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已经看出了自己这几个爱子间的气氛不对,立时用手指敲了敲饭桌:“食不言,寝不语!”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了自己的长子一眼。只见李建成反应平淡,面不改色的继续进食。对李元吉与李世民二人的争论,听如不闻。
李渊的眼中,不由现出了几分欣赏之意。他这个长子,最让他满意的,就是城府与风度。
不过紧接着,李渊又把视线,转向了次子李世民:“二郎这次准备在家休养几日?”
李世民心中不禁腹诽,不是说食不言寝不语么?不过他还是恭敬答道:“应该是十天左右,等到手下亲兵全数到位。”
在返回洛阳之前,萧后亲下懿旨,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不过李世民却惦记着崇文阁里的那些典籍,他估计自己在宫中,最多只能呆上一两年。如今是过一天,就少一天。
而李渊闻言,则微微蹙眉:“入置之事,不用太急,以安全为上。还有,下次入宫,你把玄霸也一起带上。”
李世民一阵愣神,随后就想起,自己可以荫一弟入职左右备身府,任职备身一事。而三弟李玄霸,正是他荫庇的对象。
他当即毫不犹豫的应承:“孩儿省得,必定会将三弟照顾周全!”
经历洛水河畔那一战之后,宫中确实有不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可他也收获了许多人的感激与爱戴。
所以他现在,在宫中已经有了不小的人面。
而即便李渊不说,他也是不放心李玄霸的。这个家伙惹是生非的本领更胜于己,可宫中偏偏又是最重规矩的所在。
“说来还有一事。”
此时窦氏亦放下了碗筷,笑吟吟的看了过来:“十日之前,我已与长孙家商定,将你与观音婢的婚事,就定在两个月后。”
李世民闻言却差点喷饭,心想怎么就这么快?他与观音婢,不是才纳彩订亲吗?按照常年,半年与一年之后成亲,才是常理。
“母亲大人——”
李世民正打算说什么,却见他们国公府的总管李代,神色匆匆的走入偏厅内。
而这位朝着李渊一礼之后,就凝声说道:“国公大人,辽东那边传来讣告,兵部尚书,左侯卫大将军段公,病死怀远。天子哀痛莫名,已下旨追赠段公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公,谥号襄!”
在场众人闻言都是面色各异,李玄霸与李元吉都对此无感,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则是变了颜色。
李渊却是面色不变,只重重的一叹:“惜哉!我朝又痛失一栋梁。”
李世民见状,不禁眼神微凝。心想自己的父亲,莫非是早已知段文振的死讯?否则这位的反应,何至于如此平淡?
“这件事我早已听到了风声,据说段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离世。”
李渊苦笑了笑,随后就以考校的目光,看向自己的长子与次子:“此事你二人,可有什么想说的?”
李建成顿时蹙眉,陷入了凝思。李世民则是心生明悟,不过他看了一眼自己兄长之后,却是摇头不语。
※ ※ ※ ※
晚宴之后,却窦氏却单独将李世民唤到了玄武楼上。
众人只道他二人是为了商议与长孙家的婚事,可窦氏却步入二楼之后,问的却还是李渊之后问的问题:“段文振的讣告一个多月才传入洛阳,毗卢遮你究竟是怎么看的?”
李世民答的毫不犹豫:“辽东近日,必有捷报传来。”
段文振乃朝廷柱石之臣,地位崇高,又主掌着兵部要害。这位的死讯,必将撼动满朝上下,这也是天子将段文振死讯秘而不宣的缘由所在。
而如今天子,之所以不再隐瞒,一是因时隔二月,很难再遮掩的住;二则是这位天子,必有了利好,可稳定朝野人心,
算算时间,这位天子的大军,多半已经到了高句丽的辽东城下。
“不愧是我家二郎!”
窦氏满意的一笑,方才的长子思忖良久之后,回答的仅是天子心忧后方朝局,又问李渊,是否有意兵部尚书一职?
不能说李建成的不对,可却远不及李世民这般的见事明达。
“那么刚才又为何藏拙?是顾忌你兄长颜面?”
“父亲大人已然明察秋毫,孩儿又何需卖弄?”
李世民微一摇头,随后就试图将话题倒入正轨:“倒是母亲,我与观音婢的婚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我这边提出早日完婚,长孙家那边也就应下了。”
窦氏笑着反问:“难道吾儿,不喜欢观音婢?”
