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泰卦: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易经泰卦》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意思是说:“《泰卦》的卦象为乾(天)下坤(地)上,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此时应该把握时机,善于裁节调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万物生发之机宜,护佑天下百姓,使其安居乐业。”
《泰卦》告诫我们,盛极必衰,当事业非常顺利的时候,更应小心做事,居安思危,开拓进取。否则,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然遭致失败。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这首《泾溪》大意就是:面对湍急险恶、遍布险石的河流,过河的人都能小心谨慎,终年没听说有人在这里落水;而在没有险石的平静水面,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的确,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人们往往能够奋力拼搏、兢兢业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有了一些成就,过上了安逸舒心的曰子,许多人就意志消沉、高枕无忧,对强敌压境、山雨欲来的严峻形势浑然不觉;对身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旦困难与灾难突然降临,往往是束手无策,坐而待毙。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十分健壮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机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奋力跃出水锅,逃离险境。
半个小时之后,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注入了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了进去,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用炭火慢慢将锅加热。青蛙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险,依然自在悠然地在水锅中享受“温暖”。
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开始觉得不妙了,但等它意识到必须跳出水锅才能活命时,却为时己晚。
青蛙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眼前的安逸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人们身处这
样的环境,同样会自我麻痹。重蹈青蛙的覆辙。
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说法,这种思想被概括为居安思危。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就越是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越是在事业的巅峰,人们就越容易骄傲自满,对潜在的失败因素毫无防范。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最终亡于蒙古铁骑之下;清政府麻木不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割地赔款。国无宁曰。
因此,我们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眼光长远,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在生活和工作中克勤克俭,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野狼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休息玩闹,你和我们一起玩吧!”
野狼没有理它,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锋利无比。
狐狸非常奇怪,问道:“森林里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己经回家了,附近也没有老虎徘徊,既然没有任何危险,你在那里磨牙不是多此一举吗?”
野狼停下来回答道:“我磨牙是为了以防万一,试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候,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如果平时我就把牙磨好,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危险,我都可以从容应对。”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才不至于在危险来临时手足无措。眼前的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风暴己经离我们远去,要多方面考虑各种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树立危机意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危机,并化险为夷。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易经》?先哲们又为什么要写下《易经》?
是因为忧患意识。
譬如周文王是在商纣阶段,商朝衰落,周朝兴起。这时候难免很担心,因为天下乱的时候,谁知道将来是否有平定呢?如果一直乱下去,不可以收拾的话面临毁灭。
为什么需要忧患意识?假设你家门前种一棵树,你且不去管它,在阳光、空气、水的作用下,这棵树自然会成长。其他的生物一样,天上的飞鸟有窝巢,地上的狐狸有洞穴,你根本不用担心,万物自生自灭。但是人不一样,人如果跟其他动物一样,自然成长出来,就会变成很奇怪的动物了。
换句话说,人不能离开人的社会,人只有在人的社会里才能叫做人,而人的社会需要有某种教化。在德国,曾经发现过一个狼孩,他生下来被狼叼走了。后来猎人抓到他,从他的骨骼、牙齿计算出,他已经十六岁,十六年来一直与狼生活在一起,他跑的姿态、叫的声音都和狼一样。被人“救”出来之后,用人类的方式怎么教他都没有用,几年后就死了。
这说明什么?人不能够放在自然界,让他自由发展,自由发展等于是没有人的生命。
人类这种生命是最独特的,从身体结构开始,最重要的是心理。
人能够学习、能够选择,这就让人担心,因为人的本能决定了他会替自己考虑。替自己考虑,就没有限制,到最后变成损人利己、以私害公。
而其他生物很单纯,假设一只熊抓来一只兔子,它不会说今天手气不错,多抓几只存起来。它没有那个观念。狮子去捕羚羊,很顺利铺到一只,也不会说今天手气不错,可以多铺几只。明天可以休息。狮子没有那个观念,它每天填完肚子,吃完这些弱小的动物之后就休息。饿了就继续捕捉动物充饥,被抓的动物不是可怜、委屈、而是淘汰了,弱者淘汰了,留下来的是比较强的额种,这是生物界的循环规律。
但人不一样,人如果这样的话,他可以发展他的**到无限的程度,譬如强凌弱、众暴寡。天下则不成为人的世界了。所以,古代的帝王、真正的领袖,他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譬如如何让一个人遵守某种规范、能够互相帮助。因为人都有弱势的时候,小时候需要照顾,老了也需要照顾,不能只看中间这一段,只看中间这一段,大家都厉害。年轻力壮、为所欲为。
古代的这些政治领袖,之所以要制作《易经》出来,是因为什么?“忧患”两个字。我们也常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天下》)。在忧患中可以生存,在安乐中恐怕就会灭亡了。这是在中国儒家一贯的思想。这种思想非常的正确,到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能力越强社会危害越大。
古代《易经》的由来,可以说跟这几位领袖人物有关,跟他们的忧患意识有关。这点从《易经》所描述的古代历史中不难发现。到现在还是一样,生活中要常念《易经》里面的“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就要想到危险的时候,太平的时候就要想到乱世的时候,如此一来你就会珍惜和平,也会长期保持平安健康的状况。
当然,当你学习《易经》,形成了忧患意识之后再炒股的话,自然也能未雨绸缪,再大涨中看到风险,在大跌中看到机会,如此,抄底逃顶则并非什么难事。
泰卦智慧: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泰卦智慧: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现代人说:理解万岁!
