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楼七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坐了五分钟。
然后她蓦地坐了起来,双手放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起来。

按照当时她和周博士说的氢原子发动机:“他的设计有点向火箭,但是和火箭有所不同,从本质上讲,它将是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扇门,只要物体开始运动,他会朝着运动的方向打开,以便吸收空气中的氢原子。当氢原子进入盒子时,门会关上,盒子会收缩以压缩氢原子,制造塌陷反应。一旦粒子转化为能量,门就会再次打开,能量就会推动物质运动。这个循环将不停重复进行。”

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空气,事实上,宇宙中大部分空间里都是没有空气的,要攫取氢原子的难度非常大。

这个发动机理论上更适合在地球使用,甚至在控制用氢量的情况下,可以在含有70%水分的人体中使用。

但是为执行超长任务的航天设备提供动能是不够格的。

在宇宙中,更适合的能量是暗物质。

暗物质是中性微子组成的,即不带任何电荷的粒子。

而中微子也是反粒子。

这意味着它们在合适的条件下碰撞,就会互相湮灭,并把所有的质量转化成能量。

这就是暗物质作为能源的理论来源。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zwicky)确定了一个遥远的星系团旋转速度到达某一值时,表明它们的质量远远超过了从它们发出的可见光所判断出来的质量,从而确定了暗物质粒子。1

但是在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人们都在试图找出暗物质是什么,使用的设备从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到x射线天文台,最后却都徒劳无功。

在此前,wimp(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是被最广泛讨论的暗物质候选者,但是近来其他候选者逐渐引起注意。其中,ligo-virgo联合探测到双黑洞合并产生引力波之后,原始黑洞得到了广泛关注。2

这两个都是最常见的暗物质。楼七使用yang-malls理论就是为了论证它们的存在。

它的利用原理和氢原子发动机也非常相似。

它也是一个有“门”的盒子,门会朝着火箭运动的方向打开,从而把暗物质吸走。当暗物质进入盒子时,门就会关上,盒子就会收缩以压缩暗物质并增加湮灭的速度。一旦粒子转化为能量,门又会打开,能量推动飞船前进。这样的循环会在整个太空旅行中重复。3

和氢原子相比,占宇宙质量95%的暗物质在宇宙中几乎无处不在,只要利用方式正确,飞船完全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并且火箭的速度越快,它就会越快地吸收暗物质并加速。

理论上,一艘100吨的飞船或火箭可以在几天内达到光速。

也就是说,这将把前往比邻星(proximacentauri,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所需的时间从数万年缩短至5年左右。4

这个速度,对于初步探索飞船的楼七来说已经够用了。

暗粒子作为非实物,再怎么惰性的普通金属也无法盛放他们。

楼七也已经设计好了引力装置用来吸引和盛放暗粒子,解决了储存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wimp内部中微子互相作用的强度确定。

目前楼七计算的统计显著性达到了5%的水平(这意味着作用强度超过预测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三)。

但是这种显著性离她的要求还差一点。

引力装置的敏感性需求排除内部反物质反应的所有不确定性,也就是需要极端的稳定性。

楼七双手顿住,蹙起了眉。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好像很难进一步了,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会导致发动机的稳定性变差,从而导致飞船的能源失效,飘在太空中不是好玩的。

她眯起眼睛,感觉自己有点困了。

倒时差的身体反应来得非常迅速。

楼七勉强睁眼看了看外面漆黑的夜色。

也许她应该早点睡觉,毕竟明天的事情还含着很多人的期望。

比如比如黄老师。

楼七顿了一下,突然眼前一亮。

真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她明明每天都在说氢原子发动机,却在实践中把氢原子忘得一干二净。

当氢被压缩到超高密度的时候,原子之间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而用这个电磁场来替代引力场完全是可行的,他的稳定性更强,可以有更高的容错率,也就是置信度的问题不再存在。

楼七的脑子一下就清醒了,她继续在电脑上推进自己的思路。

天光渐渐的亮了,窗外传来清脆的鸟鸣。

楼七写完最后一个字,“啪”的一声合上了电脑。

现在初步理论已经完善了,可是发动机这种玩意,她一个人是不可能闭门造车造出来的。

这需要一个大型实验室。

事实上,研究粒子物理的实验室大多在地下。主要用来屏蔽高能宇宙射线对暗物质,双贝塔衰变以及中微子实验的本底影响。

种花家早在2010年就建成了“锦屏地下实验室”,为利用水电站修建的锦屏山隧道建成,其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是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对于歪果仁来说,这个实验室的条件犹如天堂,因为他们国家建不起来,很多外国物理学家为了实验条件留在那里工作了。5

楼七做实验当然不需要那么高的标准,但是,不管啥物理实验室,每一草一木一个设备,都是钱烧起来的。

她现在已经有了理论。

楼七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发现自己更有斗志了。

她现在需要解决钱的问题。

理论得到业界认可,才有可能拿到建立项目实验室的资格。

而虽然高等研究院不研究怎么实践,但是理论得到他们的认可,基本就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

1933年,爱因斯坦来到了高等研究院,一夜之间,普林斯顿由一座大学城变成了世界物理学的重地。

高等研究院是这样一个研究机构,这里没有教师,也不上课,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汇集一处,潜心研究。

但这里没有实验室,也没有机器,更没有实验用的仪器设备。

从创始开始,高等研究院就专事理论研究,完全秉承柏拉图的超然传统。

当然这样坐而论道的地方,早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种花家就有了。

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几千年后的今天。

话说回来,高等研究院摒弃了物理学家常用的回旋加速器和巨大的天文台等外物,最为倚重的是自己的头脑。

就如爱因斯坦当年把自己关进斗室,放下窗帘,轻轻说:“我要想一下。”

然后草草的写下几行数学式,而整个世界就在他一只小小的笔下,如同一只小小的螃蟹,被剥下外壳,露出雪白的肉/体。

高等研究院分为四个系,数学系、自然科学系、历史研究系和社会科学系。

历史和社科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少,数理研究的学者却一直在增多,不过每科也只有25为常驻学者就是其中之一。

要加入这个精英荟萃的朋友圈绝非易事,在高等研究院里做研究的人通常只有两百来人,留院时间只有一到两年。

当然哪怕只是在高等研究院留学一两年,那也是业界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才能做的。

这里没有一个普通人。

智商120的人来到了这里,恐怕也要自惭形秽自己是不是出门忘了带脑子。

当然,楼七也不是一个普通人。

她洗了脸,换上了自己的校服。

或许穿西装会更正式一点,但是她并没有这东西也懒得去买,而且她觉得穿校服挺好的。

她就是种花家的小花朵,一中的学生嘛。

何必因为别人介意而忘记自己的出生?

楼七就是那种大家中学时都会羡慕嫉妒恨“穿校服也这么好看”的人之一。

宽大的宝蓝色校服在她身上显得正式而飒爽,略微模糊了性别特征的同时也让她显得没有那么稚嫩。

她穿着这身衣服,抱着笔记本悠悠然来到高等研究院时,所有人都回头看她。

有个亚洲人拉了她一把:“同学,你是不是也来看那个高中生宣讲的?”

她心有戚戚的说:“我们大家都来看热闹的,平时那些教授说的,我们这些凡人都听不懂,这个高中生宣讲,总该能听的懂了吧?”

第一时间更新《炮灰女配是学霸[穿书]》最新章节。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九荒剑魔

乌雅的远古时代

那些年,我们携手走过的青春

武域灵主

重生之撩夫攻略

女商窈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