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事研究起来比较复杂,有年代原因,有地理混淆原因,有文字记载通假的困惑,现在大家只是有个脉络。
我个人的看法纯粹是依据记载的胡乱猜测,具体都出自那些记载,咱也记不清楚,全当乱砍。
有几件事情大家可能要注意一哈:
1上古人的名字。这里有姓有氏有名有号。据个人猜测,姓这个字是因母系氏族而来。女生过去的书上都不是写一个人姓什么,而是什么姓。可想而知说起一个人身份首先想的是他妈是哪个部落的。某某氏通常是区别部落或者地区(应该是一个内涵)的,其内容多半和一个人的政治生涯或者生活履历有关。名,是娘取的,每人都有。号是后人给封的。
举个例子,黄帝(这是号了)为轩辕氏,因为居于轩辕之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人出名的时候在轩辕这个部落里已经成了老大了.炎帝--也是号,为烈山氏,这人发家是在烈这部落,而且附近有座山.--这肯定是以火为崇拜对象的.尧,这是号,陶唐氏这是说他在陶唐这两个地方干过,伊祁姓,他妈妈是伊这部落(地方)里的,但是却被寄放在祈养到10岁.当然后来的内涵随着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姓名氏号其实携带了他的出身经历和成就.
2.关于文字,在上古时期文字比较简单,各个部落或者联盟之间可能有出入,还没有丰富到能表明一切的地步,再说还不统一,所以造成了人,地等的混淆.
3,关于地名.上古人民少,野兽多,不可能每个山每个水都早就把名字定好了,相反很多山水都是因为人的活动才有了名字,包括你的部落的名字,写法都是文字统一和丰富之后的事情,冠名的话肯定就有了立场和倾向了.如反泉,诼鹿,饕餮,大风,丹水之类.
好了,我们开始说事,我们从炎帝开始.
有人说炎帝就是神农,这个无从考证,咱也没法考证.当时中国大地,尤其是中原大地已经到处都有部落在生活,炎帝比黄帝出名要早,年龄可能也要大.这时候应该是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化期.--以前是妈养活孩子,现在是转向爹养活孩子.男人和女人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样,如果妈能做的是多种地勤耕作的话,那男人干的就是征服和掠夺了.
这一时期是个过度,我们从尧在别人家寄养,以及稷出生后被娘扔来扔去,还有包括尧的儿子丹朱并不是出生在尧的办公地来看,这个时期,孩子在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前还是由娘来带,男人还在走婚和征伐.
炎和黄发迹的地方不远,也就是东村和西村的差别,炎进行了向东的吞并和征讨,直到山东海边,人家有个晒盐的部落不服,他甚至买通了汉奸搞定了这个部落,在向东进发的过程中,为了掌握自己的底盘,先后还迁过都从老家到‘陈‘然后到山东‘的鲁‘-人说是曲阜.
我们不能不得出,对于炎帝一个这样有征服能力的人,在自己踏上征途之前是怎样对待自己临村姬姓的黄帝部落的.----不用说肯定是征服,然后抽调男人继续战斗,吞并.作为黄帝的后起之秀能有和炎帝逐鹿中原的机会,这机会是谁给的?
