一个学,不到两分钟,她就跟上节奏遛走了,我们三个干着急,脚手也望着别人的动作模仿,渐渐的,过来一个人,给我递个眼神,我就莫名其妙地跟上她了,等我遛过一圈,发现边上小池和思远也不见了,他们也进入了转圈的洪流。
大约十几分钟后,节奏突然停止,我们也停了下来,发现已经有五六十个人了。大家都向中间一个人看去,那是个中年男人,腰围粗壮,头发精神,穿着对襟短褂,手拿一把装饰缤纷的纸伞,我前面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少妇,刚才,就是她用眼神勾我下场的,我刚要问她,她用手指放在嘴边,示意不要说话,但她低声对我说到:“伞头来了”。
我们看着伞头,只见他犹如一个将军,从容地环顾四周,整理了一下衣服和花伞,突然,他手举花伞一抖,节奏轰响,众人齐动,转圈更整齐了。不太懂队型变换,不要紧,前面的女人,总在一个节奏单元后回头给我示意。转身,平移,向你后面的女人丢眼神,火辣辣的。举手,弯腰,前面的眼神过来了,迎上去,不要怕,她要吃掉你,你要甘心掉进她的眼神,这才是男人应该做的。忽然队形变换,身边又换了人,不管你遇上的是男是女,眼神都是火辣的,动作都饱含着风骚,这是没有目的的情感啊,只是将骚动传递,不期望结局。
交叉交叉,前前后后,左移右移,围绕伞头转,自己也转身,每一次变换队形就换了人,只要投入了热情,就可以确认眼神,只要确认过眼神,自然会点燃热情。
不知道转了多少圈,我还乐此不彼,突然停住了,原来那个伞头休息了,来了一个姑娘,时尚的打扮、俏丽的身材,像一枚火红的辣椒,妖媚而大胆。她俏皮地举伞,节奏仿佛变得更加狂野起来,我们继续转,转身给眼神,低头看步子,再转身,碰上了高妍,她的眼神看见我,直白而自然,再转,再次确认,我都不敢看了,她脸红了,再转,她不见了,我们队形再次转换。
大约有半个小时,集体停下休息,我突然有个想法,想再转一次,甚至想再次看一眼高妍那个不知如何形容的眼神,那个羞涩的脸。
小池过来了,张思远和妍子也回来了,大家在激动的绯红的脸色中,都兴奋不已。“还跳吗?”张思远问到。
“你们呢?”妍子好像在犹豫。
“要不然回去吧,今天身上好多土,这一扭,全身是汗,想洗澡了。”
大家回去,情绪激昂。
晚上,小池问到:“爽了吧,今天,我还想再跳一回,你怕是也想吧?”
“是吗?怎么就这么吸引人呢?”我装糊涂。
“不是舞蹈,不是节奏,不是伞头,是什么呢?”小池故意不说破,望着我。
“眼神,心与心没有顾忌的碰撞,你想我说出来,对吗?”
“对!就是这种纯朴的没有目的的,绝对火辣的眼神,这是直接的心,像信天游一样。”小池说到:“那一刻,我仿佛是爱上对方了呢,转瞬即逝的激动,又迎来一个新的眼神,美好得如心灵的礼花,这才是交流,怪不得原来有个学舞蹈的同学说过那句话。”小池想了想,停顿了一下。
“什么话?”
“他说:秧歌是最火辣的迪斯科,信天游是最直白的爱情诗。”
我觉得有些道理,但把秧歌比喻成迪斯科,我可是第一次听说,总觉得有些不搭。
“你觉得今天听到的信天游,有什么特点吗?”我问到。
“最直白的抒发,最火辣的思念,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无言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你知道,在艺术上,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就没有生命气息。”小池说到:“我还有个疑问:陕北这么贫穷闭塞的地方,怎么产生出这么刺激这么大胆的歌谣呢?”
“也许,他们是将苦难的生活艺术化,对黄土的呐喊,实际是对自己的歌唱,他们太苦了,所以不得不唱出最美的甜。”我勉强解释,但有一点我得承认,这里比我那贫穷的家乡还要贫困,他们的快乐的歌或许正是一种对苦难的蔑视和对命运的抗争吧。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抗争,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突然灵感闪现:“他们没有埋怨土地,没有埋怨苍天。韩愈讲: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他们都没有,他们在努力活着,不承认自己的卑微,他们用歌声在证明,他们用秧歌在证明,他们伟大他们坚强他们能够把握生命,因为他们是人!所以别小看这片黄土,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或许就蕴含在这里,要不然,这里为什么诞生了《黄河大合唱》、为什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政权?”
“也许你讲得有些道理,但我对你的结论没有把握。不过,要说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我觉得信天游里已经体现了一个。”小池肯定地说到。
“那是什么?”我期待着她的解释。
“《诗经》的传统啊,你没感受到,信天游每首歌都在起兴?赋比兴的兴?”
她这样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比如“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拉话话难”,这句与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如此的相似,前一名与后一句看似不搭,却又如此和谐,这是起兴。
还有,比如诗经中经常使用的迭字词,在信天游里也有意得到了运用。“泪蛋蛋”、“沙蒿蒿”、“兰花花”、“白生生”,这些有点俏皮、有点撒娇的词一出来,仿佛《诗经》中“桃之夭夭”、“其叶榛榛”、“燕燕于飞”,把民歌变得那样有人情那魅力。当然,我注意到,这些古诗,来自于国风,就是民歌的意思。那么,是信天游没变吗?几千年来?
黄土有多厚,自从有生物以来;诗歌有多久,自从有语言以来。
“这里,保留了中国最古老的精神!”我恨恨地强调,却听到了小池在卫生间洗澡的哗哗声。
第一时间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