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王当初参蜀王的时候,为了救自己的爱子,不死心地在真实的证据里掺了些伪造的东西进去,试图证明他心爱的嫡次子赵砡其实并不是有心要触犯朝廷律法,而是被身边的人坑了。
同时,他还暗示几个污点证人改口供,宣称当初之所以会怂恿赵砡参与到私卖军械的事情上来,其实是受了蜀王使者的指使,而不是仅仅为了寻一个身份足够高的靠山而已。
辽王这么做,赵硕其实不大赞成,毕竟赵砡的罪证,蜀王那儿是留了底的。如今两家王府都撕破脸了,万一辽王的把戏被对方戳穿,岂不是连原本真实的证据都要受人质疑了?
然而辽王却明知道这么做会有很大风险,还是坚持去做了。赵砡自小深受他的疼爱,他心爱的继妃胡氏更是为了儿子入狱一事,整日以泪洗面。辽王心疼得不行,哪里还听得进赵硕的逆耳忠言?他还抱有几分侥幸之心,觉得蜀王手里的证据未必就很管用。如今皇帝都相信了他的话,知道蜀王有伪造证据陷害他们的前科了,蜀王再拿出别的证据来,一样有可能被判定为伪造的。
辽王明知道次子这回是真的栽了,但在内心深处,还有着让赵砡平安无事脱罪脱身的奢望。赵硕根本没办法阻止,只能袖手不管。
而这个破绽,正好被蜀王府的人发现了,一举告到皇帝面前。于是风水轮流转,原本可以证实蜀王包藏祸心的证据,真实性就存疑了。即使辽王在皇帝面前一再表忠心,也改变不了他曾经伪造过证据陷害蜀王的事实。
事情到了这一步,蜀王与辽王身上都干净不到哪里去,想要彻底洗白,是不可能的了。赵硕想到自己的世子之位还没有着落,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出面,为了父亲向皇帝求情。
赵硕先是承认了辽王上交的证据中,有部分不真的事实,但他把这归为辽王的一片爱子之心,希望能为爱子脱罪。其行有罪,但其情可悯。赵硕的用辞感人之极,才一说出来,辽王就忍不住在朝堂上哭了起来。他总算听了一次嫡长子的话,承认了事实,配合着后者的行动,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说实话,辽王近来因为担忧爱子,急得两鬓发白,人也消瘦了,如今当庭大哭,又说了许多为人父亲的难处,还真是引得不少在场官员心酸,想起自家熊孩子也是不省心,天天要父母提心吊胆,一时间不由得悲从中来,也有几分同情辽王了。辽王的行为固然是不可取,但众人也不是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蜀王大约是不甘心叫辽王夺去了风头,真个洗白了自己,也跟着哭诉起来。
他首先承认了自己确实有过胁迫辽王府的行为,不过并不是不怀好意地监视别家藩地才发现了赵砡的罪行,而是无意中听人提起才知道的。当时他听说赵硕在京中深受皇帝宠信,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是未来皇嗣来培养,本来还在为皇帝兄长找到了合适的继承人而高兴,谁知赵硕的妻子小王氏以及她的娘家接二连三地作出荒唐无礼的举动,让人大失所望。而赵硕对小王氏与王家的纵容态度,就更令人气愤了。
蜀王声称自己是在为皇帝与太子担忧,赵硕偏心后妻,对嫡长子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如何能成为皇嗣?他一旦成为了东宫之主,又会如何对待非亲生的父皇,以及后宫中关系更疏远的太后太妃们呢?还有太子妃、太子良娣,以及太子妃所出的皇孙女。赵硕为了权势,可以对亲生儿子冷漠,对皇室里其他人就更不会有什么深厚的情谊了。蜀王担心太后与太子一家会受委屈,不想让赵硕成为皇嗣,至少,也要让他好好管束一下妻子与岳家才行。
蜀王伪造信件、威胁辽王府什么的,其实都是为了要让赵硕知难而退。他说自己在接触到赵硕后,发现这个侄儿还是有点小才华的,人品也不坏,只是性情懦弱些,管不住厉害的后妻与势大的岳家。这样的人不能成为皇嗣,但做一贤王还是没问题的。蜀王已经盘算好了,只要赵硕在他的威胁下退一步,不再强求皇嗣之位,那么他这个做叔叔的就可以上书替他争取辽王世子一位。如此一来,赵硕在辽王府中的困难处境也能有所改善了……
蜀王一再声明自己完全是好意,就是手段不够光明磊落而已。至于说辽王控诉他曝光赵砡罪行,那完全是污蔑。他根本就没打算把事情闹大好吗?是辽王与赵砡父子俩把一件本来可以私下解决的事情闹到了御前,为的就是打击嫡长子赵硕,为赵砡夺取世子之位,实在是太冷酷无情、无理取闹了,云云……
在场的官员们听得瞠目结舌,他们总算知道什么叫做颠倒黑白了。蜀王哪儿有他自己说的那么清白无辜?居然还倒打了辽王与赵砡一耙。然而,还是有人忍不住相信了,觉得他这话也不是说不通。
辽王气愤不已,他无法忍受蜀王再次抢到主动权,正要上前与对方辩上一辩,谁知蜀王却又拿出了一样令人惊讶不已的证据。这一回,不是要证明蜀王自己无辜,也不是要证明辽王父子如何有罪,而是证明,当初那位风闻上奏的御史,之所以会听说赵砡触犯的罪行,乃是在茶馆“无意中”听了邻桌之人的谈话,又去刑部查了卷宗,确定是事实,才写了奏章。
那当时将秘密透露给他的邻桌茶客是谁呢?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那居然是辽王府的下人,而且恰好是服侍辽王与继妃所生的小儿子赵研的长随。据御史回忆,那两名长随当时大声在茶馆里议论,说他们小主子小小年纪就喝得烂醉,醉后骂了亲哥哥一顿,十分气愤伤心,因为王爷王妃偏心他的同胞哥哥,明知道他哥哥犯了大罪,还要想方设法去包庇,对他这个小儿子,却完全不放在眼里。小主子委屈了,他们这些做下人的也为小主子打抱不平。世上怎会有那么偏心的父母呢?
