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那日,秦含真与族中的姐妹们一道聚在戏园子里乞巧,见到了来走亲戚的沈家姐妹。
族长太太的侄女儿并不是独个儿到江宁来的。因打的是走亲戚的旗号,族长太太把弟弟弟媳、堂弟堂弟媳,还有他们两家的儿女都一并请过来了。由于人数比较多,不好都安置在宗房祖宅里,她便在附近的镇上赁了一处宽敞清幽的宅子,专门用来招待娘家亲眷。碰巧是七夕,沈家有几个未出阁的女儿,有嫡有庶,最大的十八岁了,最小的只有八岁,索性一并请来,与秦家的女孩儿们一道乞巧。
秦含真自穿过来,这是第二次过七夕了。不过去年那一回是与长房的姐妹们一道,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日才弄清楚,原来七夕还有那么多的习俗讲究。
戏园子里早已清空,当中摆着一张大长桌,铺了大红桌布,上头摆了茶、酒、各色水果与花生、红枣、桂圆、榛子、瓜子等干果,再拿大青花瓷瓶,插了满满当当的两瓶时鲜花卉,拿红纸束了,摆在桌子中央,花前置一香炉。秦氏族里的女孩儿们,连同七八个年轻小媳妇,分批在桌前焚香礼拜,祈求织女能赐予她们出色的女红技艺,也许还会有人偷偷祈求美好姻缘什么的。待拜完了,大家就会在桌前团团围坐,一起喝茶吃些干果零食,顺道开个茶话会。
还有人拿梳妆盒或是小巧精致的圆匣子,装了蜘蛛,等第二天早上看它是否结了网,网又是否结得结实。若是网结得好,她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得巧”了,在织女面前的祈求起了作用,自家将来的女红技艺定会比众人都要卓绝。
也有人从家里带来了用面食制成的各色“巧果”,给姐妹们一道品尝。
有心要在这个场合里展现一下自己的技艺的,还会趁着聊天的时候,现场剪个纸、绣个花、打个络子什么的,好接受姐妹们的夸奖与恭维。
几个年纪小些的女孩儿,吃零食吃腻了,又没兴趣去瞧人家的女红做得有多好,便围在一起,叫家里的丫头捣鼓凤仙花汁,替她们染手指甲。
秦含真自问不是女红高手,缝出来的东西只能说勉强能见人而已,又不想跟小蜘蛛玩耍,便笑眯眯地坐在桌边吃她的干果点心。横竖如今合族的女孩儿都待她客客气气的,随她想怎样就怎样,不会有谁没眼色地要跳出来要为难她,她也乐得躲清闲,只跟几位平日里比较说得来的族姐妹们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小沈氏跟她的妹妹们就坐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因女孩儿们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比蜘蛛结网的、比巧果精致的、染指甲的、绣花和围观绣花的……各有各的去处,桌边剩下的人不多,就显出了小沈氏与她的一个妹妹来。宗房旁支的一个女孩儿不知是不是事先得了长辈嘱咐,见状便退出了绣花的圈子,引着沈家姐妹来与秦含真等人坐到一处说话。
秦含真知道小沈氏是来相看的,心里有数。这小沈氏大约也清楚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她还得去拜见永嘉侯夫人呢,如今先得见永嘉侯的孙女,面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红晕。
不过她是大家闺秀,行止端庄,并不见有半丝儿失礼之处,大大方方地与秦含真见了礼。跟人说话的时候,语气也十分平和,仿佛她真的只是来走走亲戚,与姑妈婆家的女孩子们说几句闲话而已。因她年纪大些,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大姐姐关怀小妹妹们的温柔味道,让人很容易就对她生出好感来。
