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内,一所小小的院落内,这个时候正坐着几个儒生模样的人物。看他们的穿着实是有点寒酸,内中更有人身上带着伤。
然而,被一般人众星捧月一样围在中央的那人,却是面色红润,衣着光鲜。

这人就是虽年到半百,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刚结束不久的兴元府一战里及时反正而立下大功劳的宇文宣中。

这所院落就是属于宇文宣中本人的公房,一处两进的小院,他现在已经是陆齐朝的官儿了。

兴元府之战,非是他及时反正,在徐宁率军攻城的时候猛地带人袭杀府衙,逼的受伤的兴元知府李夔自焚而亡,让守军军心大乱,以至于姚友仲且还没带引人马返回到汉中城,城池便已经被徐宁一举拿下。仙人关撤下的宋军跟着军心大乱,兵无斗志,被徐宁一击而溃。这兴元府之战还不知道要拖延到几时呢。

宇文宣中这可是立下大功了!

如此战后论功行赏,也是依照他本人的意愿,宇文宣中成了战俘营的训导官,日后如不出意外,他会是汉中教育系统的一员。

而眼下的这所宅子,自然就是有一定品阶的官员的公房。

此刻院子里此刻坐下的这些人,这些穿着甚是寒酸的读书人,那就是当日里汇聚到汉中城的诸多团练中与宇文宣中交好之人。

这些人出身相似,且私下里对赵宋都多有埋怨。

宇文宣中很是拉了他们一把,但也不全是因为先前的交情,而纯粹是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根基。编织一张足够结实的关系网。

还有什么关系能比救命之恩更重的呢?

他宇文宣中也不是空活五十年的。这点小手段自然是有的。

宇文宣中眼睛红红的,这是刚刚才哭过,他自然不是家破人亡,而只是在给丧命的‘好友’悲伤么。刚刚送来的消息,一个伤势颇重的团总重伤不治身亡了。

在乱军中受的伤,都不知道是被齐军打的,还是挨了宋军逃兵的刀子。横竖人没了。宇文宣中失去了一‘至交好友’啊。

且那人虽然不是广都的,却也是锦官城的,同处一府,关系本是挺近的。本来好端端一个富贵士绅,命丧异乡,作为同乡,宇文宣中痛哭一场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屋子里到访的读书人看他的眼神中,却都隐隐带着几分羡慕。

宇文宣中果决啊。大夏倾倒,他们本该全都为大厦陪葬的,结果人家宇文宣中不仅没有殉葬,反而抓到了一架登天梯!

当然,他们也是幸运的,不是幸运的在诸多团总之中与宇文宣中交好,如何能在短短时日里洗去‘罪名’,现如今得还自由?就是蜀中还未平定,他们现在无法回家。

“宇文兄真是好胆,在过万守军的眼皮下,聚兵府衙,一击致命,真是能常人所不能也。”

这话说的真心实意。不是谁都能有宇文宣中的拼劲和果决的。

“宇文兄如此英豪,可谓是替我川蜀之人在新朝做了一好铺垫。小弟可素闻令弟宇文黄中博学多才,才智非常,兄长今日为新朝立下大功,何愁令弟不受新朝亲睐,明日不可大展宏图?一战胸中之抱负。”在这些人的眼中,宇文家已经是报上了陆齐朝的大粗腿了,而新朝平定一地后肯定要招用一些本地的贤达来收揽人心,来日宇文兄弟必受大用。

“确实叫愚兄羡慕之至,亦深觉的我辈瞠乎其后也!”在座年纪最大的一人缓缓地说道。

一波人口舌纷纷,果然很快的,话题便从宇文宣中身上被转到了陆齐朝身上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是改朝换代?

更不要说陆齐朝与赵宋有着那般多的不同之处。

在赵家天下,人人都知道‘读书’那就是最好的登天梯。

天子门生,直上青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就是赵家天下最好的上升通道。可陆齐的上升通道又是甚呢?