古代人说:亨通泰平!
通,就泰。泰,就小往大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
一个人,无论他职位多髙,荣誉多大,如果他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他都是失败的。别人走不进他的内心,他也是孤独的,痛苦的。
所以古代有句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知己,就是理解你的人。
理解,是人生的糖,是快乐的酵母,是痛苦的解药。痛苦与痛苦,沟通了,痛苦会变淡。
欢乐与欢乐,沟通了,欢乐会变浓。
欢乐与痛苦,沟通了,欢乐和痛苦都不会变得极端。
天与地,需要沟通。沟通了才有雾雨雷电,才有春夏秋冬,才有繁花硕果。
地与地,也需要沟通。沟通了才知东西南北,才产酸甜苦辣,才有物华人杰。
人与人之间,我们能不沟通吗?
如果你不被人理解,那是你与别人的沟通还不够。
你的脸笑了吗?你心的围墙拆了吗?你对别人的祝福与问候传递了吗?
美好的世界,欢乐的人生,歌唱的是——
笑脸相迎。心心相印。绿衣信使。万国邮票。热线电话。全球电视……
还有拆了围墙的皇宫!
拿出你的自信,领着你的朋友去浏览你的家园,参观你的事业,甚至展览你的失败,播放你的苦衷。这样,你将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朋友走进你的人生,你走进了朋友的心。
没有自信,没有气魄,你的人生肯定围着篱笆,还养着一条狗。每天都怕别人对你窥视,甚至怀疑別人要算计你,或者加害于你……
如果是这样,你是一个家长的话,那么你的家是一个可怜的家;如果你是一个君主,你的国家是一个可怜的国家。
要别人理解,首先自己理解自己。
从头到脚理出自己的诚实。哲人说,一个人首先要诚实。诚实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朋友相信,二是自己心里坦荡。
《易经》的“泰卦”里有一爻辞说,要想理解别人,或者让别人理解你,都要具备这样的性格与素质: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未完待续。。)
《易经泰卦》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意思是说:“《泰卦》的卦象为乾(天)下坤(地)上,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此时应该把握时机,善于裁节调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万物生发之机宜,护佑天下百姓,使其安居乐业。”
《泰卦》告诫我们,盛极必衰,当事业非常顺利的时候,更应小心做事,居安思危,开拓进取。否则,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然遭致失败。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这首《泾溪》大意就是:面对湍急险恶、遍布险石的河流,过河的人都能小心谨慎,终年没听说有人在这里落水;而在没有险石的平静水面,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的确,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人们往往能够奋力拼搏、兢兢业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有了一些成就,过上了安逸舒心的曰子,许多人就意志消沉、高枕无忧,对强敌压境、山雨欲来的严峻形势浑然不觉;对身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旦困难与灾难突然降临,往往是束手无策,坐而待毙。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十分健壮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机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奋力跃出水锅,逃离险境。
半个小时之后,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注入了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了进去,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用炭火慢慢将锅加热。青蛙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险,依然自在悠然地在水锅中享受“温暖”。
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开始觉得不妙了,但等它意识到必须跳出水锅才能活命时,却为时己晚。
青蛙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眼前的安逸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人们身处这
样的环境,同样会自我麻痹。重蹈青蛙的覆辙。
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说法,这种思想被概括为居安思危。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就越是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越是在事业的巅峰,人们就越容易骄傲自满,对潜在的失败因素毫无防范。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最终亡于蒙古铁骑之下;清政府麻木不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割地赔款。国无宁曰。
因此,我们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眼光长远,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在生活和工作中克勤克俭,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野狼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休息玩闹,你和我们一起玩吧!”
野狼没有理它,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锋利无比。
狐狸非常奇怪,问道:“森林里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己经回家了,附近也没有老虎徘徊,既然没有任何危险,你在那里磨牙不是多此一举吗?”
野狼停下来回答道:“我磨牙是为了以防万一,试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候,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如果平时我就把牙磨好,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危险,我都可以从容应对。”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才不至于在危险来临时手足无措。眼前的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风暴己经离我们远去,要多方面考虑各种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树立危机意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危机,并化险为夷。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易经》?先哲们又为什么要写下《易经》?