倒是她身边的庶妹,年纪只比她小两岁,原也比在场其他女孩儿年长些,但一双眼睛却是滴溜溜地转,性子看起来也比较活泼,没聊上几句,就十分自来熟地跟秦含真搭话,问她京城的七夕有些什么习俗?跟江南的又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秦含真哪里答得上来,只能照着自己从秦锦华、秦锦春那里听来的东西回答她:“京城好象比较流行扎乞巧楼吧?就是拿竹篾、彩纸、彩绢什么的扎个精致的高楼,陈设在院子里摆着,还有把针放在水面上看影子之类的。除此之外,也基本就是焚香拜织女,围坐吃巧果、零食,说说笑笑了。”顿了顿,她又补上一句,“我原也不住在京城,所以并不是很清楚。这些都是听我姐妹们说的。”
小沈氏的庶妹却是一脸的惊喜:“呀,这听起来真有意思!跟我们松江的习俗大不一样呢!若是什么时候能到京城去见识一下就好了。”
宗房旁支那个女孩儿便笑着回答:“各地风俗都不一样的,我们江宁的风俗就跟你们松江的不同。姐姐昨儿还说金陵城里的规矩跟家里不一样,若是能在这边多住些时候就好了,今日又羡慕起京城来。”
小沈氏的庶妹笑得有那么一点儿僵硬,不过很快就打哈哈混了过去。
秦含真听明白了她们在打什么机锋,低头笑笑,也没多说什么,便跟小沈氏搭话:“沈姑娘平日在家都做什么呢?我听说沈家是松江望族,久负盛名,想必规矩也跟寻常人家不一样?”
小沈氏温柔地笑道:“也没什么不一样,就是做做针线,看看书,帮忙料理些家务。”
秦含真又问:“沈姑娘也爱看书?”好,至少是个读过书、有文化的女孩子。
小沈氏柔柔地道:“不过是随便翻翻。族里有女孩儿上学的学堂,姐妹们但凡是满了八岁,又不超过十五的,都要去上学。我们姐妹年纪却大了,早已不去了。当初在学里学了《女四书》,还有几本诗词,如今闲时翻一翻,只当打发时间了。”
秦含真面露好奇:“沈姑娘在学堂里都学些什么呢?我们族里也有学堂,但那是给男孩儿们设立的,没有我们女孩子什么事儿。”
小沈氏微笑:“就是教些规矩、道理……”她话还没说完,她那庶妹就抢答了:“有教女红,也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姐姐于功课上只是平平,心思都放到家事上去了,连针线活都没时间好好学。我就常劝她,家事自有下人去料理,何必操那么多心?她闲时也要多练练琴,练练字,哪怕是多绣绣花也好,别连功课都完成不了,叫女先生责罚。姐姐只不听,整天只知道关心那些柴米油盐。”
秦含真心想这姑娘真是没眼色,她跟小沈氏说话,这姑娘在旁边啰嗦什么呢?听她说的这些,是想要黑她姐姐一把吗?秦含真知道小沈氏是因为接连有亲人去世,才会守孝至今,年满十八了还未有婚配。她既然没了母亲,家中想必也无人操持庶务。她身为长女,帮着料理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倒是她的妹妹,哪怕是庶出呢,在这种情况下只顾着自己的功课,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小沈氏却没有因为庶妹的话而感到生气,她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依旧是温柔平和的模样。
秦含真心想,这姑娘的脾气还真是挺不错的呢。
秦含真跟沈家姐妹聊了有小半个时辰,就大致了解了她们各自的性格了,也知道小沈氏并不是真象她庶妹说的那样不学无术,只是性情谦和,不好显摆而已。她虽算不上是个才女,但教养不错,知书达礼这一条是能满足的,琴艺书画上都平平,却能下一手好棋。她有打理家务的经验,也有照顾生病长辈的孝心,对弟妹们也十分细心关怀,除了脾气太好了,并没有什么可让人挑剔的地方。