这里有个细节,说炎帝在山东的时候,自己手下的那些部落之间有相互打斗争夺的现象,炎帝却没有主持公道,这使得一些人很有意见.炎帝东边打到海边了,顾不上自己地盘内的内斗,而继续向北兼并,征发.有说是因为跟蚩尤打(9黎)结果失败了,回来找黄帝一起打败蚩尤的,有说蚩尤本来就是炎帝的马崽,由于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三战皆墨后可能双方谈判,炎交出的控制权也可能是树倒猢狲散),却不听黄帝号令的结果被黄帝打死的.总之蹊跷的是这几场战争都发生在了中原的边缘地带.所以我猜想:
这是一场兵变.黄帝和炎帝本来是哥俩合伙达天下,结果黄帝利用一切机会壮大自己在集团内部的势力:1,多取媳妇多生娃,先后取了4个老婆,小妾就不算了,总归到处播种生出25个娃.前面我们说了,小孩一般娘来带,当然也就拉拢了娘的部落了.2.趁大家对老大有意见的时候开始搞串联煽动,最终通过一个合适的机会,比如老大吃了败仗,就开始倒戈.当然炎也有心腹如蚩尤--这就是后话了.打仗的地方名字很耐人寻味,反泉之野,反泉肯定是后起的名字.而且在史书记载上有"诸侯皆归黄帝"的字眼.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黄帝是另外从0发迹的新势力的,这有点说不过去,如果人家发现你有反动倾向的或者和他不是一条心的话,早把你消灭在萌芽中了.总之不管是兵变也好还是自己趁乱浑水摸鱼自立更生也罢,黄帝肯定都是走的先顺服后做乱的路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居然说蚩尤作乱不听号令--这绝对是舆论的力量.
上古国君列表1.盘古又作浑敦氏
2.天皇一姓13人,18000年
3.地皇一姓11人,18000年
4.人皇一姓9人,15600年
5.五龙氏(兄弟五人,曰: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6.巨灵氏
7.句疆氏
8.谯明氏
9.涿光氏
10.钩陈氏
11.黄神氏
12.巨神氏
13.犁灵氏
14.大槐氏(“马”字旁加“鬼”字,有谁认识?请高手指教。下同)
15.鬼槐氏
16.兖兹氏
17.泰逢氏
18.冉相氏
19.益盈氏
20.大敦氏
21.灵阳氏
22.巫常氏
23.泰壹氏(也作太一,民间巫教最高神)
24.空桑氏
25.神民氏(注意:不是神农)
26.掎帝氏
27.次民氏
28.辰放氏(传4世)
29.蜀山氏
30.虺傀氏(传6世)
31.浑沌氏(传7世)
32.东户氏(传17世)
33.皇覃氏(又叫离光氏,传7世)
34.启统氏(传3世)
35.吉夷氏(传4世)
36.几蘧氏
37.稀韦氏(传4世)
38.有巢氏(构木为巢的那位)
39.燧人氏(传8世,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古代中国人比西方人确实聪明啊,你看我国的火是自制的而希腊的火却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我想大多又在我们祖先那盗去的)
40.庸成氏
41.伏羲氏(在位115年?古人真长寿啊)
42.女娲氏(在位130年?伏羲妹,史上第一个女帝?)
女娲死后空位数百年,后各部共推神农为炎帝,其后直到黄帝前一直是炎帝血胤
43.炎帝神农氏(在位140年?一个比一个长寿啊)
44.帝临魁(在位80年)
45.帝承(在位60年)
46.帝明(在位49年)
47.帝宜(在位45年)
48.帝来(在位48年)
49.帝里(在位43年)
50.帝榆罔(在位55年)
黄帝以前多为神话传说中人物,多不可信故太史公从黄帝记起而不续前
51.黄帝轩辕氏(在位100年)
52.少昊(在位84年)
53.颛顼(在位78年)
54.帝喾(在位70年)
55.帝挚(在位8年,有史记载第一个被费的国君)
56.唐尧(在位102年)
57.虞舜(在位50年)
58.夏禹(在位8年)
禹死后传给伯益,但禹之子启杀了伯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
一本书齐集上古信仰与阴谋不破不立。要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就要先彻底否定错误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就从错误观念的集大成者---资治通鉴开始。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