李世民闻言无语,心想以正常的嫁娶流程,在他们订婚之后,长孙家至少还得将长孙无垢,留在家中半年到一年,一来是不舍,二则是表示对女儿的重视。此外观音婢的嫁妆,也需时间准备。
所以不但窦氏提出这个要求让人狐疑,高士廉与长孙家会答应此事,也让人奇怪。
至于观音婢,他怎么可能不喜欢?可一想到自己两个月后就将大婚,马上就会有自己的家世,这情绪就怪怪的。有些焦躁,又有些惶恐。
“你即便不喜欢,也只能如此了。这件事,我与你父亲已经商定。武功李阀,渤海高氏,还有元氏一脉的长孙一族,都俱为天下高门,可丢不起这个脸面。”
窦氏此时已经走到了窗旁,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二郎应当还记得,数月之前,你与为娘在这玄武楼的那番闲谈?”
李世民闻言,顿觉无力心累,不过他还是闷声答道:“孩儿虽欲忘怀,可奈何印象深刻。”
窦氏听出李世民语中的怨气,不禁哑然失笑:“那日你对为娘说,当今之大隋,人心思安,已现盛世之兆。只需天子讨平高句丽,必可令天下承平,让世间的百姓,享太平之世。可是如今,二郎还是如此以为么?”
李世民微微蹙眉:“母亲此言,是因段公之死,还是因数日前,萧后殿下遇袭一事?”
“兼而有之!”窦氏目中闪动异泽:“二郎你可知,仅仅是大业七年,天下就有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七处反贼,大的聚众十万,小的亦有万人,或流窜一方,或攻占城池。你眼中的大隋,其实已四处烽火?”
李世民面不改色:“区区小患,旦夕可平。”
他从不认为这些逆匪能成气候,只需天子荡平高句丽之后回师,这一切宵小,都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窦氏不置可否的继续问道:“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你是高句丽的国君,该怎么击退大隋的百万大军?”
李世民闻言,不禁微一蹙眉,他雅不愿回答,可当窦氏回过头,以凌厉的目光看过来,李世民还是无奈答道:“无需他策,辽东之地,因秦之驰道已毁,道路艰难。只需高句丽王能把战事拖到秋季,那时一场秋雨,就可阻隔辽东粮道。另有靺鞨突厥觊觎在后,如天子之军势如破竹,这二族或能安守本分,可一旦辽东之军攻势遇阻,这些异族必起异心。那时一支偏师,就可阻断征辽大军的归途。”
说到这里,李世民才总结道:“所以我如是高句丽王,必定会坚壁清野,坚守辽东城,尽力拖延,等待转机。再如果能想办法,挫败来护儿麾下的水师,则大胜可期。”
这不是没有机会,来护儿麾下的大船虽众,都是这两年内在渤海郡临时建成。可据他所知,一艘合格的海船,光是木料,就需晾晒个两三年。
此外天子征召的那边工匠,为追赶工期,有千人劳累成疾,因工伤之死者更达百余人。
难说这些工匠没有怨气,而那些楼船的状态,也让人怀疑,
且即便高句丽无法以水师制胜,如能将来护儿麾下之军诱往岸上,使其轻敌深入,也一样有办法将之挫败。
“你这些话,倒是与段公临终时前对天子的谏言相仿,更发其所未发。”
窦氏不由颔首,目中笑意更浓:“不意我家麟儿,竟已有了名将之姿!”
“母亲过誉了。”
李世民却不觉欣喜,他只是奇怪,窦氏为何知晓段文振死前对天子的谏言,这不该是机密么?需知段公的讣告,今日才至洛阳。
此时窦氏的眼中,却露出了莫名的笑意:“就在度过辽河之后,天子下旨诸军,此番征辽,应以招抚为上。如高句丽军请降,则需收束部属,不得纵兵攻伐。而数日之前,原本旦夕可下的辽东城,说是欲遣使向天子请降,于是辽东城下诸军,都无所适从。你大约是想不到,只因我们这位天子积威甚重,这些统兵将领都不敢擅专,明明是离打破城池,只有几步之遥,可当辽东城请降,他们居然都停了下来。”
李世民闻言,顿时眼露出不可思议之色。以天子的英明,怎会下达如此昏聩的旨意?