秦含真还略为试探了一下,发现她虽脾气好,但并不是真的没主意的人,只是习惯上比较尊重他人意见,通常都是听从别人号令而已。必要的时候,她也是能自己拿主意的人,不会因为旁人的一个问题,就不知该如何应对,只懂得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
秦含真心里对这位未来二婶的候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有数了。不过这一切只是初步接触得来的结论,还不能做准,需得再观察多几次,才能下最好判断呢。
当然,她就只是把个关而已,并没有插手叔叔婚事的意思。她只是担心祖母老眼昏花,会给二叔挑个不适合的对象,二叔内宅不宁,连带的整个永嘉侯府都要受影响。
不多时,冯氏就过来了,先是在戏园子里转了一圈,跟一众小姑子们打了声招呼,请她们吃好喝好,又让人送上有助消化的果茶来,便转到秦含真她们这一桌,说笑几句,才言道婆婆那边唤小沈氏过去说话。
小沈氏知道这是叫她去做什么,脸上又红了一红,轻轻应了一声,便起身要跟冯氏离开了。她那庶妹这时候又跳了起来,笑道:“我与姐姐做个伴,一道去吧?今儿我还没见过姑妈呢,正好去向她请个安。”也要跟着一块儿走。
冯氏转头盯了她一眼,把她盯得僵了一僵,脚下忽然就迈不出去那一步了。
冯氏淡淡笑了一笑,抬手搭上她的肩膀,将她按回原位:“表妹别担心,有我与你姐姐做伴呢,你只管留在这里玩,爱吃什么,喝什么,只管吩咐丫头们去。玩得开心些,啊?”说完她就迅速收回了手,含笑向秦含真姐妹几个点头示意,便拉着小沈氏离开了。
小沈氏的庶妹僵硬地在原位上发了一会儿呆,醒过神来时,旁人已经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天,没人理会她。她干笑了下,几次想要插话,都不成功,只能郁闷地坐在一旁,过了一会儿,就无趣地走开了。
秦含真抬眼目送她离去,心里暗暗笑了笑。这姑娘上窜下跳的是在做什么?小沈氏是误了婚期,所以急着说亲,这姑娘大概也是同理吧?
只是二叔这门婚事,与旁人不一样,明摆着没点身份的人是不好高攀的,庶女来凑什么热闹?即使小沈氏不成,还有冯氏的堂妹呢。当着冯氏的面耍心眼,真当她是病猫吗?
族长太太的侄女儿并不是独个儿到江宁来的。因打的是走亲戚的旗号,族长太太把弟弟弟媳、堂弟堂弟媳,还有他们两家的儿女都一并请过来了。由于人数比较多,不好都安置在宗房祖宅里,她便在附近的镇上赁了一处宽敞清幽的宅子,专门用来招待娘家亲眷。碰巧是七夕,沈家有几个未出阁的女儿,有嫡有庶,最大的十八岁了,最小的只有八岁,索性一并请来,与秦家的女孩儿们一道乞巧。
秦含真自穿过来,这是第二次过七夕了。不过去年那一回是与长房的姐妹们一道,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日才弄清楚,原来七夕还有那么多的习俗讲究。
戏园子里早已清空,当中摆着一张大长桌,铺了大红桌布,上头摆了茶、酒、各色水果与花生、红枣、桂圆、榛子、瓜子等干果,再拿大青花瓷瓶,插了满满当当的两瓶时鲜花卉,拿红纸束了,摆在桌子中央,花前置一香炉。秦氏族里的女孩儿们,连同七八个年轻小媳妇,分批在桌前焚香礼拜,祈求织女能赐予她们出色的女红技艺,也许还会有人偷偷祈求美好姻缘什么的。待拜完了,大家就会在桌前团团围坐,一起喝茶吃些干果零食,顺道开个茶话会。