请注意,司马光(或其他人)在这里提供的“三晋”之唯一事实,是周天子“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其他的几百字全是司马光的意淫。也就是说,他既不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初”)地点和细节,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就把这政论一般的一句话拿来,就开始批判了。
究竟晋大夫做过什么“暴蔑其君”的事,他有任何了解吗?没有。天子又怎么“宠秩”他们了?还是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有想象力就行。于是皇皇巨著《资治通鉴》就开张了。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又是“不知智者言”的典型弱智案例,连人名都叫“智果”。什么大儿子有若干优势,但就一条不行,不“仁”。先来看这些优势,首先是仪表堂堂,然后是身体健康,然后是富有才华,然后是善于言说,甚至,还有决断力。什么叫领导?这才是最有潜质的领导。然而智果看不上,智果说此人“不仁”,那么对谁不仁呢?是对百姓不仁,还是对父母不仁,还是对他这个当朝大臣不仁?第三种可能性最大。所以智宣子非常明智地仍然选择了大儿子“瑶”。“智宗必灭”之类的胡扯,他很有抵抗力地根本不听。
问题是不听没用,司马光就是要拿他当反面典型,他是跑不掉的。这种“典型”有多厉害?有一个例子。曾有西方人指出,中国人最大的一种劣根性就是妇女生完孩子以后都要“坐月子”,一个月不通风,不见人,整天窝在黑屋中、小床上,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教育孩子。而西方人,还有非洲人,还有美洲人,甚至可以一边唱着歌跳着舞就把孩子生下来,然后稍加处理,就继续该干嘛干嘛。当我把这种观点搬给我媳妇的时候,我媳妇严正指出:完全胡说!为什么胡说?因为她曾有个小姑,之前也不相信“月子”理论,生完孩子以后就敢吹风,结果到了40多岁,头痛欲裂,其他毛病也来了(都是月子中形成之病根),所以痛悔当初不听父母之言。这个故事,我以为要比司马光的各种故事真实得太多太多。但是,是否由此能够证明“月子”这种千年传统的正确性呢?或许能,或许不能。因为我同样知道“人心”的奇怪效应,就是假如父母辈说过什么,或者此处的“智果”先生说过什么而你一度不听,你就总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潜在的对抗机制,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不听老人言。。。。”。经不住这种对抗的人,生活“压力”大的人,迟早会屈服于这种声音,把各种担忧、恐惧和失落感变成客观的真实存在。由此,“月子”理论堂而皇之地存在了几千年。
我个人的看法纯粹是依据记载的胡乱猜测,具体都出自那些记载,咱也记不清楚,全当乱砍。
有几件事情大家可能要注意一哈:
1上古人的名字。这里有姓有氏有名有号。据个人猜测,姓这个字是因母系氏族而来。女生过去的书上都不是写一个人姓什么,而是什么姓。可想而知说起一个人身份首先想的是他妈是哪个部落的。某某氏通常是区别部落或者地区(应该是一个内涵)的,其内容多半和一个人的政治生涯或者生活履历有关。名,是娘取的,每人都有。号是后人给封的。
举个例子,黄帝(这是号了)为轩辕氏,因为居于轩辕之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人出名的时候在轩辕这个部落里已经成了老大了.炎帝--也是号,为烈山氏,这人发家是在烈这部落,而且附近有座山.--这肯定是以火为崇拜对象的.尧,这是号,陶唐氏这是说他在陶唐这两个地方干过,伊祁姓,他妈妈是伊这部落(地方)里的,但是却被寄放在祈养到10岁.当然后来的内涵随着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姓名氏号其实携带了他的出身经历和成就.
2.关于文字,在上古时期文字比较简单,各个部落或者联盟之间可能有出入,还没有丰富到能表明一切的地步,再说还不统一,所以造成了人,地等的混淆.
3,关于地名.上古人民少,野兽多,不可能每个山每个水都早就把名字定好了,相反很多山水都是因为人的活动才有了名字,包括你的部落的名字,写法都是文字统一和丰富之后的事情,冠名的话肯定就有了立场和倾向了.如反泉,诼鹿,饕餮,大风,丹水之类.
好了,我们开始说事,我们从炎帝开始.
有人说炎帝就是神农,这个无从考证,咱也没法考证.当时中国大地,尤其是中原大地已经到处都有部落在生活,炎帝比黄帝出名要早,年龄可能也要大.这时候应该是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化期.--以前是妈养活孩子,现在是转向爹养活孩子.男人和女人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样,如果妈能做的是多种地勤耕作的话,那男人干的就是征服和掠夺了.
