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她们把刷好的人参都放到了一个大盆里,一层层的码好,等到大盆满了,就不再往里面放了。锅里添好水,把大盆放到锅帘上面,然后在大盆里面也少放点水。之后把锅整个用牛皮盖上,周围用绳子扎紧,锅底下烧火,一直到水开了,再烧一个半时辰,才能停火。
锅里蒸着人参,薛氏她们还是不停手的刷着人参,这一大盆的人参大概是五十来斤,家里这些,总共得蒸四次才行。“娘,今天咱们就蒸着一锅吧,明天上午再蒸一锅。这样炕也没那么热,等会儿也该做饭了,孩子们上了一天的山,还不得跟饿狼似的。”
陈氏点点头,“行,今天咱们也没刷出来那么多,剩下的等晚上再刷点,明天一早就蒸上一锅。一会儿把叉子都找出来,棒槌出锅了就得赶紧的摆上,要不容易烂掉。”
叉子,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就是一种晾晒东西的筛子。木头做的长方形框,底下有两根小木方,然后在小木方上面垒上蒿子杆,这就是叉子了。因为底下是蒿子杆垒的,透风,所以晒东西比较好,一般用来晒人参。
薛氏到仓房里把叉子找了出来,许家有不少的叉子,志新闲着的时候,就会做一些,留着好用。把叉子拎到了门口,在那放着。
已经是申时末了,陈氏就让薛氏去做饭,而她则领着静雅和慧心继续的刷人参。又过了一会儿,陈氏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蒸人参的锅底停了火。锅上面的牛皮被热气顶的鼓鼓的,一停火,慢慢的就瘪了。陈氏看见牛皮瘪下去了,就把绳子解开,然后把牛皮掀到一边,露出里面的人参来。
蒸好的人参成了一种黄乎乎的颜色,等到晒干,就会成为红色的。当然那种红并不是艳红,而是一种有点橙色的暗红。刚刚出锅的人参还很热,要晾一会儿才能往叉子上摆。陈氏把叉子拿到屋里来,就放到锅台上,这样往叉子上摆人参比较方便。人参摆的时候,一棵棵的挨着,下面那趟的人参,压着上面那趟的参须子,一个叉子大概能摆五趟。
一大盆的人参,摆了三叉子也就完事了,静雅帮着奶奶把人参叉子抬到外面去。外面有专门搭的架子,把叉子放到了架子上。等晚上的时候,还要把叉子摞起来,上面用东西盖好,省得落上露水。
这一大盆的人参都弄好了,薛氏那边也把饭做好了。大家都收拾一下,歇会儿好吃饭。这时文翰领着文成他们也回来了。这一下午,他们还是背了两趟松塔回来,全都到在外面的地上。志新和老爷子也从参地回来了,大家全都洗了手,然后吃饭。
“参土再有三五天就能翻完了,时间赶趟,也不用着急。志新你就在家跟文翰他们去弄点东西回来,这个时候,多抢一点是一点,这都是钱呢。”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
志新点点头,这秋天的东西都很值钱的,多弄点卖钱也好。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多挣点还能宽裕些。孩子们都在努力的往家里弄东西,不过毕竟还是小了些,力量有限。
家里的人参总共刷了两天多才全都弄完,全部都蒸了出来,晾到外面。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所以人参干的也很快。
这天正好是中秋节,早晨陈氏给了文翰和文成钱,让他们去镇上买些肉回来。这过节怎么也得吃顿饺子不是?巳时初,老四志德领着媳妇韩氏,和孩子回来了,一看家里正在忙,志的也要帮忙。
“行了,快歇着吧,这点活都快干完了,不用你再伸手了。难得回来一趟,好好的陪你爹聊会儿。”陈氏不让儿子帮忙。
志德没办法,就进屋找老爷子去了。韩氏还是像以往一样,穿的干净漂亮,只管哄孩子,别的啥都不伸手。
到了巳时中,志明也带着媳妇和孩子回来了,朱氏还是那个样子,回来就帮着干活,静婉和静娴也都过来帮忙。陈氏看着两个孙女,高兴地不得了,“静婉,静娴,你们都别搀和了,去找静涵玩去吧,静涵今天没上山。”
静婉和静娴就擦干了手,跑到静涵的屋子,去找静涵了。可是屋子里却没有静涵的影子,出来四处找,终于在园子里找到了静涵。