那两名长随还议论呢,当年他们王府的二爷给哥哥嫂子下毒,哥哥逃过一命,嫂子中毒后死了,王爷王妃知道后,却帮着二爷善了后,十足是慈父慈母。可他们小主子偶尔鞭打了一个平民,叫朝中御史参了,不过是赔些汤药费的事儿,王爷王妃却只会揪着他骂。他们兄弟俩一母同胞,待遇却差了这么远,小主子真的很伤心很不平呀。
这御史与两名长随也不知蜀王是如何请了来的,当庭说了这些话后,所有人都傻眼了。皇帝与朝臣们为赵砡的狠辣而惊讶;赵硕总算确定了元配妻子的死因,心下暗叹;辽王得知是小儿子泄露了二儿子的罪行,几乎发了疯;王大老爷则觉得,女婿元配的死既然是赵砡所害,那他们王家先前逼死赵砡原配的坏名声,也算是得以澄清了;还有部分朝臣们,觉得辽王府这一家子都不是什么好货色,继妃所出二子皆是心狠手辣、无情无义之辈,赵硕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也未必是合适的皇嗣人选。
一时间,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又有先前与王家不和的臣子,趁机对赵硕与王家落井下石,要皇帝追究他们知情不报的罪过。虽然这都不是什么大罪名,但只要把赵硕的皇嗣候选资格给弄没了,就是他们的胜利。
又有站在蜀王一方的官员为他说情,说他的做法虽然不对,但辽王府藏污纳垢,更加可恶,请皇帝看在蜀王的一片忠心份上,对他从轻发落……
两派官员互相攻击,赵硕与蜀王双方都不甘示弱地互相指责对方,最终,这场闹剧在辽王当堂吐血昏厥后结束了。辽王被紧急送往太医院诊治。赵硕其实很想留在皇帝身边再为自己表白表白,可又顾虑着自己还要维持孝子人设,只能跟着父亲去了太医院。等到辽王醒转,灰心地要出宫回府的时候,皇帝已在乾清宫中下达了对两个王府的处置命令。
辽王次子赵砡罪行确凿,责令宗人府审理,待审清案情后再行宣判。但这一回,他在私通外国、擅卖军械、伪造文书、陷害长兄等罪名以外,还要再添一条下毒害人,只怕会判得更重些。
辽王有纵子为恶的罪名,还参与了伪造证据、陷害他人,因此要被罚俸三年。皇帝还暂时剥夺了他的军权,稍后另行指派官员前往辽东,调查军中贪腐现象。若有更严重的罪行存在,那就到时候再罚。
蜀王有擅自打探其他亲王藩地、伪造文书等罪名,但罪行倒是不深,只罚俸三年了事,又勒令他早日回藩地读书。至于他的小儿子是否能入继皇家,皇帝压根儿就没提——太子还在呢,说什么皇嗣?
辽、蜀两王府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辽王府看起来更惨些,次子还不知要在宗人府里坐几年的牢,小儿子干的事已经引发了家庭风暴,这对同胞兄弟定是要反目成仇了,赵硕的前程也受到了影响。
但蜀王府只是表面上无事,其实也没得个好结果。宫中的太后听闻了事情经过,对蜀王夫妻产生了不满,无意帮他们说好话。蜀王这回兴许真的要提前回藩地去了,他还如何为儿子谋求皇嗣之位呢?眼下连一门好亲事,以及小儿子的爵位还没弄到手呢,又丢了三年的俸禄,简直是白来一场。
不过蜀王妃是个不死心的。圣旨只说蜀王要回藩地罢了,没说她这个王妃以及小儿子赵砚也要一起回去。茶会她要照常办,儿媳妇她也要照常娶,太后那儿,她还要照常巴结。事情还没到绝路呢,谁说她的儿子就一辈子没法成为东宫之主了呢?
第一时间更新《秦楼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