那跟随在天子御前的诸位大臣,难道都是泥雕木塑不成?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了自己的长子一眼。只见李建成反应平淡,面不改色的继续进食。对李元吉与李世民二人的争论,听如不闻。
李渊的眼中,不由现出了几分欣赏之意。他这个长子,最让他满意的,就是城府与风度。
不过紧接着,李渊又把视线,转向了次子李世民:“二郎这次准备在家休养几日?”
李世民心中不禁腹诽,不是说食不言寝不语么?不过他还是恭敬答道:“应该是十天左右,等到手下亲兵全数到位。”
在返回洛阳之前,萧后亲下懿旨,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不过李世民却惦记着崇文阁里的那些典籍,他估计自己在宫中,最多只能呆上一两年。如今是过一天,就少一天。
而李渊闻言,则微微蹙眉:“入置之事,不用太急,以安全为上。还有,下次入宫,你把玄霸也一起带上。”
李世民一阵愣神,随后就想起,自己可以荫一弟入职左右备身府,任职备身一事。而三弟李玄霸,正是他荫庇的对象。
他当即毫不犹豫的应承:“孩儿省得,必定会将三弟照顾周全!”
经历洛水河畔那一战之后,宫中确实有不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可他也收获了许多人的感激与爱戴。
所以他现在,在宫中已经有了不小的人面。
而即便李渊不说,他也是不放心李玄霸的。这个家伙惹是生非的本领更胜于己,可宫中偏偏又是最重规矩的所在。
“说来还有一事。”
此时窦氏亦放下了碗筷,笑吟吟的看了过来:“十日之前,我已与长孙家商定,将你与观音婢的婚事,就定在两个月后。”
李世民闻言却差点喷饭,心想怎么就这么快?他与观音婢,不是才纳彩订亲吗?按照常年,半年与一年之后成亲,才是常理。
“母亲大人——”
李世民正打算说什么,却见他们国公府的总管李代,神色匆匆的走入偏厅内。
而这位朝着李渊一礼之后,就凝声说道:“国公大人,辽东那边传来讣告,兵部尚书,左侯卫大将军段公,病死怀远。天子哀痛莫名,已下旨追赠段公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公,谥号襄!”
在场众人闻言都是面色各异,李玄霸与李元吉都对此无感,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则是变了颜色。
李渊却是面色不变,只重重的一叹:“惜哉!我朝又痛失一栋梁。”
李世民见状,不禁眼神微凝。心想自己的父亲,莫非是早已知段文振的死讯?否则这位的反应,何至于如此平淡?
“这件事我早已听到了风声,据说段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离世。”
李渊苦笑了笑,随后就以考校的目光,看向自己的长子与次子:“此事你二人,可有什么想说的?”
李建成顿时蹙眉,陷入了凝思。李世民则是心生明悟,不过他看了一眼自己兄长之后,却是摇头不语。
※ ※ ※ ※
晚宴之后,却窦氏却单独将李世民唤到了玄武楼上。
众人只道他二人是为了商议与长孙家的婚事,可窦氏却步入二楼之后,问的却还是李渊之后问的问题:“段文振的讣告一个多月才传入洛阳,毗卢遮你究竟是怎么看的?”
李世民答的毫不犹豫:“辽东近日,必有捷报传来。”
段文振乃朝廷柱石之臣,地位崇高,又主掌着兵部要害。这位的死讯,必将撼动满朝上下,这也是天子将段文振死讯秘而不宣的缘由所在。
而如今天子,之所以不再隐瞒,一是因时隔二月,很难再遮掩的住;二则是这位天子,必有了利好,可稳定朝野人心,
算算时间,这位天子的大军,多半已经到了高句丽的辽东城下。
“不愧是我家二郎!”
窦氏满意的一笑,方才的长子思忖良久之后,回答的仅是天子心忧后方朝局,又问李渊,是否有意兵部尚书一职?
不能说李建成的不对,可却远不及李世民这般的见事明达。
“那么刚才又为何藏拙?是顾忌你兄长颜面?”
“父亲大人已然明察秋毫,孩儿又何需卖弄?”
李世民微一摇头,随后就试图将话题倒入正轨:“倒是母亲,我与观音婢的婚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我这边提出早日完婚,长孙家那边也就应下了。”
窦氏笑着反问:“难道吾儿,不喜欢观音婢?”