似乎也是科举读书,但又似乎是战场搏杀……

“我等之家都薄有余财,但却与将门子弟不同。让后生子弟去军阵搏杀,恐非我辈之愿。”宇文宣中的这言语赢得了诸人的点头,他们当然不愿意后辈子弟在刀尖枪林里搏富贵。对比从军入伍,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通文官之路,但是他们的后辈子弟所学所知与陆齐朝的要求端的相差很多啊。

看那陆齐选材的路数,反倒是他们手下的管家管事比他们的儿子孙子更有优势。你说这叫什么事?

宇文宣中脸上笑呵呵的,他将来可是要在教育系统混迹的,对于陆齐官府选材的认知更是清楚。现下的学校系统,与过往的书院、官学系统全然不同,那内里的教材更是面目全非。

“赵家天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这读的书只是四书五经,读的就是一个儒字。或许可说赵宋取了一个‘专’字。那陆齐走的却是一个‘博’字。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天文地理,而是算术自然。”

宇文宣中详细的为他们讲解了学堂之上的学院,讲述了陆齐官场中的‘技术’派官员。

这就是陆齐朝的上升通道。

“赵宋以儒为主干,兵家、法家、工程、计算通通纳入这一条道路。这就像那麻绳,一股股的被拧在了一起,从头到尾皆在‘儒’字的束缚之内。而陆齐朝却像那大树一样。大树上有无数枝叶,下有无数根茎细须。新朝取各家各派之精华熔于一炉,就取一个博字。像那大树的树干,由下向上,一步一阶,直到登顶高级学院。那便是由博转精,如大树的无数分枝。”

宇文宣中尽量用简单形象的言语来表述他对陆齐的认知。“自然,世间多的是天才人物,涉略广博,那自然可再由精转博。却就不是我宇文宣中可言语的了。”

“诸位,这陆齐之官,追根究底,讲究的是一个实用。不管是会计、律法、工程、军事等等,还是其他方方面面,讲的就是一个学以致用。陆齐事功,可万不是只宣扬在口头上的。”

这‘学以致用’才是真正从根里头渗出来的事功之学。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老朽往日里只听赵宋宣扬陆齐之事功,陆齐之功利,只以为是朱杨那等自私自利之学。不曾想所谓事功之学是如此个模样啊……”那年纪最大之人的感慨让宇文宣中都一时唏嘘。

过往在川中,赵宋可不就是那般宣扬陆齐的么。就像当初朱杨之学被孟子和荀子断章取义,直接将一顶‘自私自利’的大帽子扣到了杨朱头上一样。仿佛陆齐一朝推崇的便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式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端的不曾知道陆齐的事功之学,其实质是道在事物中的学以致用也。这可是有老大老大的差距的。

当然,非是宇文黄中‘见多识广’,宇文宣中也不可能这般快的便有所‘领悟’。

“诸位且听宣中一言,日后万万要让子孙入学。新朝之官府较之赵宋朝,无论是官位还是官吏,实要多出不少。而一切的官位都尽在学堂之中。兵事、文事、法事、工事等等,学堂就是上升通道啊!”

宇文宣中话语说的情深意切,出自肺腑。那学堂就是今后的上升通道。

你想当官,那就先去上学。对于他们这样的士绅而言,所谓的上升便就是进入官场。陆齐朝学堂的路数很多,每个层次上的官位越多,分类越多,那可不就是上升通道越发广阔么?