还有人拿梳妆盒或是小巧精致的圆匣子,装了蜘蛛,等第二天早上看它是否结了网,网又是否结得结实。若是网结得好,她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得巧”了,在织女面前的祈求起了作用,自家将来的女红技艺定会比众人都要卓绝。
也有人从家里带来了用面食制成的各色“巧果”,给姐妹们一道品尝。
有心要在这个场合里展现一下自己的技艺的,还会趁着聊天的时候,现场剪个纸、绣个花、打个络子什么的,好接受姐妹们的夸奖与恭维。
几个年纪小些的女孩儿,吃零食吃腻了,又没兴趣去瞧人家的女红做得有多好,便围在一起,叫家里的丫头捣鼓凤仙花汁,替她们染手指甲。
秦含真自问不是女红高手,缝出来的东西只能说勉强能见人而已,又不想跟小蜘蛛玩耍,便笑眯眯地坐在桌边吃她的干果点心。横竖如今合族的女孩儿都待她客客气气的,随她想怎样就怎样,不会有谁没眼色地要跳出来要为难她,她也乐得躲清闲,只跟几位平日里比较说得来的族姐妹们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小沈氏跟她的妹妹们就坐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因女孩儿们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比蜘蛛结网的、比巧果精致的、染指甲的、绣花和围观绣花的……各有各的去处,桌边剩下的人不多,就显出了小沈氏与她的一个妹妹来。宗房旁支的一个女孩儿不知是不是事先得了长辈嘱咐,见状便退出了绣花的圈子,引着沈家姐妹来与秦含真等人坐到一处说话。
秦含真知道小沈氏是来相看的,心里有数。这小沈氏大约也清楚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她还得去拜见永嘉侯夫人呢,如今先得见永嘉侯的孙女,面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红晕。
不过她是大家闺秀,行止端庄,并不见有半丝儿失礼之处,大大方方地与秦含真见了礼。跟人说话的时候,语气也十分平和,仿佛她真的只是来走走亲戚,与姑妈婆家的女孩子们说几句闲话而已。因她年纪大些,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大姐姐关怀小妹妹们的温柔味道,让人很容易就对她生出好感来。
倒是她身边的庶妹,年纪只比她小两岁,原也比在场其他女孩儿年长些,但一双眼睛却是滴溜溜地转,性子看起来也比较活泼,没聊上几句,就十分自来熟地跟秦含真搭话,问她京城的七夕有些什么习俗?跟江南的又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秦含真哪里答得上来,只能照着自己从秦锦华、秦锦春那里听来的东西回答她:“京城好象比较流行扎乞巧楼吧?就是拿竹篾、彩纸、彩绢什么的扎个精致的高楼,陈设在院子里摆着,还有把针放在水面上看影子之类的。除此之外,也基本就是焚香拜织女,围坐吃巧果、零食,说说笑笑了。”顿了顿,她又补上一句,“我原也不住在京城,所以并不是很清楚。这些都是听我姐妹们说的。”
小沈氏的庶妹却是一脸的惊喜:“呀,这听起来真有意思!跟我们松江的习俗大不一样呢!若是什么时候能到京城去见识一下就好了。”
宗房旁支那个女孩儿便笑着回答:“各地风俗都不一样的,我们江宁的风俗就跟你们松江的不同。姐姐昨儿还说金陵城里的规矩跟家里不一样,若是能在这边多住些时候就好了,今日又羡慕起京城来。”
小沈氏的庶妹笑得有那么一点儿僵硬,不过很快就打哈哈混了过去。
秦含真听明白了她们在打什么机锋,低头笑笑,也没多说什么,便跟小沈氏搭话:“沈姑娘平日在家都做什么呢?我听说沈家是松江望族,久负盛名,想必规矩也跟寻常人家不一样?”