李世民闻言无语,心想以正常的嫁娶流程,在他们订婚之后,长孙家至少还得将长孙无垢,留在家中半年到一年,一来是不舍,二则是表示对女儿的重视。此外观音婢的嫁妆,也需时间准备。
所以不但窦氏提出这个要求让人狐疑,高士廉与长孙家会答应此事,也让人奇怪。
至于观音婢,他怎么可能不喜欢?可一想到自己两个月后就将大婚,马上就会有自己的家世,这情绪就怪怪的。有些焦躁,又有些惶恐。
“你即便不喜欢,也只能如此了。这件事,我与你父亲已经商定。武功李阀,渤海高氏,还有元氏一脉的长孙一族,都俱为天下高门,可丢不起这个脸面。”
窦氏此时已经走到了窗旁,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二郎应当还记得,数月之前,你与为娘在这玄武楼的那番闲谈?”
李世民闻言,顿觉无力心累,不过他还是闷声答道:“孩儿虽欲忘怀,可奈何印象深刻。”
窦氏听出李世民语中的怨气,不禁哑然失笑:“那日你对为娘说,当今之大隋,人心思安,已现盛世之兆。只需天子讨平高句丽,必可令天下承平,让世间的百姓,享太平之世。可是如今,二郎还是如此以为么?”
李世民微微蹙眉:“母亲此言,是因段公之死,还是因数日前,萧后殿下遇袭一事?”
“兼而有之!”窦氏目中闪动异泽:“二郎你可知,仅仅是大业七年,天下就有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七处反贼,大的聚众十万,小的亦有万人,或流窜一方,或攻占城池。你眼中的大隋,其实已四处烽火?”
李世民面不改色:“区区小患,旦夕可平。”
他从不认为这些逆匪能成气候,只需天子荡平高句丽之后回师,这一切宵小,都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窦氏不置可否的继续问道:“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你是高句丽的国君,该怎么击退大隋的百万大军?”
李世民闻言,不禁微一蹙眉,他雅不愿回答,可当窦氏回过头,以凌厉的目光看过来,李世民还是无奈答道:“无需他策,辽东之地,因秦之驰道已毁,道路艰难。只需高句丽王能把战事拖到秋季,那时一场秋雨,就可阻隔辽东粮道。另有靺鞨突厥觊觎在后,如天子之军势如破竹,这二族或能安守本分,可一旦辽东之军攻势遇阻,这些异族必起异心。那时一支偏师,就可阻断征辽大军的归途。”
说到这里,李世民才总结道:“所以我如是高句丽王,必定会坚壁清野,坚守辽东城,尽力拖延,等待转机。再如果能想办法,挫败来护儿麾下的水师,则大胜可期。”
这不是没有机会,来护儿麾下的大船虽众,都是这两年内在渤海郡临时建成。可据他所知,一艘合格的海船,光是木料,就需晾晒个两三年。
此外天子征召的那边工匠,为追赶工期,有千人劳累成疾,因工伤之死者更达百余人。
难说这些工匠没有怨气,而那些楼船的状态,也让人怀疑,
且即便高句丽无法以水师制胜,如能将来护儿麾下之军诱往岸上,使其轻敌深入,也一样有办法将之挫败。
“你这些话,倒是与段公临终时前对天子的谏言相仿,更发其所未发。”
窦氏不由颔首,目中笑意更浓:“不意我家麟儿,竟已有了名将之姿!”
“母亲过誉了。”
李世民却不觉欣喜,他只是奇怪,窦氏为何知晓段文振死前对天子的谏言,这不该是机密么?需知段公的讣告,今日才至洛阳。
此时窦氏的眼中,却露出了莫名的笑意:“就在度过辽河之后,天子下旨诸军,此番征辽,应以招抚为上。如高句丽军请降,则需收束部属,不得纵兵攻伐。而数日之前,原本旦夕可下的辽东城,说是欲遣使向天子请降,于是辽东城下诸军,都无所适从。你大约是想不到,只因我们这位天子积威甚重,这些统兵将领都不敢擅专,明明是离打破城池,只有几步之遥,可当辽东城请降,他们居然都停了下来。”
李世民闻言,顿时眼露出不可思议之色。以天子的英明,怎会下达如此昏聩的旨意?
那跟随在天子御前的诸位大臣,难道都是泥雕木塑不成?
第一时间更新《盖世唐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