静涵难得在家闲一天,她是个闲不住的,就跑到了园子里,去把芥菜拔了出来。这个时候,芥菜长得都很好了,再不拔出来,就怕哪天下霜,冻了可就不好了。今天要包饺子,这芥菜的缨子包饺子可是非常好吃的,所以静涵就自告奋勇的去拔菜了。
静婉领着静娴找到了静涵,三个人一起干活。许家今年种了四垄芥菜,没多会儿就被她们全都拔出来了。静涵回去拿了两把菜刀,用来削芥菜的顶。削下来的缨子,留一部包饺子,剩下的留着腌咸菜。这芥菜缨子腌了咸菜,等冬天的时候,拿出来炖土豆或是豆腐什么的,都很不错。
“静涵姐,你的手可真有劲,一下子就把芥菜缨子给砍下来了。”静娴一边看着两个姐姐干活,一边羡慕的说。
“这有啥,等你大一些了,保证和我一样,咱们静娴也是非常能干的,对吗?”静涵对这两个妹妹还是比较喜欢的,主要是她们根本没有什么城里人的架子,每次回来,都能和自己玩到一起去。不像四叔家的两个孩子,跟这个家里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回回来多呆几天吧,这时候山上可好玩了,明天我令你们上山,去捡蘑菇,捡核桃。”
“一会儿问问爹和娘,我们也想在家多住一阵子呢,就是不知道他们让不让。”静婉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三个人忙了一会儿,就把今天包饺子用的芥菜缨子给砍出来了。静涵找来一个篮子,把菜放到篮子里,和静婉一起抬着篮子回到了前院。
陈氏一看她们把菜弄回来了,就高兴的说:“还是孙女管用,这会儿功夫就把菜都弄好了,今天中午咱们包饺子,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静涵啊,你和静婉把菜挑一挑,太老的菜梗就不要了,留着腌菜,只要那些嫩的。”
静涵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和静婉开始挑菜。她们把外面的那些老的掰下来,只留中间很嫩的那些,这些菜很多,就这样也够了。
挑好了菜,陈氏就去烧水,这芥菜缨子要用开水烫一下才能包饺子,要不然会有芥菜的那种辣气,不好吃。烫好了菜,正好文翰他们买肉也回来了,于是朱氏剁菜,陈氏剁肉,开始忙活着包饺子了。
今天人多,这饺子就不能包的太少,薛氏和静雅她们正好也把剩下的那点人参都刷好了。重新洗了洗手,然后大家一起包饺子。
家里有块大面板,朱氏和薛氏擀饼,陈氏领着慧心和静雅、静涵她们包饺子。韩氏还是不动弹,只抱着静和在一旁看着。陈氏也不恼,她早就习惯了,这四个儿媳妇,数着老大和老三媳妇省心,老二媳妇最懒,老四媳妇是瞧不起这庄稼院。
女人都在这包饺子,男人则是陪着老爷子在另一间屋子里唠嗑。“爹,今年的棒槌长得不错啊,我刚才看了,个头还不小呢。今年别全都卖给那些贩子了,我跟药铺的掌柜说了,今年就留咱家的棒槌,这样价钱还能再高一些。”志明难得回来一趟,看见家里丰收了,也是很高兴的。
“成,你既然这么说,那也好。多卖点钱,咱们也宽裕一些。今年你五弟去参加秋闱了,也不知道考的什么样?咱家虽说穷,可是也供出了两个秀才来,要是志祥这次能考个举人回来,就太好了。对了,志德啊,你今年没去试试?”老爷子抽着烟,眯着眼睛看了看四儿子。
“爹,我这年纪也大了,还有孩子和家里拖累,就不去考了,太费钱。再说也不一定能考上,浪费那些钱干啥?我看老五这回回来,也找个学堂坐馆得了,每年也能挣些银钱。”志德并不看好五弟,觉得他不一定能考上,还不如赶紧想办法挣些钱算了。
“老五愿意考,就让他考吧,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让他留下遗憾。对了,爹,这点钱你先拿着,留着给五弟用,我现在也挣得不少了。”志明拿出了十两银子,给了老爷子。
“咳,有钱你们自己攒着吧,家里也帮不上你们什么,你们在县城里,也不容易。多攒些钱,静婉她们渐渐地大了,总得给孩子们预备嫁妆的。家里还好,没有那么难。”老爷子不要志明的钱。