这一时期是个过度,我们从尧在别人家寄养,以及稷出生后被娘扔来扔去,还有包括尧的儿子丹朱并不是出生在尧的办公地来看,这个时期,孩子在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前还是由娘来带,男人还在走婚和征伐.
炎和黄发迹的地方不远,也就是东村和西村的差别,炎进行了向东的吞并和征讨,直到山东海边,人家有个晒盐的部落不服,他甚至买通了汉奸搞定了这个部落,在向东进发的过程中,为了掌握自己的底盘,先后还迁过都从老家到‘陈‘然后到山东‘的鲁‘-人说是曲阜.
我们不能不得出,对于炎帝一个这样有征服能力的人,在自己踏上征途之前是怎样对待自己临村姬姓的黄帝部落的.----不用说肯定是征服,然后抽调男人继续战斗,吞并.作为黄帝的后起之秀能有和炎帝逐鹿中原的机会,这机会是谁给的?
这里有个细节,说炎帝在山东的时候,自己手下的那些部落之间有相互打斗争夺的现象,炎帝却没有主持公道,这使得一些人很有意见.炎帝东边打到海边了,顾不上自己地盘内的内斗,而继续向北兼并,征发.有说是因为跟蚩尤打(9黎)结果失败了,回来找黄帝一起打败蚩尤的,有说蚩尤本来就是炎帝的马崽,由于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三战皆墨后可能双方谈判,炎交出的控制权也可能是树倒猢狲散),却不听黄帝号令的结果被黄帝打死的.总之蹊跷的是这几场战争都发生在了中原的边缘地带.所以我猜想:
这是一场兵变.黄帝和炎帝本来是哥俩合伙达天下,结果黄帝利用一切机会壮大自己在集团内部的势力:1,多取媳妇多生娃,先后取了4个老婆,小妾就不算了,总归到处播种生出25个娃.前面我们说了,小孩一般娘来带,当然也就拉拢了娘的部落了.2.趁大家对老大有意见的时候开始搞串联煽动,最终通过一个合适的机会,比如老大吃了败仗,就开始倒戈.当然炎也有心腹如蚩尤--这就是后话了.打仗的地方名字很耐人寻味,反泉之野,反泉肯定是后起的名字.而且在史书记载上有"诸侯皆归黄帝"的字眼.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黄帝是另外从0发迹的新势力的,这有点说不过去,如果人家发现你有反动倾向的或者和他不是一条心的话,早把你消灭在萌芽中了.总之不管是兵变也好还是自己趁乱浑水摸鱼自立更生也罢,黄帝肯定都是走的先顺服后做乱的路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居然说蚩尤作乱不听号令--这绝对是舆论的力量.
上古国君列表1.盘古又作浑敦氏
2.天皇一姓13人,18000年
3.地皇一姓11人,18000年
4.人皇一姓9人,15600年
5.五龙氏(兄弟五人,曰: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6.巨灵氏
7.句疆氏
8.谯明氏
9.涿光氏
10.钩陈氏
11.黄神氏
12.巨神氏
13.犁灵氏
14.大槐氏(“马”字旁加“鬼”字,有谁认识?请高手指教。下同)
15.鬼槐氏
16.兖兹氏
17.泰逢氏
18.冉相氏
19.益盈氏
20.大敦氏
21.灵阳氏
22.巫常氏
23.泰壹氏(也作太一,民间巫教最高神)
24.空桑氏
25.神民氏(注意:不是神农)
26.掎帝氏
27.次民氏
28.辰放氏(传4世)
29.蜀山氏
30.虺傀氏(传6世)
31.浑沌氏(传7世)
32.东户氏(传17世)
33.皇覃氏(又叫离光氏,传7世)
34.启统氏(传3世)
35.吉夷氏(传4世)
36.几蘧氏
37.稀韦氏(传4世)
38.有巢氏(构木为巢的那位)
39.燧人氏(传8世,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古代中国人比西方人确实聪明啊,你看我国的火是自制的而希腊的火却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我想大多又在我们祖先那盗去的)
40.庸成氏
41.伏羲氏(在位115年?古人真长寿啊)
42.女娲氏(在位130年?伏羲妹,史上第一个女帝?)
