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永安却看到这笔钱后哭笑不得,这完全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啊,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武昌起义,清末巨变,改朝换代,骗骗自己因为这笔钱和全世界的关注又不能参与这场惊天巨变之中,不可谓得不偿失至极。
改朝换代,势必会引起多方势力的蠢蠢欲动,王永安不得不早早地为江北地盘提前布置,他给参谋长冯衡发电,让他暗中扩充军队,不要再管混成协的限制了,江北陆军至少在半年内扩充到五万人,方才能保住江北地盘,为此他特地给冯衡两百万两银子做军费。江北陆军的不是大清陆军,而是江北地区军队,其编制名称效仿西方现代陆军,为江北新军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第五旅和江北新军第六旅,而在表面上,江北陆军依旧是第二十四混成协、第十三混成协,第十八步兵协。
冯衡大吃一惊,以为王永安要造反,忐忑不安,王永安回复密电说:“如今各方不稳,革命党试图席卷天下,清廷无力控制地方,我等需要自防自强,不能够再指望中央统一。”冯衡虽然不太理解,但是他是一个非常职业的军人,便老老实实地执行军令,暗中将三个步兵协重新打乱整编为六个步兵旅。
五万步兵可不是小数目,净法寺军营已然难以承担五万军队的训练生活问题,冯衡请示将军队驻地分散为三处,分别是徐州,宿县和扬州。王永安考虑之后,将驻军徐州改为驻军淮安县,淮安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交叉之地,县内更有洪泽湖,三千里洪泽湖。(清代时洪泽湖面积是后世洪泽湖面积的一点五倍,现今洪泽湖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进可威胁蚌埠阶段铁路,退可据守淮安县城等待扬州支援,且原本第十三混成协便驻军淮安县,有现成的军营可以使用。
而江北军队不驻防徐州,则是因为王永安考虑到徐州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以来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既有津浦铁路通过,又有京杭大运河途径徐州境内,北有微山湖,南有铜山,向东则是海州(今连云港),向西便是豫东大平原。一旦大清国发生军变,南方革命军起义,必定双方都会对徐州进行争夺,王永安放弃徐州,也是让开战场,留给双方去打吧。
冯衡对此非常理解,并认真分析之后,决定暂时在扬州进行大练兵,带五万步兵练成之后,由江北陆军第一旅与第二旅驻防扬州,打的是北洋新军第二十四混成协的名号;第三旅和第四旅驻防淮安县,打的是北洋新军步兵第十八协的名号;第五旅和第六旅驻防宿县,打的是北洋新军第十三混成协的名号。
王永安表示同意,并勒令冯衡一年内完成征兵五万工作,两年内完成新兵训练工作,原二十四混成协六大处即日晋升为江北护军使司六大处,军官文书士兵各有封赏。
为了支援江北新军建设,王永安以江北护军使和护侨军陆军司令的身份向德国购买了三十门克虏伯75毫米野炮和两万发炮弹,以及重机枪三十挺。炮弹武器一半被他运回到扬州大本营,一半被他带到邮轮上装备给护侨军炮兵营。那三十挺重机枪被王永安留在了护侨军中,为了增加护侨军步兵的火力,王永安的重机枪几乎装配到了排级作战单位。
护侨军挑选工作结束,各营陆陆续续从扬州出发,顺运河而下抵达上嗨,入主江南机械制造总局总办旁的江南军营中。王永安着令护侨军参谋长方咸五与护侨军副司令员龚武远整顿兵马,等待海军到来之后一道出发前往墨西哥。
而因为护侨军准备出国打仗,一时之间不少军官纷纷来投,王永安问清楚这些人的底细之后,一一留任,这些人之中包括日后鼎鼎大名的陆军次长蒋雁行、段兰芳、李士锐、单启鹏、沈尚濂、许崇仪、赵学方、黄瓒、张仲元、干玉龙、杨寿柱、周良才、马凤廷、高有成、金玉清、金麒等,这些人都是各方精英,但并不愿意参与国内动乱,一方面他们眼看着大清国**没落,另一方面却又从小受到皇权教育不愿意谋反,因此在看到护侨军为国远征的时候,一个个放下自己的身份,来到王永安的手下谋得一官半职,也宣誓对得起民族对得起良心了。
这其中蒋雁行、段兰芳、李士锐名气最大,如今的陆军部军咨使良弼还是他们的学弟,当年选拔第一批留日军校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是个中翘楚,只是因为际遇和性格的不同,有的人崭露头角,有的人忙碌无为,有的人泯然众人。
如今他们不愿就此庸碌下去,这才投奔到年纪轻轻的江北护军使王永安的手下。
王永安正愁手下无人,便安排蒋雁行、段兰芳、李士锐、单启鹏、沈尚濂、许崇仪各领一营,但与此同时又给他们配备自己的心腹作为副手辅佐,同时军中还设有各级文书负责教授士兵文化,传播效忠王永安的思想,并监督军中是否有其他思想之职能。如果这些军官来的目的是想鼓噪士兵起义反清,肯定会对王永安的军中文书大加反感,而如果他们只是一心带兵打仗,倒是不会在意军中思想教育。
事实证明,这些投靠的军官之中,百分之七十以上并不在意军中文书,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虽然不喜欢却也不反对军中文书,大概这个时候大家也对清廷极其不满意吧。未完待续。
,
第一时间更新《最后一个北洋幕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