小沈氏温柔地笑道:“也没什么不一样,就是做做针线,看看书,帮忙料理些家务。”
秦含真又问:“沈姑娘也爱看书?”好,至少是个读过书、有文化的女孩子。
小沈氏柔柔地道:“不过是随便翻翻。族里有女孩儿上学的学堂,姐妹们但凡是满了八岁,又不超过十五的,都要去上学。我们姐妹年纪却大了,早已不去了。当初在学里学了《女四书》,还有几本诗词,如今闲时翻一翻,只当打发时间了。”
秦含真面露好奇:“沈姑娘在学堂里都学些什么呢?我们族里也有学堂,但那是给男孩儿们设立的,没有我们女孩子什么事儿。”
小沈氏微笑:“就是教些规矩、道理……”她话还没说完,她那庶妹就抢答了:“有教女红,也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姐姐于功课上只是平平,心思都放到家事上去了,连针线活都没时间好好学。我就常劝她,家事自有下人去料理,何必操那么多心?她闲时也要多练练琴,练练字,哪怕是多绣绣花也好,别连功课都完成不了,叫女先生责罚。姐姐只不听,整天只知道关心那些柴米油盐。”
秦含真心想这姑娘真是没眼色,她跟小沈氏说话,这姑娘在旁边啰嗦什么呢?听她说的这些,是想要黑她姐姐一把吗?秦含真知道小沈氏是因为接连有亲人去世,才会守孝至今,年满十八了还未有婚配。她既然没了母亲,家中想必也无人操持庶务。她身为长女,帮着料理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倒是她的妹妹,哪怕是庶出呢,在这种情况下只顾着自己的功课,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小沈氏却没有因为庶妹的话而感到生气,她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依旧是温柔平和的模样。
秦含真心想,这姑娘的脾气还真是挺不错的呢。
秦含真跟沈家姐妹聊了有小半个时辰,就大致了解了她们各自的性格了,也知道小沈氏并不是真象她庶妹说的那样不学无术,只是性情谦和,不好显摆而已。她虽算不上是个才女,但教养不错,知书达礼这一条是能满足的,琴艺书画上都平平,却能下一手好棋。她有打理家务的经验,也有照顾生病长辈的孝心,对弟妹们也十分细心关怀,除了脾气太好了,并没有什么可让人挑剔的地方。
秦含真还略为试探了一下,发现她虽脾气好,但并不是真的没主意的人,只是习惯上比较尊重他人意见,通常都是听从别人号令而已。必要的时候,她也是能自己拿主意的人,不会因为旁人的一个问题,就不知该如何应对,只懂得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
秦含真心里对这位未来二婶的候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有数了。不过这一切只是初步接触得来的结论,还不能做准,需得再观察多几次,才能下最好判断呢。
当然,她就只是把个关而已,并没有插手叔叔婚事的意思。她只是担心祖母老眼昏花,会给二叔挑个不适合的对象,二叔内宅不宁,连带的整个永嘉侯府都要受影响。
不多时,冯氏就过来了,先是在戏园子里转了一圈,跟一众小姑子们打了声招呼,请她们吃好喝好,又让人送上有助消化的果茶来,便转到秦含真她们这一桌,说笑几句,才言道婆婆那边唤小沈氏过去说话。
小沈氏知道这是叫她去做什么,脸上又红了一红,轻轻应了一声,便起身要跟冯氏离开了。她那庶妹这时候又跳了起来,笑道:“我与姐姐做个伴,一道去吧?今儿我还没见过姑妈呢,正好去向她请个安。”也要跟着一块儿走。
冯氏转头盯了她一眼,把她盯得僵了一僵,脚下忽然就迈不出去那一步了。
冯氏淡淡笑了一笑,抬手搭上她的肩膀,将她按回原位:“表妹别担心,有我与你姐姐做伴呢,你只管留在这里玩,爱吃什么,喝什么,只管吩咐丫头们去。玩得开心些,啊?”说完她就迅速收回了手,含笑向秦含真姐妹几个点头示意,便拉着小沈氏离开了。
小沈氏的庶妹僵硬地在原位上发了一会儿呆,醒过神来时,旁人已经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天,没人理会她。她干笑了下,几次想要插话,都不成功,只能郁闷地坐在一旁,过了一会儿,就无趣地走开了。
秦含真抬眼目送她离去,心里暗暗笑了笑。这姑娘上窜下跳的是在做什么?小沈氏是误了婚期,所以急着说亲,这姑娘大概也是同理吧?
只是二叔这门婚事,与旁人不一样,明摆着没点身份的人是不好高攀的,庶女来凑什么热闹?即使小沈氏不成,还有冯氏的堂妹呢。当着冯氏的面耍心眼,真当她是病猫吗?
第一时间更新《秦楼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