是因为忧患意识。
譬如周文王是在商纣阶段,商朝衰落,周朝兴起。这时候难免很担心,因为天下乱的时候,谁知道将来是否有平定呢?如果一直乱下去,不可以收拾的话面临毁灭。
为什么需要忧患意识?假设你家门前种一棵树,你且不去管它,在阳光、空气、水的作用下,这棵树自然会成长。其他的生物一样,天上的飞鸟有窝巢,地上的狐狸有洞穴,你根本不用担心,万物自生自灭。但是人不一样,人如果跟其他动物一样,自然成长出来,就会变成很奇怪的动物了。
换句话说,人不能离开人的社会,人只有在人的社会里才能叫做人,而人的社会需要有某种教化。在德国,曾经发现过一个狼孩,他生下来被狼叼走了。后来猎人抓到他,从他的骨骼、牙齿计算出,他已经十六岁,十六年来一直与狼生活在一起,他跑的姿态、叫的声音都和狼一样。被人“救”出来之后,用人类的方式怎么教他都没有用,几年后就死了。
这说明什么?人不能够放在自然界,让他自由发展,自由发展等于是没有人的生命。
人类这种生命是最独特的,从身体结构开始,最重要的是心理。
人能够学习、能够选择,这就让人担心,因为人的本能决定了他会替自己考虑。替自己考虑,就没有限制,到最后变成损人利己、以私害公。
而其他生物很单纯,假设一只熊抓来一只兔子,它不会说今天手气不错,多抓几只存起来。它没有那个观念。狮子去捕羚羊,很顺利铺到一只,也不会说今天手气不错,可以多铺几只。明天可以休息。狮子没有那个观念,它每天填完肚子,吃完这些弱小的动物之后就休息。饿了就继续捕捉动物充饥,被抓的动物不是可怜、委屈、而是淘汰了,弱者淘汰了,留下来的是比较强的额种,这是生物界的循环规律。
但人不一样,人如果这样的话,他可以发展他的**到无限的程度,譬如强凌弱、众暴寡。天下则不成为人的世界了。所以,古代的帝王、真正的领袖,他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譬如如何让一个人遵守某种规范、能够互相帮助。因为人都有弱势的时候,小时候需要照顾,老了也需要照顾,不能只看中间这一段,只看中间这一段,大家都厉害。年轻力壮、为所欲为。
古代的这些政治领袖,之所以要制作《易经》出来,是因为什么?“忧患”两个字。我们也常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天下》)。在忧患中可以生存,在安乐中恐怕就会灭亡了。这是在中国儒家一贯的思想。这种思想非常的正确,到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能力越强社会危害越大。
古代《易经》的由来,可以说跟这几位领袖人物有关,跟他们的忧患意识有关。这点从《易经》所描述的古代历史中不难发现。到现在还是一样,生活中要常念《易经》里面的“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就要想到危险的时候,太平的时候就要想到乱世的时候,如此一来你就会珍惜和平,也会长期保持平安健康的状况。
当然,当你学习《易经》,形成了忧患意识之后再炒股的话,自然也能未雨绸缪,再大涨中看到风险,在大跌中看到机会,如此,抄底逃顶则并非什么难事。
泰卦智慧: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泰卦智慧: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现代人说:理解万岁!
古代人说:亨通泰平!
通,就泰。泰,就小往大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
一个人,无论他职位多髙,荣誉多大,如果他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他都是失败的。别人走不进他的内心,他也是孤独的,痛苦的。
所以古代有句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知己,就是理解你的人。
理解,是人生的糖,是快乐的酵母,是痛苦的解药。痛苦与痛苦,沟通了,痛苦会变淡。
欢乐与欢乐,沟通了,欢乐会变浓。
欢乐与痛苦,沟通了,欢乐和痛苦都不会变得极端。
天与地,需要沟通。沟通了才有雾雨雷电,才有春夏秋冬,才有繁花硕果。
地与地,也需要沟通。沟通了才知东西南北,才产酸甜苦辣,才有物华人杰。
人与人之间,我们能不沟通吗?
如果你不被人理解,那是你与别人的沟通还不够。
你的脸笑了吗?你心的围墙拆了吗?你对别人的祝福与问候传递了吗?
美好的世界,欢乐的人生,歌唱的是——
笑脸相迎。心心相印。绿衣信使。万国邮票。热线电话。全球电视……
还有拆了围墙的皇宫!
拿出你的自信,领着你的朋友去浏览你的家园,参观你的事业,甚至展览你的失败,播放你的苦衷。这样,你将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朋友走进你的人生,你走进了朋友的心。
没有自信,没有气魄,你的人生肯定围着篱笆,还养着一条狗。每天都怕别人对你窥视,甚至怀疑別人要算计你,或者加害于你……
如果是这样,你是一个家长的话,那么你的家是一个可怜的家;如果你是一个君主,你的国家是一个可怜的国家。
要别人理解,首先自己理解自己。
从头到脚理出自己的诚实。哲人说,一个人首先要诚实。诚实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朋友相信,二是自己心里坦荡。
《易经》的“泰卦”里有一爻辞说,要想理解别人,或者让别人理解你,都要具备这样的性格与素质: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未完待续。。)
第一时间更新《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