女娲死后空位数百年,后各部共推神农为炎帝,其后直到黄帝前一直是炎帝血胤
43.炎帝神农氏(在位140年?一个比一个长寿啊)
44.帝临魁(在位80年)
45.帝承(在位60年)
46.帝明(在位49年)
47.帝宜(在位45年)
48.帝来(在位48年)
49.帝里(在位43年)
50.帝榆罔(在位55年)
黄帝以前多为神话传说中人物,多不可信故太史公从黄帝记起而不续前
51.黄帝轩辕氏(在位100年)
52.少昊(在位84年)
53.颛顼(在位78年)
54.帝喾(在位70年)
55.帝挚(在位8年,有史记载第一个被费的国君)
56.唐尧(在位102年)
57.虞舜(在位50年)
58.夏禹(在位8年)
禹死后传给伯益,但禹之子启杀了伯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
一本书齐集上古信仰与阴谋不破不立。要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就要先彻底否定错误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就从错误观念的集大成者---资治通鉴开始。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
请注意,司马光(或其他人)在这里提供的“三晋”之唯一事实,是周天子“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其他的几百字全是司马光的意淫。也就是说,他既不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初”)地点和细节,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就把这政论一般的一句话拿来,就开始批判了。
究竟晋大夫做过什么“暴蔑其君”的事,他有任何了解吗?没有。天子又怎么“宠秩”他们了?还是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有想象力就行。于是皇皇巨著《资治通鉴》就开张了。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又是“不知智者言”的典型弱智案例,连人名都叫“智果”。什么大儿子有若干优势,但就一条不行,不“仁”。先来看这些优势,首先是仪表堂堂,然后是身体健康,然后是富有才华,然后是善于言说,甚至,还有决断力。什么叫领导?这才是最有潜质的领导。然而智果看不上,智果说此人“不仁”,那么对谁不仁呢?是对百姓不仁,还是对父母不仁,还是对他这个当朝大臣不仁?第三种可能性最大。所以智宣子非常明智地仍然选择了大儿子“瑶”。“智宗必灭”之类的胡扯,他很有抵抗力地根本不听。
问题是不听没用,司马光就是要拿他当反面典型,他是跑不掉的。这种“典型”有多厉害?有一个例子。曾有西方人指出,中国人最大的一种劣根性就是妇女生完孩子以后都要“坐月子”,一个月不通风,不见人,整天窝在黑屋中、小床上,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教育孩子。而西方人,还有非洲人,还有美洲人,甚至可以一边唱着歌跳着舞就把孩子生下来,然后稍加处理,就继续该干嘛干嘛。当我把这种观点搬给我媳妇的时候,我媳妇严正指出:完全胡说!为什么胡说?因为她曾有个小姑,之前也不相信“月子”理论,生完孩子以后就敢吹风,结果到了40多岁,头痛欲裂,其他毛病也来了(都是月子中形成之病根),所以痛悔当初不听父母之言。这个故事,我以为要比司马光的各种故事真实得太多太多。但是,是否由此能够证明“月子”这种千年传统的正确性呢?或许能,或许不能。因为我同样知道“人心”的奇怪效应,就是假如父母辈说过什么,或者此处的“智果”先生说过什么而你一度不听,你就总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潜在的对抗机制,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不听老人言。。。。”。经不住这种对抗的人,生活“压力”大的人,迟早会屈服于这种声音,把各种担忧、恐惧和失落感变成客观的真实存在。由此,“月子”理论堂而皇之地存在了几千年。
第一时间更新《中华秘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