志明还是坚持把银子塞到了老爷子的手里,“爹,这些钱我们拿的出来,您留着,还有小妹没出嫁呢,花钱的地方就在眼前了。我们静婉还小,不用那么早就预备嫁妆。”
锅里蒸着人参,薛氏她们还是不停手的刷着人参,这一大盆的人参大概是五十来斤,家里这些,总共得蒸四次才行。“娘,今天咱们就蒸着一锅吧,明天上午再蒸一锅。这样炕也没那么热,等会儿也该做饭了,孩子们上了一天的山,还不得跟饿狼似的。”
陈氏点点头,“行,今天咱们也没刷出来那么多,剩下的等晚上再刷点,明天一早就蒸上一锅。一会儿把叉子都找出来,棒槌出锅了就得赶紧的摆上,要不容易烂掉。”
叉子,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就是一种晾晒东西的筛子。木头做的长方形框,底下有两根小木方,然后在小木方上面垒上蒿子杆,这就是叉子了。因为底下是蒿子杆垒的,透风,所以晒东西比较好,一般用来晒人参。
薛氏到仓房里把叉子找了出来,许家有不少的叉子,志新闲着的时候,就会做一些,留着好用。把叉子拎到了门口,在那放着。
已经是申时末了,陈氏就让薛氏去做饭,而她则领着静雅和慧心继续的刷人参。又过了一会儿,陈氏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蒸人参的锅底停了火。锅上面的牛皮被热气顶的鼓鼓的,一停火,慢慢的就瘪了。陈氏看见牛皮瘪下去了,就把绳子解开,然后把牛皮掀到一边,露出里面的人参来。
蒸好的人参成了一种黄乎乎的颜色,等到晒干,就会成为红色的。当然那种红并不是艳红,而是一种有点橙色的暗红。刚刚出锅的人参还很热,要晾一会儿才能往叉子上摆。陈氏把叉子拿到屋里来,就放到锅台上,这样往叉子上摆人参比较方便。人参摆的时候,一棵棵的挨着,下面那趟的人参,压着上面那趟的参须子,一个叉子大概能摆五趟。
一大盆的人参,摆了三叉子也就完事了,静雅帮着奶奶把人参叉子抬到外面去。外面有专门搭的架子,把叉子放到了架子上。等晚上的时候,还要把叉子摞起来,上面用东西盖好,省得落上露水。
这一大盆的人参都弄好了,薛氏那边也把饭做好了。大家都收拾一下,歇会儿好吃饭。这时文翰领着文成他们也回来了。这一下午,他们还是背了两趟松塔回来,全都到在外面的地上。志新和老爷子也从参地回来了,大家全都洗了手,然后吃饭。
“参土再有三五天就能翻完了,时间赶趟,也不用着急。志新你就在家跟文翰他们去弄点东西回来,这个时候,多抢一点是一点,这都是钱呢。”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
志新点点头,这秋天的东西都很值钱的,多弄点卖钱也好。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多挣点还能宽裕些。孩子们都在努力的往家里弄东西,不过毕竟还是小了些,力量有限。
家里的人参总共刷了两天多才全都弄完,全部都蒸了出来,晾到外面。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所以人参干的也很快。
这天正好是中秋节,早晨陈氏给了文翰和文成钱,让他们去镇上买些肉回来。这过节怎么也得吃顿饺子不是?巳时初,老四志德领着媳妇韩氏,和孩子回来了,一看家里正在忙,志的也要帮忙。
“行了,快歇着吧,这点活都快干完了,不用你再伸手了。难得回来一趟,好好的陪你爹聊会儿。”陈氏不让儿子帮忙。
志德没办法,就进屋找老爷子去了。韩氏还是像以往一样,穿的干净漂亮,只管哄孩子,别的啥都不伸手。
到了巳时中,志明也带着媳妇和孩子回来了,朱氏还是那个样子,回来就帮着干活,静婉和静娴也都过来帮忙。陈氏看着两个孙女,高兴地不得了,“静婉,静娴,你们都别搀和了,去找静涵玩去吧,静涵今天没上山。”
静婉和静娴就擦干了手,跑到静涵的屋子,去找静涵了。可是屋子里却没有静涵的影子,出来四处找,终于在园子里找到了静涵。
静涵难得在家闲一天,她是个闲不住的,就跑到了园子里,去把芥菜拔了出来。这个时候,芥菜长得都很好了,再不拔出来,就怕哪天下霜,冻了可就不好了。今天要包饺子,这芥菜的缨子包饺子可是非常好吃的,所以静涵就自告奋勇的去拔菜了。