每个国家都要有上升通道,一条由社会的中下层一路通往顶层的通道,一条可以让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走向参与一国权益分配和国家大政方针位置的上升通道!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给社会带来活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一个上升通道狭窄,阶级固化的国家和文明,是没有发展动力的。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上升通道?”大家都能理解其内的意思。

“这是陆齐朝的用词,简单说来就是登天之梯。”宇文宣中不加遮掩的说。

“新朝的官儿不止需要文采惊艳饱读诗书之人,也需要精于算计之人,需要精通律法之人,需要熟读兵书之人,需要精通土木工程,精通营造之法的人,就如李诫,就如宇文恺……”

宇文宣中神色有些激动,因为这点让他想到了自己和宇文阳中。三兄弟里他俩在读书上的天分且都不如宇文黄中,但这只是在诗书上又不如,如果比算术,老二宇文阳中才是第一。这就是说在新朝,如宇文阳中这类的人是可以通过算术而步入官场的。

人之天分各有不同,有人就是记忆力强,这样的人读四书五经当然厉害。但有的人天分在数学上头,有的人对律法超级感兴趣,或是有的人对土木工程有天分等等。这可不就是上升通道更广阔了么?

之前只有第一条路可走,现在却多了好几条路。

“社会权利阶层的禁锢,只会让整个社会迅速的走上灭亡。”宇文宣中不知道怎的想到了自己手册上的一句话。据说这句话是陆皇帝说的。黄钟大吕,震人肺腑啊。

宇文宣中感慨着。

因为这句话给他的感觉与先前的历朝历代全然不同,那些个朝代的上位者,一旦得势之后兀谁不是在想着如何让家族富贵延年千秋万代?只有陆皇帝提出了现在的说法。而这就是眼光的不同。

站在时代的肩头眺望远方,陆谦岂会‘鼠目寸光’?

保持社会权力阶层的‘新陈代价’,这是给整个社会剃除腐朽的必须一遭。就像是死水和活水的区别,死水里的鱼儿固然在初时更加安全,但长久之后呢?腐烂变臭的水里还能养得活鱼儿吗?

那活水呢?效果就全然不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老祖宗这点上早有见解,但能够主动去做到这一点的却是极少。

赵宋开启了科举盛世,把从东汉到李唐的门阀世家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但北宋的没落何尝不是重新犯了这个错误。谁敢说北宋之所以亡,内里全是大艺术家的责任,就没有半点蔡京的功劳?

前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堪称赵宋第一人。

还有那一个个多如枝杈的将门,亦是宋军战力腐朽的因由之一。二十岁且不到的姚平仲就能被冠之‘小太尉’之名。西军也就是在女真南下过程中被粉碎了,不然,他们在收拾好西夏后,过个几十年一样会变成东京禁军第二。

就像春秋战国时候的封建制,就像从东汉到李唐的门阀世家……,甚至是历史上的那头红色北极熊。

勃列日涅夫时代,红色北极熊的领导层组成人员几乎长期原封不动,而后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使得上层阶级有机会互相庇护,互相提携,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特权阶层,在权利的顶端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圈子。

很像中国历史上的门阀世家子弟一样,后辈子孙凭借着先人的地位轻易进入到国家权利的高层,如此一头头软弱的绵羊成为了一群雄狮的头领,那最后的结果只会让这个国家走向毁灭。

因为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它先就是缺乏公平的竞争、选拔和退出机制,来自弱势群体的精英无法跻身社会的中高层,领导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同时获得相应的待遇,这就是逼着这些社会精英另起炉灶。

而另一方面,大量把持这些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集团子弟,他们唯一动力和目标就是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最终只能毁灭了这个国家。那最好的例子便是满清了。

赵老大为何一开始就急速扩大科举的人数?李唐时候一科只有十几人的进士,到了赵老大时候成了百多人,到了赵老二时候成了三百人。那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来自各阶层的人才都容纳入赵氏王朝的体系中。同时也在向全社会的精英们宣扬自己的标准,诱使更多的精英主动向他们的规则靠拢,并且进入到他的规则中去。

但赵老二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后辈儿里,竟然有人愚蠢到在二十年出头的时间里,竟然让同一个人执掌了十七年的相权。

第一时间更新《长风万里尽汉歌》最新章节。

架空历史相关阅读More+

炉鼎女配上位记

我的家通往三国

三国之天子一怒

重生之天价村姑

和主人的十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