静婉领着静娴找到了静涵,三个人一起干活。许家今年种了四垄芥菜,没多会儿就被她们全都拔出来了。静涵回去拿了两把菜刀,用来削芥菜的顶。削下来的缨子,留一部包饺子,剩下的留着腌咸菜。这芥菜缨子腌了咸菜,等冬天的时候,拿出来炖土豆或是豆腐什么的,都很不错。
“静涵姐,你的手可真有劲,一下子就把芥菜缨子给砍下来了。”静娴一边看着两个姐姐干活,一边羡慕的说。
“这有啥,等你大一些了,保证和我一样,咱们静娴也是非常能干的,对吗?”静涵对这两个妹妹还是比较喜欢的,主要是她们根本没有什么城里人的架子,每次回来,都能和自己玩到一起去。不像四叔家的两个孩子,跟这个家里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回回来多呆几天吧,这时候山上可好玩了,明天我令你们上山,去捡蘑菇,捡核桃。”
“一会儿问问爹和娘,我们也想在家多住一阵子呢,就是不知道他们让不让。”静婉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三个人忙了一会儿,就把今天包饺子用的芥菜缨子给砍出来了。静涵找来一个篮子,把菜放到篮子里,和静婉一起抬着篮子回到了前院。
陈氏一看她们把菜弄回来了,就高兴的说:“还是孙女管用,这会儿功夫就把菜都弄好了,今天中午咱们包饺子,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静涵啊,你和静婉把菜挑一挑,太老的菜梗就不要了,留着腌菜,只要那些嫩的。”
静涵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和静婉开始挑菜。她们把外面的那些老的掰下来,只留中间很嫩的那些,这些菜很多,就这样也够了。
挑好了菜,陈氏就去烧水,这芥菜缨子要用开水烫一下才能包饺子,要不然会有芥菜的那种辣气,不好吃。烫好了菜,正好文翰他们买肉也回来了,于是朱氏剁菜,陈氏剁肉,开始忙活着包饺子了。
今天人多,这饺子就不能包的太少,薛氏和静雅她们正好也把剩下的那点人参都刷好了。重新洗了洗手,然后大家一起包饺子。
家里有块大面板,朱氏和薛氏擀饼,陈氏领着慧心和静雅、静涵她们包饺子。韩氏还是不动弹,只抱着静和在一旁看着。陈氏也不恼,她早就习惯了,这四个儿媳妇,数着老大和老三媳妇省心,老二媳妇最懒,老四媳妇是瞧不起这庄稼院。
女人都在这包饺子,男人则是陪着老爷子在另一间屋子里唠嗑。“爹,今年的棒槌长得不错啊,我刚才看了,个头还不小呢。今年别全都卖给那些贩子了,我跟药铺的掌柜说了,今年就留咱家的棒槌,这样价钱还能再高一些。”志明难得回来一趟,看见家里丰收了,也是很高兴的。
“成,你既然这么说,那也好。多卖点钱,咱们也宽裕一些。今年你五弟去参加秋闱了,也不知道考的什么样?咱家虽说穷,可是也供出了两个秀才来,要是志祥这次能考个举人回来,就太好了。对了,志德啊,你今年没去试试?”老爷子抽着烟,眯着眼睛看了看四儿子。
“爹,我这年纪也大了,还有孩子和家里拖累,就不去考了,太费钱。再说也不一定能考上,浪费那些钱干啥?我看老五这回回来,也找个学堂坐馆得了,每年也能挣些银钱。”志德并不看好五弟,觉得他不一定能考上,还不如赶紧想办法挣些钱算了。
“老五愿意考,就让他考吧,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让他留下遗憾。对了,爹,这点钱你先拿着,留着给五弟用,我现在也挣得不少了。”志明拿出了十两银子,给了老爷子。
“咳,有钱你们自己攒着吧,家里也帮不上你们什么,你们在县城里,也不容易。多攒些钱,静婉她们渐渐地大了,总得给孩子们预备嫁妆的。家里还好,没有那么难。”老爷子不要志明的钱。
志明还是坚持把银子塞到了老爷子的手里,“爹,这些钱我们拿的出来,您留着,还有小妹没出嫁呢,花钱的地方就在眼前了。我们静婉还小,不用那么早就预备嫁妆。”
第一时间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